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露历史的余蔼: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揭露历史的余蔼: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点儿历史事 访问量:4288 更新时间:2024/2/21 18:32:22

揭露历史的余蔼: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这三个人,一开始混的最好的就是韩信,但韩信的下场也最惨,萧何的后代混的风生水起,张良的后代一般,但比韩信的好。

在“汉初三杰”之中,最惨的绝对是韩信,他老人家如果敢自称“第二”,那绝对没有人敢称第一。

作为汉初最有军事天赋的诸侯王,韩信的名气和地位是张良和萧何所不能比的。

但就是这远超常人的军事能力,也带给了韩信数不清的痛苦和磨难。

汉高祖刘邦嫉妒韩信的军事能力,把他由“齐王”改成了“楚王”。

之后又派人诬告韩信谋反,并趁机把他贬为了“淮阴侯”。

贬为淮阴侯之后,吕后还是不放心,又和萧何设计计策,趁机诛杀了韩信。

一代功臣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留下了一句“悔不该不听蒯通之言”然后就死了。

韩信死后,刘邦不仅没有放过他的家人,反而“且喜且怜之”,接着就把韩信的家给抄了。

韩信到底有没有后代,我们并没有证据,甚至就连韩信有没有妻子,正史中都是一片空白。

但这一切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毕竟韩信他老人家早就已经去了那个世界了。

而且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也绝对不会放过他的家人,所以估计就算有那么一两个漏网之鱼,估计韩信的后人也只能隐姓埋名了。

与韩信一家的凄惨相对的是,诬告韩信想要谋反的舍人乐说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仅食邑两千户,而且还被封为了“慎阳侯”。

2.留侯张良

张良为人很低调,而且不太近女色,因此只留下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名叫张不疑,在张良去世后继承了他的爵位。

张不疑本来应该“一生富贵”,但他很明显没有自己父亲的“隐忍”与“才华”。

他与别人一起密谋谋杀楚国的内史,结果事情败露,被判了“死刑”。

好在张不疑他老人家“颇有家资”,花了巨款给张不疑赎罪,改判为了“城旦”。

PS:在汉代,“城旦”是修筑城墙的徭役,一般刑期为五年。

自从公元前178年,张不疑受刑开始,就再也没有了关于他的记载,估计是终于明白了父亲“低调”的用意,从此“神隐”了起来。

张良的二儿子名叫张辟强,在史书记载中仅在汉惠帝刘盈去世后短暂出现。

在他的建议下,陈平等人按照吕后的心意,封吕后的诸位侄子为将军。

因为两人的记载太少了,所以历史上一直有疑问,甚至还有人猜测张不疑可能和张辟强其实是同一个人。

张不疑的两个儿子张典和张高也还不错,大儿子张典还成了“清河太守”。

张良的“子子孙孙”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笔墨”。

汉宣帝刘洵时期,为了感谢汉初的开国元勋,将他们的一些后人重新提拔了起来,张良的后代阳陵公张乘因此得以恢复祖先的祭祀。

张家恢复的一百二十年之后,东汉时期的张家后人张皓凭借个人努力一路从郡吏升到了彭城国相、廷尉、司空等职位。

蜀汉后期著名的将领张翼(不是张飞)也是张良的后人。

张良的后人虽然没有超越他的成就,但至少没有像韩信一样绝了后,也算是“中规中矩”。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的后人就真的很不错了,他们不仅形成了族群,还传承千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家大族。

萧何因为功劳被封为了“酇(zan)侯”,而且这个爵位流传了整整七代。

公元前107年,因为祭祀的礼品不符合规定,第七任酇侯萧寿成才被免除了爵位。

之后,萧家也是在汉宣帝刘洵的帮助下重新恢复了家族,并继续传承了七代。

公元9年,王莽篡汉,汉朝都没了,受到汉朝册封的酇侯自然也就成了历史上的过去。

但西汉的灭亡却不代表“萧家”的消失。

他们逐渐聚拢,并且形成了著名的“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在我国古代史上赫赫有名,一共出现了二十二名皇帝和四十三名相国。

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和著名的梁武帝萧衍都是出身于此地。

图为梁武帝萧衍

让人不知该怎么评价的奇葩皇帝萧宝卷当然也是这里的人。

“兰陵萧氏”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除了萧何之外,还离不开萧望之的努力。

萧望之是萧何的第七代后人,因大将军霍光刚愎自用,所以没有投身于霍光的门下。

霍光去世后,萧望之敏锐地意识到了霍氏的威胁,并且上书汉宣帝,得到了汉宣帝的认可。

汉宣帝因此对他极为信任,临死之前下诏:让担任太子太傅的萧望之和另一位太子少傅周堪以及乐陵侯史高一起成为了汉元帝的“顾命大臣”。

后来由于皇帝宠信宦官,萧望之屡次上书无果。

嫉恨他的宦官石显在皇帝面前说了萧望之的很多坏话,并最终逼死了他。

萧望之虽然死了,但他为官数十年积累了许多的名气和人脉,这些成为了日后“兰陵萧氏”能够发家的基础。

萧望之一共有八个儿子,都在朝廷中做了大官,其中萧育、萧咸更是位列九卿。

但是虽然“兰陵萧氏”一直都自称与“萧何”有渊源,但无论是《汉书》还是《史记》都没有关于这个的记载。

而且虽然萧望之确实是是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临沂境内)人,但萧何却长居关中,而且封地酇县(今河南永城市境内)也与之距离甚远。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已无从知晓。

或许历史真相还静静地等待在迷雾之后,等待大家前去探寻。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个趣事,西汉开国的“三驾马车”(刘邦、萧何、曹参)都有后代成为了皇帝。

三国时期的曹魏就是曹参的后人所建立的。

只不过按照曹操的祖父是太监,父亲是养子来看,这里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能说清的。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却不怕?只因刘邦对他说4字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韩信,萧何,张良,三毛,刘邦,霸王项羽,陈平(汉朝)

    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却不怕?只因刘邦对他说了4字“飞鸟尽,良弓藏”。杀害功臣,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最常见的戏码。而其中,第一个猜忌、杀害功臣者,要数汉高祖刘邦。韩信,被称为“兵仙”,一生中计谋百出、勇猛果敢,“攻必取,战必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世强将,却遭到刘邦欺骗、猜疑与囚禁。最终在一

  • 萧何杀韩信后,刘邦赏赐他500卫兵,一瓜农提醒:你要大难临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皇帝,秦朝,春秋战国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这么两位皇帝极为相似,他们都出生贫寒,靠着自己的奋斗而成为了一国之主,并且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帝国王朝。更加相似的是,这两位皇帝在登基之后,都毫不吝啬地对往日的手下重臣开始了大清洗,不仅是往日功臣,甚至自己的手足都屠戮殆尽。这两个皇帝一个是明朝的朱元璋,另一个就是刘邦,虽然刘

  • 汉初三杰韩信死的最惨,张良萧何有什么保命诀窍?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韩信,张良,萧何,刘邦,项羽,齐王,嬴政,初三,汉朝,秦朝

    刘邦在夺天下的过程中,手下无数良将,而韩信张良萧何三人的功劳最高,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但最终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特别是韩信,死的那叫一个惨啊,而张良和萧何相比之下结局算是好的了。1、韩信在军事统帅方面,汉初三杰的韩信绝对是千古奇才。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

  • 吕后处死韩信后,萧何看着这位好友的尸体说了四个字,实在太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萧何,韩信,吕雉,项羽,项梁,吕后,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每个王朝的建立都是历经了千辛万难,当新王朝建立的时候,这个朝代乃至后世的人们都会永远记得新王朝的建立者。但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单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不够,王朝建立者身边一般都有很多能人异士,他们或许是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武将,或许是在后方运筹帷幄的军师,总之对于新王朝的建立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西汉的建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宥沐说史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高祖,汉朝,秦朝,夏侯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一个曾经草寇出身的人,凭借着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从一介布衣成长为了一代霸主,创立了四百多年的汉朝。但是,这位创造历史的天子,内心却深深地怀疑着他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被他分封的异姓王。“我能够取得天下,全部仰仗他们三位。”高祖刘邦曾在一次宴会上如此赞扬着韩信、萧何和张良。但是,随着高祖的年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韩信,萧何,刘邦,吕雉,项羽,张良

    我国的古代史可谓是丰富多彩,在我国的众多朝代当中当属汉朝,是最传奇的一个朝代。汉朝的开辟者是刘邦他本是一介无名之辈,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对能人的运用,不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最后还打败了项羽,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刘邦的成功离不开张良,萧何,韩信中的任何一个人,而他们三个人又被后人称为初汉三杰。其中韩信最

  • 萧何弥留之际,汉惠帝含泪问道:谁能代替你做丞相?萧何这样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萧何,汉惠帝,曹参,刘邦,丞相,齐国

    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病重,18岁的汉惠帝亲自前去探望,他看到萧何病势沉重,一时难以痊愈,心里十分难过。汉惠帝虽然难过,但是考虑到平时政务多依赖萧何处理,如果萧何过世,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继任人选,于是他含泪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萧何用微弱的声音回答道:“知臣莫如主。”意思是陛下您最知

  • 躲不开的“中年危机”:人生已到下半场,萧何为啥还能逆势飞扬

    历史解密编辑:齐文刀标签:萧何,刘邦,曹参,张良,项羽,丞相

    中年职场夹心男;中年三胎宝妈;衡中的高三学生。你猜他们谁最辛苦?这个玩意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真不好判定。衡中的学生不过,如果把范围缩小,单纯从职场上来说,那些中年夹心男,也许是最辛苦的,尽管——他们在人前总是不动声色,看上去沉稳持重的样子——就好像,那位沛县县政府的老公务员萧何。没错,后来萧

  • 韩信被诱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不禁长叹,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齐国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苏轼骁雄韩信成语“多多益善”“明修栈道”“人心难测”“匹夫之勇”······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皆出自一位西汉名将——韩信。现在大家所知道的韩信可能更多的是来自某手游的刺客打野,但是历史上的韩信是什么样的呢?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名将,位列汉初三杰,被后人

  • 天檀 | 萧何做怪海底捞月,市场又反转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天檀FB标签:萧何,沪指,横盘,早盘,熊市,天檀,权重股,创业板,海底捞月

    周期是证券市场最核心的分析要素,而其他诸如政策、制度变革、国际局势、经济数据、突发事件等等要素都是变量,这些变量是要以周期这个定量为核心而转动的,变量对于定量是助涨助跌的作用,但定量是绝对的轴心。正因为我们对于周期的深刻研究,所以才在文章中持续、明确的表达2022年至今以来都是熊市大周期的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