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被平叛后,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三藩之乱被平叛后,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03 更新时间:2024/1/9 21:21:11

藩王之乱在古代封建社会是比较容易发生的事情。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比如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当然,到了清朝初期,又爆发了“三藩之乱”。对于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原先明朝疆域的广大,利用投降的明朝将领,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这一策略,促使清朝得以迅速攻占了原先明朝的疆域,也即完成了对明朝的取代。

不过,等到清朝一统天下之后,三藩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从而割据一方,不利于清朝江山的稳固。甚至,三藩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年轻的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战争爆发。而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那么,问题来了,三藩之乱中,吴三桂最终病死,那么另外两位藩王是什么结局?

云南平西王吴三桂

虽然我们常说“三藩之乱”,但是,实际上,这场藩王造反的主要人物,显然就是吴三桂。对于吴三桂来说,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虽然在清朝的建立过程中,三藩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在封建王朝之下,藩王始终是朝廷的重要威胁。而就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自然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三藩问题。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一开始只是自封周王,没有称帝。但是,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值得注意的是,吴三桂称帝的时候,三藩在和清朝的较量中,实际上已经处在下风了。换而言之,吴三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称帝,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平生夙愿,二是想要提振己方的士气。

当然,吴三桂称帝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背景下,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吴三桂在衡阳因病去世,也即其是病死的结局。在吴三桂病死之后,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对于吴三桂来说,如果没有在公元1678年病死的话,那么,其最终的结局,自然会被清朝朝廷处死,也即康熙皇帝无疑不会放过吴三桂的。

广东平南王尚可喜

虽然尚可喜是三藩之一,不过,尚可喜并没有响应吴三桂的造反,而是坚定地站在清朝这一边。在吴三桂正式起兵之后,南方群起响应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皆为吴三桂统辖;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沿海群岛并起。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为清朝平叛创造有利条件。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王府的兵权,从而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因此,考虑到尚可喜的年龄,他应该和吴三桂一样,都是病逝的。

同时,就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也不是一心跟随吴三桂造反。在响应吴三桂起兵之后,尚之信不久又悔罪自归,袭封平南亲王,镇守广东。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命出兵往救宜章、郴州、永兴,皆托词不赴。据守广东,对清廷和吴三桂均持观望态势,也即尚之信希望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从而待价而沽,以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不过,众所周知,这样的墙头草,显然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消灭吴三桂残余势力之前,康熙将尚之信下旨逮问,缚送京城,随即赐死,家属皆赦免。对此,在笔者看来,清朝之所以没有追究尚之信的家人,不是因为尚之信本人,而是因为他父亲尚可喜为平定叛乱做出了重要贡献。

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最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导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响应,杀福建总督范承谟(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余人。耿精忠反叛令朝廷感到惊讶。当然,本着恩威并重的策略,康熙帝一面派兵进闽,下诏削精忠爵,并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劝谕精耿忠改过自新,剿灭郑经,继续镇闽。对于康熙皇帝,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吴三桂,显然是希望耿精忠可以弃暗投明的。如果耿精忠真的顺应这一趋势的话,或许可以获得善终的结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耿精忠想要一条路走到黑。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进取江山,破仙霞关,入福建取浦城、建宁,克延平,抵水口。十月,朝廷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耿精忠。值得注意的是,耿精忠降清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暗中告发。而这,自然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于是康熙帝下诏将耿精忠及其心腹死党白显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迟处死。因此,对于清朝初期册封的三位藩王,耿精忠因为是被凌迟处死的,所以其结局可谓最为凄凉了。当然,清朝朝廷不是没有给耿精忠机会,如果耿精忠没有响应吴三桂的叛乱,或者在归降清朝后没有继续心存谋反的意图,都不会是被凌迟处死的下场了。

标签: 尚可喜清朝

更多文章

  • 陈蒨是如何稳定南朝陈的政治局面的?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蒨,南朝陈

    陈文帝陈蒨,本名陈昙蒨,字子华,号荃菺,南朝陈第二位皇帝,曾用年号“天嘉”,谥号“文帝”,庙号“世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59年,陈霸先病死,在南皖镇守的陈茜赶回建康,在大臣的拥立下正式即位。陈霸先在篡梁自立前,将哥哥陈道谭的大儿子陈茜整日带在身边,宠

  • 刘腾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权宦的?他对北魏政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腾,北魏

    刘腾,字青龙,祖籍平原城,后迁到南兖州谯郡,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因犯法遭受宫刑,便入宫当了太监,没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善于观察、颇有心机,渐渐地升为小黄门、中黄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宫中发生了一则丑闻,使刘腾得到了迅速升迁的机会。北魏孝文帝

  • 乾隆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为什么不让和珅接触这两个部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乾隆,和珅

    对乾隆与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作为清朝有名的贪官,其在官场上面混的风生水起,升迁速度最快,同时也兼职多个部门的官职。封建社会下贪官污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古代的通讯和交通不方便,朝廷根本无法对一些偏远地区进行监控,当地官员完全可以肆意剥削百姓,这也让许

  • 商王朝历17代30王,为何会葬送在商纣王帝辛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帝辛,商朝

    帝辛,子姓,名受,因受、纣二字古音相同,又被称为纣,商朝的第30位王,武丁的第7代孙。纣王聪勇过人,喜酒色,好淫乐,残暴成性,最后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商朝600年的天下,便是在他手里葬送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说,纣身材高大,长得特别

  • 清朝开始走下坡是在嘉庆时期 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乾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走下坡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但从表面上来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是在嘉庆皇帝开始的,而实际上确实在乾隆统治时期开始的,一个折腾的皇帝,往往会是王朝走下坡的罪魁祸首。王朝衰败的历史定律我们在学习历史教科书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当历史教科书讲了一个王朝前几

  • 三国历史上,郭嘉与郭图为人差别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三国

    三国时期,能人名将众多,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郭氏两兄弟,他们一个阴险狡诈一个聪慧忠诚,你知道是谁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那个时代能人辈出,无论是谋士或者战将,都是一大堆拿的出手的,有着鬼才之称的郭嘉也是有一定实力的。郭嘉(190-207)字奉孝。与荀彧,郭图等是

  • 建安七子分别是谁?建安七子结局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东汉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最后结局分别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孔融我们自小就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

  • 朱祁钰明明有机会除掉朱祁镇 朱祁钰为何迟迟没有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祁镇,朱祁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祁钰和朱祁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皇帝朱祁镇被瓦剌军队生擒,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皇帝成了俘虏,京师上下为之震动,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应对当前的危机,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临危受命,在万难之际登上皇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明代宗,因为年

  • 解析:康熙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成百上千位皇帝,但其中能文能武,并且名垂千古的没有几个,康熙皇帝算其中一个。后世的专家学者研究历代帝王,综合评价,统一认定康熙皇帝也就是爱新觉罗·玄烨是千古一帝。既然有这么好的评价,康熙肯定有比其他帝王更多的长处。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我们后人如此崇拜,仰慕他呢?感兴趣的读

  • 汉武帝在位期间任用的丞相分别是哪些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初期为了解决黄权与宰相之权相矛盾的问题:一边设立了内廷,一边儒生布衣为相。选拔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如此背景之下,导致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任用的十四任丞相,大多下场较惨。1、卫绾:任职期间无所建树,因未能履职被罢免。卫绾于汉文帝时弄车之技当上郎官,后升任中郎、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因平“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