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庄太后死后37年未下葬 康熙皇帝为何迟迟不肯下葬

孝庄太后死后37年未下葬 康熙皇帝为何迟迟不肯下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4/2/15 11:35:30

康熙孝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孝庄秘史》这部影视剧,同时也在其他的一些清朝的宫廷剧中了解到孝庄太后这个人物,不得不承认,她可谓是清王朝一位传奇人物,先后辅佐了两位帝王管理清朝的江山基业,别看在表面上感觉孝庄太后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在这背后大清王朝能有后来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孝庄太后的功劳。

同时她还是康熙皇帝非常敬重的祖母,一直帮助他执掌清朝大权,不过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孝庄太后去世后,一向孝顺的康熙皇帝竟然将其停尸37年未曾安葬,原因竟和孝庄死前留下的遗嘱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她的遗嘱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01康熙与孝庄太后,祖孙二人感情深厚

孝庄太后,出身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后来便生下了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等到自己的儿子继位时,多尔衮成为了最大的阻碍,此时的顺治无疑是傀儡皇帝,险些被其杀掉,要不是孝庄太后委身嫁于他,可能大清王朝的历史将会改写。

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去世,顺治也算是彻底坐稳了皇位,可顺治皇帝在后来却因以往操劳过度,身患顽疾,年仅24岁便去世了,只留下了年幼的康熙皇帝,为了清朝江山的稳固,本应该享享清福的孝庄太后又不得不再次出山,开始垂帘听政并辅佐康熙皇帝继承皇位,所以自幼祖孙二人便生活在一起,康熙也深得自己祖母的照顾。

等到康熙长大成人,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孝庄太后毫不犹豫地将权力让出来,把清朝的江山再还给自己的孙子,而且在后来还尽力的去帮助康熙平三蕃,智擒鳌拜,孝庄太后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康熙皇帝都深深的铭记在心。

他知道自己的祖母一心一意地为自己,为清朝的江山着想,甚至在有些年头收成不好的时候,孝庄太后还把自己积攒下来的积蓄拿出来用来赈济灾民,足以见得孝庄太后不失一位贤德爱民的统治者。

也正因如此,康熙在后来也是对自己的祖母非常的敬重,几乎每天都要去派人询问自己祖母的起居状况,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亲自前往祖母那里陪伴其身边,在祖孙二人巡有五台山的时候,遇到上坡路,康熙皇帝都会亲自下轿,为其扶辇,保护祖母的安全。

等到孝庄太后病危的时候,康熙皇帝更是日夜守在他的身边并亲自喂祖母喝药,甚至还亲自带领大臣为祖母祈福,折损自己的寿命也心甘情愿,足以见得康熙皇帝与孝庄太后祖孙二人的感情是有多么的深厚。

02孝庄太后停尸37年

在康熙26年,已入迟暮之年的孝庄太后因病去世,按理说,作为皇太极的皇后又是之后两个朝代的太后,历经三朝的她有着无比尊贵的身份,可以说就连当时康熙皇帝都没有她的威望高,那孝庄太后离世所举行的丧葬仪式和安葬的规模必然是空前绝后的,更何况康熙对自己的这个祖母尤为敬重,血浓于水,感情深厚,想来康熙皇帝在安葬祖母这方面肯定会精心布置。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康熙皇帝不但没有好好地安葬自己的祖母,将其与皇太极进行合葬,反而是将她的尸体停留在了皇宫之中,一直没有为其修建陵墓,入土安葬,而这一停便是37年之久,这无论是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来说,还是根据皇家的礼仪来看,康熙皇帝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大不孝的行为。

那这样做是否真的是康熙皇帝的本意呢?其实不然,大家都误解康熙皇帝了,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孝庄太后在临死前立下遗嘱,是她自己想死后不进行合葬,不入皇陵的,那孝庄太后的遗嘱究竟写了些什么?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原因呢?

03遗嘱中到底写了什么

那孝庄太后在遗嘱中到底写下了什么?让康熙皇帝不得已将其停尸37年,在遗嘱中主要有这三句,分别是“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而这也阐述了孝庄太后不愿意安葬的三大原因。

首先看着第一句,意思就是皇太极已经安葬许久,自己只是一个妃子而已身份低微,综合考虑来看不应该再动土合葬,以免打扰了先皇的安息,其实这的确是一方面原因,可在这句话背后却有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孝庄太后和皇太极两人的感情并不深厚,一来是孝庄太后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便已经嫁给了皇太极,但皇太极已经是34岁了,两人巨大的年龄差距也就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再加上当时皇太极喜欢的女人是海兰珠,孝庄嫁给他只不过是家族利益之间的联姻罢了,而且皇太极再后来对于孝庄也是非常的冷落,完全没有夫妻的情谊,这也让孝庄对皇太极这个男人心灰意冷,不愿与其合葬也是情有可原。

其次就是孝庄太后一生节俭,她知道自己贵为太后,康熙肯定会大费周章地为自己安排丧葬仪式,而这期间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她不希望因为这件事情给康熙带来负担,也给清王朝带来负担,自然也就选择了丧事从简,避免增添过多的麻烦。

最后就是孝庄太后对顺治和康熙有着很深的感情,毕竟都是她一手带大和养成的,这两个人更是陪伴了她大半生的时光,所以她非常留恋这父子俩,如果一旦进行合葬,孝庄太后将会被运离京城,去往清朝的皇陵安葬,可这两地相隔太遥远,这就意味着她与自己的子孙很难相见几面,于是她选择停留在皇宫之中,陪伴这父子二人左右。

04结语

对于祖母孝庄太后这样的要求,康熙皇帝自然没有理由拒绝,更何况这是她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康熙皇帝至死也未曾将孝庄太后安葬,而是暂时存放在了皇宫之中的宫殿之中。

直到雍正皇帝继位,才选择就地安葬,孝庄太后也才算是入土为安,不过从这件事情也可以了解到,孝庄太后无疑是一位奇女子,重情重义,心怀天下,这样的品德实在让人深感敬佩。

标签: 康熙孝庄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政权中的两位刚侯,指的是哪两位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辽,三国

    曹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也是三国治中最强大的国家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末三国,在曹魏政权中,有两位武将死后被谥为“刚侯”,能被谥为刚侯的,都很不简单,在蜀汉,被谥为刚侯的是黄忠,黄忠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在曹魏,被谥为刚侯的,一位是张

  • 张尧佐是什么人?他的仕途之路如此顺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尧佐,宋朝

    张尧佐温成皇后的伯父,北宋宣徽使,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最爱的女人毫无疑问是为他生过三个公主的贵妃张氏,张氏在世时宋仁宗就差点废掉武将世家出身的曹皇后,改立张氏为正宫,因为群臣的反对才没能成功,在张氏病逝后又不顾正宫曹皇后尚在,强行追认张氏为温成皇后,所谓“生死两皇后”

  • 孙权最后没能统一天下,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孙吴开国皇帝,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三国历史上,相比其他很多著名人物,孙权确实是去世的比较晚。孙权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死了32年,刘备已经死了29年,诸葛亮也死了十八年。当时蜀国这边,正是刘禅在位,内政混乱。魏国那边,司马懿已经发动

  • 杨玉环在历史上真的是罪人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玉环,唐朝

    杨玉环是唐朝时期李隆基的后妃,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想成为历史罪人,首先得对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杨玉环自然算不上是历史罪人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罢了。提到杨玉环这个名字,很多人可以

  • 历史上吴三桂如果没有投降清朝,李自成能顺利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是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死后,他自称为闯王,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明末崇祯十七年,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方发生了一起影响历史走向的大战,在这一战中,李自成部溃败,并且因此丢掉刚占领没几天的北京城,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 韩令坤是什么出身?他自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令坤,五代十国

    韩令坤是五代至北宋初年时期的著名将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显德二年(955年),韩令坤参与后周伐南唐之战,获得歌伎杨氏,对她十分宠爱。不久韩令坤俘获唐将陆孟俊,准备将其送给皇帝。杨氏因为全家遭陆孟俊杀害,恳请夫君韩令坤替自己报仇。然后韩令坤杀了陆

  • 能进入曹操庙庭陪祀,朱灵与臧霸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灵,三国

    臣子配享太庙,从来都意味着无上荣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文臣武将中,先后有五批人进入曹操庙庭,配享太庙,比如,夏侯惇、曹仁、程昱、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在这五批名单之中,以第二批配享太庙的名单人数最多。正始四年(243年)七月,魏国皇帝曹芳下诏,曹真、曹休、

  • 刘虞最后是什么结局?他为何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虞,汉朝

    刘虞是东汉大臣,东海恭王刘疆的后裔,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门刘虞出身汉朝宗室,为东海恭王刘

  • 越王消灭吴国之后 身为谋士的范蠡为何要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越王,范蠡

    还不知道:范蠡和越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时期,越王在谋士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灭掉了吴国。在灭吴之后,本该是共享富贵之时,可是,谋士范蠡却要离开越王,到别的地方生活。甚至他还认为,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那么,为何范蠡有这个想法?关于这个问题,我有

  • 太子朱标死后 朱元璋为何不选择朱棣作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朱元璋

    首先,朱棣在朱元璋还在位时就曾发生过兵变,起义军袭占了南京。虽然最后被击败,但朱元璋对此却铭记在心,因此并不信任朱棣。其次,朱元璋想要确保皇位稳定,而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的南京政变中展现了极强的决断力和组织能力,这也让朱元璋的继承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会抢夺皇位。最后,朱元璋在生前一直想要废除世袭制,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