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桢是谁?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朱桢是谁?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4/1/17 9:56:16

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洪武三年,受封楚王。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洪武三十年(1397年),楚王朱桢带兵讨伐古州洞蛮,但却迟迟不进兵,还一直向父亲朱元璋索要兵马与粮饷。此前朱桢曾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败洞蛮,斩首数万。为何此次朱桢故意消极平叛呢

一,出身显赫

濠州胡家有女守寡,太祖欲纳之,其母不从。后闻随军在淮安,不曾适人,太祖遣人以书达平章赵君用,请求之。君用以胡氏同其母送至,太祖纳之,立为胡妃。(国初事迹)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日(1364年4月5日),朱桢出生于应天府,为吴王朱元璋与胡充妃之子。胡氏原本守寡在家,后来朱元璋两次求娶才把她纳为妾室。由此可见胡充妃貌美,很受朱元璋喜爱。

朱桢出生前夕正是朱元璋刚扫灭陈友谅残部,逐渐统一江南之时,所以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的出生是十分高兴,表示等他长大以后,要把刚夺取的楚地封给他。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皇六子朱桢于是受封楚王。

二,受封楚王

朱桢出身皇室,因此自幼便受到良好教育,为人勤奋好学,尤其喜欢《御注洪范》和《大宝箴》两篇文章,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这两篇文章都是劝诫君主如何治国理政的,由此可见朱桢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知道自己应当承担起一个藩王的重任。

朱元璋对皇子们的军事教育也十分重视,为了提升皇子们领兵作战的能力,好让他们以后可以独当一面,便让朱桢跟秦王朱樉、燕王朱棣、齐王朱榑等兄弟到老家凤阳练兵,接受军事历练。

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桢娶大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弼之女王氏为妻。成家而后立业,那朱桢前往藩地的日子也不远了。洪武十四年(1381年),17岁的朱桢已近成年,朱元璋便让他前往封地武昌府就藩。

三,平定洞蛮

思州诸洞蛮作乱,命信国公汤和为征虏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之副帅,师从楚王桢讨之。时蛮寇出没不常,闻王师至,辄窜匿山谷,退则复出剽掠。和等师抵其地,恐蛮人惊溃乃于诸洞分屯立栅,与蛮民杂耕,使不复疑。久之,以计擒其渠魁,馀党悉溃,师还,留兵镇之。(明实录·卷一七二)

洪武十八年(1385年),思州发生叛乱,朱元璋为了锻炼朱桢,便任命他为平叛主帅,还任命信国公汤和为征虏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征虏副将军,跟随他前往平叛。

汤和、周德兴都是跟随朱元璋身经百战的老将,朱桢身为皇子,自然没有二人那么多的军事经验,便虚心向他们请教破敌之策。汤和知道洞蛮熟悉地形,擅长打游击,便建议在各洞立下营寨,与洞蛮一起耕种,以减轻他们的戒心。

朱桢听了,便立即按汤和的计策行事。然后洞蛮就逐渐减轻了对明军的戒心,不再做防备。朱桢便趁机发动突袭,生擒洞蛮首领,击溃洞蛮余部,平定了此次叛乱。接着朱桢又带兵消灭了侵犯古州的洞蛮吴面儿,俘斩四万多人。

三十年,古州蛮叛,帝命桢帅师,湘王柏为副,往征。桢请饷三十万,又不亲莅军。帝诘责之,命城铜鼓卫而还。(明史·朱桢传)

洪武三十年(1397年),古州洞蛮反叛,朱元璋于是命朱桢与湘王朱柏带兵征讨。此前朱元璋为了铲除淮西勋贵而杀了朱柏岳父王弼,还因为一点小事杀死了胡充妃并不让朱桢为母收尸,所以朱桢对父亲朱元璋的残暴行为十分痛恨,便故意拖延进兵。

随后朱桢以光凭自己的王府护卫不足以平叛为由,请求调用朝廷的兵马增援自己。朱元璋听了很不高兴,认为朱桢有护卫不用,却要额外征用朝廷兵马,于是出言训斥,叫他迅速进兵平叛。事后朱元璋还是担心朱桢,便派遣了数万官军去协助朱桢平叛。

不久朱桢又以粮饷不足为由,要求朱元璋调拨粮食三十万石。朱元璋听了很生气,斥责朱桢领兵十万,花了三个月时间都消灭不了小小的洞蛮,勒令他在一个月内平定叛乱,否则就另派主帅接替他平叛。接着朱元璋就撤了朱桢与朱柏的职务,罚二人去修铜鼓卫。

四,晚年善终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图谋削藩。朱桢因为平时谨小慎微,善待百姓而没有什么劣迹,所以躲过了侄子朱允炆的猜忌和削藩而得以平安。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成功夺位,朱桢迅速对此表示支持,所以深受朱棣厚待,得以升任宗正。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桢病逝。

标签: 朱桢明朝

更多文章

  • 萧至忠:身为宰相却趋炎附势,他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至忠,唐朝

    众所周知唐朝是个鼎盛的朝代,在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能在唐朝担任宰相,那必定能光耀门楣。唐朝历史上有诸多宰相,耳熟能详的有魏徵、长孙无忌、狄仁杰、房玄龄、张柬之等人,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中宗景龙元年至玄宗开元初年担任宰相的萧至忠。很多人可能对萧至忠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他先后依附的都是当时

  • 伊籍是什么人?他在蜀汉的待遇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伊籍,三国

    伊籍是什么人?他在蜀汉的待遇怎么样?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三国演义》中,伊籍原为刘表属下,刘备初至荆州,陷入危难之中时,他通风报信助刘备脱险,刘表去世后转而投靠刘备。正史中伊籍形象与小说差不多,伊籍,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人。因为与刘表是同乡,所以一直都跟随刘表

  • 慈禧用了哪些手段,让自己一步步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皇后

    根据历史记载,慈禧刚入宫的时候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兰贵人”,那么后来慈禧用了哪些手段,让自己一步步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的?咸丰二年咸丰开始选秀,17岁的慈禧叶赫那拉氏成功入选,住进了长春宫,被封为“兰贵人”;在大清朝除了皇后外妃嫔的等级一共是七级: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慈禧刚入宫时

  • 汉武帝作为一代雄主,为什么却痴迷于求仙问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求仙问道

    长生不老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早在战国时期,各地的方士势力就已经形成。但是汉武帝作为一代雄主,文韬武略,为什么也会被方士们所蒙骗,痴迷于求仙问道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呢?为了长生,他做过哪些荒唐的事情呢?早在秦始皇嬴政统治时期,这些方士势力就受到了严厉的镇压。在此期间,方士的那些长生理论也变得薄弱。但到了

  • 战将李存孝一生有哪些功绩?传闻五马分尸之刑都弄不死他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将李存孝,五马分尸

    唐末战将李存孝一生有哪些功绩?传闻五马分尸之刑都弄不死他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存孝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本命安敬思,因为从小没有父亲,所以在村子里很不受待见。但有的人就是这样,即使出身草根,依旧难以掩盖其光环。在一次李

  • 古代打仗的皇帝那么少 李世民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打仗

    还不知道:李世民打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皇帝,几乎很少能够带兵打仗的,一般都是在皇宫里只处理政务。要说亲征,甚至能够打胜仗的皇帝,在历史上还真的不多见。因为,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一旦有什么不测,皇帝就要倒霉了。就像大明王朝的明英宗,年轻气盛,听从了

  • 李世民上当皇帝之后 李世民为何没有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李世民

    对李世民不杀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这是形容君主对大臣们不放心,尤其是对功臣们不放心,会对这些功臣进行血腥杀戮,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唐太宗就是一个例外。他从来不随便杀功臣,大唐的功臣们也大多得以善终,以至于侯君集在谋反以后,

  • 李渊被迫退位之后 李渊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渊

    还不知道:李渊晚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忍不住流泪叹息,这篇文章是徐干的《中论·复三年丧》。唐太宗对身边的近臣说:"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

  • 李世民既然得位不正 李世民的评价为何还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李世民

    对李世民的评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李世民对于后世影响非凡,是中国历史上评价最高的皇帝之一,不少人拿他和秦皇汉武作比较,称其为千古一帝。然而,李世民的皇帝宝座,却是“玄武门之变”杀害自己的兄弟、比自己的亲爹让位得来的,其手段不可谓不卑劣。但唐太宗李世民

  • 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后 李渊的生活过得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唐朝

    对李渊太上皇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上皇”一词,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现在的小说、影视里都常常出现,这个称谓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让的皇帝。为着纲常伦理、更为给全天下做出表率以巩固皇权,一般的太上皇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