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被迫退位之后 李渊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李渊被迫退位之后 李渊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19 更新时间:2024/4/16 5:33:12

还不知道:李渊晚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忍不住流泪叹息,这篇文章是徐干的《中论·复三年丧》。

唐太宗对身边的近臣说:

"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

这一年,也是太子李承乾谋反之年,李世民也许在这个时候才彻底了解到当年父亲李渊的心境。

李世民这句话之中所说的"所行大疏略"便是唐高祖李渊的丧礼,李世民觉得没有达到应该有的规格。单单从陵墓来看,献陵的确比长孙皇后的昭陵还要低一些,按照封建时代的皇族礼仪这是说不通的。李世民曾为怀念长孙皇后写下"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遭到了魏征的讥讽。

李世民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唐高祖死后没有得到符合身份的丧葬礼仪,那么,他活着的时候,是否曾经被李世民幽禁?生活条件是否一落千丈呢?

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李渊就自觉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但是熬了三年才勉勉强强让出了太极宫。

从中可以看出李渊内心深处的矛盾。

在封建社会,皇帝们自动让位的情况并不多见。而李渊让位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时候唐高祖已经六十岁了,当了这些年的皇帝,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没有年轻时的锐气和冲劲了。在宫中享受多了,新的嫔妃们一个接一个送进宫来,生活早就已经走向腐化。他平常在各地游幸、打猎,并不觉得这是在荒废时间,亲征打仗,冒着生命危险开拓疆土了,似乎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然而,李渊毕竟看过隋朝的下场,他一边享受着这种生活,一边也在担心他的懈怠会断送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他心中自然而然冒出一种想法——"做太上皇,坐享奉养之福"。

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地位已经确立了,皇帝之位早晚也是他的,他能杀死亲兄弟,谁能确保在李渊成为他的障碍时,他不会动李渊分毫?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李渊自己主动让位要比不让位保险很多。他能快速认清形势,也保障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至于太过凄惨。

不过,李渊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所以直到3年之后,李世民用了手段,他才让出了太极宫。

李渊住进了大安宫之后,过上了"退休生活",和嫔妃们享受晚年,但他一生酷爱的狩猎活动就此终止。

大安宫原名为弘义宫,大安宫是李渊改的名。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中记载:大安宫乃在宫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为卑小,于四方观听,有所不足。

虽然宫殿狭小,但吃喝用度,李世民从来没有克扣,也是颇为关心。

旧唐书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高祖的第十八个儿子李元名和李渊一同住在大安宫之中,李世民早晚都会派人送来美味佳肴。李元名十岁这年,身边的人提醒他要对品级高的送餐人员行礼,李元名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他二哥的仆人,为何要对他们行礼?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夸赞道:"此真我弟也。"

这个小小的故事包含了很多信息:

李世民一直关注着李渊的生活,包括弟弟们的生活;

李渊的饮食用度并不差,送餐来的人也是高品阶的,没有懈怠"太上皇"的身份;

李世民让幼弟和父亲住在一起,希望父亲晚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李渊并没有在李元名面前责备过李世民,李元名对李世民没有什么戒心。

这个故事是在贞观五年之前,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也就是说,李渊住到大安宫之后,还有四个幼子不足10岁。这些弟弟妹妹们和李世民的儿女们年纪都差不多大,都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养大的。

贞观四年,李渊听说李世民灭亡了东突厥,除去了唐朝最大的外患,还生擒了颉利可汗,同样在马背上打过天下的李渊怎会不知其中的不易。

唐太宗被推举为天可汗,皇位彻底稳固。想到当年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一辈子报不了仇,现在李世民却一举剿灭突厥。自己这个儿子登基短短数年就成为了千古一帝,大唐交给他并没有错,他不得不佩服,也不由得感到骄傲。

李渊在大安宫设下酒宴,将李世民和诸位王子、公主、王妃和十几位重臣都喊了过来,高高兴兴喝酒。喝到尽兴之时,他还弹起了琵琶,李世民附和着乐曲跳起舞来。

贞观六年,李世民在大安宫设下酒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轮流侍奉在李渊左右。深夜酒宴结束,李世民要亲自为太上皇抬轿舆,李渊说什么都不允许,最后由太子李承乾代劳。

贞观八年,李渊和李世民再次出现在将士们面前,前后两代皇帝并肩站着:"阅武于城西,劳将士而还。"

他们之间那场血雨腥风的政变过去了8年,却如同隔世一般。

李渊年纪大了,又患有风疾,冬天和夏天都难熬。李世民曾经多次请李渊到九成宫去避暑,李渊认为当年隋文帝就死在这座宫殿之中,非常不吉利,就不愿住进去。贞观八年,李世民下令建造了大明宫。

只不过李渊没熬到大明宫建成,就病逝了。

李世民刚刚即位的时候,李渊被限制了自由,虽然用度不曾亏待,但也时时刻刻在监视之中。

那时候朝廷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旧势力,李世民苦于应对,不得不提防李渊。随着李世民的皇位越来越稳固,李渊对他的威胁也越来越小,李渊自己也不得不开始服老,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才开始出现缓和,并且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李渊逝世后,李世民是下旨要按照汉高祖陵墓的规格来建造献陵的,然而时间紧迫,最后不得不在群臣的建议之下缩小了规模。李世民因此一直在愧疚,可见在李渊的晚年,他的确是在真心诚意尽孝。

标签: 唐朝李渊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既然得位不正 李世民的评价为何还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李世民

    对李世民的评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李世民对于后世影响非凡,是中国历史上评价最高的皇帝之一,不少人拿他和秦皇汉武作比较,称其为千古一帝。然而,李世民的皇帝宝座,却是“玄武门之变”杀害自己的兄弟、比自己的亲爹让位得来的,其手段不可谓不卑劣。但唐太宗李世民

  • 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后 李渊的生活过得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唐朝

    对李渊太上皇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上皇”一词,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现在的小说、影视里都常常出现,这个称谓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让的皇帝。为着纲常伦理、更为给全天下做出表率以巩固皇权,一般的太上皇往往

  • 高仙芝曾经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最后却被唐玄宗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高仙芝,唐朝

    众所周知高仙芝是唐朝著名将领,善于骑马射箭,勇猛刚毅而果断,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一生衷心,并无谋反之意,那么这样一个人才,为什么李隆基最后却要处死他呢?很多人说这是李隆基在给安史之乱找替罪羊。李隆基早期英明神武,智慧超群,年仅二十五岁就已经知道要和太平公主联手,一举击灭“韦后集团”,然后登上皇

  • 秦宓的真实才能怎么样?在蜀汉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宓,三国

    秦宓的真实才能怎么样?在蜀汉担任过哪些职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宓,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人。秦宓在早年间就因为才学出名,当时州郡想征召他,他一直以有病推辞。刘焉死后,益州官吏赵韪希望利用刘璋温仁,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在刘璋任益州牧时

  • 汉平帝真的是被王莽害死的吗?汉平帝死因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汉平帝

    很多人问汉平帝真的是被王莽害死的吗?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汉平帝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自己病死的。一种觉得就是王莽毒死皇帝的。那么哪个才是事实的真相呢?王莽拥立汉平帝是因为当时的汉平帝年纪幼小,但是汉平帝长大后,发现整个朝廷都王莽的人,并且自己的舅家势力被王莽剪除,因此汉

  • 王莽的女婿是汉平帝吗?汉平帝是自愿娶他女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汉平帝

    众所周知王莽是汉朝的罪人,他祸乱朝政企图自己当皇帝,那么王莽的女婿是汉平帝吗?汉平帝是自愿娶他女儿的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莽担心姑母去世之后朝廷会有动荡,于是就想出了一条长久之计——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如此一来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就不可撼动了。公元2年,王

  • 刘备三顾茅庐时优势不大 诸葛亮为什么还选择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诸葛亮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也作为世人公认的智者代表形象,诸葛亮的名字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年隐居在隆中,后来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面,就辅助刘备一方同发展了许久的曹操、孙权分庭抗礼,三分天下。

  • 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白起 赵括真的是在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括,白起

    对赵括战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虎父无犬子赵括出生于一个低配的“将门”,他父亲赵奢本是赵国一个征收田税的国家公务人员,后来因为“不畏强权”,超度了几个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是谁,他是赵国的“皇室宗亲”,如果当时平原君不开心,那么他轻则会下岗,重则要搭上一条性命

  • 商鞅被逼谋反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战国

    商鞅是卫国国君后代,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但若论改革的成果,他或许就变成了唯一(仅截止到清亡以前,不包括近现代),他主导的变法给秦国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

  • 梁妠是什么出身?东汉的衰落跟她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梁妠,汉朝

    梁妠是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是东汉三大临朝执政著名的皇太后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康元年(144年)到本初元年(146),短短的两年间东汉就换了四位皇帝,其中三位皇帝都是由皇太后梁妠拥立。梁妠是东汉贤后,为人勤勉俭朴,积极任用贤才,一心想要让天下太平,但东汉却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