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狱,嘉庆是如何做到的?

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狱,嘉庆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4/1/17 11:21:11

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高寿89岁的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

在乾隆死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嘉庆皇帝就完成了对乾隆宠臣和珅的抓捕、判决及赐死的流程。

嘉庆迅速地搞掉和珅,主要有三个目的。

其一是立威,乾隆死了,他正式掌权,需要让百官知道,自己是个真正的皇帝了,拿一个乾隆宠臣立威,再好不过。

其二是甩锅,嘉庆元年,在川陕楚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这事不能让死去的乾隆背锅。

于是,这口锅就让和珅替宠信他十几年,给了他荣华富贵的乾隆去背。

在嘉庆亲口宣布的和珅的罪名中,就有说是因为和珅的剥削,导致白莲教起义爆发这一条,即“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

其三是敛财,“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并非虚言,但嘉庆需要和珅的财富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他需要更多的钱充当军费。

镇压白莲教起义需要大量的钱财,没有什么比抄一个善于理财的和珅的家来钱更快了。

看似权势滔天的和珅,在嘉庆对他的处置行动面前,毫无反抗能力,保不住自己的钱,也保不住自己的命。

和珅成为乾隆宠信的臣子,时间长达十多年,也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势力圈,嘉庆粗暴地赐死和珅,难道不怕他多年以来培养的势力反弹吗?

从结果来看,嘉庆是不怕的,和珅及其能掌控的势力,在嘉庆以皇权的名义,下达的命令面前,只能束手就擒。

当然,嘉庆为了保证朝堂的稳定,也把矛头只对准了少量人,没有搞大规模牵连,防止了和珅集团的狗急跳墙,这是维稳需要。

但归根结底,是和珅及其经营的势力,无法对皇权有任何威胁,而这个底子,是乾隆皇帝在世时就打好的。

乾隆宠信和珅,但没有到连最重要的权力都放手的地步,他晚年怠政,可也始终把人事权及处置大臣、赏罚大臣的权力牢牢地捏在手中。

这几项事权不下放,大臣们畏惧的就只能是皇帝,只有皇帝才能决定他们前途和命运。

或许和珅能借助乾隆对他的宠信,以及自己掌握的权力,对部分无关紧要的职位有影响力和决定权,但重要职位的任免和赏罚,他是拿不到手的。

这其实就是乾隆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即皇权要“乾纲独断”。

在《乾隆实录》中,记载有乾隆说的一段话:

朕乾纲独断,太阿从不下移,现在内外大臣,俱朕亲加擢用,不特不敢如前明之严嵩辈盗窃威柄朋比为奸,即本朝康熙年间明珠、徐乾学等私相交结,少通馈遗。雍正年间及朕乾隆十年以前鄂尔泰、张廷玉等等素知谨慎,尚不免稍存门户之见,此时诸臣中亦无一略似彼二人者。

乾隆对如何驾驭臣子有他自己的一套,他绝对不会允许出现如严嵩、明珠、鄂尔泰、张廷玉这样影响到皇权威权的臣子出现。

乾隆也是通过始终掌握着人事权、赏罚权这些重要权力,使得权臣无法出现,有“乾纲独断”的乾隆,和珅的权力就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

而基本底线就是,和珅可以有一定权力,可以敛财,可以一定程度的结党,但只能在皇权的掌控之下。

另外,在乾隆朝晚期,和珅也并非是唯一受乾隆宠信的臣子,从制衡的角度来说,喜欢掌控一切的乾隆,也不会让和珅一家独大。

比如嘉庆二年时(公元1797年)才去世的阿桂,就是乾隆用来制衡和珅的重要棋子之一。

如《啸亭杂录》中记载阿桂跟和珅的关系时就是这么写的:

阿文成公与和相同值军机大臣十数年,既薰莸不相合,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凡立御阶之侧,公必相去十数武,愕然独立。和就与言政事,公亦漫应之,终不移故处也。

阿桂跟和珅政治对立十几年,两人关系最对立的时候,同为军机大臣的他们,甚至都不愿意一起在军机处办公:

每日惟召见时联行在而入,退则各还所处,虽亦有时暂至军机处,而事过辄起。

阿桂跟和珅互相之间的这种态度,乾隆肯定喜闻乐见,甚至会予以默默的支持。

除阿桂外,在乾隆朝晚期,还有王杰、朱珪、董诰等重臣,都是和珅的政敌,也都受到乾隆的重用。

和珅搞不定这些人,就无法成为真正的权臣,朝堂上的低级官员要依附的对象,能有许多选择,和珅做不到一家独大。

也有文章说和珅是权臣,其实是有些名不副实的,乾隆座下无权臣,和珅只能算是宠臣。

当嘉庆要处置和珅时,和珅或许有一些党羽,但反和珅的团体及人数却更多,和珅及其党羽又如何能对抗大多数?

而始终让和珅只能成为少数的掌控者,是宠信他的乾隆,乾隆再宠信一个人,也不可能让他有能够威胁到皇权的实力。

有乾隆为皇权打下的好底子,嘉庆要对付和珅,就是手到擒来,嘉庆根本就不担心和珅及其多年培养的所谓势力的反弹。

标签: 嘉庆帝清朝

更多文章

  • 代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代国,晋朝

    代国,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猗卢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代国是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占据内蒙古高原,鼎盛时北至大漠、南抵黄河,东靠辽东,西接西域,实力空前强大。但在后赵灭亡后,代国未能兴兵南下,错过了争夺中原的大好时机,最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黄歇,他的一生有何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歇,战国

    黄歇,楚国大臣,曾任楚相。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春申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之一,能言善辩,阻止秦昭襄王伐楚。后来他帮助楚考烈王从秦国逃走。任楚国令尹,力图振兴楚国,同时积极参与六国合纵,对抗秦国,使楚国得到一定振兴。那么春申君是如何振兴楚国

  • 吴班:蜀汉后期将领,他有哪些出色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班,蜀汉

    三国时期的蜀汉,人才济济,文臣武将都颇有才干。说到蜀汉的武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这五人必定榜上有名,除去五虎上将外,蜀汉还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吴班就是其中之一。吴班是蜀汉后期的将领,数次立功,但正史上对于他的记载少之又少。吴班是衮州陈留郡人,他的父亲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下官员,蜀汉后

  • 孔道辅:北宋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道辅,北宋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勖(孔勗)之子,孔子四十五代孙,北宋大臣。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终年55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孔道辅(987~1040),初名延鲁,字原鲁,孔子的第45世孙,自幼聪明好学

  • 清朝时期皇帝的儿子叫做阿哥 阿哥又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阿哥

    对皇帝的儿子都称为阿哥,那么清代阿哥是怎么样划分等级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小我们就开始看清宫剧,其中皇帝的儿子都称为阿哥,所以从那时起我们就以为阿哥是个很牛的称谓,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进大清,了解所谓的阿哥称谓。满语阿哥,

  • 历史上雍正是如何清查国库亏空的?有那些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清朝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被誉为古装剧经典的唐国强、焦晃版本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其剧情是从雍正当皇子时,清查国库亏空这件大事来慢慢展开的。电视剧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但清朝到康熙执政的后期,确实是亏空之风旺盛,从地方到朝廷,无处不亏

  • 吕洞宾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洞宾,唐朝

    吕洞宾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吕洞宾的生世,虽然正史中明确记载的不多,但我们还是能从有限的资料中发现一些线索。《岳阳风土记》载:“先生(吕洞宾)名岩字洞宾,河中府人,唐礼部尚书渭之孙。”这说明,吕洞宾原名吕岩,出生于官宦世家,是唐朝礼部尚书吕渭之孙。吕岩

  • 单雄信:隋末唐初猛将,曾险些杀害秦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单雄信,隋末

    单雄信(?—621年),曹州济阴县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矫捷,善用马槊。勇武过人,号称“飞将”。交好同郡徐世勣,誓同生死。隋朝末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授左武候大将军,参加偃师之战。兵败归降王世充,授大将军。对抗唐军进攻,险些杀

  • 陈平生前说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平,汉朝

    对陈平生前为什么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179年,陈平的人生在这一年永远的定格。陈平生前,却说了一番引人遐思的话,他称自己犯下了道家禁忌,阴谋使用过多,担心会祸及子孙。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史

  • 嘉庆弄死和珅十五年后 嘉庆为什么又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嘉庆

    对扳倒和珅15年后,嘉庆皇帝就后悔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四年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公开宣布了钮祜禄·和珅的20款大罪,下令将其入狱抄家。面对内外诸臣“和珅罪当以大逆论”的建议,嘉庆皇帝并未采纳,反倒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为由对其宽大处理,命其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