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都是投降曹操 曹操给张辽和张颌的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投降曹操 曹操给张辽和张颌的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05 更新时间:2024/1/24 11:21:34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辽和张颌,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时期,张辽和张郃都是曹操手下猛将,实力很强,被后人列为五子良将。尤其是张辽,还是五子良将之首,然而他俩当初投降时候的待遇却完全不一样,张郃的待遇明显要好于张辽,这是为何呢?

张郃、张辽

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为: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能明显看到,张辽的排名要比张郃高,而当初投降时,曹操给的待遇则是这样的。

张辽在投降曹操前是吕布的部将,吕布被曹操击败抓获时,张辽并没有和吕布一起,所以说张辽当时其实并没有被抓获。他是在听到吕布被抓,曹操没有苛责其他投降的吕布军时,才选择了投降曹操的。而曹操听说张辽主动来降,便拜张辽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

《三国志》原文: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郃在投降曹操前是袁绍的部将,和曹操多次作战,在官渡之战时,张郃就负责统领大军进攻曹操的营寨。结果曹操营寨坚固,张郃并没有攻克,此时袁绍的乌巢大营又被烧,张郃担心回营后悔会遭到诬陷,于是决定投降曹操。

《三国志》: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

曹操听说张郃来降,将其比喻为韩信归汉,并将张郃拜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足见曹操对张郃的重视。

从张辽和张郃投降时的官职来看,张辽投降时被封为中郎将,而张郃是偏将军,中郎将比偏将军低一个级别。张辽投降时被封为关内侯,而张郃是都亭侯,都亭侯的爵位也高于关内侯

可见张辽投降时的待遇确实是低于张郃的,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按理说张辽的能力比张郃强啊?

事实上,曹操并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来给待遇,而是根据另外一个指标,贡献。我们来看张辽和张郃投降时,谁对曹操的贡献大?

张辽投降曹操时,曹操其实已经是击败并抓获了吕布,曹操已经取得了大胜。此时就算张辽不投降,也并不影响大局,曹操还是妥妥的大赢家,只不过曹操需要再次派出军队征讨张辽。而张辽的主动投降,实际上只是让曹操没有那么麻烦,所以说曹操对张辽的待遇算是正常的标准。而张郃的投降就不一样了。

张郃投降时,曹操正在和袁绍打官渡之战。虽然官渡之战的最终结局是曹操赢了,但实际上在此战的前中期,曹操一直是处于劣势的。

当时的曹操,虽然地盘也大,但他其实是处于四战之地,周边都是强敌,尤其是后方的刘表、孙策部,一旦他们发动袭击,曹操很有可能崩盘。幸运的是孙策早死,而刘表则没那个远见,这才使得曹操有足够的精力去对抗袁绍。

然而即便是如此,曹操在和袁绍的对峙中也没有占得上风。虽然曹操的军队精锐,但袁绍兵多将广,曹操没能给予袁绍实质性的重创。而且袁绍后方稳固,百姓富饶,能给他提供足够的粮草,相比而言,曹操这边就尴尬得多了。曹操这边在和袁绍对峙半年后,就已经开始了物资短缺,要不是郭嘉及时劝阻,曹操都想撤回许都了。到了战役后半段,曹操的粮草更加缺少,派去催粮的士兵都被许攸给捉到了,只要再拖一段时间,曹军必定不战自溃。

有时候真的是天助曹操,就在这关键时刻,袁绍阵营的重要谋士许攸叛变了,给曹操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乌巢粮仓的位置,于是曹操抓住机会,趁机一把大火把袁绍大军的粮草给烧光,给袁绍军以极大的打击。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袁绍能及时安抚人心,等着后方粮草送来,他也不一定会战败。但张郃又恰好在这个时候投降,这就使得袁绍军队大受打击,军心动乱,再也没有战力和曹操抗衡,最终被曹操击败,曹操取得官渡大捷!

在此战中,曹操之所以能够胜利,张郃的投降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正是由于张郃的率先投降,使得袁军军心彻底动乱,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因为张郃在此战中对曹操贡献非常大,所以曹操才会给予张郃这么好的待遇。

结语

张辽投降时,曹操已经获胜,他的投降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张郃投降时,曹操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袁绍,他的投降对曹操来说是雪中送炭,贡献非常大,所以曹操才会将张郃的投降比喻为韩信归汉,给予张郃这么好的待遇。其实这换成任何正常人,都会这么干的,谁对你的贡献大,你肯定就会给他更高的回报。

标签: 张辽张颌

更多文章

  • 康熙和乾隆相比 两人的名声为何相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皇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清朝的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盛世”。这个时代由康熙皇帝开创,到了嘉庆初年完结,前后跨度一百多年。这期间,国家没有大的动荡,百姓没有太多的灾祸,总体上算是安居乐业。这其中,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康熙皇帝,所以他

  • 康熙对雍正如此看好 康熙为何不提前帮雍正铲除老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雍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康熙和雍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正王朝》里,康熙明明知道弊病所在,只是年龄大了改革改不动,希望老四上来改。可是为什么不给雍正留下好班底?为什么不提前把碍事的老八的势力清扫掉给雍正好环境?结果雍正上来手下就老十三、李卫、张廷玉用的顺手,年羹尧奴大欺主,隆科多两面派

  • 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地主刘德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起朱元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实打实出生于贫民家庭的草根皇帝,那么他的童年到底是有多惨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他家的地主刘德,刘德对他和他家庭的迫害可是令朱元璋永世难忘。等到了即将称帝的时候朱元璋荣归故里,看到面前

  • 卫子夫可是汉武帝的最爱,她为何最后却选择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卫子夫,汉武帝

    卫子夫可称“千古一后”,是汉武帝的最爱,卫子夫为何最后选择自杀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皇后名为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生也坎坷不平。卫子夫起初是平阳公主府上下人卫媪的小女儿,出生贫贱,15 岁入平阳公主府,因为年轻美貌、能歌善舞,被平阳公主认为“奇货

  • 周武帝宇文邕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宇文邕,南北朝

    北周武帝宇文邕生于543年,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从小就十分的孝顺,也很聪明,有学识,他的父亲宇文泰特别的喜欢他,说他以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辅城郡公,直到宇文觉登基为帝后,宇文邕晋升为了大将军,当时北周的朝政就已经被宇文护给掌控了,宇文觉的皇位还没有坐稳,

  • 深得康熙喜爱的密妃,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密妃,清朝

    关于康熙我想大家是很了解了,他的一生中有着九个妃子可以堪称绝色,每一位都非常的美丽,大方。可是有一位妃子和其他8位有所不同,这个人就是密妃,她是九个妃子中唯一的汉军旗,也是位分最低的一个。虽然清朝在入关以来打着满汉一家的旗号,可是真实的情况就是汉女是不受重视的。密妃姓王,父亲只是一个知县,可以说她出

  • 李成器作为唐睿宗的长子 皇位是怎么落到庶子李隆基头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隆基,李成器

    对李隆基上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710年,唐睿宗对长子李成器说,“以前你就是太子,又是嫡长子,我想立你为太子”,李成器一听吓坏了,连忙跪下拒绝到,“使不得啊,三弟功劳大,应该立他为太子”。早在684年,第一次做皇帝的李旦,就立自己的嫡长子李成器为太子,后来

  • 孙权早期带领东吴励精图治,晚年为何却废太子与杀掉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东吴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也因此酷爱三国史。在三国中,除了曹操刘备等英雄外,还有一人由于作者的喜好,笔墨不多,但却不能不忽视的英雄,那就是东吴主公孙权。早年的孙权雄才大略,带领东吴励精图治,位列三国之一。但是其晚年却废太子,赐死儿子,杀掉重臣,导致东吴走向衰败,这是为何

  •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曹魏

    对曹操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是曹魏大业的奠基者。司马懿曾说,曹操如周文王之于周朝。毫不夸张的说,魏国的版图,是曹操一点一点打下来的。作为曹魏集团的老大,每逢战事,曹操必亲自率军征伐,从不假手于人。对比其他坐镇后方的统治者,曹操的举动不免让人有些疑惑

  • 李道宗的名头不是很响亮,为何却是唐初三大名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道宗,唐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讲述的主人公,就是未在历史上引起波澜,却被后世不断抹黑的李世民堂弟,李道宗。从李道宗与李世民的血缘关系看起来,两人是实打实的亲兄弟。两人的曾祖都是李虎,有着相同的血脉,其实这也是李道宗雄才大略的最好解释吧。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李道宗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印象。就算是在现代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