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屡建战功的王弼,为什么会被坐罪处死?

明朝初期屡建战功的王弼,为什么会被坐罪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11 更新时间:2024/1/8 7:48:52

王弼,安徽定远县,后来迁徙到临淮,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投靠朱元璋后屡建战功,被册封定远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弼自小习武,武艺高超,尤其善用双刀,外号叫作“双刀王”。当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遍布准河流域时,王弼在自己的家乡组织支义军,在附近的三台山结察自保,以抵御元朝军队和一些纪律败坏的红巾军对家乡的骚扰破坏。

定远侯王弼

朱元璋的势力在淮河流域崛起,王弻率领部下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早就听说过王弼的名字,很赏识他的将帅才干,便留他在中军大帐担任侍卫武官,负责保卫朱元璋的安全。1356年,王率军在湖州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第二年又参加了明军攻打池州的战役,攻占了池州、石埭,随后挥师南下,攻下了婺源并斩杀了婺源守铁木儿不花,俘虏了元军三千名兵。王弼指挥了这几次漂亮的攻城战斗,被朱元璋提拔为元帅。1358年,王弼率领明军接连攻占了浙江兰溪、金华、诸暨等城,随即又赶赴池州增授,后来又收复了被陈友谅军队攻占的太平城(今徽微当涂)。1362年王弼攻占了江西的龙兴、吉安两城。

1363年8~10月间,朱元璋率领明军主力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展开了决战,结果陈友谅遭到了惨败,他的主力舰队被明军击溃,损失极为惨重。到了10月份,战场形势逐渐明朗化,胜利的筹码已经无可争议地倒向明军方面,元气大伤的陈友谅决定退出战斗,逃往武昌。可是,明军早已在鄱阳湖湖口布下重兵,封锁了敌人唯一的水路通道。

10月30日,陈友谅集合了残存的战舰准备突破明军的封锁线,但没有成功,他的战舰被明军的船只逼入了内湖的泾江口,而王弼指挥的明军早已埋伏在泾江口等侯多时,于是明军水陆交攻,将陈友谅的舰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陈友谅在混战当中被乱箭射死,从而使明军获得了彻底的胜利。陈友谅死后,明军乘胜前进,势如破竹。王弼参加了攻克武昌的战役,1364年3月武昌的守军投降。5月王弼跟随徐达、常遇春攻打庐州,并攻下了安丰。随后又进军襄阳,安陆。

1365年年底,王弼领明军进入苏北,攻克了旧馆,并降服了张士诚的部将朱暹。第二年王弼又参加了攻打湖州的战役,立下了大功,被朱元璋提升为骁骑右卫亲军指近使。1366年12月,明军包围了张士诚的大本营苏州,明军的八名将领分别负责封锁一段城墙,王弼领军驻扎在苏州城的盘门外。明军对该城的围攻持续了十个月,张士诚亲自指挥其部下的精锐士卒,企图从城内杀出一条血路突围。他选择了西门作为突破口,明军封锁西门的是大将常遇春。

常遇春派出一部分兵力退往护城河以北,准备截住张士诚的退路,只派遣了一部分兵力迎敌。敌军由于突围心切,再加上张士诚亲自上阵,士气更加旺盛。人人拼死厮杀,来势极为凶猛,眼看明军就要招架不住,在这危急时刻,常遇春握着王弼的手臂,说:“军中将士都称你英勇无比,你能为我杀退敌人么?”王弼回答说:“行”。便跨上坐骑,挥舞着双刀直冲敌阵,只见寒光闪耀处,敌将纷纷落马,王弼一连砍杀了十几员敌兵,所向披靡。

敌人被他的神勇气势所震慑,纷纷退却,常遇春乘机指挥军队猛烈冲杀,吴军大败,士兵们互相推挤践踏,许多人马掉入沙盆潭里淹死。连张土诚的坐骑也马失前蹄跌倒,把张士诚掀到水里,差点淹死。他的部下奋力将他救出,抬进城里经过这场惊吓,张士诚再也不敢出城挑战了。苏州平定之后,朱元璋大加赏赐了王弼。

1367年11月,王弼跟随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攻取了山东,平定了河南、河北,于1368年9月20日攻占了元大都(北平)。随后明军进入山西,将元军首领扩廓帖木儿赶往蒙古草原。山西平定后,明军渡过黄河,进入陕西,平定了陕西全境,并乘胜追击元军至察罕湖,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后凯旋班师。洪武三年明太祖授予王弼以大都督府佥事的职务,并兼任指挥使。洪武十一年11月,王弼协同西平侯沐英出征西藏和四川,他们指挥明军于1379年2月在甘肃洮州打了一次大胜仗降服了藏族首领朵甘及其统辖的十八个部落,俘获了大量的敌军。这次出征胜利后,明太祖封王弼为定远侯,俸禄两千担米。1381年9月,王弼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出征云南。明军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无敌。

到了1382年,明军已兵临大理城下。当地的土著首领段世派兵扼守着龙尾关一一大理的门户,因此明军必须首先攻下龙尾关。王弼带兵绕道经由洱水直赴龙尾关的侧面,与沐英联合夹攻,终于攻陷了大理,活捉了段世。此后,鹤庆、丽江各郡依次攻陷,整个云南被平定。明太祖为表彰王弼在平定云南之役中立下的战功,给他的年俸禄增加五百担米,并赐予他爵位世袭。1387年,明太祖命令大将冯胜率军出征辽东,讨伐蒙古领袖纳哈出,因为他经常对明朝边境发动进攻。王弼也跟随冯胜参加了这次战役。明军的这次出征大获全胜,迫使纳哈出于10月份投降。第二年5月,王弼又协助大将蓝玉出征漠北,他们率十五万明军深入戈壁腹地,但没有搜寻到敌人,这时蓝玉想撤军回来,但是王弼坚持深入追击,后来蓝玉听从了他的意见,进军到捕鱼海,在那里发现了大队的敌军。

当时狂风大作、扬沙走石,天空片昏暗,隔一段路便看不见人影。蓝玉任命王弼为先锋,向敌军发起了出其不意的猛攻,敌军大败而逃,主帅脱古思帖木儿逃走,他的幼子地保奴被抓获,他的家属随从一百多人,约三千名王子及其部属,以及七万多名部下和全部轁重被明军俘获,这一大捷使朝野上下一片欢腾,人们把蓝玉比作汉代的大将卫青,但实际上王弼在这次大捷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390年,王弼奉明太祖的诏令回到了家乡,两年后跟随大将冯胜、傅友德在山西、河南练兵。1393年,王弼和傳友德、冯胜同被召回南京。这时,猜忌心理发展到极端的朱元璋,对以蓝玉为首的开国将领进行一次大清洗,蓝玉以谋反罪被处死,随后这三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也不明不白地被处死。王弼的侯爵被废除。王弼有六个儿子,他的女儿是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的王妃

楚国公廖永安

廖永安(生卒年不详),字彦敬,他是德庆侯廖永忠的哥哥。他们原来都是巢溯的渔民,在元朝末年战乱纷争的动荡局势下,他们用渔船组成了一支水师舰队,并凭借他们个人的威望取得了对舰队的领导权,成为巢湖流域一支很有影响的地方武装。后来水师内部发生了分裂,大部分士兵和船只跟随他们的领袖赵普胜(双刀赵)投奔了陈友谅,越普胜本人于1359年被陈友谅杀害。

廖永安兄弟和另一位水军领袖俞通海带领剩下的水师归附了朱元璋。早已将目光着富庶江南的朱元璋,正发愁没有足够的船只把他的军队运过长江,现在见巢湖水师自动来投,自然是喜出望外,于是亲自到巢湖去收编了这支水师舰队。廖永安兄弟和俞通海等人的到来使朱元璋如虎添翼,不久他就利用这支舰队去进攻元将蛮子海牙驻扎在马场河的水军。元军驾驶着高大的楼船战舰,看起来很威武雄壮,但行动不便,缺乏机动性;而廖永安这些长年出没于风尖浪谷的“混江龙”们,划着小船在水面上穿梭如飞,使元军的战舰根本没法接近自己,而自己却不时地冲上去,向敌舰发动猛烈袭击,然后迅速脱离接触,使敌舰始终无可奈何。廖水安等人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最终歼灭了马场河的元军水师。作战的结果充分显示了巢湖水师的战斗カ,它们完全能对付元军布署在长江的水军力量,这更坚定了朱元璋渡江的决心,于是他便和部下商量制定渡江作战方案。

1355年7月底,朱元璋的水陆大军从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出发,开始横渡长江。顿时,江面上旌旗飘扬,战鼓震天、千舟竞发。廖永安的指挥小船行驶在舰队的最前面,他举着令旗站在船头,披波斩浪冲向对岸的采石矶,当时天空刮着强劲的西北风,顷刻之间舰队就冲到了采石矶岸边。常遇春一马当先,跳下战船,挥刀杀入敌阵,接连砍杀了数名敌兵。将士们见主帅如此英勇,无不以一当十、奋力冲杀。元军大败,丢盔弃甲、狼逃窜,明军一举占领了采石。明军在采石登陆后,乘胜向南进发,攻占了太平(今安徽当涂)。然后廖永安等人率水师舰队,继续沿江东下,攻破了蛮子海牙设立的水寨,俘虏了元将陈兆先。1356年4月,明军攻入集庆(南京)。廖永安被升为建康翼统军元帅。

朱元璋占领南京后,又派廖永安的水军沿江东下,协助陆军攻克镇江,并击败了张士诚的水军。随后他又参加了攻打常州的战役,被提拔为江南行枢密院事。1357年11月,廖永安与常遇春同指挥水陆大军从铜陵出发,联合进攻池州。明军的战舰向池州城北门开炮轰击,士兵们从轰开的城墙缺口处涌入城内,拿下了池州,并俘虏了守将。廖永安与俞通海指挥明军水师攻下了江阴附近的石牌成守,为陆路步兵夺取江阴扫除掉一个障碍,这一次战斗还降服了张土诚的部将栾瑞,使朱元璋很高兴,就提拔廖永安为同知枢密院事。随后他又率水师在常熟的福山港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在通州的狼山再度重创敌军,俘获了敌军的许多战舰。

廖永安跟从大将徐达收复宜兴,率领水师追击敌人而深入太湖,与敌将吕珍率领的数量庞大的舰队相遇,双方在水上展开混战。由于明军水师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又乏后,渐渐被敌军包围。这时廖永安所乘的战船又搁浅了,不能动弹,他本人终于被敌军俘虏。廖永安长于水上作战,多次指挥水师进行过漂亮的战斗。张士城也敬爱他的军事オ华,希望廖永安投降,为自己效力。遭到廖永安的拒绝,于是张士诚就把他囚禁起来。朱元璋很为廖永安对自己的忠诚所感动,就在南京遥授他为行省平章政事,并封他为楚国公。

廖永安被囚禁在狱中八年,始终不屈服,最后竟死在狱中。1367年,明军平定了张士诚的吴政权后,将廖永安的遗体运回南京,朱元璋亲自到郊外迎接,并为他举行了祭祀仪式。洪武六年,除了云南之外,明朝政权已基本上巩固了那些为开创新朝做出贡献的文臣武将也得到了应有的封赏,洪武九年,明太祖下诏,追赠给廖永安“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的荣誉封号。不久,又改封廖永安为郧国因为他没有儿子,就授予他的侄儿廖升为指挥金事。

永城侯薛显

薛显,安徽萧县人。当元朝末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横扫黄淮流城时,另一位义军领袖赵均用在江苏北部的沛县起兵,占据了徐州。赵均用任命薛显为元帅,驻守在安徽的泗州。1352年,元朝丞相脱脱收复了徐州,赵均用逃到了濠州,与朱元璋的军队会合,后来薛显也以泗州城归顺了朱元璋,担任亲军指挥的职务,眼从朱元璋征战南北。1362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西战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而南昌尤其是双方反复争夺的目标。

5月,徐达率军收复了南昌。为了确保这一战略重镇不致于再度落入敌军之手,使明军最终掌握江西战场的主动权,朱元璋派遣他的侄儿朱文正把守南昌,薛显作为副将协助他。两位将军就防守任务进行了分工,薛显负责把守章江、新城两座城门。1363年6月,陈友谅率领30万大军兵临南昌城下,对该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薛显沉着应战,采用多种战术灵活机动地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他乘敌人进攻的间隙,往往出其不意地派出精锐的士卒冲杀敌阵,给敌人以突然打击。他运用这种主动出击的战术斩杀了敌将刘进昭,擒获了副将赵祥。薛显与朱文正齐心协力,在南昌坚守了三个月,最后在赶来增援的明军帮助下,迫使陈友谅解围撤退。

1363年10月,陈友谅的主力部队在鄱阳湖大战中被明军消灭,随后他的老巢武昌也被明军攻克,湖广与江西各城镇也望风而降。但江西南部的一些守军仍然忠于陈友谅的汉政权,仍然据城固守,顽强地抵抗明军。邓仲谦防守的新城尤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明军久攻不下。常遇春就派薛显去攻打新淦。薛显果然不负众望,一举攻下了该城,并斩杀了邓仲谦。新一失,其他那些仍在负隅顽抗的敌人就失去了斗志,纷纷投降,整个江西很快就被平定了。由于薛显的特殊功劳,朱元璋提拔他为江西行省参政。

1365年,薛显跟随大将徐达出征苏北,讨伐张士城。第二年他又与常遇春围攻浙江湖州,与此同时,另一支明军在进攻德清县的升山水时遇上了敌军的顽强抵抗,张士诚派他的五太子率领大队兵马增授升山水寨。五太子的增授部队兵马强壮,来势凶猛,连常胜将军常遇春也感到难以对付。两军交战之后,明军的阵线被迫稍稍后退。这时薛显率领一支水师向敌军发起了猛攻,明军的战舰如出水蛟龙,向敌人的战船发射无数支火籥,顿时敌人的船队变成一片火海,敌军纷纷逃窜,阵营大乱,明军乘势夺取了水寨,五太子以及部将朱逼、吕珍等献出旧馆要塞,率属下六万将士投降明军。

升山大捷之后,常遇春对薛显说:“这次战役全靠将军的功劳,我常遇春是比不上的”。五太子等人既已投降,张土诚的政权内部一片恐慌,湖州于1366年12月8日随之投降。于是明军直趋苏州城下,几十万大军将苏州围得水泄不通。第二年十月,苏州城被攻破,吴政权宣告灭亡,朱元璋对参战将领论功行赏,提拔薛显为行省右丞。1367年11月,薛显跟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中原。大军出发之前,朱元璋告诉诸将,说薛显与傅友德两人勇冠三军,而且富于计谋,可以独挡一面。北伐大军沿路攻克了兖州、临沂、青州、济南,然后于1368年3月攻占了东昌(今聊城)、无棣、乐安,收复了山东全境。随后,北伐大军挥师向西,平定了河南,进捣潼关,直逼陕西。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明军回师渡过黄河,攻取了卫辉、彰德、广平、临清等地。在临清分水陆两路,水军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协助陆地部队攻占了德州、长芦,在河西务和通州两地大败元军,于9月20日进入元大都(北京)。明军占领北京后,薛显带领一支部队在古北口等关隘巡逻,并突袭了大同,俘获了元朝的高级官员三十四人。9月,明朝大军进入山西,薛显首先攻下了七垛,击败了元军统帅脱因帖木儿。他与傅友德率领三千铁骑,一举拿下定西,于1369年3月攻取了太原,迫使扩廓帖本儿逃往蒙古草原。薛显在山西石州迎击元将贺宗哲,大败元军,随后与徐达会师于平阳,在降将杜旺等人的引导下,领兵进入关中渭河流域。明军横扫关中,直抵甘肃的临洮。

薛显率领一支军队进攻马山西番寨,俘获了元军的大量牲畜,随后又在宁夏打败了扩廓帖木儿,再次与徐达合兵一处进攻平凉。庆阳守将张良臣诈言投降,徐达就派薛显前往庆阳受降。张良臣派兵埋伏在城外,乘明军不备,晚上偷劫了薛显的营察,薛显慌忙突围,保全了性命。张良臣重新据守庆阳城,拒抗明军。徐达率军包围了庆阳,但一时不能攻下。张良臣向扩廓帖木儿求援,扩廓派部将韩扎儿攻打原州,以减轻庆阳城受到的压力。徐达派冯胜、薛显率兵阻击敌人的增授部队,冯胜驻守驿马关,薛显驻守灵州。张良臣被困良久,就出城与明军作战,但多次被徐达打败。城中粮绝,甚至开始吃人肉,手下将领便开门迎降,张良臣自杀,庆阳城遂被明军攻下。明军乘胜追击元将贺宗哲于六盘山,将扩廓帖木儿逐往塞外,于是陕西平定。

结语

洪武三年,明太祖大封功臣,授予许多有功将领的以公侯爵位。薛显因为擅自杀死过胥吏、兽医、火夫、士兵以及干户吴富,被明太祖当面指责了一番,封他为永城,但爵位不能世袭,并把他贬到海南。还将薛显的俸禄分为三份:一份尝付给被他杀死的吴富和士兵的家属,一份交给薛显的母亲和妻子。明太祖作出这样的安排,意在表明功过分明,不能互相掩盖。薛显在海南流放了几年,明太祖又想念起他来,就召他回南京,赐予他爵位世袭,俸禄一五百担米。1372年,薛显再次跟从大将军徐达出征漠北,以后又数次奉命巡视河南,屯田北平、练兵山西,跟从徐达巡防北部边境,跟从冯胜出征金山。1387年冬天被明太祖召回南京,驻守山海卫,不久死去。追赠永国公,谥号桓襄。1390年,薛显被追究为胡惟庸的党徒,因为他已死去,不再治他的罪,但却剥夺了他的爵位。

标签: 王弼明朝

更多文章

  • 身为文官却因军功封爵,王骥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骥,明朝

    王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人,明朝时期著名将领,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同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骥虽是一名读书人但却长得高大魁梧,身体健壮;而且精通武艺,熟谙兵法;为人刚毅坚强,胆略过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也是正统、天顺年间朝

  • 辛弃疾:一个生错了时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辛弃疾,南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其中喷涌出来的英雄情怀令人无法忽视。这句词的作者辛弃疾,便是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这个被誉为堪比管仲、乐毅的人,却又成为了人们口中“生错了时代”的典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辛弃疾在济南的历城

  • 戚夫人为什么那么受宠?为什么她的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夫人,西汉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宠姬,生下刘如意,在刘邦去世后,被吕后被做成人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姬姓戚氏族,世代为名门戚夫人,原本是秦朝高武侯戚鳃的女儿,虽然她出生的年代已经不可考证,但从她嫁给刘邦的时间来推算的话,戚夫人一生估计也就只活了三十年左右。历史书上对戚夫人

  • 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皇帝?他为什么要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01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起自布衣当过和尚加入起义军成就帝业的经历很传奇,有一首诗概括得很到位。少未闻书香,贫苦放牛郎。家亡入皇觉,云游豫皖江。从戎濠州旅,行

  • 解密巨鹿之战的疑点 项羽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破釜沉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秦朝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项羽也一战成名,项羽究竟是自信还是无奈?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宋义为什么会停留46天不进军,宋义是害怕还是另有打算?史记上记载,宋义此举是为了坐收渔翁之利,两者相斗,如果秦朝赢了,军队疲惫,到时候在出兵也不迟,而过是秦朝败了,自己正好向西,直接消灭秦朝。而项羽却

  • 项羽最后以自刎结束自己的一生,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秦朝

    在秦末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千古无二的战神,他就是项羽。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项羽之败,非战之罪。作为一名统帅,项羽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可谓惊艳,然而除此之外,他的表现可谓一塌糊涂,他的失败,败在了战略规划,败在了丧失人心,败在了刚愎自用。可以说,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太祖李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祖,李虎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史上的狄仁杰经历了什么?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仁杰,唐朝

    影视剧《神探狄仁杰》让狄仁杰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更是成为爆红用语。历史上的狄仁杰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不仅会断案,同时也是位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剧中狄仁杰虽然看似深受武则天信任,但面对多疑的武则天也是几次沉浮,甚至

  • 耗时五年也没能攻克齐国,乐毅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乐毅,战国

    乐毅是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也是燕国能够崛起的首席功臣。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直接重创了赵国,促使其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能力。另一方面,五国伐齐重创的齐国,曾经也是和

  • 武则天长女安定思公主为何会夭折?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武则天一生传奇的经历我们并不陌生,她曾是皇帝的解语花,是朝廷的掌权者,但最引起我关注的是她母亲的身份。武则天共有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中两个太子、两位帝王;小女儿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