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行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什么不去请诸葛亮出山?

推行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什么不去请诸葛亮出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3/12/15 16:20:2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和魏国的奠基者曹操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一时人杰,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最后追随了刘备而不是曹操,那么一向以唯才是举而闻名三国的大枭雄曹操为什么会错过诸葛亮呢?而且当时诸葛亮有“卧龙”之称,“凤雏卧龙,得一人则安天下”,曹操为什么忽视了诸葛亮的存在呢?

其实我们说这也不怪曹操忽视了诸葛亮的存在,首先诸葛亮的这个“卧龙”称号在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响亮。诸葛亮的这个称号仅仅是在他周围熟识他的人对诸葛亮的能力的认同。诸葛亮在当时的名气和同一时期的名噪天下的人物如:曹操身边的荀彧

程昱等人,东吴孙权手下的周瑜

张昭等人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面。我们在看一下诸葛亮当时的年纪不过二十几岁躬耕在隆中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诸葛亮当时就在荆州牧刘表的眼皮底子下,刘表都没注意到诸葛亮有什么才华值得重用,更何况当时远在北方的曹操。

上面我们说了诸葛亮卧龙的名气在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曹操很可能就没听说过诸葛亮这个人物。即使曹操听说过,那么曹操的用人态度和刘备是很不同的,他是不会亲自请诸葛亮出山的。因为当时的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手下谋士如云,而且这些谋士都是主动追随曹操的,没有说哪个人是曹操亲自请了几次才请来的。刘备为何和曹操做事不同呢?一方面是两人的性格差距很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刘备没有曹操那么“财大气粗”。当时的刘备寄生于荆州牧刘表之下,只有新野一个弹丸之地,身边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因此刘备得知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之后能屈身前往请其出山。如果换做当时曹操在荆州,以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肯定也会征召诸葛亮出山为官,但不会亲自前去,也不会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因为曹操身边谋士在但是几乎是三国全明星阵容,即使诸葛亮前来效力曹操在当时也很难超越荀彧

程昱 贾诩等人的地位。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要唯才是举,看完才知道什么是聪明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唯才是举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下《求贤令》,提出“明扬仄陋唯才是举”,以此作为他的用人准则。其实曹操在这以前早就反对以门第和德行作为选官标准。公元203年(建安八年),他发布了《论吏士行能令》,批判了选官重“德行”不问“功能”的议论,而提出“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的用人标准。继210年提出“

  • 高平陵之变——曹爽权倾朝野,却被司马懿一招拿下(高平陵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魏国,司马懿,晋朝,高平陵事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

  •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会被曹爽干掉吗?(高平陵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高平陵事变

    魏明帝曹叡托孤之时,司马懿和曹爽两人并受遗命,两人都获得统帅全国军事的权力。在两人合作的早期,处理政务时,曹爽和司马懿两人还互相谦让,司马懿每次都让曹爽先决定,曹爽则作出谦让低调的姿态,可以说,在早期,两人都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然,我们也可以看成这是曹爽的低调行事,因为对于曹爽来说,司马懿就是长辈。

  • 高平陵之变后,曹操留下的老部下为何都按兵不动(高平陵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司马懿,高平陵事变

    很多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曹操做司空的时侯,征辟司马懿,他是这样的: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司马懿为什么要这样做,真的是为汉室尽忠?不是的,司马懿深知,创业多难啊,摘桃子才是正道。虽然口头上说着不愿意出仕曹魏,但老成谋国的司马懿还是投奔

  • 拜占庭帝国和古代中国有什么关联?有什么来往吗(巴列奥略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

    拂苏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着《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

  • 大内义弘的简介:曾发起应永之乱反对室町幕府的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内义弘,日本,应永之乱

    大内义弘,室町前期的武将。在明德之乱打败山名氏清,让幕府军赢得胜利。后与足利义满对立,联合镰仓领主足利义兼兴起应永之乱,但败北。关于大内氏及其和足利义满间的过节,山名氏在"明德之乱"后走向败落,大内氏一跃成为了日本西部最强大的守护大名,大内氏和许多土生土长在日本的武士团不同,他们自认为是"渡来人"身

  • 阿拔斯王朝社会阶级分为那几级?阿拔斯王朝和唐朝打过仗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

    751年,阿拔斯王朝军队在中亚怛罗斯战役中击败唐朝将领高仙芝率领的唐朝和中亚各族联军,成功夺取了中亚西部河间地区的控制权,与唐帝国隔葱岭相对。阿拉伯帝国正是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造纸术。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吐蕃趁唐将西域兵力调回、防务空虚之际,联合进攻唐朝。安史之乱后,阿拉伯人

  • 宋孝宗唯一一个敢于北伐抗金的皇帝,为什么会失败?(隆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孝宗,宋朝,隆兴北伐

    宋孝宗被称为南宋最杰出,最有作为的皇帝。登基一个月后,他就为岳飞平反昭雪,并谥封“武穆”。岳飞虽然已经去世20多年,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岳飞是一个风向标,是一种精神象征。给岳飞平反,就是表达着孝宗志在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改为“隆兴”。很快,他在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

  • 蒙古第一次西征过程简介 蒙古第一次西征最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元朝,西夏,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使臣被害后,成吉思汗觉察到两国关系已无法用和平方式解决,决定亲率大军向花剌子模问罪,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1219年六月,蒙古大军从克鲁伦河畔出发,越阿尔泰山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畔度夏。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及大将速不台(一写速别额台)、哲别、大断事官失吉忽图忽等随行。畏吾儿、阿力麻里

  • 宋金第二次议和—隆兴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实现他“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美梦,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采石矶遇到了虞允文的抵抗,同时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是为金世宗,使金兵发生了哗变,完颜亮被杀,南下之金军也无功而返。初登位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