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国沙文主义是什么意思?大国沙文主义的实质(勃列日涅夫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是什么意思?大国沙文主义的实质(勃列日涅夫主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29 更新时间:2023/12/26 18:21:31

大国沙主义即大国主义。是国际关系中较大的国家对待较小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沙文主义倾。主要特征为: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

大国沙文主义并不是某一国家特有的现象。乙国比甲国小,但是比丙国大,乙国尽管会反对甲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却也有对丙国持大国沙文主义态度的。

沙文主义来源

一般沙文主义指大国和强国把本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同小国和弱国的关系上表现出大国民族优越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不尊重以至侵犯别国的主权和独立。它是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的集中表现。"沙文主义"因1815年法国士兵N·沙文狂热拥护拿破仑一世,宣扬扩张主义,鼓吹本民族利益至上,煽动民族仇恨,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建立大法兰西帝国而得名。

历史表现

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大国沙文主义广泛存在于每个历史阶段。如:

沙俄侵略扩张

沙皇俄国存在典型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思潮。沙俄政府对内推行压迫各非俄罗斯民族的政策,鼓吹俄罗斯民族优越论,宣扬俄罗斯民族应支配、歧视、欺压、限制和剥削其他民族,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血腥镇压要求自治的少数民族,使俄国成为各民族人民的监狱;对外则进行侵略、扩张,征服外族,扩大沙俄疆域等。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未能肃清,给国内外都带来严重后果。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出现了资产阶级组织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俄语意为"大会")并存的局面。最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革命后改国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简称苏俄。

十月革命后,原沙皇俄国境内的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国内战争期间,为抗击共同的敌人,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怎样把前沙俄中的各民族国家的苏维埃政权联合起来(除波兰及芬兰外),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俄共(布)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专门委员会,斯大林提出了一个叫做《关於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各独立共和国的相互关系》的决议草案,其中规定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这明显是违反了承认民族自决与民族平等的俄共纲领的。更坏的是当格鲁吉亚共产党领袖起来反对时,斯大林用粗暴的组织手段铲除他们。此时的列宁正在病养中,当他得知消息后,立即写信给中央政治局,严厉批评"自治化"方案和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错误。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接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1921年11月,俄共(布)中央高加索局通过决议,要求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国组成南高加索联邦。1922年2月,三国共产党召开统一代表大会,通过建立联邦的决议。1922年3月12日,三国政府代表签署了联邦条约,南高加索联邦就此成立。

1922年12月,全俄第十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及南高加索联邦等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全权代表在联盟成立条约上签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大会通过的联盟条约规定,联盟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联盟人民委员会为执行机关。条约还特别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1925年,中亚地区新建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

1929年,由于原属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被升格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31年成为苏联的第七个成员国。

1936年苏联新宪法对加盟共和国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共有三条:一、这个共和国一定处在边疆区,应同苏联的邻国有共同的边界;二、以自己的名称作为共和国名称的那个民族,在该共和国的人口应占半数以上;三、这个共和国人口总数应在一百万以上。因此,根据新宪法的规定,俄罗斯联邦的哈萨克自治共和国及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中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符合了加盟共和国的条件。上述五国于1936年12月5日新宪法生效之日,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建制被取消。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由7个发展到11个。

由于斯大林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制约作用(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斯大林本人是格鲁吉亚人),苏联社会主义联邦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落入有名无实和严重变形的尴尬境地,宪法中规定的加盟共和国"主权"和"自由分离权"被束之高阁。苏联政府把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联邦置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地位,高高地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1939年11月苏联入侵芬兰。翌年3月苏芬和约将列宁格勒附近苏联国境线向北推移150千米,苏联将获取的4.1万平方千米领土并入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1940年3月31日,又将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然后接收为第12个加盟共和国。

1940年6月,苏联以立陶宛政府违反苏立互助公约,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反苏军事联盟为由,出兵占领波罗的海沿岸3国。8月初,三国被迫加入苏联。斯大林对当地民族不满者采取了罕见的"集体惩罚"措施,或流放或驱赶到国外,受害者达数十万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由此从12个发展到15个。但此后数十年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始终存在谋求脱离苏联独立的斗争,使历代苏联领导人不安。它们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率先独立绝非偶然

1940年6月,苏联以国际形势要求用最快速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为由,出兵占领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后将比萨拉比亚并入1924年建立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从而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称摩尔多瓦),成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

美苏

二战结束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维护国家以及本集团的利益,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形成了两极格局。期间,两国凌驾于世界之上,挑起了无数的武装冲突,给各国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是美苏操纵外蒙古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已经战败投降。在亚洲,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但战役打得非艰苦;在中国战场,中日双方处于战略对峙,谁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然而他们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是中国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无理要求。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根据条约,允许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并且满足中华民国政府的其他条件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

在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压力下,1946年的中国中央政府(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1950年代后民国政府以"苏联违反条约义务"为由,取消了外蒙古的独立合法性。后来在台湾蒋介石当局时期,最终承认了外蒙古独立。1949年10月,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国民党的军队撤离到台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

1956年,苏联政府以"以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形式出现的我们共和国的目前结构已不符合居民人口的民族构成"为根据,将其降格并入俄罗斯联邦。但造成当地民族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政府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的毫无限制地鼓励向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移入俄罗斯民族的政策。

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被降格和并入俄罗斯联邦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不尊重当地民族意愿和违背民族自决权原则的表现。它实际上是在当地居民对此事不甚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这一行动不仅损害了卡累利亚民族的自主权,而且在其他少数民族中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其他民族担心会在某个时候遭到和卡累利亚族同样的命运,从而增强了它们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倾向。至此,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数量固定为15个。

随着1991年8月21日"8·19"事变的失败,苏联第一任总统(也是最后一任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8月25日辞去总书记职务,并宣布苏共自行解散。从1991年8月22日至11月6日所有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和作为全联盟组织的苏共都停止了活动。

统一的国家随着苏共组织的垮台而轰然瓦解也是很自然的。1991年8月决定脱离苏联(虽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的有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达维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9月,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也决定独立。而在早些时候,1990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拉脱维亚、格鲁吉亚已决定脱离苏联(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这样,到1991年12月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已经事实上脱离了苏联。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首脑签署协议,正式确认了苏联的已成现实的终结。

美国霸权扩张

冷战结束,美国发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破坏世界和平的战乱,是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强行推进美国式民主的突出表现,被侵略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丧失,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美国自身也损失惨重。

更多文章

  • 雷伊泰岛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雷伊泰岛战役,美国

    着陆初步的登陆行动在10月17日凌晨展开,由第6巡逻营攻占莱特湾附近的3个小岛,虽然受台风阻延,美军仍然在12:30登陆迪纳加特及荷汉蒙2个小岛,在荷汉蒙,他们发现小股日本守军及破坏一个无线电台,当时他们还未攻占迪纳加特,在之后的3天内,他们在2个小岛上建立灯塔以引导舰队驶入莱特湾。第2天,第3个小

  • 驰道是什么?驰道简介,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驰道

    驰道和直道路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的,有东方大道(由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西北大道(由咸阳至甘肃临洮),秦楚大道(由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川陕大

  • 罗盘行动中意大利为什么被打的溃不成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罗盘行动,英国

    如果马莱蒂的部队真的是一支机械化部队,而且作为先锋并在西迪巴拉尼构筑了阵地,那么面对英军几乎同等兵力的进攻,那么绝无可能瞬间崩溃啊,并且随后的一系列战斗,意军的抵抗实在有限,作为近现代化的职业军队,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意军的马莱蒂集团的坦克主要是只有装配机关枪的菲雅特 L3轻型战车,其最重型的是菲

  • 加里波利战役,最终成为了导致双方13万人阵亡的绞肉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加利波利战役,加里波利战役

    100年前,一场英法认为只要协约国联军现身就能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望风而逃的加里波利战役,最终成为了导致双方13万人阵亡的绞肉机。4月24日,土耳其提前一天为死于一战期间加里波利战役(Gallipoli Campaign)的军人举行国际纪念活动,这次100周年纪念是有史以来对该战役最大的一次凭

  • 巴比伦行动中以色列空军是如何蒙混过关的?怎么炸掉伊拉克核反应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巴比伦行动,以色列

    以色列耶路撒冷时间1981年6月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的下午16时45分,以色列飞行员驾驶14架涂着伪装色彩的战斗机从西奈半岛埃拉德港湾附近“月亮山谷”中的埃其翁(也有译作“艾其昂”、“埃锡安”)空军基地出发,开始实施“司芬克斯”行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巴比伦”行动——炸毁伊拉克的核工厂。其中8

  • 卡诺莎之辱:教皇手中的“两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中世纪的欧洲都比较神秘和传奇,那时候的欧洲文化思潮比较繁华,工业技术也比较发达,那时候的欧洲政权的发展史更是有着教皇的阴影。整个中世纪欧洲在那段时间整个社会都在进行着变革和洗礼。当然教权和政权两者的较量一直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教皇想染指政权,在位的国王更想染指教权的局面,这两者之间

  • 如何评价麓川之役?麓川之役过程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麓川之役,明朝

    第一次征讨正统三年(1438年)十二月,思任发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刁宾玉投奔永昌,死后无嗣。思任发屠杀腾冲,并占领潞江,自称曰“法”。事情上报后,明英宗派遣刑部主事杨宁前往谕令,思任发不服 。正统四年(1439年)正月,英宗命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师讨思任发,太监吴诚

  • 浑河之战的过程如何?如何评价浑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浑河之战,明朝

    浑河血战指天启元年(1621年)发生在浑河边的一场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明军(主要为四川白杆兵4000及浙江兵3000)共7000余人,主要军事统帅:努尔哈赤、陈策、童仲揆、秦民屏、秦邦屏、戚金、周敦吉等,以后金惨胜结束战斗。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自起兵攻明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

  • 汉武帝是怎么对付外戚干政的?汉武帝做法出神入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外戚干政

    历史上皇帝是唯我独尊的,但是有的时候也很无奈,因为初登大位,政权不稳,往往被外戚干预,运气好的等自己羽翼丰满将大权夺回,运气不好的,直接被外戚操控成了傀儡,更有甚者,还有可能有杀身之祸,如果说外戚干政最严重的朝代无疑是汉朝,但是呢,应对外戚干政最6的皇帝,小编认为是汉武帝,这里介绍两件大事,看人家是

  • 揭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西大藤峡反明起义打了268年?(大藤峡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藤峡之战,明朝,大藤峡起义

    大藤峡在今天的广西桂平,公元502年南朝梁天监元年建桂平县开始一直是浔州的首府。1994年撤县建市,1996年10月由贵港市代管的县级市。大藤峡所在地区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起义遗址,那就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大藤峡在黔江下游,黔江的大名儿叫乌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长江上游右岸的乌江才被叫做黔江。乌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