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老母等四圣试禅心,何不试白龙马?看看观世音菩萨对他做了什么
唐僧西天取经队的三个徒弟,各有各的来历。他们都曾在天庭当过神,身居要职。
其中,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担任天河水府的华盖元帅,沙僧则是乱甲玉皇身边的卷帘将军。
除了唐僧之外,还有一个徒弟叫白龙马。他的身份不简单,出身名门望族,曾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
西方佛经时期,白龙马的姿态一直很到位。在唐僧的取经队伍中,他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于是,西天路上的许多神灵或者怪物,都无视了他的存在。
在《西游记》的原著剧情中,就明确介绍白龙马是观世音菩萨受佛陀旨意开悟前往东唐取经的玉龙。
观世音菩萨先劝了流沙河的沙悟净,又劝了高老庄的猪八戒。紧接着,救下了西海龙王的三子玉龙。那么,第四点就是住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也就是说,唐僧朝圣队伍中的白龙马,也是观世音菩萨安排的朝圣队伍中的一员,而且在劝戒的顺序上,还早于孙悟空。
但在西天取经途中,“元一元”发现白龙马经常被人们忽视,似乎可有可无!比如万寿山五庄寺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吃过人参果,就是没有白龙马!
紧接着,观世音菩萨、历山老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四圣试禅心时,先后试探唐僧、悟空、八戒、沙僧。龙妈没理会。
难不成,身为龙王三太子的白龙马,实力太弱,功夫太差,地位也太低,真的不能算是学经队的一员?
当然不是!四大名著《西游记》原著第30回《邪魔入侵正法义马回忆》在“心猿”一章中,孙悟空三击白骨精。凡人眼不明真相的唐僧无情赶走孙悟空,让取经队伍遭遇前所未有的决裂。唐僧自己也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凶险经历——被黄袍妖怪化作五彩虎,关在朝堂铁笼中。
千钧一发之际,白龙马化身宫女,想要在宝相国银安宫刺杀黄袍妖,黄袍妖却抢过刀,斩在了他的身上。后腿。
白龙马受伤后,面对八戒提出散团的提议,他悄悄指着八戒:魔族厉害,你和三弟你做不到,打不过他!你还是尽快去花果山把孙悟空师兄请回来吧。
“师兄有降魔大法,绝对可以救师父,也可以报仇雪恨。
正是白龙马在关键时刻出的主意,才使唐僧脱离险境,同时也成功挽救了学经队,促使唐僧与孙悟空重归于好。
于是,唐僧在师徒团队组建后不久,观世音菩萨请来了历山老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什么只考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不考小白龙?
结合《西游记》原著和中国神话传说,今天《缘缘缘》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1、小白龙生死关头,观世音菩萨出手相救
观世音菩萨劝沙僧和八戒继续前行,只见天空中有一条玉龙在痛哭。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问他为何在此受苦?
玉龙告菩萨:原来是西海龙王敖。润之子,因放火烧宫中明珠,被父王控告不孝。玉皇大帝下令将他吊在空中,用三百棍棒打,很快就会被处死。
听到玉龙悲鸣求救,观世音菩萨一言不发,带着木栅去凌霄宫见玉皇大帝。向玉皇大帝求情后,赦免了小白龙的死罪,让他在深涧中等候佛经。他到了,将来会变成一匹白马,到西部去建功立业。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不仅救了小白龙一命,还给了他一个赎罪立功的机会。
小白龙被观世音菩萨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他有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出身名门世家的三皇子,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来之不易却又来之不易的机会!
二、小白龙的特殊身份就不用观世音菩萨去试探了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没有浪费人力物力去试探白龙马,不仅与她对白龙马的信任有关,更与白龙马的特殊身份有关。
原著《西游记》第15话“蛇山神明暗加持,鹰悲牵马”一章中,被观世音菩萨点化的小白长久以来,他在樱草间一直都循规蹈矩,安心等待佛经的到来。通常当我饿了的时候,我会吃鸟、喜鹊或狍子等动物。
而唐僧和孙悟空来到了蛇盘山的鹰手涧,而潜伏在这里已久的小白龙,却在这一天诡异的吃掉了唐僧的坐骑。然后他偷偷溜进了溪流里,再也出不来了。唐僧师徒三人左右为难。
金头介帝请来观世音菩萨后,小白龙欣然应允,化作一匹白龙马。
从《西游记》的剧情发展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要将龙王三太子变成一匹神通广大的龙马,是因为唐王所赐的人间马是行万水千山难,到达灵山佛土更难。
为了让白龙马安心完成西方极乐世界取经的使命,观世音菩萨还当众叮嘱白龙马:一定要用心去清除自己的业障。
前有萝卜,后有大棒,白龙马欣然听命!
“圣僧德行不俗,八戒多凡无禅。从今以后,须修心改观,若生疏途!”
西天的队伍里有两个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核心力量:一个是唐僧,一个经历了九死十生的好人;一个是唐僧,一个经历了九死十生的好人;一个是孙悟空,神通广大,性格直爽。
观世音菩萨、历山老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四圣试禅,只有唐僧和八戒被点名,不是因为八戒那么重要,而是因为他这次考试,他的成绩是最差的,成了反面的典型代表。
“观其好恶,则知其长;观其友,则知其德”。可见,观世音菩萨并没有试探白龙马的诚意,因为她对白龙马有着充分的了解和信任。
不然的话,这个西游记神话里的故事说不定就变成“五圣试禅”了!
开书有利,独创不易。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的。感谢您订阅专栏(付费内容更精彩)并阅读全部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料:《西游记》、《中国神话与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