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增要杀刘邦,项羽为什么反而怀疑范增通汉?

范增要杀刘邦,项羽为什么反而怀疑范增通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53 更新时间:2024/2/13 20:41:45

你真的了解项羽和范增之间的故事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项羽死后,刘邦春风得意的时候自问自答的告诉手下,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却失去的天下的原因在于:自己有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英才协助,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且不能用。

因为刘邦这句话,范增英名垂青史,成为了不被重用的姜子牙、诸葛亮,而项羽则成为了不能够识别英才的鲁莽霸王。三国名臣蒋济曾经评价“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

我们看一下,《史记》中记载的范增都为项羽献了那些“策”:

1、立楚怀王,号令天下

项梁、项羽叔侄二人起兵之初,范增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人认为他隐居多年,是姜子牙、诸葛亮一样的人。不过姜子牙当初钓鱼是愿者上钩,诸葛亮后来神卧隆中,刘备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来了。而范增则是主动前往游说的项梁,而且让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为王,来号召天下。

2、鸿门宴良机,建议果决杀刘邦

鸿门宴上要求项羽杀掉刘邦。这个故事后世流传甚广,原本楚怀王规定谁先入关中就可以称王,而刘邦进入关中之后项羽却要背弃当初的约定。而范增设计把刘邦约来喝酒,酒席间三次举起玉佩,让项羽做决定杀刘邦。项羽没有搭理他之后,他叫出项庄舞剑,试图杀刘邦,幸好项伯出手伴舞,刘邦才得以免死。

3、不顾一切,与刘邦决一死战

刘邦在彭城兵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重新具备了战斗力,而项羽这个时候对荥阳处于攻击态势,刘邦派人和谈,准备把荥阳以西的划归给项羽,自此平分天下。项羽准备同意,而范增认为这时候是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期,如果不能趁机击败他,以后一定会后悔。项羽本来已经听了范增的话,结果陈平却使用离间计,项羽怀疑范增投靠了刘邦,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气的离开了项羽,并且在回彭城的路上病发身亡。

从范增并不多的出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项羽军中也分为鸽派和鹰派,范增是没有悬念的鹰派,为了杀掉刘邦,他提出了一些看起来很卑鄙的计谋,项羽并没有采纳。可是,即便是项羽认为范增的计谋不好,或者他有别的想法,为什么最后会怀疑这个一直致力于杀死刘邦的老头儿通汉呢?《史记》记载:

“项王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范增通汉的说法看起来极端的不符合逻辑,因此后世有人猜测,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但是随着项羽对集权的渴望,越来越感受到范增对自己权力的限制,因此决定削弱范增的权力。不过这一说法也存在很大的漏洞,楚军已当时腹背受敌,从项羽评价宋义及才华,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他绝对不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人,不可能在危难关头还去与七十多岁的老范增内讧,更不可能选择在荥阳阵前,两军相持时。

其实有关项羽没听范增的计谋导致失败的说法,是很不公平的。范增为项羽叔侄出的三大计策中,除了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之外,其实都被采纳了。尤其是第三条计策,尽管范增已经离开了项羽,但是项羽军队仍然对荥阳进行了猛烈的围攻,但是刘邦却派人假装自己出城投降,骗过楚军,自己从另一侧逃走。刘邦逃到成皋,项羽又包围成皋,打的刘邦只和夏侯婴两个人逃出城,全军覆没。

这难道还不算是听范增的话,与刘邦决战吗?只是后来刘邦在夺取了韩信的军队之后,楚军没有能力继续前进罢了。然而正是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不顾一切的只想把刘邦歼灭,导致自己后方的田横重新恢复了齐国,九江王英布投靠刘邦,彭越造反攻打楚国粮道。如果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早早与刘邦在荥阳议和,后方定然不会出现这些危机。项羽在艰难的时候,想到这些,自然心中会质疑“亚父究竟是不是刘邦派来的”?

而鸿门宴上范增让项羽杀刘邦,这件事情发生的比较早,但是对于项羽来说,当时的诸侯们各怀异心,而且刘邦已经得到咸阳人心,大军几乎等于主场作战。如果在酒席上杀掉刘邦,刘邦身后的10万大军如果死战,对于项羽来说,风险极大,从这一方面看,范增的真实水准有限,也就难怪项梁在他的辅佐下,被章邯所杀。

而项羽对于亚父最愤恨的一点,莫过于迎立楚怀王,这几乎是项羽一生悲剧的根源。范增认为立楚怀王为王可以号令天下,但事实上,齐国、赵国等主要诸侯认为楚王也不过是个诸侯,根本不听他的,这与后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差别甚大,这是挟诸侯以令诸侯,根本没有用。

反而楚怀王却在不停的制衡项羽,严重影响了项羽称霸天下。刘邦能够先入关中为王,根本上就是因为这个原本牧羊的楚怀王的存在导致的。宋代王安石曾经作诗《范增》一篇:

“中原逐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王安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楚怀王不知道有啥用。纵观整部楚汉争霸的历史,楚怀王虽然是项羽所立,但是项羽从起兵、崛起的过程中,楚怀王没有帮到一点,反倒是在项羽崛起的过程中增加了诸多羁绊。不能忍耐的项羽杀掉他之后,更是给了天下人共诛杀的借口,可以说怀王无论生与死,对项羽来说都是如鲠在喉。

如果项羽早一点赶走范增,结局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标签: 刘邦项羽范增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名将最终结局是什么?最聪明的将领王翦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王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翦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秦国虎狼之师在诸侯中脱颖而出,问鼎中原。离不开秦国历代君王和大臣们的不懈努力,然伴君如伴虎,英雄们的结局大多不是很好,而有一位却功劳卓著位极人臣,鸟尽弓藏终得善终,他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今天就来简单

  • 北宋多名相,霸气草根宰相奠定大宋百年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寇准

    你们知道北宋名相有哪些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介绍。北宋的历史,在后世史家的评语中,还有一个通用的正面评价:北宋多名相。细看整个北宋的政治变迁,这句评语的确丝毫不过分:比起汉唐晚期奸臣扎堆的情景,北宋的相爷,虽然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人物,但除了晚期极品的宋徽宗年代,绝大多数时期,最坏的角色

  • 雍正为何对李卫宠爱有加?李卫到底有何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雍正,李卫

    李卫当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李卫在户部工作时,负责钱粮收缴工作。当时有一位亲王分管户部,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就加收平余十两。所谓“平余”即是各地在征收赋税中以加派、加征的份额解送给户部的。李卫觉得催缴难度极大,再加收十两必定引起反对,从而影响催缴进度。李卫

  • 东汉末年这个人一个建议,开启了三国历史!古代和现代人对于他的评价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贾诩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东汉末年这个人一个建议,开启了三国历史!古代和现代人对于他的评价很不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三国的谋士,很多朋友能够想起很多名字,比如诸葛亮、贾诩、郭嘉、程昱、荀彧、鲁肃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在三国第一谋士这个称号的归属上,很多朋友的意见可

  • 李世民胸怀宽广善于招贤纳士,为什么非要杀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单雄信

    李世民胸怀宽广善于招贤纳士,为什么非要杀单雄信?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绿林老大单雄信是隋朝头号黑社会老大。虽说单雄信是混黑社会的,但绝对不是个坏人,为人仗义、劫富济贫、扶危救弱,就是脾气倔强。单雄信这样的性格朋友兄弟自然不会少。但是真正讲义气的朋友又

  • 朱元璋的眼光太差,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唯一的皇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允炆

    你们知道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朱元璋眼中唯一的皇储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朱允炆新政,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要说这朱允炆,也实在有点不争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仗打了三年,活活把王位打没了!这事实在让人没想到,朱允炆自己没想到,朱棣也没想到,朱元璋更没想到!朱

  • 岳飞会说“身为南宋子民”这样的话吗?真的笑死人了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岳飞

    岳飞会说“身为南宋子民”这样的话吗?真的笑死人了好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当然不可能!!!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宋朝分两个阶段,北宋和南宋,而岳飞在南宋时可谓是中兴之臣。有意思的是,最近听到了一个笑话,说是某电视剧里的岳飞竟然公开说:“我岳飞身为南宋子民,巴拉巴拉......

  • 孟古哲哲跟皇后哲哲是什么关系?难道是巧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孟古哲哲,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孟古哲哲和皇太极皇后哲哲什么关系?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巧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如今提到哲哲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往往都是皇太极的皇后,孝庄和海兰珠的姑姑哲哲,但是别忘了,皇太极的母亲也叫哲哲,也就是说皇太极的妻子竟然跟努尔哈赤的妃子孟古哲哲名字相近,两个

  • 唐玄宗在晚年为什么会那么宠信奸臣?是老糊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玄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玄宗在位后期为什么宠信奸臣?和老糊涂无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早年通过两场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成功夺得了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之后,他又励精图治,重用贤臣,让国家逐步走上正轨,并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唐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军李广其实没那么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军李广其实没那么伟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王昌龄,大家应该很熟悉,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更是家喻户晓。不过,当我们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