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居高位历任三朝不倒的高官,张廷玉凭的什么?

身居高位历任三朝不倒的高官,张廷玉凭的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4/3/16 8:49:24

在历史长河中,张廷玉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张廷玉,我们应该都熟悉,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弄臣、奸臣无数,忠臣、直臣也无数。但如张廷玉这般历三朝英明雄主荣宠不替而始终入值机枢身居高位不倒的重臣,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出来。

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身居高位、历任三朝而不倒的高官。

张廷玉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张家在明朝时就世代为官。从张廷玉父亲张英开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本身是康熙朝的大学士。

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年,张廷玉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奉旨习满文,结果御试的时候满文获得第一名,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张廷玉其实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

之后张廷玉在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雍正执政的时候,张廷玉依然获得重用,不仅升为礼部尚书,还加官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可见雍正对张廷玉的看重。到后来雍正甚至离不开张廷玉,成为皇帝的左右手。

例如,每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全都交给张廷玉处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

张廷玉自己也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

所以说,无论是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张廷玉都是重臣,均值南书房,参与机要,积极参政议政。

那么,到乾隆时期呢?

仍然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乾隆二年,张廷玉被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此时,他年逾七旬,乾隆帝给予免上朝的殊遇。

可以说,像张廷玉这样的,真的很少见,历史上几乎找不出第二位,这般荣宠,又历经多朝的。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的,但他们待遇和荣宠都无法比拟张廷玉。

那么,张廷玉是如何做到的,当然,跟他的为官之道和人品有很大关系,他为人正直,做官也是如此,总有一腔为民为国的热血,位高权重却从不张狂,凡事都做得井井有条,处理政事非常谨慎,不结党、不贪财、不揽权,能吃苦、不怕琐碎等等。

比如他的族兄弟张廷璐因利用主考官之便私下泄密科考题目敛财而被雍正皇帝处以极刑,作为皇帝重臣的张廷玉非但未曾替他向皇上求情,反而自请处分。

比如,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十分勤政的皇帝,早上四更天不到就起床,每天都忙到深更半夜才休息,处理全国重大政务,批阅奏折,平均每天口述或者甚至亲自写的朱批就要几万字。而作为皇帝首席幕僚的张廷玉之勤勉就更不在话下。

而且张廷玉的记忆力亦非常人所及,有一次,雍正向其询问各部院大臣司员胥吏的姓名,张廷玉奏对各人姓名籍贯及科目,无所差错。

所以,他能做到,也是有原因的,不过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大臣,最后也弄得晚节不保,因一句话而惨遭噩运。

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这么大年纪,也该退休了,但意外的是,乾隆皇帝拒绝张廷玉退休,还说:“卿受三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而一心想要告老还乡的张廷玉失了方寸,回答说:“配享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句话,张廷玉和乾隆结下梁子。什么意思呢?

原来刘基是明初开国功臣,但后来朱元璋过河拆桥,让他退休,后来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乾隆认为,张廷玉分明是心怀不满,用这个典故讽刺自己对功臣不够意思,不厚道。

后来身体实在不适合继续当官的张廷玉被放回了家,乾隆履行了让他享受太庙的诺言,心想着张廷玉肯定会千恩万谢吧,哪成想张廷玉仅仅派儿子代表自己向皇帝谢恩,乾隆脾气上来了,也不管张廷玉究竟多大年纪,执意要他亲自前来。

当天写旨的军机大臣恰好是张廷玉的门生,叫汪由敦。汪由敦知道张廷玉可能要倒大霉了,因此连忙派人跑到张府告密,让张廷玉好有所准备。

生性谨慎的张廷玉立马慌了,还没等到皇帝圣旨就跑去谢罪,反而弄巧成拙,要知道皇帝此时还没下旨呢,难不成在朝中有张廷玉的耳目?猜忌心非常重的乾隆顾不上师生情谊,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抄了他的家。

可怜张廷玉一生谨慎,偏偏到退休的时候捅了娄子,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厄运,名誉丧尽,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当然,乾隆敲打张廷玉的本质无疑显示了专制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鄂尔泰死后,乾隆的注意力集中到张廷玉身上。尽管张廷玉平时对于朋党嫌疑懔如临渊,但还是难逃乾隆的雷霆。

标签: 张廷玉清朝

更多文章

  • 一句话让家族800年兴盛不衰,揭秘范仲淹的为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范仲淹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说起范仲淹,我们并不陌生,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实,范仲淹出身很低,他幼年丧父,少有志操,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他既是了不起的文学家、思想家,又

  • 董承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三国时期隐藏最深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承,三国

    董承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说到三国时期伪善的小人,很多人会想起曹操,因为他是一个在嬉笑怒骂中背叛君王要挟天子的人,但实际上曹操并不算小人,反而更多人用枭雄来称呼他。一个国家必然要走向灭亡的结局,为何不能有人出来力挽狂澜,更何况曹操从来没有夺

  •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正史和演义说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28-234年,诸葛亮对曹魏进行五次北伐。北伐期间,诸葛亮呕心沥血,每天起得比鸡还早,睡的比狗还晚,干得比驴还多,一门心思苦研兵法,发明诸多利器(绊马索、诸葛弩、木牛流马),悲剧的是,北伐最终以失败而终。在演义中,将这一失败

  • 杨志的一生有多悲哀?杨家将出身,却没人愿意亲近,还病死异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志,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杨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梁山是各路英豪的聚集地,这里什么人都有,善打仗的、爱算命的、巧舌如簧的,还有文人书生、会弹奏乐器的。梁山上的人一半是被逼来的,一半是被骗来的。早期上梁山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山下误杀了人,为逃避官府追查,不得不上山落草。今

  • 功高震主其他人都被杀了 秦昭襄王为什么不杀魏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冉,秦昭襄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冉善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冉,战国时期楚国人,本姓芈,是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第,也就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在秦惠文王执政时期,是随陪嫁的姐姐芈月一起来到秦国的,之后芈八子通过一切关系将魏冉安排进了秦国的军队之中,从此走上了仕途。在秦武王时

  • 弘时是什么身份?雍正为什么要打压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弘时,清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弘时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非常著名的皇帝。其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位就数雍正帝了,雍正帝即位之后,非常勤劳的治理着国家的大事小事,勤勤恳恳非常严谨,在惩治贪官方面也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这一时期非

  • 为什么说张清是梁山中最幸运的?不仅有老婆,还有一个当将军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清,宋朝

    为什么说张清是梁山中最幸运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说起梁山好汉,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义薄云天,而且梁山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梁山上,大部分都是男人,但是也有女性的存在,因此梁山上有三对夫妻。但是这个说法在日后被人推翻,有人指出,在后期,梁山也曾招募过一

  • 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传言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明朝

    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传言是真的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历史上改革家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很圆满。变法第一人的商鞅被五马分尸,明朝万历新政最大的功臣张居正差点就被万历皇帝开棺鞭尸。最后张居正虽然没被抽骨扬灰,但是个人名誉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

  • 台州抗倭之战,戚继光是怎么做到九战九捷的?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戚继光,明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台州抗倭之战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元末明初,我国沿海地区屡遭日本武士、浪人、商人组成的倭寇团体侵扰,广大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倭斗争,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朝嘉靖四十年,即1

  • 想要匡扶汉室的荀彧,为什么投靠了曹操而不是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荀彧,曹魏

    大家好,说起荀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说起三国之中的谋士,可谓是人才济济,有大名鼎鼎的“卧龙凤雏”,有太过聪明被杀的“鸡肋”杨修,有火烧赤壁的周瑜……总之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军阀混争的年代,提及三国,不得不说的肯定是曹操了。曹操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