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据历史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什么?

据历史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53 更新时间:2024/3/15 6:46:34

宋太祖登基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说与当时的君主柴荣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随着柴荣征战疆场,柴荣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对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与青睐,可以说柴荣在的时候让赵匡胤身居要职,公元959年柴荣病死,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做了皇帝。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听说契丹与北汉发兵南下要攻打周朝,当时执政的大臣范质等人慌忙派赵匡胤领兵前去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带领大军离开都城开封来到了距离开封二十里的陈桥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开始实行兵变计划。军中开始流传要立赵匡胤为皇帝的传言,正月初三,赵光义与亲信赵普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让将领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酒醉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拥立赵匡胤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领兵回到开封,守城军队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于是将城门打开,迎接赵匡胤入内,赵匡胤很快控制了都城开封,范质等人这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上了当,但是形势已经明确,所以众大臣也都同意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翰林学士陶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让帝位给赵匡胤。赵匡胤于是正式登皇帝位,就这样轻易地夺取了政权,将恭帝柴宗训改封为郑王。由于赵匡胤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于是就采用宋为国号,都城定为开封,年号改为“建隆”。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宋太祖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是一世英名的汉武大帝发明的,从此被历朝历代的君王沿用,在宋代也不例外。宋太祖是这个朝代里面年号用的最少的一个,但也是用了三个的。

宋太祖第一个年号叫做建隆。顾名思义,就是“建设兴隆”的意思。这个年号的开始,在于一个叫做“黄袍加身”的典故。当初宋太祖还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权利比较大的将军,因为皇帝不行,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意思。手下有人猜测到了他的心思,就发动了事变,把龙袍披到了宋太祖的身上。从此之后,宋太祖就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新的皇帝即位,肯定是要用新的年号的,他的年号就是“建隆”。

第二个年号叫做乾德,意思是“感谢上天的恩德”。宋太祖刚刚接手宋朝的时候,百废待兴,可是后来因为他的励精图治,所以景象大为改观。他于是就要换一个新的年号来庆祝一下。为了表示自己的特殊,要求手下想一个之前从来都没有人用过的年号。于是他的手下就想到了“乾德”这个词汇。虽然后来证明后蜀也曾经用过这个,但是这个词的寓意还是不错的。

第三个年号叫做开宝,这是宋太祖用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了。“开宝”的意思不用过多解释,很多小国都开始采用这个年号。在这个时候,宋太祖已经是基本统一全国了。

宋太祖三下南唐

在民间流传着宋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将这一故事演绎得鲜活生动。由于时代久远,关于这一事件的史料记载很少,我们无从考证它的真实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它曾经真实发生过。但是从现在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来看,人们有意夸大了故事的发展,将其演绎成一种传奇故事。

《宋太祖三下南唐》是几年前刚出版的一本大宋系列的丛书。它在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使其更带有神话色彩。在此书中甚至还出现了妖道、法术之类的情节。错杀功臣郑恩的宋太祖遭到赤眉老祖的不满,他让自己的徒弟余鸿投到南唐李景的阵营里,兴兵作乱,企图造反。宋太祖赵匡胤率兵亲征,却中计被困于寿州城。郑恩的儿子和夫人,不计前嫌,前来营救赵匡胤。高君保和刘金锭也从潼关借来兵马前来救驾,并展开了一系列斗法施道的故事。最后,余鸿被擒杀,南唐自此被平定。

其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战场上打斗的场面,应接不暇的妖术,布阵等描写,让人有种在看《封神榜》的既视感。这个故事应该是在宋朝统治时流传出来的,因为简单的来看,有点像宋太祖率领将士一路斩妖降魔,终于平定天下的故事。

不管它是真实的历史也好,虚构的神话故事也好,都能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了解历史。这段宋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多少都给赵匡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即位后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我最初知道这个故事是在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教科书一贯以旁观者的视角客观而冷静地讲述某一事件,从不妄自加自己的感情加入到评论中去。但是,这并不代表教科书就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事件。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无论如何也抹不掉赵匡胤的过失。

故事发生在建隆二年,赵匡胤宴请石守信和高怀德等禁军的高级将领,并在酒席上威逼利诱地说了一番话,唬得石守信等人第二天都纷纷称自己年老体弱,请求解除兵权、告老还乡。这个在酒宴上不动一兵一卒,轻易而和平地解除将领兵权的事情被称为杯酒释兵权。

诚然,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统治才出此下策的。同时,他也是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将领身上。从宋太祖赵匡胤的角度来看,他这样做也是一种自保,一种策略,杯酒释兵权事件也无可厚非。它无关正义感,或者说它是每一个帝王的真实心理写照,甚至,这样看来,赵匡胤比某些皇帝仁慈多了。

但是,在我看来,“杯酒释兵权”无非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一种变相存在。皇位刚坐稳,就想打发走那些为自己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这未免太让将士寒心了吧。赵匡胤披着一件“伪善”的外衣,一点粮田,一点银饷就把功臣们打发了,反过来,将士们还要对他感恩戴德,实在是让人感慨。

宋太祖以诚收吴越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皇帝,无论是“杯酒释兵权”事件还是“黄袍加身”事件,都无处不彰显着他的老谋深算。也正是他的智慧,让他从无名小卒,一步一步走上皇位,走到九五之尊的高度。他那深谙人心的眼睛,总能直入别人的心底,击中要害。今天要说的“以诚收吴越”的故事也不例外。

与其说他是以诚收服的吴越,倒不如说他是以心机取胜。当时,赵匡胤已经平定了南唐,并决定一鼓作气吞并吴越。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的吴越国王钱俶,意识到国家的安危已经危在旦夕了。于是他便带着自己国家的地图,亲自来拜访赵匡胤,以示臣服之意。

钱俶虽然名义上是要归顺大宋,但是实际上依然心存侥幸。他想通过贿赂朝中大臣,以保住吴越国,宰相赵晋更是他贿赂的重点对象。但是他活动了几个月,不曾见有什么结果,便想回国。大臣们纷纷上奏求情杀了赵晋或者是作为人质扣留,可是赵匡胤却决定把他放回去。大臣都很不能理解,觉得宋太祖这么做无异于放虎归山,错过这个好机会,将来就很难控制吴越。

其实赵匡胤不傻,他送钱俶回国自有他自己的用意。原来,当时钱俶快出宋国国界时,赵匡胤送给钱俶一筐大臣写的奏折,都是些反对送钱俶回国的奏折。钱俶不仅感动于他的诚意,更怵于他的威力,半年后就将城池献出。就这样,赵匡胤不用一兵一卒就使吴越归顺于他。这不是心力上的比拼是什么。

标签: 宋太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宋真宗听完刘娥的见解后,对她赞不绝口,究竟刘娥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娥

    章献皇后刘娥公元1012年,宋真宗赵恒封刘娥为皇后,此时刘娥44岁。刘娥成为皇后之后,更加以恭谨严明行事作风来要求自己。刘娥历经数十年的学习和准备,如今的刘娥通晓文理,熟知政事。宋真宗批阅奏章时,刘娥也在一旁说出自己的见解,宋真宗听完刘娥的见解后,对她更是赞不绝口。宋真宗外出巡查时,也要带刘娥在身边

  • 河南挖出500年前古墓身穿官服 遗体变干尸保存完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干尸

    河南挖出500年前古墓,遗体变干尸保存完整。日前,河南省太康县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一座明代古墓,干尸保存完好,根据墓志铭等判定,该墓主名叫顾朴,官至右都御史,系顾佐后人。多名网友发帖称,在河南省太康县万城商贸集聚港东南方一个下水道施工现场,进行机器作业时挖出了一座古墓,引发众人围观。墓志铭记载墓主是

  • 他率20万挑大明200万,只恨生不逢时,大明差点终结他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帖木儿

    对于蒙古帝国这个老冤家,朱元璋可一点都不陌生,朱元璋在幸幸苦苦缔造大明王朝的时候,帖木儿也正在缔造蒙古族最后一个帝国,这两个男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人物,都有着不输于对方的野心和志向,如果说谁是最想与明朝决一死战的人,一定是帖木儿。有的人可能会假想,当朱元璋遇上帖木儿后,会是一个什么结果,这个不好说,

  • 此人才是中国第一罪人带来三百年黑暗,竟成了后人眼里的英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

    公元1644年,大明帝国已经处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了。国家灭亡的命运已无挽回的余地了。该年作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一路下来打下西安建立的大顺政权,紧接着,便率领几十万农民军一路东进,一路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拔寨,仅用两个月就打到了北京城下。从而推翻存在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然而李自成之后犯了三大错

  •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暴君,有7大证据可以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

    乾隆皇帝我们经常从影视剧看到,大都说他是一个好皇帝。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他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25岁登基做了皇帝,在位六十年,他在位的时候,清朝出现了繁荣的最高峰,历史上成为康乾盛世,但是,我们只看到了他的好的一面,其实他也是个十足的暴君。一、实行闭关锁国,导致近代落后;

  • 大西第一位皇帝非常残暴,在位仅两年死后巨额宝藏不见踪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

    不知道大家对崇祯帝有几分了解?其实大明朝到了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已经可以说是气数将尽了,内忧外患一起动摇着这个飘摇的政权。除了北方有努尔哈赤所率的满军虎视眈眈,内地的盗匪猖狂,还有张献忠所组织的集合底层力量的军队对明朝政府进行抢掠。而张献忠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重点人物。张献忠不仅大肆地抢掠政府和人民

  • 崇祯在位十七年,无人唾骂的亡国之君,借鉴自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

    提起明朝,相信大家很惋惜的皇帝一定是崇祯了,这位皇帝虽然是一位明君,但是他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当了皇帝。为什么说崇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当了皇帝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明朝的历史,细数明朝的君主,说的过去的也就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它的明朝皇帝就不行了,比如明世宗嘉靖,因为迷恋成仙之术,20多年不理朝政,使得

  • 中国最神秘村庄:一代文豪苏东坡为何安葬于河南这个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东坡

    提到三苏,大家都知道是北宋年间名震天下的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其中尤以苏轼成就最为突出,但“三苏坟”在河南境内却是鲜为人知。原籍四川眉山的苏轼,名冠天下,本应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可他没有葬在老家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更没有葬在他曾经被贬谪的地方,却为何长眠于千里之外的河南郏县?在平顶山市郏

  • 以他的实力,王朗应当如何在骂战中干掉诸葛亮?却惨死阵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朗

    三国纷争,战事林立,死亡者何止百万计。然而,有两人之死,却留下千古笑柄,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在对方未有身体接触的状态下非正常死亡。第一个就是在长坂坡之战中被张飞怒吼吓得心惊胆战,跌下马来而死的夏侯杰。第二个就是在阵前被诸葛亮骂了几句厚颜无耻,便吐血而死的司徒王朗。诸葛亮的口才,那自然是一流的,

  • 清王朝及“满洲”称呼的确定,源自于努尔哈赤攻打沈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八旗,努尔哈赤,满族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以报祖父之仇为名公开反明。1619年三月,取得对明军主力杜松部的决定性胜利,从此,后金从防守转入进攻阶段。与此同时,林丹汗也趁机亲率察哈尔和内喀尔喀五部,攻占了明朝的广宁城。当时,明朝为了不让努尔哈赤与林丹汗联合,使明朝东、北两面受敌,不断派人到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