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中国最高产的“垃圾写手”

乾隆皇帝:中国最高产的“垃圾写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20 更新时间:2024/1/15 17:43:17

乾隆是清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在“康乾盛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教发展、保持稳定方面,有一定贡献。然而,作为专制君主,长期被谀奉承所包围,难免自视甚高,身处笑话中而不自知。

网络配图

乾隆一生写诗4.3万多首,比全唐诗(4.2万多首)还多,假设他从生下来就会写诗,平均一天也要写1.34首。他的作品只能做到合乎平仄而已,堆砌且雕琢,后人很少将他看成是诗人,可他自我感觉却很好,到处将诗作勒石,希望传之后世。

除了写诗,他也写剧,只是知道的人不多。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希望与中国建立贸易往来,乾隆对此高度重视。此前经过尼布楚之战,清军战胜了沙俄,双方以朝贡的方式,建立了贸易往来,乾隆希望也用这种方式与英国打交道。

为了让英国使者目瞪口呆,乾隆煞费苦心,叮嘱沿途严加戒备,禁止使团人员与百姓接触,以给他们一个清朝特别强大的印象。为威震对方,特意定圆明园西洋楼为接待场所,西洋楼是郎世宁设计的,以西方建筑为主体,特别雄壮,足以显示大清无所不有。然而,马戛尔尼到了西洋楼,并没觉得特别惊讶,这让乾隆感到灰心。

网络配图

与马戛尔尼争论的焦点在是否采用跪拜礼,其实乾隆并非墨守成规之人,在接待马戛尔尼使团前,曾特别下令俄国使团不必行跪拜礼,只用俄式礼仪就可以,他还曾嘱咐出使俄国的外交人员,见沙皇必须三跪九叩。

在乾隆心中,始终有一种观念,认为只要对方表示臣服,则一切可以宽松,宁可自己姿态低一点,如果对方不臣服,那么就要千方百计让对方臣服。

为了让马戛尔尼下跪,乾隆费尽心思,终于想到要感化英国蛮夷,艺术最有说服力。于是,他着手编写了一个昆剧剧本,名为《四海升平》,里面文昌皇帝、四海龙、雷公、电母轮番登场,最后收服了闹事的海龟,全剧以众神念白“果然是万万年四海升平也”收场。

这出戏是赐宴当日所演,当天共演了8出戏,耗时5小时,本剧是大轴,可马戛尔尼根本没看懂,他看到有很多海上、陆地的动物,以为是在赞美大陆与海洋联姻。

网络配图

乾隆的剧作很多,比如昆剧《八佾舞庭》,是赞美自己平定西陲,他不仅写,而且改,经审查民间戏剧,遇到违禁的词句辄改之。有趣的是,《四海升平》在嘉庆光绪末年曾盗了两版,用于宫内演出,是歌功颂德的必备剧目。

剧本写得不好,宣传效果自然也就没能达到,马戛尔尼终于不肯磕头,中国从此丧失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乾隆嘴上并没输,用他的说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固然铿锵有力,却是一句蠢话。

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故宫志》

标签: 乾隆

更多文章

  • 史上最色太监 竟然敢对皇后霸王硬上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德润

    在中国古代,太监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太监的记载,只不过那时候还没被称为太监。在辽时期,太监一次才出现。由于太监比他人更又机会服侍和接触权力的最高拥有者-皇帝,这就使得皇帝对他们比较信任。如果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还好,若碰到昏庸的皇帝,很容易让太监掌握权力,对朝廷和国家造成很大的打击。网

  • 察必登上皇后之位是因为她的勤俭朴素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察必皇后

    察必皇后是济宁忠武王的女儿,聪慧机敏,容貌美丽。但是后人提及察必皇后最多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审时度势。那时,南宋的太后被俘虏至大都,水土不服。察必皇后一时善心大发,请求丈夫将太后送回江南。忽必烈不肯答应,但是察必皇后不肯放弃,一连求了三次。这时忽必烈才对察必皇后说了他的真实意图,如果将太后放回南

  • 为何说朱元璋的“缓称王”策略棋高一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

    蒙古人从马背上得天下,也企图在马背上治天下。元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高高在上,汉人、南人饱受剥削和压迫。元末,汉人、南人奋起反抗,红巾军大起义波及全国。在起义军首领纷纷称王称霸时,朱元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采用“缓称王”的策略,使北方红巾军成为自己的屏障;然

  • 隋炀帝为何成大昏君?只因太聪明 太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为何成大昏君?

    核心提示:杨广之聪明多才,恐怕放到中国历史上所有明君行列中也不会逊色。他自己也认为,就算是跟士大夫们比才学,他也应该做皇帝的。话虽有点浮夸,但此公才学确实有。如果不聪明而且多才,恐怕杨广不会有那么多的大手笔的动作,后来让唐朝占了那么多年便宜。独享制度之利的制度创制,多半出于这个被后人骂为“炀”的皇帝

  • 顺治爱死董鄂妃全因恋母作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鄂妃

    一般在说顺治皇帝这位少年天子的时候,总是绕不开他那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后宫。她的两位蒙古皇后,一位以“无能”被废,另一位虽然保留了后位但备受冷落;他共有14个子女,但他那数量庞大的6位有记载身居高位的蒙古族后妃却无一人有子女;最后在万花从中选定了一朵别人家的花——董鄂妃。顺治十四年十月,董鄂氏生子,排

  • 道光帝真的是一提拨款就会不高兴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

    道光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吝啬、抠门,在为政治国方面也是如此。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万里远行,征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叛乱。网络配图道光八年(公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壮举”——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几天之后

  • 历史上少年康熙是如何除掉权臣鳌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

    鳌拜的骄横在清代权臣中是罕见的,或许只有雍正初期的年羹尧勉强可以比拟。在朝贺新年时,鳌拜竟身着黄袍(黄色是帝王之色,着黄袍是相当跋扈的僭越之举),仅帽结与康熙不同。不仅如此,他甚至可能暗藏谋杀康熙、发动政变的祸心。昭梿《啸亭杂录》记,有次鳌拜称病在家,康熙去宅中探望。鳌拜卧于床上,席下悄置利刃一柄。

  • 给朱元璋陪葬的大量妃子竟是靠水银保持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根据朱元璋生前的遗嘱,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一起陪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宫女的白骨,很明显,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那么,这些陪葬的妃子是怎么死的呢?殉人制度重启明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它最大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恢复了已经被废

  • 揭秘:史上最浪得虚名的名将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广

    综观李广一生,不能说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他也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李广曾有与卫青等人各领万骑,独任一面,受到武帝信重,充分展示将才的重大机会。可是李广却被打得大败,而且被生擒,只是凭一时之急智,才得逃回。“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

  • 明朝第一清官竟然断案不公?为何逼死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海瑞

    在中国百姓的心中,海瑞已经成了正义的象征,全国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作为一代清官的形象,海瑞戏在舞台上久演不衰。近来,海瑞的研究往纵深方向发展,探讨海瑞的法律观,研究海瑞的法律事迹成为热门。然而,随着探讨的深入,海瑞的光辉形象却打了大折扣。网络配图首先,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 能明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