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国之君万历皇帝被当面辱骂“酒色财气”

一国之君万历皇帝被当面辱骂“酒色财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4/2/10 19:10:53

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有时你以为已经遗忘了的东西,转个圈后却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就像失散的故友,带着旧日的模糊面容,令你百感交集。比如,最近“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忽然刷屏。模糊的记忆也回来了,想起这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开篇第一句。那么多年前曾看过、激动过,并随着岁月遗忘的句子,能重新想起的概率真的很小,但小概率事件就这么发生了,而且从这句话突然蔓延的趋势看,这又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勾动了一大波当年看书少年的心绪。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给皇帝上了个本子,就是那个有名的“酒色财气”四箴,真是猝不及防的小概率事件。除了不承认武则天皇帝地位的骆宾外,好像这才是当面骂皇帝最狠的了。奏章说:“皇上之病在酒色财气者也。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接着把皇帝在酒色财气四字上犯的事例数落了一遍,说皇帝如何贪恋美色,爱钱,受了谁谁的贿赂,宦官有钱上贡的就喜欢,没钱的就不喜欢。还说皇帝性格也不好,发脾气爱打人,今天打宫女,明天打臣子的。总结是:“皇上诚嗜酒矣,何以禁臣下之宴会。皇上诚恋色矣,何以禁臣下之淫荡。皇上诚贪财矣,何以惩臣下之饕餮。皇上诚尚气矣,何以劝臣下之和衷。四者之病缠绕心身,臣特撰四箴以进,对症之药石也,望采纳之。”意思就是,皇帝您自己都抽烟喝酒烫头纹身,就不要开展新生活运动,要求我们做个好女孩了。

网络配图

看惯了清宫戏的我对这样的小概率事件简直都要惊了,连皇帝的私生活和薪酬都管上了,这是以网民自居,还把皇帝当万科老总看了,分分钟让人家检查私生活,保持薪酬公开透明,并保证自己的管理能力还行得通。

万历皇帝的言论自由度还是可以的,被雒评事这么当面辱骂后,在万历十八年正月初一的茶话会上,还能和内阁成员说道说道这事情(换个暴脾气的试试?)。《实录》对这一日的情形记载详细得如在目前。“上御毓德宫,召辅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入见于西室。御榻东向,时行等西向跪,致词贺元旦新春,又以不瞻睹天颜叩头候起居。……上曰:朕昨年为心肝二经之火时常举发,头目晕眩,胸膈满胀,近调理尚可,又为雒于仁奏本肆口妄言,触起朕怒,以致肝火复发,至今未愈。”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雒于仁的奏章是皇帝从袖口里掏出来的,说明他带在身边看了不止一遍,又诉苦说被气得生病。想当年则天女皇收到骆宾王的檄书后,只是“微哂”,还说了句:“宰相之过,安失此人?”万历皇帝二十几岁就开始惰政不上朝,但被慈宁皇太后一逼迫,有时又努力工作一两天。这样的妈宝与则天女皇当然不可比,气度、权谋不在一个位阶上,表演自然也不一样。则天女皇的片场,我觉得舒淇的随性加上周迅的古灵精怪,再加范冰冰的气场,权谋暂且还是缺位;而万历帝嘛,感觉来一个佟大为扮扮无辜油滑就差不多了。皇帝其实都气得想杀人,但跟戏文不同,皇帝能随意杀人的概率很小。雒于仁也是过了几个月才被找了个理由削职为民,况且还一直有官员上疏要求恢复他的官职。

网络配图

皇帝说自己被气得肝火复发,内阁没有同情和支持,还一致为雒评事求情。王家屏上奏章说,区区一个辅佐官员,却能对皇帝的生活起居都有个了解(皇上您是太不低调了啊),看来皇上您确实有必要调节一下生活状态。雒评事的四字箴虽然狂妄,但皇上您如果拿来做养生调理,我们觉得还是不错的。

雒评事的四字箴也随着邸报,飞到了全国各地大小官员的手中,很多官员表示惊愕,又表示雒评事难能可贵,希望不要重责。我猜想他们心里还有一层暗喜,不好表达出来,因为他们平日里也喜欢批评皇帝与政府,但言论这么大胆出位,确实不多见。

几位内阁成员也都向自己的亲好友透露了谈话内容,“请不要告诉别人”的秘密向来是传得最快的,这下大家都知道了阁臣都站在雒于仁一边,请求皇帝宽大为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处分直言敢谏的雒评事。这一次的发难,其实是因为立储之争。嘉靖时,皇帝与臣子争本生父兴献王的皇考地位,大礼议分成的党派暗中一直存在;万历帝则因立储之事,与臣子的斗争更是旷日持久,结果就是臣子与皇帝站在了对立的两面。皇帝与臣僚间的权力平衡也很微妙,祖宗家法之争,其实就意味着对皇权的制约与抗衡。

万历时期的聪明人其实都已经感受到了大厦将倾、风雨欲来的危机,却束手无策。每当看《实录》里,皇帝找各种借口,诸如脚崴了、生病了、生气了等等来逃避职责,感觉这真是一个大白金汉宫的范儿,皇帝彬彬有礼要脸面,臣子也恪守各种规范,但就是永远都有争不完的事儿,也永远也达不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其实看《实录》还好,一见他们写诗哀愁,我也惆怅得不行,真想穿越过去跟他们说:苦恼又有什么用呢?人都是聪明人,就是办不成事啊!背诵下古诗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就好了呀。

网络配图

话是这么说,但雒于仁这样充满激情,想要纠偏改正的激进派,却也算是懦弱与绝望中的一股清流,以致大家都要表明立场是站在他一边的。因为有人批评,至少这人还抱着希望,就像天天跟你吵的女友,你即使烦,也会感谢她幼稚不离开的好。所以雒评事那么出位大胆,竟然没什么大处分,还获得了一致支持,就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对老谋深算的内阁成员来说,雒于仁的存在,还真是一种意外之喜,他的过分反而成了阁臣与皇帝间的缓冲带,既表达了意见,还有了必要时的替罪羊。

标签: 万历

更多文章

  • 乱世佳人陈圆圆:明朝“灭国”的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圆圆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知道有一代名妓陈圆圆,但却扮演了一个改朝换代的“祸水”角色——因为她,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把偌大的大明江山送给了清人,这一给就是几百年。一个歌伎,在历史风云巨变的时刻,给天下英雄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秦淮八艳,万众侧目,但真正具有传奇色彩,身系一代兴亡,游走于帝王将相之间的,

  • 羊献容:被废立10次 “上岗”次数最多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羊献容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论是被废掉的皇帝还是被废掉的皇后,能重新再上岗的都是寥寥无几。就拿皇帝来说,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过三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镇,至于皇后就更少了。但有一位皇后却非常特别,她一共被废了五次,却又奇迹般地被立了五次,而且还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两国皇后的女性。她

  • 多尔衮战功显赫 又为何愿让皇位给福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多尔衮

    在清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那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影视作品中的多尔衮,是一个英俊潇洒而且超级威风的人物。事实上,多尔衮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物,多尔衮是一个善于大战的人物,多尔衮深受努尔哈赤的喜欢。由于出身比不过兄长皇太极,在父亲努尔哈赤死后,最终兄长皇太极登上了汗位,但皇太极的屁股还没有坐热

  • 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换得六百里土地 结果悲剧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楚怀王

    这个故事要追溯到战国七雄时代了。前面讲到秦国排到最后一位,可见他可以说是任人欺负了。可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商鞅等人的变法以及革命秦国国力脱颖而出,这也使得各国忧心忡忡,各国各派使节游说,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打压和对抗强大的秦国。网络配图这个时候,六国当中比较强大的俩个同盟国就是齐国和楚国。如果说

  • 皇太极秘史: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皇太极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继承了父亲的皇位。然而,长期以来,有人却这样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那么多尔衮又是谁?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孩子,两人是否存在争夺皇位的时事实,我们一起往下看。有人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

  • 狄仁杰一世英名 没想到他儿子却是这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狄仁杰

    狄仁杰一生为官清廉,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无一人言其闲言,虽说他本人德行双全,但终究没能让他的小儿子儿子学会堂堂正正做人。狄仁杰的三个儿子都从政为官,虽然说狄仁杰的两个儿子狄光嗣、狄光远并没有像狄仁杰一样芳名留万世,但为官期间还算是清廉负责,广受一方百姓好评。唯独狄仁杰的小儿子狄景辉,为官昏庸只顾自我享乐

  • 汉武帝做了哪三件大事 保证了汉朝百年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87年,70岁的汉武帝离开了人世。继承皇位的是年仅8岁的少子刘弗陵。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滥杀无辜,给继任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新皇帝又是个孩子。不过,汉武帝死后,汉朝并没有陷入内乱或走向衰落,反而迎来了另一个巅峰。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这一切,源于汉武帝在临死前,彻底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他的

  • 康熙为何决心要除鳌拜?真的是因为鳌拜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鳌拜

    康熙擒鳌拜基本上在有关康熙皇帝的影视剧中都会出现,鳌拜作为三朝元老,又是满清第一勇士,对刚亲政的康熙来说,威胁不言而喻。那么鳌拜真的造反了吗?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对诸王贝勒大臣们说:“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

  • 揭秘魏延被杀之谜: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在《三国》里,诸葛亮是个神话般的人物。然而,他是人而不是神,他有自己的私心,不说别的,单从魏延的冤枉就可以看出他的私心有多重来。魏延自投蜀后战功卓着,也深得刘备喜爱,每每委以重任。对魏延这样一个能征惯战的大将,诸葛亮几次却要置他于死地,由于刘备的爱才,诸葛亮才未能得逞。然而,等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是遗

  • 揭秘蜀中无大将之谜:诸葛亮要负全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博古通今,堪称旷世奇才。然而,与曹操中人才如云,孙权手下帅才不断相比,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实在是逊色至极,最终造成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可悲局面。综观诸葛亮用人,其失败的教训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在人才的使用与培养上重使用轻培养。蜀国鼎盛之时,一度也不乏“可用之人”,五虎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