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乱世佳人陈圆圆:明朝“灭国”的红颜祸水

乱世佳人陈圆圆:明朝“灭国”的红颜祸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92 更新时间:2024/1/20 22:37:31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知道有一代名妓陈圆圆,但却扮演了一个改朝换代的“祸水”角色——因为她,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把偌大的大明江山送给了清人,这一给就是几百年。一个歌伎,在历史风云巨变的时刻,给天下英雄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秦淮八艳,万众侧目,但真正具有传奇色彩,身系一代兴亡,游走于帝王将相之间的,只有陈圆圆。不过,国丈爷买下陈圆圆,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奇货可居,乱世前夕的一种政治投资。起初,他想把陈圆圆献给崇祯皇帝,但国难当头,大厦将倾,焦头烂额的崇祯早已没有精力和心情顾及美色了。沮丧之际,田弘遇只好先把陈圆圆领回自己府第,将其收为养女,好好供养,再寻找“交易”良机。

此时,明廷内忧外患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李自成越过宁武关、居庸关,直逼京师;清军也在东北一线蠢蠢欲动。危急关头,朝廷下诏吴三桂以总兵身份统领大军镇守山海关。乱世之际,谁都想得到军队的庇护,所以吴三桂离京前,满城的达官显贵纷纷设宴为他饯行,想为自己找个靠山。

网络配图

田弘遇自然也不落后,在府中摆下珍肴美酒款待吴总兵,同他府不同的是,有绝色的陈圆圆在席前奉歌献舞。这舞这歌,把上座的吴三桂迷得欲醉欲仙,宴散前,吴三桂终于按捺不住,悄悄对田弘遇说:“倘以圆圆送我,战乱之时,我会先保贵府,再保大明江山!”田弘遇会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吴三桂派人带了千两黄金做聘礼,到田府求婚。田弘遇也备办了丰盛的嫁妆,当天就亲自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此时战事已急,吴三桂王命在身,没过几天便赶往边关。当时有女眷不能随军的规定,吴三桂只得割爱。

陈圆圆有《转运曲》,大略是描述的此时心境:堤柳堤柳,不系东行马首,空余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

肠。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不久,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城中旧臣遗老全都遭到了搜捕,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全家也在其列,陈圆圆的美貌被闯王的心腹大将刘宗敏看中,于是夺为侍妾。而后,刘宗敏又把她献给了闯王。

据说,

“大顺帝”李自成曾逼迫吴襄写信给吴三桂,劝他来京受降;据说,吴三桂也打算归顺李自成政权。但是,有关史料记载了他与父亲吴襄派来劝降仆人的一段对话,

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格局。吴三桂问父亲,仆人说:“已被逮捕。”吴三桂并不在乎地回答:“我到北京后,就会释放的。”吴三桂问其财产,仆人说:“已被没收。”吴三桂仍是满不在乎:“我到北京后,就会发还的。”吴三桂问爱妾陈圆圆,仆人说:“已被宰相刘宗敏抢走。”听到这句话,吴三桂顿时火冒三丈,怒吼

道:“岂有此理!”随即抽出佩剑,一剑把面前的茶几砍断。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使得李自成大败,李自成一怒之下,阵前斩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共三十八口。眼看大势已去,李自成只好带上京城的金银财宝撤回陕西老巢。

临走时本想带着陈圆圆,据说,陈圆圆却告诫闯王:

“妾身若随大王西行,只怕吴将军为了妾身而穷追不舍;不如将妾身留在京师,还可作缓兵之计!”李自成觉得有理,危急关头,索性丢下陈圆圆跑了。

网络配图

吴三桂并不知道陈圆圆留在京城,挥师紧追,一心要夺回心爱的女人。追到山西绛州,才得到京师来报,陈圆圆就在京城。吴三桂喜不自胜,立刻停兵,派人接陈圆圆

来绛州相会,任李自成残部渡过黄河,回了陕西。

据《觚剩》记载:陈圆圆到绛州时,吴三桂在军营前搭起了五彩楼牌,列旌旗箫鼓三十里地,吴三桂穿着整齐的戎装亲自骑马出迎,其仪式之隆重绝不亚于迎接圣驾降临。吴伟业的《圆圆曲》写道: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取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鬓不整惊魂定,蜡炬迎

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写的就是这段失而复得的情景。

魂归何处?陈圆圆最后的结局,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是,她跟随吴三桂出镇云南,在吴三桂起兵反清兵败时死于战乱。康熙时陆次云的《圆圆传》所述:吴三桂在云南被封为平西王后,建苏台,营郿坞,华贵无比,陈圆圆常歌“大风之章”,向他献媚,吹捧他“神武不可一世”,因而受到

吴三桂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房之宠。

据明末遗民李介立《天香阁笔记》及《武进县志》记载:吴三桂曾向江南各省发文,责令地方官员代为寻找陈圆圆的父母和大哥。

找到后,“以礼款”,可见吴三桂对圆圆的情义。后来吴三桂的叛乱,本是出于陈圆圆的“同梦之谋”。陈圆圆的结局,也和吴三桂一起“同归歼灭”。但对被“歼

灭”的细节未具体言明,大概是死于战乱或者作为罪囚被处死了。

二是,吴三桂兵败后,城破,陈圆圆自尽。

网络配图

陈圆圆随吴三桂至滇时,已是三十五岁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人容颜凋谢,加上吴的大老婆“悍妒绝伦”,所以圆圆“屏谢铅华,独居别院”,潜心修佛,远离红尘是非恩怨。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此时陈圆圆所赋之《丑奴儿令》,看似闲雅,实在是有点凄凉索落的味道。后来吴三桂举兵反清,从而招来灭门之祸。城破之日,也便是陈圆圆的生命终了之时。刘健《庭闻录》说:“辛酉城破,圆圆先死。”

标签: 陈圆圆

更多文章

  • 羊献容:被废立10次 “上岗”次数最多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羊献容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论是被废掉的皇帝还是被废掉的皇后,能重新再上岗的都是寥寥无几。就拿皇帝来说,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过三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镇,至于皇后就更少了。但有一位皇后却非常特别,她一共被废了五次,却又奇迹般地被立了五次,而且还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两国皇后的女性。她

  • 多尔衮战功显赫 又为何愿让皇位给福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多尔衮

    在清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那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影视作品中的多尔衮,是一个英俊潇洒而且超级威风的人物。事实上,多尔衮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物,多尔衮是一个善于大战的人物,多尔衮深受努尔哈赤的喜欢。由于出身比不过兄长皇太极,在父亲努尔哈赤死后,最终兄长皇太极登上了汗位,但皇太极的屁股还没有坐热

  • 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换得六百里土地 结果悲剧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楚怀王

    这个故事要追溯到战国七雄时代了。前面讲到秦国排到最后一位,可见他可以说是任人欺负了。可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商鞅等人的变法以及革命秦国国力脱颖而出,这也使得各国忧心忡忡,各国各派使节游说,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打压和对抗强大的秦国。网络配图这个时候,六国当中比较强大的俩个同盟国就是齐国和楚国。如果说

  • 皇太极秘史: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皇太极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继承了父亲的皇位。然而,长期以来,有人却这样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那么多尔衮又是谁?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孩子,两人是否存在争夺皇位的时事实,我们一起往下看。有人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

  • 狄仁杰一世英名 没想到他儿子却是这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狄仁杰

    狄仁杰一生为官清廉,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无一人言其闲言,虽说他本人德行双全,但终究没能让他的小儿子儿子学会堂堂正正做人。狄仁杰的三个儿子都从政为官,虽然说狄仁杰的两个儿子狄光嗣、狄光远并没有像狄仁杰一样芳名留万世,但为官期间还算是清廉负责,广受一方百姓好评。唯独狄仁杰的小儿子狄景辉,为官昏庸只顾自我享乐

  • 汉武帝做了哪三件大事 保证了汉朝百年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87年,70岁的汉武帝离开了人世。继承皇位的是年仅8岁的少子刘弗陵。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滥杀无辜,给继任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新皇帝又是个孩子。不过,汉武帝死后,汉朝并没有陷入内乱或走向衰落,反而迎来了另一个巅峰。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这一切,源于汉武帝在临死前,彻底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他的

  • 康熙为何决心要除鳌拜?真的是因为鳌拜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鳌拜

    康熙擒鳌拜基本上在有关康熙皇帝的影视剧中都会出现,鳌拜作为三朝元老,又是满清第一勇士,对刚亲政的康熙来说,威胁不言而喻。那么鳌拜真的造反了吗?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对诸王贝勒大臣们说:“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

  • 揭秘魏延被杀之谜: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在《三国》里,诸葛亮是个神话般的人物。然而,他是人而不是神,他有自己的私心,不说别的,单从魏延的冤枉就可以看出他的私心有多重来。魏延自投蜀后战功卓着,也深得刘备喜爱,每每委以重任。对魏延这样一个能征惯战的大将,诸葛亮几次却要置他于死地,由于刘备的爱才,诸葛亮才未能得逞。然而,等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是遗

  • 揭秘蜀中无大将之谜:诸葛亮要负全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博古通今,堪称旷世奇才。然而,与曹操中人才如云,孙权手下帅才不断相比,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实在是逊色至极,最终造成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可悲局面。综观诸葛亮用人,其失败的教训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在人才的使用与培养上重使用轻培养。蜀国鼎盛之时,一度也不乏“可用之人”,五虎上将“

  • 东晋亡国之君恭帝司马德文:因谶语而登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德文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本来是没机会做皇帝的。杀害其胞兄安帝司马德宗的宋公刘裕代晋自立已是箭在弦上,然外面谶语流传,“昌明之后有两帝”——也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昌明之后会有两个皇帝,迷信的刘裕为续上为谣言,于是立了司马德文为帝。话说这德文,这时也是三十几岁了,从小被封各种官职,一路做上来,也是打过一些仗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