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糊涂账:接皇帝要二十万 战官渡却只有七万

曹操糊涂账:接皇帝要二十万 战官渡却只有七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18 更新时间:2024/1/29 1:43:49

相信每个熟悉演义的人都知道“八十三万”,作为文学形象中一个经典镜头,很长时间我当那是历史真实的。后来我知道我错了,教科书考证了一个二十多万出来,估计是这样来的。假定曹操南下的军队有十五万人,假定刘琮的军队有七八万人。刘琮投降后,曹操的兵力就可能达到二十三万。

网络配图

但我认为仍然有问题。长坂坡一战很好解决,曹军绝对不可能超过一万;可赤壁呢?北部荆州包括襄阳、江陵和其他一些战略要点,怎么也要曹操留下两三万人吧,南部荆州怎么也有原来荆州军的两万人吧,刘备的可以不管,刘琦的队伍应该算荆州军的吧?七折八扣下来,曹操在赤壁对垒的部队大概也就在十五万左右,最多十六七万。刘备周瑜估计有四五万人,加上曹军水土不服引发大规模瘟疫,南方的胜利才真正的合理。

演义中军队的数量都有极大的夸张,除去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外,可以随便找些例子。袁绍在官渡,七十万,实则十来万人;刘备在夷陵,七十万,实则四五万人;曹真伐蜀,四十万,实则十来万人;连姜维万余偏师进西凉都被夸张成数十万大军。艺术的夸张真有魅力,每每觉得惊心动魄。

由于数字要服从情节的需要,演义中不少地方前后矛盾。曹操在迎接汉献帝的时候就可以派出二十万大军,攻击吕布的时候也有二十万大军,等到打官渡的时候突然只能调动七万人了(明明这时候比前面强大多了)。

网络配图

当然也有不夸张的地方,司马懿讨伐辽东,人数四万,就是历史所记载的。蜀国投降时呈报的单据,也是历史上原有的数据。演义中的年龄问题也很突出。赵云廖化的有问题,已经是众所周知了。还有其他人呢?吕布,陆逊,邓芝,他们的形象和年龄也太不吻合。

不只是演义上有问题,正史上同样存在很多的疑问。三国人口统计是这样的,蜀国九十余万,吴国二百三十余万,魏国四百四十余万,这个数据准确吗?蜀国就算凋敝,只有九十万,吴国就算恰好为二百三十万,魏国人口连吴国二倍都不到?三国时期吴蜀的生产力应该都没有超过魏国,魏国的核心地区在二零八年过后也基本上没有战争,高生产力加上稳定数十年,到最后才四百四十万人口,估计是曹操们搞了个计划生育。

对人口没有研究,估计是统计的问题,或者象某些人的部曲奴隶是不算在人口内的,而这样的人在魏国大量存在。史载某个地方富庶往往说户口百万,人口自然是更大一个数据,这时只当是文学中的某种修辞吧,信不得的。

如果我们读了关于曹操用兵的章节,会极大的震撼于他的军事能力。关于青州黄巾的例子最恐怖,千人打赢了一百万,简直是对人的侮辱,难道曹操已经有坦克大炮?官渡之战的兵不满万自然也相信不得,很多人都做过论述。

网络配图

带着这样的怀疑眼光,自然一部《三国志》中还有很多的漏洞,因为战前总是夸大自己的兵力贬低对方的兵力以求得某种士气,而战后则夸大敌方的兵力隐瞒自己的兵力以争取某种名利,这也是人之常情。至于具体到每一个数字,是不是应该去改一遍呢?显然又太夸张,只好继续怀疑,继续问题了。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揭秘刘备讨厌庞统和早年卖草鞋大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说到用人,许多人都认为为在三国群雄中刘备仅次于曹操。但是在史书上也曾经记载着一些刘备不识人,不重才的事例,比如对对辅佐刘备夺取益州的庞统,以及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名臣蒋琬,刘备差点都错过了。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之后,百废待兴,此时庞统来投,庞统丑陋,刘备对庞统第一印象就不够好,于是让庞统担任耒阳令,考察一番

  • 揭秘:崇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

    明朝宦官专权乃世所罕见,朱棣时期重用司礼太监,太监权力日益高涨、彪炳甚重。及至后世,皇帝临朝不出,太监成为皇帝身边的唯一近侍,独揽大权,历代首辅都不能及。明熹宗时期,重用大太监魏忠贤,其好大喜功,肆意改革,党同伐异,清流之士噤若寒蝉。及至崇祯凌迟魏忠贤于菜市,百姓拍手称快,莫不感叹皇帝之圣贤。然而,

  • 朱元璋为什么歌颂元朝并愿意承认其正统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

  • 探秘:千古明君汉武帝为何接连杀死五位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

    卷入“巫蛊之祸”的公孙贺公元前91年初春,奉汉武帝诏敕,大汉丞相公孙贺被捕入狱。在狱中,有司穷治其罪,他和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拷打,最后,父子双双死于狱中。汉武帝犹恨意难消,下旨将公孙贺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皇帝春秋渐高,性情也越来越乖戾和残暴,位居群臣之首

  •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绰号叫野猪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

    对于清朝,虽然离当代较近,但是很多文化还处于尚待挖掘的状态。尤其对于满族文化,当代尤其研究的不够,比如后金第一任大汗努尔哈赤的名字的由来,至今还存在两种学术争议,目前主流文化认为其为野猪皮之意。网络配图 野猪皮是对努尔哈赤的非正统称呼。努尔哈赤,满文《玉牒》其拉丁字转写为nurgaci,一般写作nu

  •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非要囚禁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嬴政

    秦始皇一生,可谓传奇。他前十来年跟着母亲赵姬在赵国,被赵人欺负凌辱。十几岁回到秦国被立为太子,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秦始皇登基。然后用了十来年时间,斗倒了三座大山长安君成蟜、嫪毐、吕不韦。接着又用了十年时间,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网络配图秦始皇从小与赵姬相依为命,在赵国母子两个遭受各种耻辱,这个时期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原来都是童年阴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有一种人生,如风般徜徉,如诗般宁静。拥有此生之人,将世间万物都看得淡泊,活得如云如雾般潇洒飘逸。能够拥有这样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可惜,身为一国之君,则注定要与这样的人生背道而驰。尤其是像秦始皇这样自幼便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的人,他的人生注定不会是波澜不惊的。在他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要活出叱咤的豪情

  • 王连为什么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那么这位竟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的王连。王连

  • 史上被刺杀的最多次的皇帝,连厨子和尚都来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乾隆

    如果说要给历史中的皇帝安一个最字称呼的话,我想嘉庆帝一定会是最倒霉最悲催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嘉庆是在乾隆盛世的时候出生的,有一句话叫“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虽然用在这不太适合,但是也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说这个背景下的嘉庆,从小就在深宫中长大,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不

  • 举全国之力才将其打败,十几年却后被其后人反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秦始皇,项羽

    秦朝自商鞅变法之后逐渐走向强盛,商鞅虽然因变法而死,但是却为秦朝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商鞅的政敌虽然将他五马分尸,但是却继续采用商鞅变法的主张,使秦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完成了一次浴火重生的过程。秦朝为统一全国积累了几十年,而关东六国也没闲着,他们清楚的看到了秦朝快速的发展,于是为了防止秦国威胁到他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