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刘备讨厌庞统和早年卖草鞋大有关系?

揭秘刘备讨厌庞统和早年卖草鞋大有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78 更新时间:2024/1/28 18:41:59

说到用人,许多人都认为为在三国群雄中刘备仅次于曹操。但是在史书上也曾经记载着一些刘备不识人,不重才的事例,比如对对辅佐刘备夺取益州的庞统,以及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名臣蒋琬,刘备差点都错过了。

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之后,百废待兴,此时庞统来投,庞统丑陋,刘备对庞统第一印象就不够好,于是让庞统担任耒阳令,考察一番。可没想到庞统到任之后,什么公务都不做,让刘备很恼火,于是罢免了庞统。还是由于鲁肃说情,诸葛亮劝告,刘备才重新召回庞统。在和庞统长谈之后才改变了对庞统的厌恶,开始重用庞统。多年之后,刘备夺取了益州,刘备任命名士蒋琬担任广都县长。刘备到各地巡查,来到广都的时候,发现蒋琬“众事不治,时又沉醉”,蒋琬也什么事情都不做,还喝得大醉。刘备很生气,把蒋琬下狱,想要杀了蒋琬,幸亏诸葛亮出面说情,才罢官了事。

对庞统和蒋琬,前后相隔多年,但是刘备都犯了不能识人的错误。如果只是一次,那或许还不能说明什么,可是两次都如此,就说明刘备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上存在一些问题了。

那刘备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结合刘备亲自选拔的一些人才,试着找到其中的相似点。

网络配图

在刘备夺取荆州之前,刘备身边谋士主要有三个人,糜竺孙乾简雍。这三个人中糜竺有德行,孙乾、简雍嘴皮子比较利索,但是在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方面就不值一提了。当危难来临,这三位除了在一边陪着哭,几乎就帮不上什么忙。但是三个人有个君主最欣赏的优点——忠诚,无论是顺境、逆境,三人对刘备都忠心耿耿,陪伴刘备走过了十多年最艰难困苦的日子。

刘备对这三个人很看重。当刘备取得大权之后,封赏众臣。许靖因是益州老名士,出于照顾让许靖官居第一。糜竺在刘备兵败徐州最艰难的时候把妹妹和全部的家产都奉献给刘备,于是官居第二,在诸葛亮之上。孙乾和糜竺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是蜀汉文臣首领。

刘备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德行与忠诚是关键。

在刘备取得荆州之后,取得益州之后,都曾经选拔一些人才。

对曾经公开抨击过自己的刘巴,刘备多番邀请,但不过是为了博取益州官场的好感,营造和谐氛围,并非是真正大用刘巴。于是荆州高士刘巴官位很高,担任尚书令,但是最主要的工作不过是做刘备的秘书,帮助刘备起草诏令,颁布文告,至于一些大政方针,刘巴是不敢发言的。

有名望但不忠心的人,刘备笼络而不重用。

刘备破格提拔的人才中,最有名的是魏延

当刘备率军入川之时,把荆州交托给自己最倚重的将领关羽。当攻取汉中之后,大家都认为张飞是担任太守的不二人选。张飞不但战功赫赫,而且本来就兼任巴西太守,和当地官员有一定接触,有工作基础,就连张飞自己也觉得非他莫属。可最后公布的人选,竟然是魏延,让大家大跌眼镜。当时的魏延不过担任牙门将军,一个杂号将军,此前没有任何出色战绩。刘备为何把益州门户汉中太守这样一个重要职务交托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不但是张飞不理解,全军上下都无法接受。

刘备没有直接说出自己任命的原因,但是特意召开了一次高级将领会议,让魏延登台亮相,展现自己的风采。在会议上,刘备询问魏延,新官上任有何打算?魏延挺起胸脯大声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很有胆量,要知道在曹操攻打汉中之初,蜀中官员一天十惊,军心大乱,说话之时虽然经历了定军山大捷,杀掉了夏侯渊,大破曹军,但是就天下大势来讲,依然是曹强刘弱。很多将领,尤其是益州本土将领,对曹军依然充满畏惧。可是年轻的魏延却慷慨激昂的表示完全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如果只是曹操部下的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前来,魏延会一口吞掉他;如果是曹操率领全天下的兵马前来,魏延也可以为大王抵挡他。刘备听了很满意,大家也都觉得魏延说得漂亮。

不过,魏延不仅仅是话话说得漂亮,做起事来也踏踏实实,让反对者无话可说。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稳稳当当。一直到诸葛亮亲自驻兵汉中,才转任它职。

当诸葛亮出兵祁山,魏延曾经献计由子午谷出兵奇袭曹魏,可惜诸葛亮一生谨慎,没有采纳。

网络配图

从刘备欣赏魏延来看,刘备喜欢那些有头脑,有胆略,敢说也会做的人才。

而刘备一生最信任最看重的人,当然是诸葛亮。诸葛亮有什么特点呢?诸葛亮有忠诚之心,有高尚的品德,有料定三分的才智,有孤身入吴的胆略,但是最主要的,是诸葛亮一生谨慎,做事情兢兢业业。在诸葛亮执政期间,“事无大小咸决于亮”,《出师表》中也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一个脚踏实地,不务虚名的人。

刘备最信任最看重诸葛亮,正是因为诸葛亮几乎就是他心中完美的贤才!

那刘备为什么就不喜欢庞统和蒋琬呢?

我们可以看到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为官“不治”,就是经常耍大牌,觉得自己是名人,觉得自己了不起,不能踏踏实实做事。庞统蒋琬既不像糜竺等人长年追随刘备,时不时的表示忠心,也不像魏延一样,喜欢在领导面前慷慨激昂,大谈理想。这两个人脾气很大,本事也很大,可是不屑于做实事,做琐事。

刘备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徒有虚名,不干实事的所谓名士。

刘备还曾经否定一个人,马谡。刘备曾经告诉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也就是说,刘备喜欢那些少说多做,至少是也做也说,说做平衡的人。就像是魏延,也会说豪言壮语,可是也踏踏实实做事。可是庞统和蒋琬呢?是天下名士不假,可是刘备也给了他们一个平台,虽然只是一个县令(长),但是也是一方父母官,怎么可以懈怠!

那刘备为何会有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呢?

结合刘备的生平进行了解。

网络配图

刘备什么出身呢?虽然刘备号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实际的出身不过是编织席子、卖草鞋的。编席子也好,编草鞋也好,都需要仔细,慢工出细活,刘备25谁起兵,也就是编了一二十年的草鞋。席子草鞋也都是家用物品,不值多少钱,可是生活艰辛,堂堂汉室宗亲刘备也少不了站在集市上叫卖,和来往客人争那么一两个铜板。日久天长,刘备养成了做事踏踏实实、小心谨慎的务实之风。

于是,像有点名气不够忠心的许靖、刘巴之流,刘备把他们供起来,做做抄抄写写的工作;像有德行没谋略的糜竺之流,刘备让他们享有高位;像能说也能做的魏延之流给与重任;像德才兼备、遇事严谨的诸葛亮就倾国相托;对于那种纸上谈兵的马谡之流,刘备要一辈子压制。

而在最开始,刘备初遇庞统和蒋琬的时候,对他们的第一印象不就是纸上谈兵,空有大名吗?于是厌恶,打击也就可以理解了。

于是,刘备的蜀汉王朝,虽然曾经一度辉煌,但作为君王的刘备,精打细算,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使得蜀汉王朝注定了偏居一隅,缺少大气魄。像庞统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像蒋琬一样可以出将入相的大贤,不拘生活小节,不喜欢基层琐碎工作,懒懒散散,甚至喝酒打发时间,在刘备看来都是昏官庸官。若非鲁肃的举荐,若非诸葛亮的说情,庞统和蒋琬或许从此抑郁不得志吧。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揭秘:崇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

    明朝宦官专权乃世所罕见,朱棣时期重用司礼太监,太监权力日益高涨、彪炳甚重。及至后世,皇帝临朝不出,太监成为皇帝身边的唯一近侍,独揽大权,历代首辅都不能及。明熹宗时期,重用大太监魏忠贤,其好大喜功,肆意改革,党同伐异,清流之士噤若寒蝉。及至崇祯凌迟魏忠贤于菜市,百姓拍手称快,莫不感叹皇帝之圣贤。然而,

  • 朱元璋为什么歌颂元朝并愿意承认其正统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

  • 探秘:千古明君汉武帝为何接连杀死五位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

    卷入“巫蛊之祸”的公孙贺公元前91年初春,奉汉武帝诏敕,大汉丞相公孙贺被捕入狱。在狱中,有司穷治其罪,他和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拷打,最后,父子双双死于狱中。汉武帝犹恨意难消,下旨将公孙贺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皇帝春秋渐高,性情也越来越乖戾和残暴,位居群臣之首

  •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绰号叫野猪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

    对于清朝,虽然离当代较近,但是很多文化还处于尚待挖掘的状态。尤其对于满族文化,当代尤其研究的不够,比如后金第一任大汗努尔哈赤的名字的由来,至今还存在两种学术争议,目前主流文化认为其为野猪皮之意。网络配图 野猪皮是对努尔哈赤的非正统称呼。努尔哈赤,满文《玉牒》其拉丁字转写为nurgaci,一般写作nu

  •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非要囚禁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嬴政

    秦始皇一生,可谓传奇。他前十来年跟着母亲赵姬在赵国,被赵人欺负凌辱。十几岁回到秦国被立为太子,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秦始皇登基。然后用了十来年时间,斗倒了三座大山长安君成蟜、嫪毐、吕不韦。接着又用了十年时间,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网络配图秦始皇从小与赵姬相依为命,在赵国母子两个遭受各种耻辱,这个时期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原来都是童年阴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有一种人生,如风般徜徉,如诗般宁静。拥有此生之人,将世间万物都看得淡泊,活得如云如雾般潇洒飘逸。能够拥有这样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可惜,身为一国之君,则注定要与这样的人生背道而驰。尤其是像秦始皇这样自幼便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的人,他的人生注定不会是波澜不惊的。在他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要活出叱咤的豪情

  • 王连为什么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那么这位竟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的王连。王连

  • 史上被刺杀的最多次的皇帝,连厨子和尚都来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乾隆

    如果说要给历史中的皇帝安一个最字称呼的话,我想嘉庆帝一定会是最倒霉最悲催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嘉庆是在乾隆盛世的时候出生的,有一句话叫“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虽然用在这不太适合,但是也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说这个背景下的嘉庆,从小就在深宫中长大,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不

  • 举全国之力才将其打败,十几年却后被其后人反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秦始皇,项羽

    秦朝自商鞅变法之后逐渐走向强盛,商鞅虽然因变法而死,但是却为秦朝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商鞅的政敌虽然将他五马分尸,但是却继续采用商鞅变法的主张,使秦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完成了一次浴火重生的过程。秦朝为统一全国积累了几十年,而关东六国也没闲着,他们清楚的看到了秦朝快速的发展,于是为了防止秦国威胁到他们自

  • 史上最早的“皇族”,最终因自相残杀而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扶苏,秦二世

    为什么说秦始皇的子孙才算中国最早的“皇族”呢?这就是因为他才是第一个皇帝。秦朝统一天下称皇帝之前,秦国嬴姓王公统治就已经持续了五百多年,子孙众多,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只是王族还不能算皇族,因为秦国只有“王”还没有“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随之称皇帝,他的直系亲属就此才能算皇族。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