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隋炀帝破解雁门之围靠的是权色交易?

揭秘:隋炀帝破解雁门之围靠的是权色交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52 更新时间:2024/1/28 12:27:41

话说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因晚年安于享乐,不但大肆游玩之风,大兴土木之建筑,而且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进行了三次征伐,结果劳民伤财,祸国殃民。因此,三征高丽后,他极为郁闷,郁闷得茶不思饭不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样的道理,皇帝有忧,群臣有责。眼看众人还在沉默,一个人站出来为杨广解忧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杨广愁去眉开,喜笑颜开。

“皇上,臣在洛阳宫城东南的金殿前看见有鸾凤飞过,这是天大的祥瑞啊,预示着我大隋江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千秋万代啊。”

说话的人叫高德儒,说这句话前,他的官职是亲卫府指挥官(六品),说完这句话后,他的官职立马升为朝散大夫(五品),并且得到了绸缎一百匹。

杨广高兴之余不但嘉赏了高德儒,而且还马上来了个两步走。

第一步是马上在洛阳宫城东南修建了仪鸾殿,希望祥瑞永存。

第二步是再度去北方巡游,大有万水千山走遍之气概。

对于喜欢搞工程建设,喜欢打仗,喜欢旅游的杨广来说,巡游原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就像普通百姓吃饭穿衣一样,不足为奇。然而,就是这次出巡,却闹出了一个大风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雁门之围”。

网络配图

是谁这么大的胆,敢在杨广这个“太岁爷”头上动土呢?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是一个叫东突厥的少数民族。

突厥是在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据说有古代匈奴的血统,建立了一个帝国,打下了庞大的疆域。对中原朝廷来说,突厥就如同汉朝的匈奴一样,都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因为这些游牧部落在草原上居无定所,人人善于骑射,常常是毫无理由也不打招呼,像个强盗一样不定时地南下中原烧杀淫掠,中原朝廷和老百姓们早就不堪忍受。

突厥帝国在六十多年前达到鼎盛之后,便发生了内部分裂,一分为二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了,一个亦欧亦亚的国,距离华夏中原有点远,所以在此之后突厥和中原朝廷之间的矛盾,都是东突厥引起的,中原朝廷一般说的突厥,就指的是东突厥。

东突厥不仅面临着西突厥的反叛,而且还被内部斗争弄得四分五裂。所以当年隋文帝杨坚就采取分化瓦解、扶弱打强的政策,让突厥人互相争斗相互牵制。扶持东突厥中弱的、亲近大隋的一方,在东突厥的内部争斗中胜出,也扶持东突厥去打实力较强的西突厥,并在西突厥内部也培植了亲近大隋的势力。

具体说来,杨坚扶持的东突厥首领是民可汗。隋朝帮助启民可汗统一了东突厥的大部分地区,感恩戴德的启民可汗当然向大隋称臣,并且隋文帝还把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了启民可汗,使得大隋和突厥进行了联姻。

正是由于杨坚的措施高明,使得当时的突厥没有对大隋产生太大的威胁,大隋的北方边境稳定,百姓能够过着安宁的生活。

启民可汗一直将对大隋的友好关系,保持到了隋炀帝时代。启民可汗在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去世,杨广还为他废朝三日,并立其子咄吉世为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上台后,便上书杨广,请求娶自己的后妈,也就是启民可汗的小老婆义成公主为妻。杨广立即准奏,使得大隋和突厥的联姻能够持续下去。

儿子娶自己的后母为妻子,依照正统汉人的观点简直是大逆不道,在突厥却是风俗,叫做“父兄死,妻后母,报寡嫂”,就是说后妈和死了兄弟的嫂子,都可以讨来做老婆。不得不说,人类在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时期,因为人口稀少而要促进生育才会有这样的习俗,而突厥也是这样的习俗,只能说他们当时在文化上还未开化。

始毕可汗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却没有启民可汗的温驯,反而性情刚暴。而始毕可汗对隋朝的态度,是随着隋朝的兴衰、隋朝实力的大小而变化的。始毕可汗刚上台的时候,大隋尚有较强的国力,他便年年恭敬来朝。而等到杨广各种败家的行为让大隋的国力渐渐衰落下去后,始毕可汗不但不来大隋朝贡了,还经常不给杨广面子。

杨广对于始毕可汗的这种态度,自然非常不爽,便打算送个宗室女和始毕可汗的弟弟咄吉设联姻,并打算立咄吉设为南面可汗,好让他与始毕可汗对着干。可惜事与愿违,咄吉设不但不接受册封,还主动向哥哥始毕可汗告发了杨广的阴谋。

始毕可汗非常生气,准备脱离隋朝,成为独立的突厥可汗,再也不向大隋称臣。不过这件事情很重大,再考虑到大隋以往几十年里在突厥心中的影响,始毕可汗虽然有想法,但还是拿不准,一时之间也就没有公开宣布。

但就在其后,杨广又派裴矩骗一个叫史蜀胡悉的人来到大隋境内,然后把史蜀胡悉杀死了。史蜀胡悉是始毕可汗手下的宠信大臣,杨广认为正是他经常给始毕可汗出谋划策,所以才想诛杀他。杀完了史蜀胡悉,杨广还派使者向始毕可汗说,史蜀胡悉背叛始毕可汗背叛突厥,所以才替始毕可汗清理门户。

网络配图

始毕可汗当然不会相信这种烂借口,他对杨广的怨恨是越发强烈了,不过依然没有立即翻脸,为了获得打败大隋获得胜利的更大把握,他一直在等待更好时机。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他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天赐良机。

这年夏天刚过,在太原郡汾阳宫避暑了三个多月的杨广,不知道哪门子兴致,没有率军返回东都洛阳或者京都大兴,而是决定去北部边境巡游。或许是杨广去年三战高丽,“赢得”了战争而感到得意洋洋,想在不听话、已经不来朝贡的始毕可汗面前耀武扬威,进行一番威慑吧。

可惜威慑没有威慑到,杨广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始毕可汗正愁如何很有把握地打败大隋呢,现在听到杨广竟然要到北部边境来弄什么巡游,带的兵马又不是很多,这岂不是送上门的买卖么?

始毕可汗派出大量的探子进行一番探查,八月初八这天,率领几十万突厥骑兵南下。

此时的杨广前脚刚到雁门(今山西代县),便看到了这样的奇怪标语:金山(今阿尔泰山,突厥的都城)欢迎你。

这里明明是雁门啊,怎么到了金山呢?正当杨广诧异时,阿史那咄吉出现了,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杨兄,别来无恙乎?”

杨广赶紧下令撤退。但故事演变到这里,通常是来不及的。阿史那咄吉早已把他们的退路给切断了。杨广只能退守雁门郡,阿史那咄吉没有给杨广任何喘息的机会,带领他的十万精兵进行了“屠龙”之旅。雁门郡共管辖四十一座城池,阿史那咄吉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拿下了其中的三十九座,只剩下雁门郡和淳县两座孤城了。杨广被困在孤零零的雁门郡,尽管还有数万守军,数十万百姓,但城里缺粮又缺水,不出数日便会饿得尸骨露于野。不尽快突围出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是要想突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突厥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想要突围只怕是插翅难飞啊。

突又不能突,守又不能守,莫非雁门便是自己的穷途末路。想到这里,杨广悲从心来,抱着年仅七岁的幼子杨杲,放声大哭。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凡是听到了杨广哭声的人都知道,他伤有多深。果然,杨广这一哭,哭得梨花带雨,哭得山崩地裂。就在他哭得死去活来之际,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只一句话,便让杨广止住了哭声,破涕为笑。这个人便是内侍使郎萧瑀

“如果哭能淹死突厥兵,能解雁门之围,那么我们留在您身边还有什么用呢?”萧瑀道。

“请先生赐良策啊。”杨广闻言停止了哭声,用惊喜的眼神望着他。

萧瑀沉吟良久,直接教会了杨广两个关键词。

网络配图

第一个关键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析如下:昔日汉高祖解白登之围使出的策略是曲径通幽,利用糖衣炮弹攻克匈奴可汗的妻子阏氏,利用阏氏的枕边风成功解围。现在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以金帛财物去求救跟突厥和亲的义成公主,让她帮我们解围啊。

第二个关键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解析如下:将士们现在之所以不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抵御敌人,那是因为他们担心解了雁门之围后,又要去征讨高丽,落得个赔了高丽又折兵的下场。请陛下发出停止征讨高丽的诏书,召天下兵马前来救驾,并许以重赏勤王将士的重诺,这样雁门之围便自解了。

此时杨广哪里还有其他的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于是马上来了个两步走。

第一步:求救。派人向义成公主去求救。

第二步:承诺。一是停止征伐高丽,二是重赏勤王将士。

双管齐下,效果果然看得见,前来救驾的各路兵马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再加上义成公主柔硬兼施的枕边风,先是说得罪了大隋的后果是吃不了兜着走,再说大隋兵马已奔袭大汗的后方老巢去了,赶紧退兵吧。

始毕可汗眼看形势不妙,又被义成公主一蛊惑,终于很不心甘地退兵。至此,雁门之围告一段落。

标签: 隋炀帝

更多文章

  • 曹操糊涂账:接皇帝要二十万 战官渡却只有七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

    相信每个熟悉演义的人都知道“八十三万”,作为文学形象中一个经典镜头,很长时间我当那是历史真实的。后来我知道我错了,教科书考证了一个二十多万出来,估计是这样来的。假定曹操南下的军队有十五万人,假定刘琮的军队有七八万人。刘琮投降后,曹操的兵力就可能达到二十三万。网络配图 但我认为仍然有问题。长坂坡一战很

  • 揭秘刘备讨厌庞统和早年卖草鞋大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说到用人,许多人都认为为在三国群雄中刘备仅次于曹操。但是在史书上也曾经记载着一些刘备不识人,不重才的事例,比如对对辅佐刘备夺取益州的庞统,以及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名臣蒋琬,刘备差点都错过了。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之后,百废待兴,此时庞统来投,庞统丑陋,刘备对庞统第一印象就不够好,于是让庞统担任耒阳令,考察一番

  • 揭秘:崇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

    明朝宦官专权乃世所罕见,朱棣时期重用司礼太监,太监权力日益高涨、彪炳甚重。及至后世,皇帝临朝不出,太监成为皇帝身边的唯一近侍,独揽大权,历代首辅都不能及。明熹宗时期,重用大太监魏忠贤,其好大喜功,肆意改革,党同伐异,清流之士噤若寒蝉。及至崇祯凌迟魏忠贤于菜市,百姓拍手称快,莫不感叹皇帝之圣贤。然而,

  • 朱元璋为什么歌颂元朝并愿意承认其正统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

  • 探秘:千古明君汉武帝为何接连杀死五位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

    卷入“巫蛊之祸”的公孙贺公元前91年初春,奉汉武帝诏敕,大汉丞相公孙贺被捕入狱。在狱中,有司穷治其罪,他和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拷打,最后,父子双双死于狱中。汉武帝犹恨意难消,下旨将公孙贺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皇帝春秋渐高,性情也越来越乖戾和残暴,位居群臣之首

  •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绰号叫野猪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

    对于清朝,虽然离当代较近,但是很多文化还处于尚待挖掘的状态。尤其对于满族文化,当代尤其研究的不够,比如后金第一任大汗努尔哈赤的名字的由来,至今还存在两种学术争议,目前主流文化认为其为野猪皮之意。网络配图 野猪皮是对努尔哈赤的非正统称呼。努尔哈赤,满文《玉牒》其拉丁字转写为nurgaci,一般写作nu

  •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非要囚禁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嬴政

    秦始皇一生,可谓传奇。他前十来年跟着母亲赵姬在赵国,被赵人欺负凌辱。十几岁回到秦国被立为太子,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秦始皇登基。然后用了十来年时间,斗倒了三座大山长安君成蟜、嫪毐、吕不韦。接着又用了十年时间,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网络配图秦始皇从小与赵姬相依为命,在赵国母子两个遭受各种耻辱,这个时期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原来都是童年阴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有一种人生,如风般徜徉,如诗般宁静。拥有此生之人,将世间万物都看得淡泊,活得如云如雾般潇洒飘逸。能够拥有这样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可惜,身为一国之君,则注定要与这样的人生背道而驰。尤其是像秦始皇这样自幼便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的人,他的人生注定不会是波澜不惊的。在他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要活出叱咤的豪情

  • 王连为什么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那么这位竟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的王连。王连

  • 史上被刺杀的最多次的皇帝,连厨子和尚都来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乾隆

    如果说要给历史中的皇帝安一个最字称呼的话,我想嘉庆帝一定会是最倒霉最悲催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嘉庆是在乾隆盛世的时候出生的,有一句话叫“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虽然用在这不太适合,但是也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说这个背景下的嘉庆,从小就在深宫中长大,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