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的另类立储君定律:竟然杀妃立太子

汉武帝的另类立储君定律:竟然杀妃立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4/1/27 22:16:15

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阿克顿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温和的描述。因为绝对权力所导致的岂止是腐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自然层面上这样评价女人:“本性上比较软弱,比较冷淡,女人比男人富有同情心……”而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伦则在政治层面上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女人的缺点还不仅仅在于柔弱和缺乏毅力,如果放松她们的话,她们也会变得残忍、诡计多端和野心勃勃……而且从她们那里发出更加任性和专制的命令……”

网络配图

如果说这还只是文本意义上的叙述,那么有一个人却通过自己曾祖母的实际“案例”深刻认识到:女人一旦面对权力所表现出来的令人恐惧的面目,并不逊色于男人。这个人就是汉武帝。

刘邦还属草寇之徒时,一个小他20多岁叫吕雉的纯朴姑娘嫁给了他。后来刘邦击败项羽当上帝王,吕雉也就一跃成为皇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17岁的长子刘盈即位,从此大权便落到了吕后手中。此时,那位原本纯朴的姑娘早已蜕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毒妇。首先,为了剪除异己,手握“绝对权力”的吕后毒杀了赵王如意,并进而把刘邦生前的宠妃戚夫人以极其残忍的手段予以戕害。

当历史演进到汉武帝这一代,刘彻黄袍加身皇权在握之际,并没有忘记曾祖母吕后的恶行。于是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子为储君,母当赐死”,就是说一旦确定了皇太子,其生母就必须去死。汉武帝以此来谨防类似“吕后”这样垂帘涉政所导致的悲剧再度发生。

我姑且称此为“汉武帝定律”。

后来北魏也遵守着这一“定律”。所以每到宫中欲立太子,必是哭声一片,因为这就意味着其生母的生命行将结束。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留犊去母”现象到了宣武帝立儿子元诩为太子时终于发生了变化。宣武帝不忍看到母后死于非命,动了恻隐之心,这个幸运的女人也就止步于地狱的门槛。然而,历史并没有因此翻开美丽的一页。免于一死的女人即日后的胡太后,不仅篡权涉政,而且荒淫无度、极尽房帏之私,最后在权力的诱惑与争夺中竟然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独子!

网络配图

不过,更加彰显“汉武帝定律”之真理性的还有唐代另一个女人,那就是武则天。与前述吕后和胡太后不同的是,武则天从后宫妃子、到贵妃再到皇太后,其过程本身的吊诡、充满阴谋和杀戮已提前验证了“汉武帝定律”的防范之必要。

武则天把皇太后和高宗的宠妃萧良娣以类似吕后的凶残手段—剁掉手脚投入酿酒的瓮中,说是“令其骨醉”,最终受尽折磨致死。林语堂在评价武则天时曾这样悲鸣道:“谋杀既然成为习惯,凶手对谋杀就失去了恐怖……在武则天心里,屠杀就是伟大,就是权威。”

呜呼!难道上苍给予女人禀性中的温厚天良在权欲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而历史并没有由此终结,又一个女人出现了,与前几位相比,她不仅再次验证了“汉武帝定律”,同时也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那就是慈禧太后。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时期,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这个曾经的泱泱大国被一次次地侵占和羞辱。于是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影响下锐意变法以图强国。事实上,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反对变法,只是当发现如此下去定会动摇自己的权力基础时,迅速翻手出刀,砍下维新派六君子的头颅,扼杀新政,并把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网络配图

当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之际,仓皇出逃的慈禧太后居然在自身难保时还下令把光绪皇帝一生至爱—珍妃扔下井淹死了。而在早些时候有个叫崔得贵的太监因为在与慈禧下棋时得意忘形地说了一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匹马”而惹得太后发怒,那个倒霉蛋即刻死于猛杖之下。

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苏格拉底那句名言:“强权的基础就是暴力……”

西方著名学者G·沃拉斯在《政治中的人性》一书中这样写道:“绝对不可能从人性原则推断政治学。”如果延伸其意则表明,若以自然层面上女性的“善心”多于男性来推断她们在政治层面也会比男性更善,至少从中国历史中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点。在我看来,汉武帝刘彻2000多年前已经看透了封建社会“政治中的人性”。

“汉武帝定律”至少给我们现代人以这样的警示:当权力失去制约而成为绝对权力时,罪恶就必然产生,不管统治者是男性还是女性。

标签: 汉武帝

更多文章

  • 揭秘英国君主维多利亚女王一共执政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维多利亚女王一共执政多少年

    维多利亚女王从18岁即位,在位时间长达63年,她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维多利亚女王童年时家里因负债累累而节俭度日,她通常只穿同一件衣服,并在即位后仍然衣着朴素,那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样的人呢?维多利亚女王一生共经历过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初恋情人亚历山大二世情深义重但因政治原因被迫分离,1

  • 秦始皇被刺杀的次数最多 为何没有一个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代帝王秦始皇嬴政施展雄才大略统一天下的同时,实行严刑峻法,诛杀六国王室贵族,焚书坑儒,修筑阿房宫、骊山陵,奴役百姓,帝国的臣民们战战兢兢生活在高压统治之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据不完全统计,秦始皇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遭遇刺杀次数最多的人,但也是成功率最低的人。大多

  • 战功卓越的明朝大将张玉:“东昌之战”中牺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大将张玉

    张玉,早年间在元朝做官,后元朝破灭归顺于明朝,为朱棣效力。在洪武二十一年,在一次捕鱼儿海战役准中因立了功被封为指挥佥事,后又随蓝玉出征讨伐元军,直至把元军赶出境内。因这几次战役张玉的贡献之大,他的才华被燕王朱棣所发现,把他招到自己的麾下。张玉多次跟随朱棣出塞,由于他聪明智慧和英勇作战,也因此越来越得

  • 宋代名儒杨时:杨时有什么值得后世学习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代名儒杨时

    杨时在中国理学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们主要讲与理学无关的一个杨时。要讲这样的一个杨时,就要先了解杨时是哪个朝代的,那么到底杨时是哪个朝代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出生于公元1044年,这个年份属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所以杨时就是北宋时期的人。杨时在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被授予汀州司户参军,

  • 三国黑历史:刘备为称帝让汉献帝被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汉献帝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网络配图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

  • 元朝的元文宗图贴睦尔:曲折婉转的皇帝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

    皇帝登基,都要发布一份登基诏书,说是老皇帝说我又红又专让我接着干,以后都听我的。这样的诏书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套路,并不涉及这个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其实,皇帝也没有必要向天下世人解释一下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朕受命于天,是天子,关尔等什么事?!不过,历史上还真有一个皇帝觉得非常有必要,而且还专门下诏解释说

  •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船有哪些类型可以航行千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和

    我国内部也曾涌现一大批航海事业的专家们,他们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很多人的心里,提到航海事业,脑海中浮现的全部是西方国家的探险,比如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但实际上东方国家的航海事业的起点远远早于西方诸国,比如中国的郑和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在我国内部也广为流传,那么郑和下西

  • 弘扬大明威仪的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和下西洋

    早在公元1405年,中国的航海事业便迈出了极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虽然带来的影响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么令人震撼,但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中国明朝时期,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官员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带着皇帝的任务去弘扬大明朝之威仪。从结果来看,郑和下西洋的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

  • 历史上真实的曹真最后伐蜀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真最后伐蜀结果是怎样的

    曹真的父亲是个历史之迷,但曹真与曹操的关系却比父子更胜父子。曹真的父亲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不变的是他与曹操是兄弟之交,情如手足。曹真父亲在战争中牺牲后,曹操就把曹真过继到自己宗族中,并让他与自己的儿子曹丕等人一同生活。曹真年少便英勇善战、力大无比,深得曹操赏识。自小,曹操便对曹真疼爱有加,因此他们之间

  • 醉酒之后来一发:竟然延续了帝国200年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帝国

    汉朝曾是一个非常辉煌牛X的时代,对中国人而言汉朝也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大部分中国人是汉族,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文字是汉字。在前后两汉29位皇帝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帝王。开国皇帝汉高祖就不说了,今天聊聊汉景帝刘启,他虽然没有儿子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但是因为他的一次精虫上脑,多延续了大汉王朝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