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废物皇帝朱由崧:断送了大明王朝的最后希望

南明废物皇帝朱由崧:断送了大明王朝的最后希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4/2/20 18:17:26

甲申年(1644年)三月二十九日,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北京城落入李自成之手。明朝此时实力犹存,可比晋怀帝晋愍帝被匈奴捕去之时。明朝此时依旧占有安徽、河南部分、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多省的地方。若有一个晋元帝、宋高宗在世,明朝可以维持国祚,以图后事。而且,对比当年晋元帝的建康,宋高宗之商丘,明朝的留都南京,更具有优势。南京一整套国家机构,只要皇帝驾临,局势可定。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网络配图

四月底,东风朱由崧由淮安抵达南京,很快便登基做了皇帝。明朝表面上恢复秩序,看似晋元帝、宋高宗的故事即将重演,中国残瓯可续。然则,出人意料,朱由崧的东风没吹多久,南京朝廷便垮台,朱由崧也北狩去了。照比南宋半壁江山支撑100多年的历史,此时的南明可算是得天独厚,条件优越,复国希望极大,但是事情的成败与否,还真不是条件决定的,而是掌握机会的人决定的。但南京朝廷为什么还是没有保存下来?

南京留守的大臣在机会到来之时,他们并不是齐心协力为国家办事,而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各执己见。单为了找一个精神领袖来当皇帝就搞得鸡飞狗跳,私欲横行。在政治投机者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和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支持下,身在淮安的福王朱由崧被立为皇帝,史称弘光帝(看到这名字我想到了回光返照),又称南明小朝廷。这朱由崧称帝后,远的可以学刘秀光武中兴,近的可以学赵构偏安一隅,可偏偏这位朱由崧却学了蜀后主刘禅。当上皇帝后正事不做,只一味在后宫享乐,将所有军国大事皆托于内阁首府马士英管理。可惜他想做蜀后主也不成,刘禅不管事是因为不需要管,手下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为他包揽了一切军国大事,朱由崧手下的这位马士英却连诸葛亮的一个脚趾头都不如,完全就是一个只图私利,至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大奸臣。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朱由崧的结果果然不如刘禅。同样是亡国之君,刘禅落得个“此间乐,不思蜀”安乐公作,而朱由崧在清兵逼近南京时,偷偷出逃,后被清兵捉获,竟被凌迟处死,可算对他的惩罚。

网络配图

据史载,朱由崧即位后,下令选淑女入宫,派宦官于南京城中四出搜巷,凡是有女之家,必以黄纸贴额,持之而去,南京城中骚动。朱由崧又下令修西宫西一路为慈禧殿,以安置继母邹太后。当年八月邹太后自河南至南京,八月十四日谕户、兵、工三部"太后光临,限三日内搜括万金,以备赏赐"。八月十六日御用监又令造龙凤床座、床顶架、宫殿陈设金玉等项,越数十万两。造皇后冠,命内臣采购猫儿眼、祖母绿及大珠重一钱以上者百余颗。崇祯十七年除夕,弘光帝独坐兴宁宫中,愀然不乐。太监韩赞周问道:"宫殿新落成,皇上应当欢喜,而闷闷不乐,是思念皇兄吗?"弘光帝不应,继而回答说:"梨园殊少佳者"。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弘光帝又下令修南京奉先殿、午门及左右掖门,并派太监田成至杭州、嘉兴二府选淑女。四月甲子,弘光帝在南京贡院选淑女,七十人中选中一人,即阮大铖的侄女。四月壬戌,杭州送来淑女五十人,弘光帝选中周姓一人,王姓一人。他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弘光元年(1644年)除夕,当清军南下之际,他却在群臣面前感叹"后宫寥落,旦新春南都无新声",下令广选美女。由于纵欲无度,还命人替他捉蛤蟆配制春药,南京的百姓叫他"蛤蟆天子"。

既然历史的机遇摆在面前,朱由崧不去主动抓住,那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史载,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失守,史可法战死。消息传到南京,朱由崧方寸大乱,顾不上其他人,带上身边的少数人便仓皇出逃,一路辗转来到芜湖。芜湖守将正是拥立有功的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天子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朱由菘效忠到底。五月二十八日,在尾随而来的清兵重兵压迫下,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策谋降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黄得功被暗箭射中,随即自刎而死。弘光帝则被田雄活捉,献给清军邀功,解至北京,弘光政权覆灭。据郑达《野史无文》记载:当时田雄背着朱由崧,马得功在后面紧紧抱着朱由崧的双脚,生怕这个活宝贝飞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两人,却毫无效果,于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满衣。但亡国之君,总是难逃一死。次年五月,这位南明天子,就在北京被加以谋为不轨的罪名凌迟处死,时年四十岁。

网络配图

朱由崧被四镇总兵拥立为皇帝,本来是大明翻身的一次大好机会,只要他能有朱元璋或朱棣一半的智谋,甚至能有康王赵构那两下子,也不止于落得凌迟处死的结局。当然,南明不光是亡在了朱由崧的昏庸无能上,还亡在那些只图眼前利益,空谈妄想的庸臣手里,更是亡在了明王朝腐朽没落的统治机制上。朱由崧放着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好好把握,而只是贪图一时的享乐,实在是有辱朱元璋的威名!

更多文章

  • 揭秘武则天掌权后为何要弄死五个哥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

    了解大唐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曾经想把李唐改为武家的天下,而她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但不为人知的是,一心想为武家谋取千秋基业的武媚娘竟然竟然把武家与其同辈的五位男丁全部弄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武媚娘家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两个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武媚娘家有两个亲哥哥,加上大伯家的三个哥哥,一

  • 乾隆晚年政风慵懒:官员被革职十余次仍任原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晚年政风慵懒

    对百姓温和的太阳,照在官员身上也一样和煦。对于晚年出现的一些贪污官员,乾隆经常拖着不惩,或者以“不为已甚”为辞,加以宽纵。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内外文武大臣中竟有多人连续被革职、革任十余次而后却仍然留任原职者。(《清高宗实录》)朝鲜使臣描述晚年乾隆政风的变化时说:皇帝近年颇倦,为政多涉于

  • 中国最强家族:两次造反失败皇帝却不敢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敦,司马睿

    核心提示:王敦两次叛乱,罪证昭然于天下,琅琊王家都安然无事。中国古代历史涌现了许多像琅琊王家那样的政治世家。他们在一个朝代甚至几个朝代保持权力,影响天下大政方针,比如西汉的卫青家族、东97汉的外戚窦家、三国的诸葛亮家族、唐朝的长孙家族等等。东晋南北朝涌现的政治世家最多,乌衣巷里的王家和谢家就是代表;

  •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十三城门同时出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太祖朱元璋

    南京民间现在还流传着“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 的传说,说朱元璋发引那一天,大开十三个城门,同样的仪仗,同样的棺材,同时抬出城外,谁也不知这十三口棺材最后抬到哪儿,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在哪一个棺材里面,从哪个城门抬出去的,这样故布疑阵就是为了让人们搞不清朱元璋到底葬在何处。有人说这是朱元璋的意思,因为他

  • 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的变法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惠王

    商鞅是卫国的公子,所以又称之为卫鞅。他曾经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做过一个小官,公叔座临死的时候把他推荐给魏王,魏王不能用。公叔座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在全国招贤,就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见到了秦孝公。经过几次交谈,秦孝公知道了卫鞅的才能,就把他留了下来并任用。秦孝公三年(前359),卫鞅劝说

  • 女皇武则天到底有多狠 这些事足以让你心惊胆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

    俗话说,心不狠站不稳,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在中国古代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别说做皇帝了,女的做官的就少之又少。武则天能从一个普通的妃子,坐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必须要有国人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为了自己的权力,武则天选择了不择手段,其中很多事都让人心惊胆战,甚至不敢想象。网络

  • 秦国一代名将蒙恬如何甘愿死于赵高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一代名将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

  • 揭历史上真实的芈月:秦始皇嬴政的曾祖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芈月

    《芈月传》自开播以来,很多人争议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其实,芈月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为原型。剧中除了宫斗,更多的是对芈月这个人物以及与她存在关系的人物进行解读。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芈月又是什么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在秦国后宫等级低并非楚国公主在昨晚首播的剧情中,

  • 历史解密:谁是秦昭王嬴稷发疯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王嬴稷

    秦昭王做了42年的孙子秦王,郁闷憋屈,好不容易熬到他娘芈月死了,一时扬眉吐气,要大展拳脚,叫国人天下人都看看,寡人才是英明雄主。聪明人的特点是看谁都比自己聪明,傻子的特点则是看谁都比自己傻。秦昭王就是看谁都比自己傻。你瞧楚怀王多傻,寡人骗他来秦国访问,他就傻乎乎地来了,结果被寡人囚死。赵胜多傻,寡人

  • 坑杀降卒四十万人的秦国将领白起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将领白起

    先说历史上几件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骁勇善战,率秦军攻城略地,势不可当。长平一战,秦军打败赵国军队,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将士。不仅如此,为了恐吓赵国,同时也为了震慑其他与秦国抗衡的六国,白起故意放两百多名年幼的赵国士兵回国去报信。虽然后人对被坑杀的人数如此之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