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的儿子李敢为何要公然刺杀大将军卫青?

李广的儿子李敢为何要公然刺杀大将军卫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4/1/30 2:40:08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军府里传出了凄厉的叫声。“有刺客!”侍卫武士们奋勇跑去,惊讶地看到大将军卫青正和年轻的李敢扭打在一起。李敢手持利剑,卫青死死握住他的手,前胸有一处伤口在冒血。侍卫们愣了一会儿,赶紧七手八脚地把李敢拉住。几个侍卫夺下他的利器,其他人拉开他和卫青的距离,还有人在旁边好声相劝:“小爷,你这是为何啊?快快住手。”李敢挣扎着,骂不绝口:“我要杀死卫青!”卫青被众人扶坐下去后,指指李敢,欲言又止。

网络配图

这个行刺大将军的李敢是谁?侍卫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客气?这个李敢可不是一般的刺客,而是当朝的关内侯、郎中令,还是刚刚死去的一代名将李广的儿子。李敢曾随父亲征战疆场,也曾随霍去病出击贤王,力夺匈奴左贤王的鼓旗,斩首众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年纪轻轻就成了朝野中惹人瞩目的一号人物。侍卫们哪敢对他不客气啊?

李敢出身清白,前途光明,为什么要刺杀大将军卫青呢?

李敢行刺是为父亲李广报仇,他认定卫青害死了父亲。

这一切还得从当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说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战役,倾全国之力希望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朝野上下对这次战役精心策划,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经过多次交手,匈奴早已不是西汉帝国的对手了,所以此战的胜算很大。

网络配图

李广对这次战役寄予了厚望,准确地说他把一生的抱负和追求都押在了这次战役上。这是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他坚决要求出征。但汉武帝并不想派李广出征。因为李广年纪太大了,而且威名在外,留在朝廷里当作“镇国之宝”威慑匈奴更好,汉武帝不想让他去冒险涉阵。李广苦苦哀求允许自己跟随卫青出征。汉武帝经不起李广一再请求,勉强同意他出征。暗地里,汉武帝找来卫青,告诫他说,李广年纪大了,急于求战,我们满足他的愿望,但你不能让他担任先锋,更不能委以重任,托付重兵。

大军未出,李广和卫青就在作战部署上产生了矛盾。卫青安排公孙敖为先锋,自己率领主力跟进,从正面与单于主力决战;安排李广与赵食其领兵出东路,作为辅助。东路迂回难走,看起来也没什么立功的机会,李广自然是不愿意。卫青一开始就让他封侯的希望变得异常渺茫。李广心生怨气,听完行动安排后,既不争论也不说遵命,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李敢认为卫青这是挟私用人,嫉功妒贤,一开始就要把漠北之战的首功留给自己和亲信(公孙敖救过卫青的命),派李广走东路是挤兑他。而且卫青还给李广规定了会合的日期,给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李广赌气率军走了东路,部队在荒漠戈壁中迷了路,没有按期与卫青的主力会师。会师后,李广郁郁寡欢。汉匈最后一战结束了,从此“漠南无王庭”,匈奴远遁了。李广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丧失了。而且汉朝军法严峻,作战违期是重罪。李广一回到大营就躲入军帐,不见人。

网络配图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大将军卫青做了一件更让人误会的事情。他派长史带着干粮酒食慰问李广,同时问问李广所部迷路违期的情况。李广年纪大了,资历高,本来就心情郁闷,现在看一个年纪轻轻、低好几个辈分的文官来质问自己,犟脾气上来了,对长史的问话不理不睬。卫青对李广的性情秉性还是没有摸透,长史回去后没法处理违期的事,又让长史去催李广的部下来听候审问。这一下军营的动静闹大了,李广所部的校尉们都苦着脸被叫了出去。李广很护部下,说:“我部下的校尉无罪,是我迷路的,责任在我。我现在就去自首。”李广召集部下,说:“我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这次跟从大将军与单于交兵,而大将军让我率部走迂回的远路,我迷路了。这些难道不都是天意吗?我已经六十多岁了,难道还要我去见那些刀笔小吏,啰啰唆唆地自我辩解嘛?”说时迟那时快,李广“嗖”地拔出佩刀,自刎而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标签: 李敢

更多文章

  • 忠君爱国的太监怀恩:三次护主的大功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忠君爱国的太监怀恩

    古时太监乱政导致社稷不稳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间,太监不允许参政、更不许看皇帝的公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太监乱政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好的太监,比如太监怀恩。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太监怀恩。明的统治者喜用太监,这是由于明皇帝不放心把政权交到大臣的手里,怕臣下有了权利后造反。怀恩就是在这

  • 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司马衷:智商情商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衷

    说到晋惠帝司马衷,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一个弱智的白痴皇帝。历史上的司马衷真是个白痴吗?《晋书·惠帝纪》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则笑话。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其二,国家发生了大范围的荒

  • 刘基投奔朱元璋真的是因为算出其帝王相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基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朱元璋称赞刘基就像子房一样智谋超凡绝伦,为后世千古传颂,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刘基在明朝为官的时候,就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学说,这就构成了刘基文化的根基。立德就是说大丈夫在世,一定要注重对自己道德的修养。刘基说:大丈夫能左右天下也,

  • 崇祯是因为舍不得私房钱 而丢掉大明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

    天启七年(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受遗命继承皇位。即位初年,崇祯帝为了减省国库的开支,下令大幅度的裁撤边防驿站、免官税。他带领着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勤俭节约的大运动。作为倡导者和带领人,崇祯皇帝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衣服破了舍不得换新的,让宫女缝补一下接着穿,以至于有一天他在听讲官

  • 刘邦八个儿子中三个当赵王为何皆死于吕后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除了刘盈命好当了皇帝以外,其他七个儿子都一一被封了王。刘邦这七个儿子中有三个前前后后都当过赵王,不过都死的比较惨。原先赵王是张耳之子张敖子承父业,但是因为张敖的手下妄图谋害刘邦,被刘邦发现后,张敖也受到牵连,从赵王的位子上被撵了下来。于是,刘邦便封了自己第三个儿子刘如意为赵王。网络

  • 司马睿既无雄才又无大略 最后被大臣活活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睿

    作为开过皇帝,往往都具有雄才大略,政治上颇有建树,然而此人虽是开国皇帝,却既无雄才又无大略,一生毫无作为,最离奇的是竟被自己的臣子活活气死,此人就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网络配图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庶子司马伷之孙,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的身世,有一段非常有趣的传说,传说司马懿

  • 揭秘南北朝时代高欢为何会输给死对头宇文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欢

    南北朝时代,大大小小的政权犹如昙花一现,在世人面前纷纷呈现又倏忽间消逝。北齐作为北朝的朝代之一,它的出现与它的主人高欢一样,是历 史的必然。即使北齐存在的时间短暂,但它的出现无疑为历史又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色彩。网络配图北齐神武帝高欢(496——547),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名贺六浑。高欢所建立

  • 汉武帝刘彻的墓茂陵:卫青霍去病都是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

    说起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陪葬最为丰厚的陵墓,你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秦始皇陵,但有一座古墓比秦始皇陵更加奢侈,那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茂陵不仅陪葬丰厚,甚至连卫青霍去病都只是他的陪葬人。汉武帝的茂陵被人们称为是“中国金字塔”。茂陵墓内的殉葬品极为豪华,,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

  • 揭密大唐史上的不为人知的开国大将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降唐。随太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网络配图 其事迹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大唐名将程咬金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列第十

  • 揭秘为何英明的努尔哈赤执意处死长子褚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褚英

    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用祖、父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二十五岁时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建立后金。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英明君主努尔哈赤却处死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是和他一起戎马一生备受看重的长子。此举实在有违常理,因为清史鲜有记载此事,所以成为清宫的第一大疑案。据《满文老档》卷三记载: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