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秦赵长平之战:齐王建到底该不该救援赵国?

解密秦赵长平之战:齐王建到底该不该救援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7 更新时间:2024/3/10 19:51:46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打得相持不下时,赵国曾派人向齐国借粮,齐王建不借(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

齐国有个大臣叫周子的谏言道:“不如借粮给赵国,秦国知道了就会退兵。如果不借,就是中了秦国人的奸计。赵国是齐国的屏障,唇亡齿寒。今天赵国灭亡,明天灾难就会降临齐国。况且救赵是高义的好事,击退秦军则扬名立威。不应该吝啬一点粮食,而贻害国家。”齐王不听,结果秦军破赵四十余万于长平,跟着包围了邯郸(周子曰:“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且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这是司马迁常用的手法,论辩双方话语量严重不对等,以此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结论灌输给读者。这就好比法庭上双方当事人论辩,一方可以尽情地陈述理由,出示证据,表演煽情。理由不许驳斥,证据不能质疑,煽情表演也不许戳穿。另一方却不许说话,最多只能回答行还是不行。这就很容易使读者听众倾向于话语量大的一方。司马迁就是通过这种方法,不动声色地牵着读者的鼻子走,将自己的结论变成读者的结论。

这段对话周子说了107个字,齐王只两个字“弗听”。司马迁达到了目的。后世史家学者皆拍大腿惋惜,骂齐王建目光短浅,见死不救。甚至马后炮把40年后齐国灭亡,也归咎到长平之战这个节点上,斥之为咎由自取。

齐国该救赵国于长平吗?换了个英明的齐王会救吗?答案是不该,不会。无论是从过去、当下,还是将来考虑,齐国都不该,也不会救赵。齐国不落井下石背后捅刀子,赵国就应该烧高香谢天恩了。

先说过去。赵国对于齐国,恰恰是那忘恩负义,背后捅刀子的小人。著名的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众所周知,那是赵国被魏国打残了,都城邯郸被魏国攻破、占领,眼看就要亡国了,是齐国围魏救赵出手救它。两次大战,齐国打垮了魏国,这才使赵国免于亡国。齐国对赵国有扶危救亡之恩。反观齐国,仗虽是打赢了,可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齐国花钱死人,劳民伤财救援赵国,得到的报偿是什么?是赵国忘恩负义背后捅刀子。齐王建他爷爷齐湣王时,也就是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他爹赵惠王一朝,缓过劲来强大起来的赵国,忘恩负义数度攻齐。“十二年,赵梁将攻齐。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

赵惠文王十五年,赵国更是帮助燕国大破齐军。这一次,联军攻破齐国的都城临淄,把齐国几百年的王宫,供奉齐国先祖的宗庙,还有街衢房室一把火焚烧干净,把齐国的钱粮珍宝洗劫一空(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王建的爷爷齐湣王就是在这次战败中被杀身亡。齐国全境被洗劫,燕国几乎占领了齐国全部的土地城池,只有两座城池在负隅顽抗。齐王建他爹法章仓皇潜逃,流落民间,在一户人家做苦役,受尽苦难。要不是那户人家的女儿可怜他,暗中接济,没准就冻饿累死,被当作战乱枉死的无数冤鬼,抛尸荒野。齐王断子绝孙,根本也不会有齐王建生出来。这等血海深仇,没准被烧毁的宫殿残垣断壁还在,还没有完全修复,换了你是齐王建,会一抹脸忘得一干二尽,而去救赵吗?

看当下。秦赵长平大战,是你赵国拿了人家的东西,拿了韩王已经送与秦国的上党,这才招来秦国人打你。你赵国得了好处,却要别人出钱出力,流血牺牲帮你去打架,保护你劫来的东西,天下有这道理吗?会有这样的傻子吗?齐王建不傻。

再说未来:谁知道上天会降生一个秦始皇?长平之战时,秦始皇还没生出来。以秦昭王败家子的做派,哪里有那个能耐灭亡赵国?对于齐国来说,秦国的威胁远,赵国的威胁却生生就在齐国的家门前。如果叫赵国打败了秦国,夺回上党,那赵国就成了地霸今日山西、河北、河南北部的中原第一大国了。比之只有半个山东省的齐国,据有绝对的压倒优势。而那时,赵国西边没有了秦国的忧患,掉过头来东向攻齐,齐国就那点地方,那点人民,哪里扛得住?北面燕国的世仇一时难解,秦国刚刚得罪了,魏国被你打残了有心无力,楚国地远,谁来救你?齐国焉能不亡国?

所以,叫秦赵在长平打下去,打得两败俱伤。借秦国之手狠狠教训赵国这个忘恩负义、背后捅刀子的负心贼,消耗它的实力,削弱它的财力,难道不是齐国最明智的选择吗?

果然不出齐王建所料,秦赵长平大战一打三年,秦国“死伤过半国内空”,赵国也丢城失地军大溃(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由于白起谎报战功,说是将赵军四十余万全部坑杀于长平,秦昭王上当,立刻发兵攻打邯郸,想效法魏国一举占领邯郸,灭亡赵国。可是邯郸战役一打又是两年,任凭秦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秦昭王几度增兵易帅,也没能打下邯郸。结果是魏无忌只带了几万劫来的兵,赵魏联手一个反击,筋疲力尽的秦军立刻大溃,已经占领的上党郡、太原郡、河东郡悉数丢失。秦军副统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敌,河东郡守王稽弃地逃走,武安侯白起被赐死,王稽被抓回来后斩首弃市,连带着相国范雎,还有司马迁的先人司马靳也被砍了脑袋。

更叫齐王建彰显英明的是,几年后,燕国出动两千辆战车,有说出动6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举攻赵(遽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结果被赵国打得大败。主帅相国栗腹战死,副帅庆秦、乐闲投降。跟着赵军又趁胜追击,包围了燕国的都城蓟。燕王只好割地求和。赵国这等了得的实力,用得着齐国救吗?若是上了赵国的当,不叫赵国在长平吃点苦头,折损兵力钱粮,叫赵国不伤筋骨就地霸山西、河北、河南,恐怕这次就不是包围燕都,谋点城池就退兵了。一举灭亡燕国,跟着南下扫荡齐国,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正确的结论应该是,齐王建不救赵国于长平,有理,应该,是明智之举。

至于说后来天降超人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江山,那是天意使然,天意不可违。其间艰苦卓绝,屡遭挫折,百折不挠,巧妙运作,咬牙忍耐,终至最后大获全胜,也绝不是《史记》一句“奋六世余烈”那样轻松简单。仔细研究史书中的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要被对话、心理描写、场面描写、作者结论所诱导,才能言之有据,窥其精彩。如此读史,才有滋味。

标签: 长平之战齐王建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宋江是靠什么当上老大 并把梁山好汉治得服服帖帖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江,梁山

    众所周知,宋江是梁山众多英雄好汉的老大哥。但是这位老大哥既不是家财万贯的土豪,又没有一身的高强的武艺。就算是带兵打仗,也不见得有什么大的功劳。那么宋江是怎样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并且还把形形色色的梁山好汉给整治得服服帖帖的呢?其实宋江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优点,他不懂得生财之道,也不明白军事战术。宋江从小

  • 揭秘:王莽是怎样处理大儿子王宇的“结伙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王宇,汉朝

    王宇的密谋作乱是在王莽已经完全掌控了西汉实际政权的时期,也就是说,他这时候更有条件做到为儿子网开一面,宽容包庇和掩盖儿子的不当行为,但王莽没有这样做。事情是这样的,立汉平帝刘箕子做皇帝以后,王莽鉴于哀帝时期傅氏和丁氏外戚干政的教训,先以皇帝的名义封赐了刘箕子的生母卫姬和舅舅卫宝等人,但同时明确要求,

  • 苻坚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有资格称为大帝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苻坚,王猛,淝水之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西晋灭亡之后,士族南迁,外围胡族进入中华腹地一度称王称帝,中国北方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意指五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十六个政权。这段时期,中国北方一直战乱不断,匈奴、鲜卑、羯、氐、羌和汉人先后不断在局部建国称帝,直到氐族建立前秦政权,才完成北方第一次的统一

  • 汉灵帝刘宏是怎样卖官的?买官需要花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灵帝,刘宏,汉朝

    皇帝在宫中开市场,作出这样的荒唐行为在历史上不只汉灵帝一个。南朝齐代的东昏侯萧宝卷也是一个热衷此行的皇帝。为什么堂堂九五之尊,会热爱这种贩夫走卒的卑贱行当呢?汉灵帝登基之时,才十二岁,只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执掌政权。而且当时窦太后临朝,外戚势力如日中天,黄门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斗争激烈,

  • 汉高祖刘邦小时候为何不爱学习?汉高祖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汉高祖刘邦早年是个泼皮无赖,这个世所公认,有案可稽。“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喝烂酒,睡寡妇,私生子,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刘太公拿这个浪荡的儿子也没一点办法,只能作恨铁不成钢之叹。同乡的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俩人的父亲交情深厚,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一块上学,很是要好。正因为这一

  • 宋仁宗赵祯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赵祯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仁宗,宋朝,赵祯

    早年经历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封为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封为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兼中书令,次年进封瘅王。九月初八,册封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十四日,朝拜太庙。天禧四年,下诏五日一开资善堂,太子手握手板,南向站着,听辅臣参决各司事务。乾兴元

  • 揭秘:宠妃杨玉环为何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杨玉环,马嵬坡,高力士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形容杨贵妃入宫后,是如何被唐玄宗溺爱专宠的,这也是世人所熟知的唐明皇与杨贵妃“海枯石烂不变心,天长地久不分离”的爱情故事。但在杨玉环受宠期间,有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的经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第一次被逐出宫,是杨贵妃因恃宠骄纵,得罪了唐玄宗,

  • 揭秘:神童甘罗生于哪一年?他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嬴政,吕不韦,嬴异人,甘罗

    史书对甘罗的生平记载极少,可以说他是生卒年不详。不过也有人根据他的已有可考的历史,以及当时有关的秦始皇、甘茂、吕不韦等人的史书记载,推测出他的出生年份。另外在小说《哑舍》中因为甘罗有确切的年龄,所以也可以倒推出他的出生年份。历史上,甘罗在十二岁时被封为秦国上卿,之前是吕不韦门下的家臣,而吕不韦被免去

  • 秦始皇为何与母亲关系不好?且最终断绝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政,吕不韦,嬴异人,赵姬

    赵姬,她的身世与人生皆是混乱不堪的,她作为秦始皇的生母,理应身份尊贵,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是她却并没有真正得到秦始皇太多的尊敬与母慈子孝的深厚情感。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的厌恶与疏离自己的母亲呢?这一切还要从赵姬淫乱不堪的一生说起。根据历史记载,赵姬可能是一名歌舞伎原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妾侍,后来被吕不韦

  • 马戛尔尼访华背景?访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戛尔尼,乾隆,清朝

    马戛尔尼是英国的使者,他是前往中国来给大清朝的乾隆皇帝祝寿的。根据历史可以知道马戛尔尼访华背景是这样的:18世纪的欧洲有着许多关于中国的传说,比如东方遍地是黄金,欧洲人都十分向往和崇尚中国的生活。当时的英国学者们认为英国要想更加强大就要向中国学习,就像大作家伏尔泰所说的,英国人应当是中国人的徒弟。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