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执政期间还是比较勤政的 为什么他还是碌碌无为的呢

道光执政期间还是比较勤政的 为什么他还是碌碌无为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57 更新时间:2024/1/21 10:27:0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道光皇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经了康乾盛世的大清朝,在经历嘉庆帝之后就走向了下坡路。而这个时期,却让嘉庆的儿子道光帝遇上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不过,在执政期间,这位皇帝还是比较勤政的,只不过,迫于形势而不能大展宏图罢了。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子。

在其39岁的时候因嘉庆帝突然病逝而继任皇位,急急忙忙的料理了先帝的丧事,便回到了朝廷之中处理国家大事。当时的清朝,因为历代的承袭出现了很多的陋规、陋习,例如:一些卯规、节寿、别敬,甚至,在征税过程中的签子钱、浮收等。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规矩”,平民百姓苦于这样的盘剥,对当朝的统治不免有诸多怨声。

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道光帝就下令:将各个地方的这些陋习进行逐一排查、重点整治,对于涉事较重的一些官员则革职查办。至此,道光帝继位才半个月就下诏清查陋规,正式将这一建议提上了日程。这个诏令的颁布,在当时,算是波及全国的一次“反贪污、反腐败”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为了将朝廷各方面的政治势力理清楚,方便自己今后政务处理与政权统治;另一方面则为了自己能有所建树,让百姓臣服。

于是,在短短的五日之后,道光又颁布了一道政令,表明这次“反贪污、反腐败”态度的坚决。

他告诫所有官员:“但凡有胡乱征税、搜刮民脂、强取豪夺,致使民不聊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坚决打击。另外,相关的涉事人员一并处以极刑、治重罪,并三令五申,责令各个地方政府的官吏不得敷衍塞责。”这样连续两道圣旨颁布下来,自然而然就有官员进行附和,甚至,有一名御史大夫写了一封奏折,详细的陈述了当时整顿官风、陋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则处于观望态度,他们一边应付着上面的指令,一边心里揣摩着皇帝初登宝座的意图,包括皇帝对于此次变革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就这样一边想一边做,时间一长,问题便暴露了出来。究竟这样一次大张旗鼓的“陋习改革”,该用什么方法执行下去,则变成了一道难题。可以说,面对这样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很多官员了解其中的艰难与阻碍,明白此事执行下去的难度。

但是,他们又没有胆子公然忤逆龙颜提出意见,这就导致一些人提出了“暂且缓办”的举措。

针对这些提议,道光帝也深感不能急于求成。

于是,他便对这次改革做了新的补充,表明:“这一次清查陋习、陋规,应该根据各个州县的实际情况来执行,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坚决取缔,要有一个明文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国家的政治之风更加清明,使百姓不再遭受无良的剥削。所以,在日程上可以稍作宽松处理。”

可以说,正是因为道光帝这一指令的颁布,使得后续的工作很难再继续下去。

很多人看准了道光帝的这一特性,于是,抓住时机,先是有很多京城的大臣们出来劝阻,后来,甚至连各个州县的官员也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此次改革政令。

起先,由礼部和吏部的官员先后陈表,说明此次做法的不可取之处。他们说道:陋规历代相沿,“不独在今为然”,但是,“未闻准其明取于民垂为令甲者”,并且,举例说:“嘉庆四年尹壮图奉召入都,曾经建议彻查地方陋规,欲明示科条,当时钦奉上谕:‘此项积习相沿,只可次第整顿,断无明示科条之理。’”他们还提到:“当今各个地方的陋习究其根源是从民间萌芽的,每个地方的官员并不敢公然的去谋取私利,他们担心上面清查问罪。如果,皇帝现在执意通过明文规章来制止这些情况,也是跟之前一样是毫无用处的。除此之外,这样的规定还会失去民心,因此,不能盲目的处理这件事。”

再后来,各地官员也上奏说,这次清查活动行不通,而且,多方官员请求停止这次清查。这样一来,道光帝对于这次的命令,便开始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的确,在这次的清查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道光帝是没有经过认真考量的。一个国家政策的颁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的决定。就这次而言,道光帝初登皇位,有着一腔热血为国为民谋福祉,急不可待地希望四海能够成为一个“桃花源”般的盛世。因此,对于当时的国民风气和民生形态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加之,道光帝是初次站在一个最高领导者的地位,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些稚嫩,没有做全面考虑也在情理之中。最终,在诸多利弊的权衡之下,道光帝拟了这样一道旨意撤销了此次清查活动,他在诏令上提到:“因为自己正在大丧之时,心思比较混乱,又恰好是刚刚亲自理政,所以,对民生世情很不了解,再加上,这次清查之事诸多大臣主动谏言,认为众臣言之有理特降旨取消此次清查活动。”

至此,清查陋规被动停止了。

清查陋规是道光帝初政时期进行的第一个整治吏治的重要举措,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了。这件事发人深省,给人的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些示:道光帝并非不知吏治的弊端,只是面对如此严峻的衰败形势,他也是有心而无力的。

因为,道光帝深知,有太多的事情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这在道光帝后期的执政中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即使发现问题,也是治标不治本,这便注定了道光帝一生的碌碌无为。

参考资料:

【《清朝野史大观》、《清宣宗实录》、《清史稿·宣宗本纪》】

标签: 清朝道光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窦漪房有多厉害?十六年从宫女变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窦漪房,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窦漪房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窦漪房自幼家中便十分清贫,他的父亲主要的经济来源便是垂钓,但是在一次垂钓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落水身亡,于是窦漪房便做了家人子进宫侍奉吕后。当时吕后为了监视各地诸王,便打算将一批宫女送到诸王身边,于是窦漪房便贿赂当时的大太监,想要让

  • 多亏郭子兴朱元璋才有了称帝的基础 朱元璋早期是怎么搭上此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郭子兴,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郭子兴和朱元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郭子兴算是朱元璋的大贵人,也多亏郭子兴朱元璋才有了称帝的基础。那朱元璋早期是如何搭上郭子兴的呢?其实对于朱元璋这种底层出身的人,早期也只能靠自己的人品去征服别人,朱元璋也是获得了同伴的信任,所以才有人愿意追随他。早

  •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要点名要隆科多陪葬呢 只因这件事和雍正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隆科多

    还不知道:康熙为什么要隆科多陪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今天小编就不搞什么不弄玄虚了,直接进入主题。这个被康熙点名要求一起陪葬的隆科多其实跟康熙本人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却根雍正的关系挺大的,当时康熙帝完全就是为了雍正才要隆科多陪葬。着这件事就不得不从康熙中晚期

  • 吴玠:与岳飞齐名的大将,领5千兵打败1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玠,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玠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事实上,在北宋、南宋交替之时,亦有一位名将与岳飞齐名,更是曾经率领5000兵马便将金兀术的10万大军打败,他便是名将吴玠。1093年出生的吴玠,少年时便性格沉稳,而有节气,不仅通晓兵法更是善于骑射。而这般优秀的素质以及报国之心下,不

  • 梁冀:汉朝最残暴的将军,毒杀皇帝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梁冀,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梁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汉顺帝时期,大将军梁商有一个儿子名叫梁冀,女儿则是汉顺帝的皇后。汉顺帝驾崩后,年仅一岁的汉冲帝继位,梁冀的妹妹因此被尊为皇太后并执掌朝政,梁冀本人也接任了其父大将军的职务,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外戚权臣。据历史

  • 盘点汉朝三位“窦太后”,风光无限却都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窦太后,汉朝

    在整个汉朝四百余年的历史里,太后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光“窦太后”就出了三位,她们分别是西汉文帝窦皇后、东汉章帝窦皇后、东汉桓帝窦皇后。这三位窦皇后都由于自己皇帝丈夫的寿命“不够长”,后来都顺理成章地熬成了“窦太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一、西汉初期“窦太后”一听

  • 揭秘: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太子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清朝

    其实在康熙之前都是活着的时候就立好太子,进行培养,只是这样的情况下太子谋反的情况太多了,痛定思痛,再也不提前立储。但是已经是太子了,这些皇储为什么还要谋反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中国的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在子女中,长兄如父一直都是家庭生活中不成文的规定,只有老大才能撑起

  •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个筐鱼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刘伯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伯温送鱼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许多人认为刘伯温就是诸葛亮转世,专门来辅佐朱元璋一统江山,完成自己未竟事业的,刘伯温的足智多谋,能掐会算,是刘伯温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到了今天,刘伯温的许多传说都被世人在坊间不

  • 秦侩一心想着宋高宗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桧,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桧两个宋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秦侩大家可能有的不太熟悉,其实,秦侩是当时南宋初期的一位大臣,手中的权利和地位还是比较大的。据说当时秦侩总是向宋高宗献言献策,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有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当时的秦侩一心想着宋高

  • 秦始皇嬴政在位11年,曾出巡五次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短短11年的时间里,秦始皇曾有过五次出巡。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出巡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游山玩水的私欲,也有人说秦始皇出巡是为了向六国遗民显示武力,以威慑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