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治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为政举措?

顺治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为政举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75 更新时间:2024/1/26 5:19:36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福临幼年登基,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亲政后面对全国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同时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治,使国家局势逐渐好转。1661年福临死于养心殿,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为政举措

乾纲独断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死后,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八年(1651年)一月二十六日,福临将多尔衮同母兄阿济格以谋乱罪幽禁,十二日后于太和殿宣布亲政。 此年他虽仅十四岁,但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 二月二十一日,福临颁谕追论多尔衮罪状昭示中外,罢黜追封、撤掉庙享、对他的恩赦也废除。

多尔衮虽遭身后之罚,但其势力仍在。消除其影响,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权,确实很费周折。福临亲政之初,为处理纷繁的日常政务,曾下令“复用诸王”于部院。其中被多尔衮严重打击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开始握有重权。但这时福临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剪除多尔衮的亲信余党上。闰二月他下令处死谄附多尔衮而握有实权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八月杀掉固山额真、吏部尚书谭泰,十月令阿济格自尽,这一系列的措施沉重打击并消除了多尔衮派的势力。大权集于一身,他当上名副其实的皇帝。

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为。

重用汉官

在争取汉人地主,提高汉官权力、重用汉官方面,福临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努力。他已感觉到满汉的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决心改变各衙门奏事,只有满臣没有汉臣的现象,于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谕内三院:“以后凡是进奏章,要满汉侍郎一起参酌公同来奏。”以达到满汉的同心同德。 尽管实际上难以完全做到,他对汉官的态度也总有反复,但他提高汉官权力的思想却有所发展。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他下令印信掌管不必分别是满是汉。

他对汉人地主的上层人物,也极力笼络。他以皇太极第十四女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示优宠。大学士党崇雅告老还籍时,他两次破格召见。顺治十五年(1658年)状元、翰林院修撰孙承恩英年早逝,他深切悼念惋惜,赐白金三百两让他回家安葬。对洪承畴的重用,更突出地反映了福临争取汉人的勇气。洪承畴原是皇太极时降清的明朝著名将领,他在建议清朝大军入关和招抚江南中立了大功,后遭满将猜疑被召回京,任大学士而无实权。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福临特升洪承畴为经略,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理军务兼理粮饷,破格授予便宜之权。但洪承畴却有负委任,因而引起朝臣不满。后来洪承畴一再请求解任。福临一再下旨全服挽留,表示了对洪的不动摇的信任。后来,就在洪承畴难以为继,准备回京调理之时,大西军发生内讧,孙可望到洪承畴军前投降,终使洪收到了以守为战的招抚之功。这里福临对洪承畴的坚决一贯的信任,作用巨大。

招抚政策

福临在政治上积极推行宽松和招抚政策以缓和矛盾,对各地出现的反抗斗争他不主张一概坚决镇压。允许原清兵入关时俘获而隶旗下为奴的汉人回乡探亲,以示满汉一视之仁。 对各地的抗清势力和抗清活动他坚持剿抚并施的方针,并突出招抚一手。他又颁敕江南等处,公开声明改变多尔衮在世时凡因抗拒后来降者多被诛戮的做法,而大开生路,允许他们改过。

顺治九年(1652年)十月,福临指示浙闽总督刘清泰招抚郑成功。故意为郑成功在东南的抗清活动开脱,把郑成功所以抗清的原因归结为地方官不体会朝廷的深意,保证如郑成功听抚归顺后,赦免其罪并授官,可以驻扎在原地方不必赴京。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福临又特颁敕谕对郑氏家族大加封爵,指责多尔衮与地方官吏之咎,并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表示谅解。但郑成功并不剃发,且提出清廷难以接受的苛刻要求。招抚郑成功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福临的招抚政策仍然坚定不移。

顺治十四年(1658年)末,大西军将领孙可望同李定国争权斗争失败,走投无路仓皇降清。福临接报后非常高兴,称赞孙可望是识时务的俊杰。于是特封孙可望为义王,以示对他的厚待。但满汉朝臣对孙可望的势穷来降却怀着傲慢的态度,甚至纠他的悖谬之罪。对此孙可望心虚胆战。但是福临表示招抚的坚定意志与许诺必践的信义。

澄清吏治

福临吸取明朝灭亡教训,澄清吏治,是福临亲政期间考虑最多、也最伤脑筋的问题。他为稳坐天下亟力寻求长治久安之策,一再向臣下求言。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令在京七品以上满汉文武官员陈述革除积弊的办法。

他推行甄别之法,擢优汰劣,要求各地督抚对所属官员严加甄别,有德有才兼通文义的人要保奏,不能担任的要立行参劾。 [46] 为选好知府,他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下令“在京各衙门满汉堂官三品以上及在外督抚,各举才行兼优堪任知府者一人,详开履历事迹具奏,吏部再加察议,奏请定夺,以备前三十处知府之用”。为得到真才,福临亲自动手选拔官员。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实行京察大计, [47] 即对各地官员普遍进行考核。从此三年一大计,定为制度。他加强对内外官员的监督,尤为重视都察院和御史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向各地派出大量御史,察吏安民。他还下令满汉官员互参,即互相监督。

福临加强对官员的控制,不许结党结社,不许太监预政。他严禁私交、私宴,他认为如此行事便可以永绝朋党的根源。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设十三衙门专为管理太监干涉一事。如有内外勾结的情况,一经证实立刻惩处。为了锻炼官员,他还实行官员内升外转的办法。福临非常欣赏与佩服朱元璋诛戮大臣,以重法治世的经验。

废立皇后

早在顺治初年,多尔衮根据清朝皇室与蒙古联姻的老传统,已为福临聘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博尔济吉特氏,但直到福临亲政后的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方完婚,并册封为皇后,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典礼。两年之后,即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福临奏皇太后,降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九月初,诸王贝勒大臣等遵旨会议,不同意废后,建议皇后应正位中宫。议上,福临批示:“朕纳后以来,缘意志不协,另居侧宫已经三载,从古废后遗议后世,朕所悉知。但势难容忍,故有此举。”下令再议,并责令孔允樾“指实具奏”。孔允樾上疏引罪,“静听处分”。最后济尔哈朗等再也不能违背皇上的旨意,遂奏言:“所奉圣旨甚明,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后遂废。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福临再聘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六月册为后。可是,福临对这位新后仍不惬意。

标签: 顺治清朝

更多文章

  • 曹操真的是对寡妇和人妻情有独钟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人妻

    对曹操和人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啥对人妻情有独钟?话说,相信很多朋友都对三国里面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甚至还有不少朋友还会时常调侃一下,尤其是对“曹操好人妻”等这类的八卦内容津津乐道。不过,玩归玩闹归闹,如果大家真将这些“表象”归结为“癖好”,那可真是太

  • 历史上孙坚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坚,汉朝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武的后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末年,昏君在位,奸佞当道,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有人发动了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在这种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挺身而出,有的是为了给自己闯出一番天地,有的是为了能够拯救百姓于水

  • 历史上王彦章最后的结局如何?因何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彦章,五代

    王彦章,字贤明,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自古乱世出英雄,似乎已经成为了世间一个定律。在国家分裂之时,由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便需要很多的英雄人物来带兵打仗。在这种时候,整个大陆陷入了一片人间地狱,很多人都因此而失去了性命。倘若有一个人,能够带着

  • 清朝皇帝为什么喜欢娶蒙古女子 皇帝有什么迫不得已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

    还不了解:清代皇帝和蒙古妃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清代皇帝爱娶蒙古妃子?是审美不同,还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有没有很好奇为啥清代皇帝后宫里,有那么多蒙古妃子呢?像是如懿传中的颖妃恪嫔,美人无泪中的大玉儿和海兰珠,她们都是来自蒙古的妃嫔

  • 历史上花见羞是什么样貌?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花见羞,五代十国

    女子在古时地位低微,只是时代的附属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国古代有四位出了名的美女,人们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她们: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浣纱的西施、出塞的王昭君、拜月的貂蝉和醉酒赏花的杨玉环。但在五代十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美女,据说她天生丽质,眉如远山,目如秋水,貌若天仙,鲜

  • 韩信死后,谋士蒯通是什么下场?刘邦是如何对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蒯通,汉朝

    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今再度回顾汉朝的历史,我们依旧为一个人的死而感到无限惋惜,此人便是韩信。倘若在汉建前韩信选择的是自居一派,或许当时的天下也就成了后来的三国。在韩信去世之前,他曾经后悔往昔,并提及一人,刘邦得知后,将此人抓获并宣称要活

  • 历史上洪承畴会判明投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洪承畴,明朝

    洪承畴,字彦演,明末清初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松山战役中,洪承畴战败,被清军俘虏,一开始,洪承畴宁死不降,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决心,谁劝降都不听,为何后来洪承畴轻易地就投降了清朝?洪承畴为什么改变主意,选择投降?其中,一个细节,说明了洪承畴成为叛徒的重要原因

  • 很多武将碰到赵云掉头就跑 赵云实力有那么恐怖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云,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中,为什么那么多敌将碰到赵云掉头就跑?赵云赵子龙,曾单枪匹马救黄忠,吓得敌将张郃和徐晃皆落荒而逃。随诸葛亮出征之时,赵云仅是大喝一声,就将敌军士兵吓得跌下马。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敌将碰到赵云掉头就跑?

  • 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后 董卓对曹操的态度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卓,曹操

    对董卓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进入洛阳,对曹操态度如何?董卓入主洛阳,先进位司空,后又担任太尉,天下军政皆系于掌中。于是,董卓借机肃清代臣,铲除异己,朝中清廉之士或遭屠戮,或隐退。朝中杨赐、黄琬、杨弘、卢植等忠臣相继被罢官,宫廷之外,西凉骑兵在洛阳近

  • 赵金罗:宋徽宗赵佶第四女,在去往上京的途中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金罗,北宋

    赵金罗(?—1127年12月1日),宋朝公主,宋徽宗赵佶第四女,封号安德帝姬。母亲是显肃皇后郑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二十二岁。靖康之变后,与徽、钦二帝一起被俘北上,五起北行,押往金国。初嫁左卫将军宋邦光。靖康之变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