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细数貂蝉生命中的五个男人 貂蝉的结局如何?

细数貂蝉生命中的五个男人 貂蝉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62 更新时间:2024/2/9 12:41:24

冲冠一怒为红颜。事实也是,貂蝉一生都与男人、尤其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男人有脱不了的干系。那么貂蝉一生中究竟与哪些男人有过亲密接触、而最终又是怎样死去的呢?细数之下,貂蝉至少“侍奉”过五个男人。

第一个肯定是王允。像很多追梦的女孩子一样,貂蝉自小就进入王允府中了。后来因“允见其聪明”,就“教以歌舞吹弹”。这一教不要紧,貂蝉是“一通百达,九流三教,无所不知”。也就从这个时候起,貂蝉就被王允盯上了。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及至渐渐长大,貂蝉出落的是如花似玉、“颜色倾城”,“年当十八,允以亲女待之”。自从认了“义女”之后,王允对其是越发喜爱。干爹和干闺女从来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王允和貂蝉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后来书中也有提及,说王允归府之后,“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王允近前见是貂蝉,顿时大怒:“贱人焉有私情也?”一个“贱人”,道出了两人的身份;而下面的一个“私情”,则真实表达了王允对貂蝉的不放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以王允之地位,有个三妻四妾实属正常。更何况王允饱食终日、坐享富贵之人,怎么可能不对貂蝉垂涎三尺呢。故而,王允与貂蝉没有一腿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配图

第二个就应该是董卓了。为诛杀国贼,王允定计,不惜将自己的“干闺女”献给董卓。而董卓本来就是一个好色之徒,这么一个热包子放在身边,那里还能顾忌自己的身体和年龄呢,“自纳貂蝉后,情色所凝,月余不理政事。”貂禅虽然将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王允,但王允终究是个“糟老头子”,床上功夫自然比不上野性十足的董卓。今见董卓迷恋,实力雄厚,貂蝉也使出看家本领,恣意迎合,“枕前席上带雨尤云”,搞得董卓是神魂颠倒,日夜纵欲。不料好景不长,这样的缠绵本就是人家设下的陷阱。你越迷恋,就陷得越深。后来为了长期霸占貂蝉,竟然与吕布反目成仇,最终被取了性命。

第三个是吕布。在中国民间,一般都认为,吕布与貂蝉是天作之合,戏曲舞台更是对其大加传颂。其实,对于吕布来讲,不过就是头上多了一顶“绿帽子”而已。为了一个女人,不惜杀死义父,最终虽然抱得美人归,却免不了留下千古骂名。更何况,貂蝉已经委身两人,对吕布也未必就真的情有独钟。或许就是,董卓、王允已死,貂蝉从此失去了依靠,为求得生存,只能陪着吕布风流快活罢了。这样的结局,这样无奈,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

网络配图

第四个就是曹操。吕布白门楼被擒,曹操将其诛杀。通常认为,吕布之死是刘备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导致的。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最根本的还是曹操垂涎于貂蝉的美色。想曹操那是什么来头,好色成性之人,对貂蝉的美貌怎么会没有耳闻呢。如今,吕布已在自己控制之下,也让曹操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留下吕布,自己就得不到貂蝉;如果想消受此等美色,就只有将吕布杀掉。问题是直接杀掉吕布,难免会留下杀降将的骂名。因此犹豫再三,才假意征询刘备的意见,为的就是借坡下驴。想曹营中那么多的心腹,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何非要问一个外人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刘备与吕布有仇,曹操知道刘备怎么回答。果不其然,当刘备说出那句致人死地的话来的时候,曹操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将吕布绞死。得到了一个美人,失去了一员猛将。孰轻孰重,或许只有曹操一人知道。

第五个重点说说关羽。把关羽列入其中似乎有些牵强。其实,小说里没有明写,我也只是猜测。之所以书中不表,或许就是为了维护关羽的“高大全”形象。当然,这也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但据推理,貂蝉应是见过关羽甚至是有过接触的。当年,刘备兵败,关羽与二位嫂嫂深陷曹营。为笼络人心,曹操一再对关羽施以大恩,无奈关羽人心似铁、油盐不进,没办法曹操只好使出“杀手锏”,这个杀手锏就是送美女。于是,曹操送“美女十人以侍之”。对此,关羽既没有退回,也没有留下,而是“将所赐美女尽送入内门,令服侍二位嫂嫂”。

这一来,曹操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见关羽仍是“秉烛而坐”,最后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脚,把自己的宠爱的大美女貂蝉也献了出去。英雄难过美人关,面对貂蝉关羽终于把持不住了,脸一红就笑纳了。但一番温存之后,关羽立即就后悔了,这要传出去岂不坏了名声。于是情急之中,挂印封金、杀人灭口,不告而别,上演了一幕“千里走单骑”的大剧。

网络配图

这事就算是压下了,除了曹操没人知道。或许是两人心有默契,此后谁也没有再提及此事。后来,赤壁大战,曹操败走华容道,而把守关口的就是老朋友关羽。面对以逸待劳之师,曹操的残兵败将已无力再战。无奈之下,张辽建议曹操亲自求情。小说中讲的是曹操对关羽晓以大义、动之以情,其实曹操走上前之后,只是悄悄对关羽讲了其在曹营与貂蝉的“一夜情”。上船容易下船难,关羽一听马上就松口了,低首垂目,大手一挥放曹操走了。

貂蝉一生,命运多舛,跌宕起伏,虽然有诛杀董卓的功劳,但终究是政治上的牺牲品。一路走来,受尽屈辱不说,到最后连性命都保不住。哪像现在的有些女人,阅人无数,无限风光。

标签: 貂蝉

更多文章

  • 揭秘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用什么方法保存食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和下西洋

    以下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一四零五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率领两百多艘由两万多人组成的海船访问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每一次,郑和都从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总共航海七次。在最后一次,郑和在船上生病过世。民间故事集将他的航海经历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这七次的航海,郑和到过三十多

  • 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他的过人之处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

    普通人与大人物的差距在哪里?很多时候是在对同样事情的不同处理态度上。曾国藩早年曾遇到一次士兵哗变,差点把小命搭进去,不过曾国藩对事情的处理,却非常出人意料。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后,曾国藩开始在湖南长沙组建湘军。团练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民兵的意思,“团练大臣”的职责,就是招些人,简单训练下,

  • “草原雄鹰”蒙哥攻宋之战为什么以失败结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草原雄鹰”蒙哥

    大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长兄蒙哥汗,在蒙古草原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早在元世祖之前,他是继窝阔台之后蒙古部族的领袖,据《元史》记载,蒙哥汗骁勇善战,一生致力于元朝入主中原的大业,因而穷后半生之力攻宋,为后来忽必烈坐拥江山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宝佑六年,刚刚继任汗位的蒙哥急于建功立业,遂亲率三路大军

  •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导致朝中武官集团没有话语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土木堡之变

    明朝土木堡之变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时间为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的地点是今天的河北怀来东,具体是指明英宗当时听信其宦官王振的提议,不顾大臣的反对,御驾亲征瓦剌,最终惨败,自己被俘虏到北方草原的历史故事。土木堡之变时间正值明朝明英宗当政,背景为发生土木堡事变之前,瓦剌隶属

  • 溥仪:慈禧做了这件事情,竟活活气死了儿子同治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同治

    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虽然前半生犯下了不少错误,但后半生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回忆了自己的前半生,并且做了详细的记录。在溥仪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同治帝死前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而正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了同治帝的直接死亡。大家知道,同治帝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的儿子,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儿子。更重要的是

  • 大明第一才子竟被灌醉?最后还被活活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缙

    号称“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解缙历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仕途曲折。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第,授中书庶吉士,初甚受朱元璋

  • 张仪为何能用欺骗小孩子的方法欺骗诸侯国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仪

    之前,我讲到过张仪戏弄楚王,先用600里秦土欺骗,再用可以保住黔中土地为由欺骗楚王。接下来,张仪又把韩国、燕国、齐国、赵国、魏国的国君骗了一遍。在看张仪欺骗诸侯国国君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张仪的那一套鬼把戏,拿到现在,也就能欺骗一下小孩子。并且,聪明一点的小孩子估计也难以骗过。很多读者朋友看完

  • 徐达帮朱元璋打江山,朱元璋为何不杀尽徐达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隶属之下。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

  • 盘点:三国时期被斩首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名将

    斩首是古代处决死刑犯的一种手段,在三国时代天下纷乱,将士沙场战死,这是常有的是。关于名将的死亡,又被刺死,也有被射杀,当然更多的是被斩杀的。而斩杀之中,还有更为残酷的就是斩首,那么三国演义之中有哪些名将是被斩首的呢?网络配图top 10 关平关平,关羽副将,随关羽南征北战,屡立功劳,多与刘封搭档。之

  • 皇太极能登上汗位并非其父亲之意,而是由此人操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太极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未时,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寿终。过了十二个时辰,十二日申时,四贝勒皇太极继位为汗,九月初一日在盛京(沈阳)大政殿举行大礼,三大贝勒、众贝勒及文武官员设銮舆护卫,焚香奏乐,告天,行九拜礼毕,汗乃即位。众贝勒文武官员向皇太极三叩首,奉为“天聪汗”,大赦、颁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