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用什么方法保存食物?

揭秘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用什么方法保存食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58 更新时间:2024/2/9 12:41:26

以下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一四零五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率领两百多艘由两万多人组成的海船访问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每一次,郑和都从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总共航海七次。在最后一次,郑和在船上生病过世。民间故事集将他的航海经历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这七次的航海,郑和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古里、天方等。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而且也很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爪哇的时候,爪哇正在打内战。东战败,地盘被西王占领。郑和带领的船队来到集市上做生意,被误认为是派来援救东王的,于是大概有一百多号人被西王所杀。郑和部下的其他军官都认为将士们的血不可白流,欲向西王宣战。爪哇事件之后,西王非常害怕,派使者前去谢罪,欲用黄金赔罪。总体来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损失了那么多人,按照常理一定要开战才对。但是郑和知道这是一次误杀,化干戈为玉帛,用和平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明朝也决定放弃西王对他们的赔偿,西王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恩,从此两国之间和睦友好。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无非是宣扬国威,但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之一是寻找建朱允炆。不管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文化与经济交流的影响非常深远。

郑和下西洋怎么保存食物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先后七次,历时二十八年,行程几万海里,远达非洲东海岸,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们对郑和下西洋如何保存食物津津乐道,试图寻找这个的不解之谜的答案。

据现有资料表明,郑和的船队很重视后勤补给,船队中有专门的保障给养的船只,而且船员们在船上带上了黄豆,黄豆可以发豆芽,这样就有了新鲜蔬菜,保证了维生素的补充。而且船员还饲养了马、羊等牲畜,既可以当做交通工具又可以补充必要的营养,还要鸡、鸭等活禽,这些都是船员维持体力的必备食物,这样就保障了即使在长时间不能靠岸补充新鲜淡水河食物的情况下,依然不会出现败血症等疾病。

另外郑和下西洋在保存食物方面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缴获地方的物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上都携带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主要就是打击沿路的海盗,而一旦打败他们,郑和便派人缴获他们的物资,占领他们的基地,这也是船队在茫茫大海中能够得到有效补给的重要手段,因为单靠随身携带的食物,远远不足以抵御茫茫大海的风险。还有就是将伤员安置在就近的小岛上,等待他们痊愈后再带上,这样就减轻了船队负担,也有效遏制了疾病的传播。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同时也在世界早期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在西方地理大发现之前,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郑和下西洋成功原因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早期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当时成祖朱棣刚刚取得靖难之役的成功登上皇帝宝座,他急于展示天朝上国的繁荣富强,同时也为了加强明朝与海内外各国之间的联系,于是派自己最信任的亲信郑和七次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贸易。

二是当时中国江南地区拥有当时非常先进的造船技术,郑和乘坐的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船只,拥有很强的抗强风能力,同时郑和的船队上各类船只齐全,有兵船、补给船、指挥船等,可以说是一支非常完备的船队。随船的除了官员外,其余都是从东南沿海招募的渔民水手,他们都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人才储备非常充足。另外中国在宋代发明的火药,此时已经全部配备在郑和的船队里,使得船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

三是郑和本人超强的组织能力,作为一支船队的统帅,郑和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在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内讧这样的事情,郑和总是能团结手下的船员,带领大家在茫茫大海中,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这也是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更多文章

  • 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他的过人之处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

    普通人与大人物的差距在哪里?很多时候是在对同样事情的不同处理态度上。曾国藩早年曾遇到一次士兵哗变,差点把小命搭进去,不过曾国藩对事情的处理,却非常出人意料。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后,曾国藩开始在湖南长沙组建湘军。团练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民兵的意思,“团练大臣”的职责,就是招些人,简单训练下,

  • “草原雄鹰”蒙哥攻宋之战为什么以失败结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草原雄鹰”蒙哥

    大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长兄蒙哥汗,在蒙古草原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早在元世祖之前,他是继窝阔台之后蒙古部族的领袖,据《元史》记载,蒙哥汗骁勇善战,一生致力于元朝入主中原的大业,因而穷后半生之力攻宋,为后来忽必烈坐拥江山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宝佑六年,刚刚继任汗位的蒙哥急于建功立业,遂亲率三路大军

  •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导致朝中武官集团没有话语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土木堡之变

    明朝土木堡之变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时间为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的地点是今天的河北怀来东,具体是指明英宗当时听信其宦官王振的提议,不顾大臣的反对,御驾亲征瓦剌,最终惨败,自己被俘虏到北方草原的历史故事。土木堡之变时间正值明朝明英宗当政,背景为发生土木堡事变之前,瓦剌隶属

  • 溥仪:慈禧做了这件事情,竟活活气死了儿子同治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同治

    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虽然前半生犯下了不少错误,但后半生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回忆了自己的前半生,并且做了详细的记录。在溥仪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同治帝死前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而正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了同治帝的直接死亡。大家知道,同治帝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的儿子,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儿子。更重要的是

  • 大明第一才子竟被灌醉?最后还被活活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缙

    号称“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解缙历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仕途曲折。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第,授中书庶吉士,初甚受朱元璋

  • 张仪为何能用欺骗小孩子的方法欺骗诸侯国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仪

    之前,我讲到过张仪戏弄楚王,先用600里秦土欺骗,再用可以保住黔中土地为由欺骗楚王。接下来,张仪又把韩国、燕国、齐国、赵国、魏国的国君骗了一遍。在看张仪欺骗诸侯国国君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张仪的那一套鬼把戏,拿到现在,也就能欺骗一下小孩子。并且,聪明一点的小孩子估计也难以骗过。很多读者朋友看完

  • 徐达帮朱元璋打江山,朱元璋为何不杀尽徐达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隶属之下。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

  • 盘点:三国时期被斩首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名将

    斩首是古代处决死刑犯的一种手段,在三国时代天下纷乱,将士沙场战死,这是常有的是。关于名将的死亡,又被刺死,也有被射杀,当然更多的是被斩杀的。而斩杀之中,还有更为残酷的就是斩首,那么三国演义之中有哪些名将是被斩首的呢?网络配图top 10 关平关平,关羽副将,随关羽南征北战,屡立功劳,多与刘封搭档。之

  • 皇太极能登上汗位并非其父亲之意,而是由此人操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太极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未时,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寿终。过了十二个时辰,十二日申时,四贝勒皇太极继位为汗,九月初一日在盛京(沈阳)大政殿举行大礼,三大贝勒、众贝勒及文武官员设銮舆护卫,焚香奏乐,告天,行九拜礼毕,汗乃即位。众贝勒文武官员向皇太极三叩首,奉为“天聪汗”,大赦、颁诏于

  • 揭秘:董鄂妃死后 顺治帝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顺治帝

    清朝皇帝似乎比其他朝代的皇帝更显痴情,比如清太宗皇太极深爱宸妃海兰珠,听说爱妃病了,至关重大的仗也不打了,连夜从前线赶回宫见爱妃最后一面。爱妃死后皇太极一直郁郁寡欢,最后忧郁而死。再如顺治皇帝。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继承了父亲的多情。官书记载顺治薨逝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年23岁。但传说他并没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