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宗宪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胡宗宪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36 更新时间:2024/3/15 2:33:11

嘉靖十七年胡宗宪考中进士,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可能不是一个某种意义上的好人,但他绝对是一个对大明有贡献的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一方面,他确实为明朝抗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胡宗宪和严党勾结,陷害忠良,而且个人生活作风也不太好。

胡宗宪生于明朝正德年间。早年的胡宗宪,就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勤奋好学,品行优异。刚刚成年,就被当地的大官看中,把女儿嫁给了他。又过了几年,当其他人还在苦读的时候,胡宗宪便以26岁的年龄,轻松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以后,胡宗宪先是被安排在刑部,学习了两年,然后直接被派到山东去做了个县令。放到现在,那就是个妥妥的正处级干部。此时的胡宗宪,仅仅只有28岁而已!

最关键的是,胡宗宪还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在山东做县令期间,胡宗宪表现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在职期间,不但领导当地百姓,成功抵御了蝗灾,而且还解决了盘踞当地多年的盗匪。在对付那些盗匪的时候,胡宗宪也是胡萝卜加大棒一起上,最后还给当地整出了一支千余人的民兵!

在山东做了两年官之后,因为父母去世,胡宗宪不得不回家守孝。这一回家,就是整整五年。虽然在这五年当中,胡宗宪在仕途上没什么进展。但是他却利用这五年的时间,读了不少兵书,开始逐渐变得文武双全。

五年之后,当胡宗宪结束了守孝期之后,被顺利起复。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以御史的身份巡视边防。这次巡视边关,也让当时三十多岁的胡宗宪,充分开阔了眼界,并且第一次接触军队,有机会验证自己之前学到的东西。

显然,这样的胡宗宪,天生就是个做官的材料。当时的胡宗宪,只要慢慢熬年龄,未来身居高位,似乎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但问题是,随着胡宗宪进入官场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这次被起复之后,胡宗宪却渐渐发现,自己想得似乎有点太美好了。

当时正是嘉靖帝在位中期,这位嘉靖皇帝,是一个很擅长引导大臣们争斗,以此来稳固皇位的皇帝。就在胡宗宪刚刚守孝期满的那一年,京城那边,大奸臣严嵩借助党争的机会,开始彻底掌权。而随着严嵩开始掌权,大量贪官污吏,开始充斥明朝高层,导致明朝的吏治进一步腐朽。

原本以胡宗宪的能力,身居高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但是,随着严嵩上台,原有的官员升迁规则被打破。只有向严嵩臣服,和严党同流合污的人,才能被真正重用。所以,此时的胡宗宪,也开始渐渐面临着自己人生最大的抉择。

到底是保持自己的清名?还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力,去和严党同流合污呢?

这个抉择,对于胡宗宪来说,最初其实并不难做。因为胡宗宪本人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对他而言,清白做官并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不久之后,当胡宗宪以御史的身份,被调往浙江之后,胡宗宪开始越来越为难了。

因为当时的浙江,倭患十分严重。尤其是随着日本那边内乱,明朝的海防又日渐松弛,大量倭寇开始登陆沿海地区,无恶不作。然而对于这些倭寇,当时的明朝政府,却缺乏足够的应对手段,导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变得更加严重了。

面对严重倭患,此时的胡宗宪,不得不重新面对那个选择。

到底要不要和严党同流合污呢?

如果拒绝合作,那么胡宗宪想要得到中央的支持,平定东南倭患,就绝对不可能。但如果和严党合作,虽然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但自此之后,胡宗宪就再也无法摆脱奸臣的身份。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胡宗宪,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绝对是极为纠结的。但最后,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胡宗宪最后还是选择了倒向严党。

与此同时,恰逢严嵩的义子,工部侍郎赵文华,来到江南督查军务。胡宗宪便趁着这个机会,通过赵文华,搭上了严嵩这条线。

除了正常的行贿手段之外,胡宗宪还帮助赵文华,陷害当时的总督张经。正是靠着陷害张经这张投名状,胡宗宪才彻底取得了严嵩的信任。

严嵩虽然是出了名的奸臣,但其实也希望自己的麾下,能够有这种既可以帮他贪污,又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人才。所以,不久之后,严嵩开始大力提拔胡宗宪,直接把胡宗宪推到了浙直总督的位置上。

而胡宗宪升任浙直总督之后,一方面,为了维护和严嵩的关系,大力向严嵩行贿。为了让严嵩满意,胡宗宪也加入到了贪污的行列当中,大肆敛财。但另一方面,胡宗宪上位之后,也确实一直在做事。

胡宗宪掌权之后,开始大力提拔各种人才。武将当中,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猛人,都是胡宗宪提拔起来的。此后,胡宗宪又大力支持麾下的将军,训练自己的军队。这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了。

在胡宗宪的一手操持下,东南沿海一带的防务,很快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之后,胡宗宪又指挥各地军队,对倭寇进行清剿。在此期间,胡宗宪又干掉了汪直、徐海等倭寇头目。整个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瞬间为之肃清。

经过数年的战斗之后,浙江地区的倭患,基本上已经被胡宗宪彻底肃清。原本松弛的沿海防务,也被胡宗宪建设的颇具战斗力。但是,接下来,就在胡宗宪打算乘胜追击,进一步肃清福建地区的倭患时,一个意外的发生,却打断了他所有的布置。

这个意外就是,严嵩倒台了。

严嵩倒台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总之,就在胡宗宪即将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原本权势滔天的严嵩,忽然被免除了官职。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严党的倒台。而随着严党的倒台,作为严党之中,官职最大的几个人之一,胡宗宪自然也无法逃脱清算。

到了这个时候,胡宗宪之前所有的功劳,都抵不上他一个严党的身份。胡宗宪之前所有的贡献,仿佛都成了笑话。此后,胡宗宪先是被贬官回家。但两年之后,随着严党成员被逐渐清算,胡宗宪之前贪污受贿、结交朋党,甚至伪造圣旨的罪行,全都被一一揭露了出来。

此时的胡宗宪,自然是百口莫辩,只能被抓了起来,押解京城。后来,在京城的监狱当中,胡宗宪不堪受辱,最终选择自尽而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他确实是一个肯做实事的好官,但同时,为了做事,他确实也犯下了很多罪行。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复,他贪污受贿,结交朋党,陷害忠良。可他所做到的这一切,却又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势,而是为了平定倭寇。

这样一个人,实在很难用单纯的好人或者坏人,来对他进行评价。但毫无疑问,胡宗宪在平定倭寇之乱方面,确实是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标签: 胡宗宪明朝

更多文章

  • 李继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继隆,宋朝

    李继隆是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明德皇后长兄,北宋初年时期的名将与军事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宋太宗赵光义是以弟继兄之位,搞出了“烛光斧影”这出千古疑案,他要想坐稳皇位,文、武两大集团的拥戴至关重要,其中军权又是重中之重,宋太宗很担心军中的将领不服从他这个皇帝,如何

  • 乐彦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乐彦祯,唐朝

    乐彦祯是赠工部尚书乐少寂之子,晚唐割据军阀。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文德元年,魏博镇发生兵变,节度使乐彦祯被迫出家为僧。但即使这样,乐彦祯也未能逃过一劫,最后还是受儿子乐从训牵连而被魏博军杀死。乐彦祯做了什么,教子有多失败,为何引起魏博军的怨恨而难逃一死呢一,出身将门乐兴达出身武将世家,

  • 刘伯温为什么要斩龙脉?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伯温,龙脉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他曾经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靖难之役、平定张士诚等。在他的一生中,他还完成了一项惊人的任务——斩龙脉。那么,刘伯温斩龙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第一段:刘伯温的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刘伯温的背景。刘伯温是明朝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

  • 刘伯温最后善终了吗?有历史记载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曾经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关于他最后的命运,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有些人认为他善终了,而有些人则认为他遭遇了一些不幸的事情。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历史记录。根据《明史》和其他相关资料的记载,刘伯温在晚年时回到了故乡江西南昌,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在家乡度过了

  • 平阳公主是大唐“超女”?死后按元帅级下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平阳公主,超女

    潜伏在男人堆中的唐代女将军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中,无论是“贾家楼结义的四十六兄弟”,还是“十三条好汉”、“十八路反王”,以及后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喷放”出来的全是阳刚之气。即使以前播放的多部反映唐代女性的电影或电视剧,一般都只对武则天、太平公主、杨贵妃、上官婉儿等唐代著名女性在后宫

  • 作家张一一:中华民族应是“蛇的传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一一,蛇的传人

    、一直以来,华夏子孙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从来不在乎“龙”这一传说中的神兽完全是虚构的,近日江苏南通市委党校教授黄杨提出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湖南籍著名青年作家张一一在2013癸巳蛇年即将到来之际又发表另类观点称华夏子孙既不是龙的传人,更不是羊的传人,而是“蛇

  • 握发吐脯制礼作乐的周公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制礼作乐,周公

    周公旦(?~公元前1105年),又名叔旦、雅蛋,汉族,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母弟。因封地在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史称周公。周公在周灭商之战中,时刻伴随周武王左右,帮他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灭商二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纪尚幼,于是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

  • 司马睿简介 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睿,晋朝,东晋皇帝

    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

  • 司马玮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始平王司马玮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玮,晋朝,东晋大臣

    司马玮(271年―291年6月13日),字彦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之弟,是八王之乱代表人物。晋永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

  • 吕本中简介 南宋时期诗人词人道学家吕本中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吕本中,宋朝,南宋诗人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钱钟书认为"他的诗始终没有摆脱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却还清醒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