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阳明为什么只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

王阳明为什么只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4/1/23 8:26:56

王阳明为什么只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根本原因是王阳明的功绩威胁到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政治利益。直到王阳明去世,他的功绩都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尽管这些他并不在乎。

杨廷和很早就看王阳明不顺眼了。

正德十一年,时任南京兵部主事的王阳明被兵部尚书王琼看中,举荐他为左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剿抚盗匪。虽然当时江西匪患严重,但这并不是派王阳明去江西的唯一目的。

当时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密谋活动频繁,早已引起了王琼以及朝中一些人的注意,所以王阳明到达江西不久,王琼便授予王阳明提督江西军务的权力,为的就是防备宁王叛乱。

王阳明到达江西后,表现不俗,一举荡平了为患数十年的盗贼,且王阳明从不居功,把功劳都归于兵部,王琼也因此受到明武宗朱厚照的奖赏,这一切让杨廷和嫉妒不已。

杨廷和与王琼一直不和,这种不和不是出于政见或是个人恩怨,单纯就是内阁与六部的权力之争,六部不想受内阁的牵制,而内阁又时常想主导朝政,这在明代中后期是常有的事。

所以王阳明的行为,在杨廷和看来,王阳明的身上已经打上了王琼的标签,是一个势力集体,也就是从这时起,连带着不待见王阳明了。

正德十四年,宁王果然谋反,王阳明在江西迅速做出反应,指挥平叛,仅用了四十多天就平定了叛乱。而在此期间,无论是举荐平叛之人,还是战略部署,杨廷和都成了局外人。

事后王阳明平叛有功,依旧称王琼有“发纵指示之功也”,是首功,丝毫没提内阁有什么功劳,此举再次得罪了杨廷和,是故内阁对平叛之事也不上心,迟迟没有对平叛功臣进行封赏。

另一方面,王阳明的平叛还得罪了朱厚照身边的佞臣。这些佞臣本想借着平叛之机,挣些军功,扩大势力,而朱厚照也想趁此机会到江南去耍耍。

谁料王阳明的动作太快了,朱厚照排除万难得以的亲征,刚出了紫禁城,到了涿州(今保定)就收到了王阳明的捷报,真是大煞风景。

朱厚照与这些佞臣不甘心这次亲征就这样泡汤了,便将捷报压下,继续南巡。他们还设想把抓获的朱宸濠放了,再抓一次,只是平叛胜利的消息还是传遍了京城。

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都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

直到嘉靖皇帝即位,才对平叛之功重新评定。先晋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后又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诏王阳明进京受赏,但再一次遭到杨廷和的阻挠。

阻挠的理由是,明武宗朱厚照丧事期间,不宜封赏。

此时的杨廷和在朝中的权力是空前的膨胀。朱厚照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继位人选便由皇太后与杨廷和作主,选定了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此事连吏部、兵部的人都没知会,就定下了。

那个一直与他不和的王琼很快便被弹劾下狱了。至于王阳明,杨廷和当然要千方百计地阻止他进京。

大明一直以军功加封进爵,但王阳明以文臣的身份封爵,有明以来算上他也只此三例,短时间很难超越,一旦入京受赏,至少也会任职兵部,甚至入阁也有可能,这样一来王阳明的身份、品级就凌驾于所有文官之上了,杨廷和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地位有所撼动呢!

不久,父亲亡故,王阳明回乡丁忧,远离纷争。“百战归来白发新,青山从此作闲人”,王阳明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潜心于书院讲学。

这个时期,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已经更加成熟,心学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据说,当时绍兴“四方鸿俊,千里负发,汉氏以来,未有此盛”。

王阳明的学说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甚至在朝中也遍布他的门生弟子,这再次让杨廷和甚至嘉靖皇帝忌惮不已。

于是,朝中再次以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来攻击王阳明。王阳明的学生对王阳明深陷舆论攻击的处境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对此,王阳明这样说:

“吾自南京以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王阳明借机再次以“良知”处之,他说,“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

外在的世俗名利早已不是他所求,能以狂者自比,是对自己学说的自信,才能超然于世间毁誉及富贵名利,从容于良知之学的探讨,自由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才是圣人的境界!

后话:

朝廷的攻击压不住心学的传播,反倒是几年后,广西思恩、田州的叛乱,朝廷无法镇压,又再次想起了王阳明,给他官复原职,把欠下的恩赏一并补给王阳明。

而此时的王阳明已经卧病在床,但既然国家有需要,他还是去了,平定叛乱后,他自己也病入膏肓,私自弃官回乡,同样的再次因功忌遭到弹劾,还剥夺了他的爵位,再次申禁他的学说。

不过,这些对于王阳明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正如他临终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千古女帝的母亲,荣国夫人为何44岁才生下武则天?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荣国夫人,唐朝,野史秘闻

    当今社会,有许多大龄剩女,她们不想谈恋爱结婚。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要求太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没有遇到令自己心动喜欢的人,不想将就。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是社会的常态。但是,在古代,女子十三四岁就是适婚的年龄,一旦过了二十岁还未嫁人,就会被贴上老姑娘的标签。在古代有一位大龄剩女,她44岁才嫁人

  • 刘肥作为刘邦的长子 吕后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吕后和刘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后为什么没杀刘邦长子刘肥?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有四个都惨遭吕后毒手,其余四子中,除了当了皇帝的汉文帝刘恒,就只有刘邦长子刘肥的结局要好点。刘肥并不是吕后的儿子,而且被封为齐王的刘肥,拥有七十三城,是汉初第一大封国。这个诸侯国疆

  • 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他有学建文帝一般继续削藩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是装孝顺,初登大宝就对他的各个叔叔痛下杀手,流放的,死的,自焚的,朱棣就两个儿子,都拉进南京当人质,兵权也交出去了,还能怎么造反,但是朱允文不肯啊,“勿使朕背负杀叔罪名”意思是不要活捉回南京,不然我不好处置,阵前格杀是最好的。再者,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这些人就只会夸夸其谈,最后也只

  • 蜀汉北伐和东吴北伐相比 东吴北伐为何默默无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吴,北伐,战史风云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北伐,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魏蜀战争被描写的精彩至极,司马懿,诸葛亮,曹真,姜维,邓艾,钟会可谓是家喻户晓。这时候人们会有些疑问,哎,都说是三国了,吴国干啥去了,存在感怎么这么低?面对这个疑问其实可以回顾一下魏蜀战斗中基本没有什么国土的大跨越,基本在边界相持不下,这个状

  • 刘季孙与苏轼之间有什么故事?苏轼赠其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季孙,北宋,历史解密

    刘季孙是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到杭州当太守,这是他第二次在杭州任职。十六年前,苏轼因为朝廷的争斗,被贬谪出汴京,曾经担任过杭州通判一职。那时,西湖在苏轼的眼里,景色是那般旖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 朱元璋发明了一种刑罚,一张纸便能取人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刑罚是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惩戒坏人,起到警示世人、维稳朝政的作用。根据罪犯罪行轻重的不同会施以不同的刑罚,情节较轻的,就打板子、揪耳朵,受刑者挨完板子后,还要感激官员对自己的惩戒;情节较严重的,就夹棍、夹手指,使踝骨碎裂,手指骨折,或者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情节更加恶劣的,就斩首、五马分尸

  • 因谋反被杀的钟会与邓艾,他们的妻儿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小路,迫使刘禅投降,邓艾拿下成都,立下大功,没想到却被杀了。钟会率军十余万,收编了诸葛绪的部队,接受了姜维投降之后,兵力大增,他诬告邓艾谋反,致使邓艾被抓,押往洛阳

  • 魏晋时期为什么这么流行玄学?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魏晋时期为什么这么流行玄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给大家一个参考。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玄学”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

  • 1941年版《德军步兵作战手册》 详解历史上德国纳粹步兵的作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粹,战史风云

    德军认为:小规模战斗的胜利属于快速集中打击火力的一方。德军步兵班通常在敌人逼近不足600米时才开火射击即使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德军步兵班也只会将火力集中在较大的目标上,敌军步兵通常在逼近至400米左右的距离时才会遭到射击。德军步兵班在战场上移动时通常采用两种队形。一种是松散的一路纵队。班长走在队伍的最

  • 周武王,刘邦和司马炎的三种分封制结果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一、西周的分封西周建立以后,封了大大小小的诸侯100多个,他们后来成为了100多个国家,但是我要说,周的分封是相当成功的。可能有人不赞同我的观点,然而从事实来说,通过周的分封,华夏领地扩大了;周王作为华夏共主800年,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室。我们怎么能说,周的分封是失败的呢?西周立国之初,周王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