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三个是我亲戚,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三个是我亲戚,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694 更新时间:2024/2/9 18:12:42

引言

史学家童书业曾说,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由此可知晋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晋国史中声名最显赫、带领晋国走向辉煌和巅峰的,自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晋文公姬重耳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国,自此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同时也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晋国的称霸固然离不开英明神武的晋文公,然而,他在位的时间仅仅九年,何以积攒称霸之资?

究其原因,则必须从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说起。后世大多人对晋献公的印象并不太好,晋献公晚年昏聩,宠信骊姬,逼死太子申生,驱逐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致使晋国发生了长达数十年的内乱。不过这只是晋献公的一面,平心而论,晋献公对晋国霸业的贡献,丝毫不输其子晋文公。他在位二十六年,使晋国由一个“其土又小,大国在侧”的“偏侯”,一跃成为为雄踞中原的强国,为其子晋文公的霸业铺平了道路。

晋献公即位之初所面临的严峻局势公元前677年,晋武公驾崩,其子姬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晋献公即位之初,晋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内乱“曲沃代晋”,彼时晋献公所面临的状况之恶劣,用烂摊子来形容丝毫不夸张。首先从内部形势看,“曲沃代晋”虽然消灭了旧势力,但百废待兴,君权很不稳固。从国际形势看,用《国语·晋语》的话说:“今晋国艺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

何为“大国在侧”?指的是晋国周围强国环伺,东边的齐国正逢齐桓公称霸,雄踞于诸侯;南边的楚国已是疆土千里,带甲数十万;西边的秦国日渐强盛,意欲东出,虎视中原。相比之下,当时的晋国不过是国贫的小的“偏侯”,在在诸侯会盟等国际事务中还未有一席之地。面对如此严峻之形势,胸怀大志的晋献公即位之后决心振兴晋国,争霸中原,完成晋武公未尽之遗志。

消灭公族势力,稳定内部要想争霸中原,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晋献公清楚地认识到,国内的宗室公族势力过于庞大,“曲沃代晋”的旁支夺嫡事件很容易再度重演。“桓、庄之族,献公患之,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在心腹士蒍的配合下,晋献公大举诛杀桓、庄之族,“尽诛群公子,自此,晋无公族”。消灭了公族势力之后,晋国成了当时诸侯列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公族的诸侯国。

晋献公还颁布规定,此后晋国国君之位由嫡长子继承,剩余的儿子要全部赶往其他诸侯国,或寄住,或为人质。此举极大地巩固了国君的权利,由此直至三家分晋,其时许多诸侯国君死后,兄弟之间因争位而发生的“公子之乱”,在晋国历史上从未上演过。在消灭公族、巩固了君权、稳定了内部之后,晋献公开始着手扩充军备,积极对外扩张。

晋献公对外扩张自公元前1033年叔周成王的弟弟)受封建立晋国之后,一直到“曲沃代晋”之前,疆域基本上没有扩大。直到晋武公时期,才开始对外扩张兼并他国,“晋是以大,若非侵小,将何所取”。晋献公秉承父志,积极对外扩张,他首先将扩充后的晋军分为上下二军,“献公亲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自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伐骊戎、灭骊子、获骊姬,晋国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扩张期。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并杨、耿、魏、霍四国。公元前660年,晋献公伐山东皋落氏。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并冀国,取虢国之下阳。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并虞国、焦国和虢国。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取邯郸、百泉、河内三邑,并攻入卫国旧都朝歌……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献公在位期间,使晋国的版图扩大了近一倍,晋国自此成为中原霸主。

假道伐虢在晋国的一系列对外扩张中,有一个典故值得提一下,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假道伐虢”。史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周”。晋献公欲吞并两个邻国虞和虢,但又不能同时向两国开战,以免两国联手,同时会给南方的楚国以可乘之机。晋献公便向虞公(虞国国君)提出,将屈地产出的宝马和美玉送给他,以求虞公能够借道给他伐虢国。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虢乃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其虞、虢之谓也”。然而昏庸的虞公认为“晋乃吾宗,岂害吾哉”,遂同意借道给晋献公伐虢。果不其然,晋军在灭掉虢国回师途中,“馆于虞,遂袭之”,将虞国一并兼灭。假道伐虢之事,能够看出晋献公出众的能力,不愧为晋国的一代雄主。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一个是我儿子,有两个是我亲戚,我骄傲了吗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相互征伐,还经常有诸侯联姻,晋献公就是诸侯之间联姻的典型。晋献公即位之初,恰逢如日中天的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诸侯,遂决定同齐桓公联姻。公元前676年,齐桓公接受了晋献公的提亲,将女儿齐姜嫁给了他,齐桓公就成了晋献公的老丈人。齐姜嫁给晋献公做夫人之后,生下太子申生,女儿伯姬。

彼时西边的秦国在秦穆公的率领下逐渐崛起,未来可期。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将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成了秦穆公的岳父。伯姬嫁到秦国之后改成穆姬,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秦晋之好”。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成了晋献公的老丈人,另一位霸主秦穆公又成了晋献公的女婿,在加上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如此一来,春秋五霸中有三位霸主跟晋献公有亲戚关系。如果晋献公有幸活到现在,那他肯定会骄傲地说一声: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结语

以往人们谈及晋国的霸业,总是对晋文公褒奖有加,对晋献公所做的贡献却只字不提。晋献公是晋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一位国君,对内消灭国内公族,斩断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使晋国具有尚贤、尚功、尚法等特点。对外积极扩张,兼并了周边众多的诸侯国,极大的扩展晋国的疆域,为儿子晋文公的霸业奠定了基础。晋文公后期昏聩,导致了“骊姬之乱”,晚节不保,但他为晋国所做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左丘明,《国语·晋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6年

童书业,《春秋史》,文史出版社,2009年

更多文章

  •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晋献公,晋国,秦国,重耳,夷吾,骊姬

    晋献公去世之后,荀息就准备依照晋献公的遗嘱,拥立奚齐为新的国君。但是,当时的晋国,荀息并不能做到一手遮天的地步。里克、邳郑他们可不同意让奚齐当国君。于是,里克、邳郑这群人便联合了重耳、夷吾他们留在晋国的手下,以待时机。然后,里克再跑来找荀息,探听他的口风,说:“国人都怨恨骊姬,不愿意让奚齐当国君,现

  • 春秋妖女,用一块胙肉离间晋献公父子,最终结局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骊姬,重耳,夷吾,申生,国君,周朝,先秦,晋献公,春秋妖女,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01.晋献公五子春秋时期,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求和,献上两位美女姐妹花,大的人称骊姬,小的称少姬。几年后,骊姬与少姬各自给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分别是奚齐和卓子。此时,晋献公非常宠爱骊姬,将其封为夫人,所以骊姬便有心让自己的儿子做晋国太子。晋献公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五个。除了奚齐和卓子

  • 成也晋献公,败也晋献公,晋献公大灭公族的后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晋献公,公族,宣昭皇帝,项羽,晋国,周朝,先秦

    上一期讲到,经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曲沃代翼(曲沃代晋),实现了小宗代大宗。曲沃武公升级为晋武公,并迁都翼城。不久后,晋武公去世,其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的性格特殊,像齐襄公,也像汉景帝。晋献公即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刹人。他开刀的对象,是晋国的公族。董事长与合伙人的

  • 晋献公是个狠人:15年灭掉20余诸侯小国,国土面积扩大10多倍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晋献公,齐国,秦国,公族,虞国,晋国

    晋献公本名诡诸,公元前676年,他在父亲晋武公的国丧哀乐中宣誓即位。年轻的晋献公是曲沃伐冀、曲沃代冀的亲历者。即位后的他心里十分明白,他这一族是以旁支的身份经过无数次的鏖战杀戮后才窃得了晋室的统治权、列入诸侯之林的。所以,对于“兄弟阋墙”、宫廷内讧、旁支夺权,他有一种本能的警觉。他自己心里明白,他已

  • 崇祯朝状元如柳下惠, 丫鬟照顾其三年生活仍是处女身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崇祯,柳下惠,刘理顺,进士

    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就要像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意思是能扼守欲望,不做不符合规矩的事。程朱理学里讲“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没有外人监督下的真实表现。在明代有一位理学大师,他叫刘理顺,他就和柳下惠一样,每天刻苦修身,最后成就一代大儒,为后世所敬仰。柳下惠坐怀不乱刘理顺出身底层,字复礼,祖籍山西。据历史

  • 打工十来年,不是柳下惠的我是如何经得住诱惑的

    历史解密编辑:你是我的信徒标签:婚姻,爱情,心爱的,背叛,柳下惠

    一次跟同事聊天,他问我玩不玩,想玩的话他来安排。我摇摇头,连连摆手,说我不好这口。一路风风雨雨,才发觉爱你已深入骨髓说这句话时,我真的是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不好这口是假的,是个托词,我是真的不玩儿。也不是不感兴趣,没那个想法,而是因为我是一个结了婚的人,我有老婆,我不能做对不起她的事。而且我们感情很

  • 柳下惠真的坐怀不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雪夜惊鸿2021标签:柳下惠,古槐,古庙

    柳下惠与坐怀不乱能够联系到一起,始于两个传说。其一: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女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这个故事编的很逼真,好像有人在一旁看着似的。不用说在古代,就是

  • 邹城这人相传为柳下惠弟弟,领导奴隶大起义,泰山上有他的插旗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孟子,盗跖,邹城,史记,泰山,柳下惠

    在山东省邹城市看庄镇有两个村子,分别为东柳下邑村、西柳下邑村,历史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柳下邑。柳下邑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柳下跖的封地。柳下跖又名展雄,柳展雄,相传是当时贤臣柳下惠的弟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姓。系战国、春秋之际奴隶起义领袖。“跖”一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

  • 家谱研究专家柳哲先生撰文:千年《家范》赞颂柳下惠

    历史解密编辑:五道堂标签:家范,柳下惠,世系,家谱,先祖,孔氏

    柳哲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兖州)人,黄帝后裔,周公之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贤,孟子尊圣,百世之师,圣之和者。清代《展氏族谱》上,一篇传承二千余年的《家范》,世所罕见,弥足珍贵。该《家范》,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编撰《家范》一书时,也未及采入该《家范》,

  •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为何孔子、孟子都没提到过这事?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柳下惠,孔子,孟子,荀子,儒家

    中国历史十分悠久,无数的趣事曾在历史上发生,而它们中的许多最终都变成了成语、俗语等,每当人们遇到有关的事件,便会将之提起。举例来说,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忧心忡忡于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时,便会用到“杞人忧天”;当我们提醒人不要墨守陈规时,便会举出“刻舟求剑”;当人有不为美色所动,我们便常常用到“坐怀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