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献公去世后,晋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动乱?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动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83 更新时间:2024/1/28 19:10:35

晋献公去世之后,荀息就准备依照晋献公的遗嘱,拥立奚齐为新的国君。但是,当时的晋国,荀息并不能做到一手遮天的地步。里克、邳郑他们可不同意让奚齐当国君。

于是,里克、邳郑这群人便联合了重耳、夷吾他们留在晋国的手下,以待时机。然后,里克再跑来找荀息,探听他的口风,说:“国人都怨恨骊姬,不愿意让奚齐当国君,现在好像连秦国也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打算辅佐重耳、夷吾他们,你怎么看?”

荀息说:“我效忠的是国君,既然已经在献公那里做了承诺,就必须完成。”

荀息这句话直接把晋献公搬了出来,意思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晋国尽忠,不掺杂个人感情。所以,里克即便不同意荀息的做法,那也不能对荀息下手,否则就是对献公不忠。

里克一看,那行吧!既然这样,我就自己动手了。

一个月后,里克在丧礼上刺杀了奚齐。荀息知道后,就想跟着殉葬,但是有人告诉他,可以拥立骊姬妹妹给晋献公生的儿子悼子。反正骊姬的妹妹也挺受宠的,再加上骊姬的关系,拥立她妹妹的儿子也是一样的。荀息一听,有道理,就拥立悼子为国君,然后才把晋献公下葬了。

可惜的是,又是一个月后,里克再一次刺杀了悼子。这一下,荀息就彻底没有办法了。他可以活下来辅佐将来的新君,但是他却没有履行对晋献公的诺言,那就是不忠。所以,他最终选择自杀,成全自己忠义的名节。而这也给他的家族带来繁荣的机会。因为他是尽忠而死的,所以荀家在晋国得到了优待,后期更是人才辈出。

杀了奚齐子之后,里克就派人去翟国迎接重耳,这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国君。但是重耳却觉得国内尚不稳定,回去有危险,于是便拒绝了。

无奈之下,里克只好派人去梁国迎接夷吾,毕竟夷吾的能力也是不错的。

夷吾得到消息后,便带着人一起去了秦国,让秦国给他做背书,护送他回去即位,并且许诺,一旦他当上国君,他就把黄河以西的土地送给秦国。

得到秦穆公的支持之后,夷吾又写了封信给里克,同样许下了诺言,成功后要把汾阳封给里克。

就这样,秦穆公护送夷吾回到了晋国。这时候,齐桓公知道晋国内乱,也带着许多诸侯国的军队前来帮助。走到半路,他听说夷吾已经回去继承了,便派隰朋前去帮忙,自己则是带着军队回去了。

夷吾即位,成了晋惠公。一个人身处的位置不一样,心思也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自己现在跟秦穆公平起平坐了,所以对于先前请求秦穆公帮助时,许诺的河西之地也就不想给了。至于里克,当初是要靠他才能当国君,所以许诺给了他封地。可是自己现在都是国君了,里克只是个臣子而已,凭什么给他封地。

于是,晋惠公就准备食言了。

他对里克说:“没有你,我当不上国君。但是,你杀了我两个弟弟,害死荀息,我当你的国君风险是不是很大呢?”

里克说:“我要是不杀他们,你又怎么当得了国君。你只是想过河拆桥罢了,还找这么多借口干嘛?”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里克就知道,晋惠公不会留他这条命了。于是,他就自杀了。

晋惠公的食言,让很多晋国人都开始不再信任他。然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相反,他在作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晋惠公四年,晋国爆发饥荒。晋惠公厚着脸皮向秦国求助,秦穆公不计前嫌,送来了很多粮食,帮助晋国度过了饥荒。

一年后,轮到秦国爆发饥荒了,秦穆公派人前来求助。晋惠公的大臣虢射却说:“去年我们爆发饥荒,是上天要把晋国送给秦国,秦国不但不来攻打我们,反而帮我度过了饥荒,说明秦国人傻。现在秦国爆发饥荒,那不就是上天要把秦国送给我们吗?我们要是不趁他病要他命,那也太对不起上天给的这个机会了!”

于是,晋惠公亲自率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没想到晋惠公竟然如此过分,便带着秦军迎战。

双方战于韩原。这一场大战打得天昏地暗,一方是要灭掉对手、吞并对方;另一方则是为了报仇泄愤。

最终,晋惠公被秦穆公所俘虏。就在秦穆公要杀晋惠公祭旗的时候,秦穆公的夫人,也就是晋惠公的姐姐,却哭着来给自己的弟弟求情。周天子也派人前来求情。最后,秦穆公只好放了晋惠公,并且逼迫他和自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

经此一战,晋惠公再也不敢在秦国面前造次了。但是,他也已经威严扫地。他知道,自己虽然回到了晋国,继续当国君。但是,他已经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大臣们的支持了。他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否则大臣们早晚会把重耳接回来顶替自己。

于是,他做了两手准备。明面上,修行德政,安抚百姓;背地里,派人去翟国刺杀重耳。

标签: 晋献公晋国秦国重耳夷吾骊姬

更多文章

  • 春秋妖女,用一块胙肉离间晋献公父子,最终结局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骊姬,重耳,夷吾,申生,国君,周朝,先秦,晋献公,春秋妖女,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01.晋献公五子春秋时期,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求和,献上两位美女姐妹花,大的人称骊姬,小的称少姬。几年后,骊姬与少姬各自给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分别是奚齐和卓子。此时,晋献公非常宠爱骊姬,将其封为夫人,所以骊姬便有心让自己的儿子做晋国太子。晋献公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五个。除了奚齐和卓子

  • 成也晋献公,败也晋献公,晋献公大灭公族的后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晋献公,公族,宣昭皇帝,项羽,晋国,周朝,先秦

    上一期讲到,经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曲沃代翼(曲沃代晋),实现了小宗代大宗。曲沃武公升级为晋武公,并迁都翼城。不久后,晋武公去世,其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的性格特殊,像齐襄公,也像汉景帝。晋献公即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刹人。他开刀的对象,是晋国的公族。董事长与合伙人的

  • 晋献公是个狠人:15年灭掉20余诸侯小国,国土面积扩大10多倍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晋献公,齐国,秦国,公族,虞国,晋国

    晋献公本名诡诸,公元前676年,他在父亲晋武公的国丧哀乐中宣誓即位。年轻的晋献公是曲沃伐冀、曲沃代冀的亲历者。即位后的他心里十分明白,他这一族是以旁支的身份经过无数次的鏖战杀戮后才窃得了晋室的统治权、列入诸侯之林的。所以,对于“兄弟阋墙”、宫廷内讧、旁支夺权,他有一种本能的警觉。他自己心里明白,他已

  • 崇祯朝状元如柳下惠, 丫鬟照顾其三年生活仍是处女身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崇祯,柳下惠,刘理顺,进士

    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就要像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意思是能扼守欲望,不做不符合规矩的事。程朱理学里讲“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没有外人监督下的真实表现。在明代有一位理学大师,他叫刘理顺,他就和柳下惠一样,每天刻苦修身,最后成就一代大儒,为后世所敬仰。柳下惠坐怀不乱刘理顺出身底层,字复礼,祖籍山西。据历史

  • 打工十来年,不是柳下惠的我是如何经得住诱惑的

    历史解密编辑:你是我的信徒标签:婚姻,爱情,心爱的,背叛,柳下惠

    一次跟同事聊天,他问我玩不玩,想玩的话他来安排。我摇摇头,连连摆手,说我不好这口。一路风风雨雨,才发觉爱你已深入骨髓说这句话时,我真的是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不好这口是假的,是个托词,我是真的不玩儿。也不是不感兴趣,没那个想法,而是因为我是一个结了婚的人,我有老婆,我不能做对不起她的事。而且我们感情很

  • 柳下惠真的坐怀不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雪夜惊鸿2021标签:柳下惠,古槐,古庙

    柳下惠与坐怀不乱能够联系到一起,始于两个传说。其一: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女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这个故事编的很逼真,好像有人在一旁看着似的。不用说在古代,就是

  • 邹城这人相传为柳下惠弟弟,领导奴隶大起义,泰山上有他的插旗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孟子,盗跖,邹城,史记,泰山,柳下惠

    在山东省邹城市看庄镇有两个村子,分别为东柳下邑村、西柳下邑村,历史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柳下邑。柳下邑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柳下跖的封地。柳下跖又名展雄,柳展雄,相传是当时贤臣柳下惠的弟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姓。系战国、春秋之际奴隶起义领袖。“跖”一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

  • 家谱研究专家柳哲先生撰文:千年《家范》赞颂柳下惠

    历史解密编辑:五道堂标签:家范,柳下惠,世系,家谱,先祖,孔氏

    柳哲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兖州)人,黄帝后裔,周公之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贤,孟子尊圣,百世之师,圣之和者。清代《展氏族谱》上,一篇传承二千余年的《家范》,世所罕见,弥足珍贵。该《家范》,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编撰《家范》一书时,也未及采入该《家范》,

  •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为何孔子、孟子都没提到过这事?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柳下惠,孔子,孟子,荀子,儒家

    中国历史十分悠久,无数的趣事曾在历史上发生,而它们中的许多最终都变成了成语、俗语等,每当人们遇到有关的事件,便会将之提起。举例来说,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忧心忡忡于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时,便会用到“杞人忧天”;当我们提醒人不要墨守陈规时,便会举出“刻舟求剑”;当人有不为美色所动,我们便常常用到“坐怀不乱”。

  • 坐怀不乱柳下惠,战国时期道德楷模,敌军规定打扰其墓地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孔子,孟子,墓地,伊尹,鲁国,柳下惠,诸侯国

    他被孔子所推崇,他被孟子尊为和圣,他是正人君子的代名词,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柳下惠。今天大家对柳下惠最熟悉的应该是“坐怀不乱”这个典故了。坐怀不乱形容男子作风正派,不为女色所动。它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但其实历史中柳下惠的高风亮节远不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