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只将晋国推向分裂的黑手——“晋献公之制”

一只将晋国推向分裂的黑手——“晋献公之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的很呐 访问量:4187 更新时间:2024/2/1 8:12:57

导言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紧跟着灭亡,韩、赵、魏三家加入到诸侯的争霸之中,以战为名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强大的晋国被一分为三,久久东出未果的秦国也不用再面对强大的晋国,迎来了兵出函谷关争霸中原的良机。 这件事不单单影响到了晋国的历史,对天下大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纵观晋国的历史你会发现,晋国的分裂其实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一切根源在于献公订立的晋制。 这项制度完美的消除了公族对君权的威胁,使得晋国焕发生机,一跃坐上了春秋霸主的宝座。但由于此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又成为了晋国分裂的幕后推手,在整个晋国历史进程中影响颇深。 我将带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制度本身的特点与其对晋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一、何为“晋献公之制”,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晋献公之制”是由晋献公创立的国内不养群公子而尽逐母舅之国的公族政策,施行择官以贤不以亲的制度。 这一制度沉重的打击了宗法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晋国历史的发展, 但也由于此制度自身的弊端导致了晋国最终走向了分裂的道路,那么这项制度因何形成的呢?

晋国是姬姓诸侯国,首任国君叔乃是周成王的弟弟,毫无疑问晋国也是施行的宗法分封制。国君按照亲亲尊尊的原则将土地在各级宗亲贵族间进行分配,即公族占有了晋国绝大多数的土地。 这种宗法制度确实一定程度上在团结宗族成员,统治辖内国民,抵抗外族入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做事,那么任何制度都能完美的运行,但总会有一些人来跳出来打破平衡。 随着公族贪欲的极速膨胀,晋国公族开始觊觎国君之位,并因此引发了长达六十七年的夺位战争。经过五次的失败,终于在第六次 “曲沃武公” 率兵攻入晋国的都城翼城,推翻了晋侯缗,夺得了晋国正统地位,史称 “曲沃代翼” 。小宗灭了大宗,建立了一个庶子强宗政权。

晋献公在代翼之后的第二年即位为君,他清醒的认识到,要振兴晋国,争霸图强,就必须先巩固建立起来的新政权。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为消除公室宗族内部对于晋君的威胁,扭转公族逼君的局面,防止类似 “曲沃代翼” 事件的发生,他开始大肆屠杀晋国公族,使得晋公族被斩杀殆尽,再也无法与王室分庭抗礼。晋献公末年,又发生了 “骊姬之乱” ,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夷吾出逃,使得晋宗族大减。

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左传》

自此之后,确定了历代晋君不可改变的这项制度,除了继承人之外,晋君子弟不再被赐封公族,不再参与国家政事,废除公族大夫官职,重用异性贵族。

二、“晋献公之制”对晋国的多重影响

晋献公订立此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君主集权,打击宗法制度,消除公室宗族对于君权的威胁。 晋献公充分的利用这项制度的优势,任人唯贤,充分发挥晋人骁勇善战之长处,不断对外用兵,在取得巨大战果的同时,也为之后的文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事 分 两面性,由于该制度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其对晋国也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个人认为“晋献公之制”对晋国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点:

沉重的打击和削弱了宗法分封制,以贤、以才、不以亲的人才政策使得晋国变得活力四射;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按照亲亲原则,施行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利益,任用官员,以维持政治稳定。晋制的实施,首先体现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庶子即位,兄终弟及,叔父即侄子位。宗族公子远走他国,不得在国内蓄留,晋公子不再被分封,将宗法分封制彻底摧毁。 政治权利中心空余出来的位置,国君在异性卿大夫之间择优选择,任人唯贤,凭借真才实学获得权利与爵位。一时间,在晋国形成了君贤臣明,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良好社会风气。 “晋献公之制”的施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晋国的法制建设; 宗法制的崩塌伴随着异性卿族势力的崛起,晋国社会内部的关系进一步的复杂化。晋君、公族旧支、异性卿大夫等势力彼此之间盘根错节,让本就“礼”节观念淡化的晋人更加难以管理。 为维护社会秩序,约束晋民行为,晋国开始推行法治,立法活动在诸侯国之间出现的最早,旗帜鲜明的提倡法治,摒弃礼治,促使晋国整体奋发向上,为文公争霸奠定了基础。

3. “晋献公之制”并未使晋国形成中央集权,反而使得众卿做大; 晋献公推行此制度的目的无非就这两个: (1) 扫除宗族内部对于君权的威胁,杜绝“曲沃代翼”事件的再次发生;(2)废除晋国公子参与政权的权利,避免君主决策受制于公族,即在晋国国内形成中央集权; 随着制度的推行,早期确实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公族势力微乎其微,君权受到的内部威胁悉数扫除,诸姬之现、异姓之能悉数用于晋国之建设,呈现一片良好势头。 随着献公的东征西讨,晋国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一批有能力的公族旧支与异性大夫涌现出来,为晋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丰厚的赏赐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权利。 异姓卿大夫在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之后,随着权利越来越大,他们的胃口也就越来越大,占有土地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大。

还有一点就是晋献公仅仅废除了公室的同宗分封,卿大夫分封却未曾停止。此消彼长之下,晋君土地越来越小,卿族土地越分越多,势力也就越来越大。随着随着诸卿的势力的增强,晋君对于诸卿的统治力在慢慢减弱,晋国分裂已成大势。

三、“晋献公之制”成为了将晋国推向分裂的黑手

“ 晋献公之制 ”的本意是加强君主集权,铲除尾大不掉、君弱臣强的祸患。但事与愿违,此制度不但没能根除掉这种祸患,反而加剧了君臣之间的权利斗争,成为了将晋国推向分裂的一只黑手。 那么“晋献公之制”是如何将晋国一步步推向分裂的呢?我觉得无非是以下两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献公之制”导致公族无人可用,军权旁落,异姓卿大夫手里的军权越来越大; 随着晋献公一系列的操作,晋国公子先经过献公的屠杀,后又经过“ 骊姬之乱 ”,到晋文公时期他只得依靠异性卿大夫来分担掌管军权。 晋国称霸时期,诸卿为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军权掌握到卿大夫手中的也是越来越大。在“晋无公族”的制度之下,一方面是逐步增大的土地,一方面是逐步加强的军权,使得卿族不膨胀都不行。 膨胀起来的卿大夫就想在朝堂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晋君也感受到卿大夫亦是越来越不友好了,群臣权利争斗,一触即发。 朝堂之中,诸卿越发膨胀,对君权发起冲击,晋国内部爆发君臣的争权斗争; 晋制之下,异性公族与卿大夫凭借自身的本领随晋君东征西讨,立下赫赫功勋之后进入晋国的政治权利中心。“晋无公族”政策之下,晋君宗族在献公之后鲜有记载,已微乎其微,但卿大夫凭借分封使得土地越来越多,自身也就变得越来越膨胀,越来越不把晋君放在眼里,引发新一轮的争权斗争,朝堂内部变得鸡犬不宁。 晋文公之后卿族赵盾专权,晋灵公对赵盾那是相当的不满意,曾经两次谋杀赵盾但都没有取得成功,赵盾之弟“攻灵公于桃园”开了卿族弑君的先例。 此后君臣间的争斗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最终还是以晋君胜少负多而惨淡收场,最终在晋悼公之后,彻底被卿大夫架空,随着时间的发展,卿大夫彼此的兼并斗争也在越发激烈。

终于在公元前453年,旷日持久的“晋阳之战”最终以智氏被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地告终,虽然晋君还在,但基本昭示晋国以名存实亡。 政权的丧失,军权的旁落,等待晋国的只有分裂与灭亡。究其根本是“晋献公之制”导致的“晋无公族”。 使得晋君在用这把利刃带领晋国所向披靡,称霸天下之后又被其所割伤,最终走向分裂灭亡。

时针有话说

晋献公仅仅看到了公族内部惨烈的争权斗争,于是就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制定了“晋无公族”的制度。虽该制度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宗族内部公族对于君权的威胁,并且在晋国形成一股君明臣贤,知人善任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还凭借灵活的选官制度,聚集贤才,异姓卿大夫也为晋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献公却忽略了制度的另一面,微乎其微的晋国公族无法制衡日渐强大的卿大夫,政治的天平一点点向卿大夫方倾斜,失去公族支持的晋君,在对内斗争中表现的愈发力不从心,最终成为了春秋时期唯一被瓜分的大国。 而“晋献公之制”就是将晋国推向分裂的幕后黑手。

通过此事,我们应当看到,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只有理智的分析并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总结改善其不利的一面,才能在历史的发展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晋献公晋国分封诸侯国骊姬公族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实力不差的晋献公,无法挑战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齐桓公,晋献公,齐国,骊姬,管仲,周王室

    在管仲和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主地位自然变成了明日黄花,那么,谁有能力和资格,接替齐国成为春秋的霸主呢?应该说这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国君,最典型的,也是最让后世嘲讽的当然是宋襄公,但是,真正得到公认的,则是晋文公,最为重要的是,晋国的霸业和齐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齐桓公死后,齐国不再称霸,但晋文公

  • 回顾晋国近四百年发展史:晋献公开疆拓土之功,并没有想象中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晋国,周王室,周宣王,诸侯国,周平王,晋献公

    公元前1046年,周人第一次东征,在牧野之战中一举战胜商人,迫使商纣王自杀,夺取了天下。周武王过世后,周公旦受命继承王位,引发天下大乱。周人“三监”、商人、东夷人、淮夷人纷纷造反,使得周王国瞬间有分崩离析之势。危难之际,周公旦毅然发起了二次东征,平定了商人及“三监”叛乱。在中原混乱之时,原先归服于周

  • 骊姬凭什么把晋国搞垮?晋献公真的昏庸吗?史书只给后人写了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骊姬,晋献公,晋国,重耳,夷吾,褒姒

    骊姬与妺喜、妲己、褒姒一起,被列为古代四大红颜祸水,不过这四人其实不一样,褒姒被后人黑了,妺喜和妲己应该本就是间谍,唯独骊姬,为了一己私利主动祸乱朝政,把她列为红颜祸水一点不冤。但是,历史对骊姬的故事脸谱化了,单凭美貌就搞垮强大的晋国,太天方夜谭了,这里面其实夹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骊姬是骊戎国的公主

  • 晋献公即位后,做了一个决定,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齐国

    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晋国是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家族之间的较量,导致晋国公室逐渐衰微。公元前453年,在晋阳之战中,魏赵韩三件消灭了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

  •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晋献公到底是如何被宠妃毁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申生

    晋献公,晋武公之子,也是晋国的君主,在位共26年。因晋武公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又称土蒍之法),灭富氏宗子以及桓庄一族,以此巩固君位。史书记载在公元前672年,晋献公率兵攻打骊戎,骊姬和她的妹妹则是在晋献公战胜后俘获的,晋献公对这二个女人的宠爱可谓是“极致”,也正是这两姐妹之一—

  • 逼死太子后,晋献公又做了哪些事,对晋国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晋国,夷吾,秦国,重耳,骊姬,荀息,太子,先秦,周朝,晋献公,百里奚,烽火戏诸侯

    太子申生自杀的时候,晋献公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那么,在这之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呢?对晋国的发展有何影响?第一,逼走重耳、夷吾。太子申生出事,重耳和夷吾可能听到了一些风声,所以就来到都城绛,他们应该是来打听消息的。但是,却有人对骊姬说,这俩人都怨恨你坑害了太子呢?骊姬一听,这还了得,于是赶紧对晋献公说:

  • 骊姬之乱:晋献公在执政时的3个疏忽,导致内乱的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缥缈孤史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申生

    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使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混乱的状态,直至晋文公重新回到晋国才结束了这场动乱。这场内乱使晋国的国势受到了重创久久不能恢复。骊姬之乱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骊姬攻于心计、步步为营。更是因为晋献公在执政时的疏忽所导致了内乱的发生。一、轻易将三子调离都城晋国在强盛之路上所使用的手段为骊姬

  • 晋献公去世之后,两位接班人先后被杀,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荀息

    晋献公去世之后,应该由谁来继承君位呢?这本来不该是个疑问,因为在临死前,晋献公明确表示:骊姬生的奚齐就是我的接班人。可问题是:国君能否继位,合法性只是其中一个要素,却不是最关键的要素。如果国君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那么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最好的结果也是给别人当傀儡,最坏的结果就是被人一刀宰了。很不幸,奚

  •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一个是我儿子,有两个是我亲戚,我骄傲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云依聊情感标签:秦国,骊姬,公族,重耳,先秦,周朝,晋献公,诸侯国,春秋五霸,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一个是我儿子,有两个是我亲戚,我骄傲了吗引言史学家童书业曾说,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由此可知晋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晋国史中声名最显赫、带领晋国走向辉煌和巅峰的,自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晋文公姬重耳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国,自此跻身于"春秋五霸"

  •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三个是我亲戚,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晋献公,春秋五霸,秦国,骊姬,重耳,秦穆公

    引言史学家童书业曾说,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由此可知晋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晋国史中声名最显赫、带领晋国走向辉煌和巅峰的,自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晋文公姬重耳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国,自此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同时也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晋国的称霸固然离不开英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