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顾晋国近四百年发展史:晋献公开疆拓土之功,并没有想象中重要

回顾晋国近四百年发展史:晋献公开疆拓土之功,并没有想象中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4219 更新时间:2024/2/1 2:15:36

公元前1046年,周人第一次东征,在牧野之战中一举战胜商人,迫使商纣王自杀,夺取了天下。周武王过世后,周公旦受命继承王位,引发天下大乱。周人“三监”、商人、东夷人、淮夷人纷纷造反,使得周王国瞬间有分崩离析之势。危难之际,周公旦毅然发起了二次东征,平定了商人及“三监”叛乱。

在中原混乱之时,原先归服于周人的古唐国也参与了叛乱。平定了中原叛乱后,周公旦挥兵山西东南,又一举平定了唐国之乱,把唐国遗族整体迁徙至杜(西安鄠邑区附近)。

《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年少时,与兄弟叔虞游戏,以桐叶削成命珪形状说:“把这封给你!”太史佚马上请择日封叔虞,周成王十分惊讶:“我不过是和他游戏罢了。”太史佚回答:“天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把叔虞封到了唐国。

叔虞时期的唐国,大致是在今山西翼城县、曲沃县、绛县之间的区域。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把唐国改称晋国,自己也改称晋侯。

燮父为何要改国号?

《汉书·地理志》云:“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汉书》所言“晋水”,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一带。西周时期,那一带还是戎狄活动区域。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穆侯时戎人入侵“千亩”,晋国在此与戎人大战一场,取得了胜利。这次“千亩”之战,是发生在山西介休县东南。所谓“千亩”,是周王室“帝藉”之田的统称(清华简《系年》),而“帝藉”制度又是周人耕战结合的行政制度。“帝藉”制度下,周王室把属下治地划分出“六乡”和“六遂”,就构成了西周的乡遂制度。为防范外来敌人入侵,周王室往往将更具军事功能的“帝藉”之田(也就是俗称的“千亩”),划定在重要的军事要地或边境险要处,以便就近应敌。山西介休县,位于太原盆地南部的出口处,就是这么一个边境要地。

晋穆侯在位时,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周宣王时期周王国北部边境还处在介休县,可见燮父时期晋国领土不可能到达更北的太原市。

晋侯燮父之后,历经武侯宁族、成侯服人、厉侯福、靖侯宜臼、僖侯司徒、献侯籍六世。传说在穆侯费壬时,晋国迁都于绛邑。

晋穆侯从何处迁都于绛?绛位于何处?

目前史学界仍然未有定论。但是,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绛”就是《左传》中所提到的“翼”,位于今天山西翼城附近。

晋穆侯在晋国历史上,却是一位承前后的关键性国君。在他之前的历任国君,晋国的发展并不大。晋穆侯继位后,就进行过两次极为重要的战役。

晋穆侯七年,带兵讨伐条戎(山西安邑镇中条山附近),结果大败。心情无比郁闷的晋穆侯,随后给这年出生的嫡子取名为“仇”,以纪念这场惨痛失利。

晋穆侯十年,在周王室要求下,他又越过贾国、杨国、霍国,北上随邑(山西介休)支援周王室边境的“千亩”之师,结果大胜。千亩之战,晋国得到了大块领土,晋穆侯兴高采烈地将这年出生的小儿子取名为“成师”。

此时,晋国大夫师服却奇怪地说出了一番话:“国君给儿子所取名字可真怪啊!太子叫‘仇’,‘仇’就是仇敌。小儿子叫‘成师’,‘成师’是显赫称呼,成功之意。名称,应根据事物本身命名;事物,应该根据天道顺序定位。如今嫡子、庶子名称颠倒乖戾,晋国怎么可能不乱呢?”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他的弟弟殇叔篡位自立,太子仇被迫外逃。四年后,太子仇回到晋国,杀死殇叔,夺回君位,即后来的晋文侯。

这一年,周幽王正式登基,坐上了王位。

早在周宣王执政中后期,天下诸侯人心已变。因为周宣王“不藉于千亩”改革的后遗症,让天下诸侯都产生了“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的落寞心态。周幽王上台之后,不顾自身实力,强硬地与西申国交恶,导致周王室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西申国一方面联合犬戎、西戎,另一方面又对扼守渭河平原“回中道”出口的秦人又打又拉,为与周王室那场最后决战积极准备着。

此时的晋国,远在混乱政治核心圈外,似乎毫不关心世事。

然而,在公元前774年,刚被周幽王提拔为司徒的郑桓公问王室太史伯,姬姓诸侯国谁能兴起时,太史伯却说:“……晋国踞守的地势险要,和它邻接的都是小国。如果能修行德政,可以大大开疆拓土!”

山西境内的姬姓诸侯国,有虞国、霍国、贾国、魏国、耿国、晋国等等。太史伯对其它姬姓诸侯国都无视,唯独对晋国情有独钟,可见晋文侯回国后,必然励精图治。条戎、奔戎活动频繁的安邑镇区域,可能就在此时被晋文侯所征服。父亲当年把他取名为“仇”,就是让他记住战败之仇,现在当然得报父亲当年战败之耻了!

历史始终为有准备之人提供机遇。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联合犬戎、鄫人杀入渭河平原,灭了西周。申侯在西申国立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王国诸侯则在东虢国(河南荥阳)立姬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周王国陷入了“二王并立”时期。

九年后,携王政权失去人心,逐渐被天下诸侯所抛弃。

此时,蛰伏良久的晋文侯突然作出了一惊人之举。他长途跋涉前往西申国,将姬宜臼接到径流中游的周王国军事要地京师,拥立他为周王!史书记载:“晋始启余京师!”

三年后,即公元前759年,在晋国和郑国支持之下,平王东迁至洛邑。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攻入携王领地,杀死了姬余臣,让周平王从此成为天下唯一的王!

为报答晋文侯的拥立之功,周平王“赐予”晋文侯汾水流域的土地。说是“赐予”,其实不过是事后承认。在周王室混乱之际,晋文侯早已借“扶持平王”的名号,将汾水流域的杨国(山西洪洞县)、韩国(山西万荣县与河津市之间)给灭了,还占领了南北二屈(山西吉县)、鄂(山西乡宁南)、采桑(山西乡宁西)、昆都(山西临汾)等等重要土地,让晋国土地扩张到整个汾河流域,一直到了黄河边!

晋文侯死后,晋国陷入了长达67年的内战,曲沃逐渐崛起。

晋国内乱期间,周边小国趁机联合起来,强势阻止曲沃吞并翼侯——这些周边国家都知道,一旦晋国内乱结束、重新统一,就是周边小国灭亡之时!

公元前704年秋,西虢国(河南三门峡市)、芮国(陕西大荔县)、梁国(陕西韩城附近)、郇国(山西临猗县南)、贾国(山西临汾南贾乡)联手攻打曲沃,以惩戒曲沃武公肆意杀害晋侯的行径。

这次征伐,让企图一举灭翼的曲沃武公功败垂成,不得不把代晋计划又向后推迟了整整二十七年!在这漫长的二十七年过程中,表面上曲沃武公一直恭恭顺顺,不敢再有不轨行径。为迷惑敌人,曲沃武公甚至还与贾国联姻,为嫡子从贾国娶来了妻子。可是在内心深处,曲沃武公却从未忘记过这些敌国对曲沃所造成的伤害。

公元前678年,周王室经历周桓王周庄王,到了周僖王时代。见周王室每况愈下,曲沃武公敏感地抓住时机:一方面冒险出击,杀死了末代晋侯姬缗,彻底吞并了晋国;另一方面,又向周王室送了大量贿赂,寻求周王室的承认。

周僖王眼见曲沃代翼已成事实,又想扶持晋国与强大的齐国、楚国对抗,便顺水推舟接受了曲沃贿赂,承认了曲沃代晋的事实。当年晋国大臣师服的预言,终于成真了!

从此,曲沃武公正式成为晋侯,即后来的晋武公。

晋武公名已正,当然就要对当年讨伐曲沃的诸侯国进行报复。晋武公登上国君之位后,就将郇国和董国(山西闻喜县东北)灭了,并将领土扩张至蒲(山西永济市附近)。

晋武公去世后,儿子晋献公继位。

晋献公继位后的首要事务,并不是开疆拓土。因为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后代太多,公族力量雄厚,已严重威胁到晋献公的执政地位。为此,晋献公与大臣士蒍合谋,将公族群公子引诱到聚邑,然后发兵围歼,几乎将公族屠杀殆尽!

晋国公族的“漏网之鱼”逃往西虢国,请西虢公主持公道。公元前668年,不知好歹的西虢公两次伐晋,以惩戒晋献公的“不义之举”。可是,西虢公不知道,这是他亲手敲响了西虢国灭亡的丧钟!

在彻底解决了内部公族的威胁之后,晋献公就专注于向外拓展领土了:

公元前671年,晋献公灭骊戎(山西析城山与王屋山之间),得骊戎二女;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作二军,自己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又先后灭了耿国、霍国、魏国;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命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申生大胜而归;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开始行“假道灭虢”之计,初次经过虞国伐西虢国,吞并了西虢国的下阳;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再次借道虞国,灭了西虢国;回师的路上,又顺便灭了虞国,把虞国国君和大臣百里奚当作女儿穆姬陪嫁的嫁妆,送入了秦国……。

除了上述各国外,晋献公时期还灭了贾国和翟柤(音扎,大约在翼城一带),不但使得山西东南部全部落入晋国手中,还占领了黄河南岸的函谷要道,成功地遏制住了秦国向中原扩张的势头。

光是从晋献公时期所灭诸侯国数量看,也许他超越了之前数代的晋国国君,包括晋文侯、晋武公。但是,从晋国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看,却是晋文侯和晋武公奠定了晋国发展壮大的基础。晋献公不过是在前人扩张的版图上,利用优势国力一颗颗地去拔钉子。从这个角度而言,相比较于晋文侯和晋武公,晋献公开疆拓土的功劳,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对晋国而言,晋献公清除公族势力之功,远比他开疆拓土之功更为巨大。

更多文章

  • 骊姬凭什么把晋国搞垮?晋献公真的昏庸吗?史书只给后人写了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骊姬,晋献公,晋国,重耳,夷吾,褒姒

    骊姬与妺喜、妲己、褒姒一起,被列为古代四大红颜祸水,不过这四人其实不一样,褒姒被后人黑了,妺喜和妲己应该本就是间谍,唯独骊姬,为了一己私利主动祸乱朝政,把她列为红颜祸水一点不冤。但是,历史对骊姬的故事脸谱化了,单凭美貌就搞垮强大的晋国,太天方夜谭了,这里面其实夹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骊姬是骊戎国的公主

  • 晋献公即位后,做了一个决定,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齐国

    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晋国是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家族之间的较量,导致晋国公室逐渐衰微。公元前453年,在晋阳之战中,魏赵韩三件消灭了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

  •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晋献公到底是如何被宠妃毁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申生

    晋献公,晋武公之子,也是晋国的君主,在位共26年。因晋武公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又称土蒍之法),灭富氏宗子以及桓庄一族,以此巩固君位。史书记载在公元前672年,晋献公率兵攻打骊戎,骊姬和她的妹妹则是在晋献公战胜后俘获的,晋献公对这二个女人的宠爱可谓是“极致”,也正是这两姐妹之一—

  • 逼死太子后,晋献公又做了哪些事,对晋国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晋国,夷吾,秦国,重耳,骊姬,荀息,太子,先秦,周朝,晋献公,百里奚,烽火戏诸侯

    太子申生自杀的时候,晋献公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那么,在这之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呢?对晋国的发展有何影响?第一,逼走重耳、夷吾。太子申生出事,重耳和夷吾可能听到了一些风声,所以就来到都城绛,他们应该是来打听消息的。但是,却有人对骊姬说,这俩人都怨恨你坑害了太子呢?骊姬一听,这还了得,于是赶紧对晋献公说:

  • 骊姬之乱:晋献公在执政时的3个疏忽,导致内乱的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缥缈孤史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申生

    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使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混乱的状态,直至晋文公重新回到晋国才结束了这场动乱。这场内乱使晋国的国势受到了重创久久不能恢复。骊姬之乱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骊姬攻于心计、步步为营。更是因为晋献公在执政时的疏忽所导致了内乱的发生。一、轻易将三子调离都城晋国在强盛之路上所使用的手段为骊姬

  • 晋献公去世之后,两位接班人先后被杀,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晋献公,骊姬,重耳,夷吾,荀息

    晋献公去世之后,应该由谁来继承君位呢?这本来不该是个疑问,因为在临死前,晋献公明确表示:骊姬生的奚齐就是我的接班人。可问题是:国君能否继位,合法性只是其中一个要素,却不是最关键的要素。如果国君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那么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最好的结果也是给别人当傀儡,最坏的结果就是被人一刀宰了。很不幸,奚

  •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一个是我儿子,有两个是我亲戚,我骄傲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云依聊情感标签:秦国,骊姬,公族,重耳,先秦,周朝,晋献公,诸侯国,春秋五霸,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一个是我儿子,有两个是我亲戚,我骄傲了吗引言史学家童书业曾说,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由此可知晋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晋国史中声名最显赫、带领晋国走向辉煌和巅峰的,自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晋文公姬重耳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国,自此跻身于"春秋五霸"

  • 晋献公:春秋五霸中有三个是我亲戚,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晋献公,春秋五霸,秦国,骊姬,重耳,秦穆公

    引言史学家童书业曾说,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由此可知晋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晋国史中声名最显赫、带领晋国走向辉煌和巅峰的,自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晋文公姬重耳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国,自此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同时也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晋国的称霸固然离不开英明神

  •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晋献公,晋国,秦国,重耳,夷吾,骊姬

    晋献公去世之后,荀息就准备依照晋献公的遗嘱,拥立奚齐为新的国君。但是,当时的晋国,荀息并不能做到一手遮天的地步。里克、邳郑他们可不同意让奚齐当国君。于是,里克、邳郑这群人便联合了重耳、夷吾他们留在晋国的手下,以待时机。然后,里克再跑来找荀息,探听他的口风,说:“国人都怨恨骊姬,不愿意让奚齐当国君,现

  • 春秋妖女,用一块胙肉离间晋献公父子,最终结局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骊姬,重耳,夷吾,申生,国君,周朝,先秦,晋献公,春秋妖女,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01.晋献公五子春秋时期,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求和,献上两位美女姐妹花,大的人称骊姬,小的称少姬。几年后,骊姬与少姬各自给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分别是奚齐和卓子。此时,晋献公非常宠爱骊姬,将其封为夫人,所以骊姬便有心让自己的儿子做晋国太子。晋献公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五个。除了奚齐和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