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段历史,品一段人生。右边点击关注,带你看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损人害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东周开始的时候,那时周朝刚刚经历过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丢掉了西边的两块疆土,周平王无奈迁移了国都,也就是后世称呼的东周。
那时节,周平王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什么呢,因为周朝本来是天下的共主,所有诸侯都得侍奉他,而他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一笑,点燃了象征着战火的烽火台,消耗了对诸侯们的信用。
周平王小时候就被周幽王丢到申国去种田,所以他对于治理周朝也没什么想法,他上任的时候正好是犬戎军队攻破周朝的时候,周平王在王位上如坐针毡,因为犬戎军队时不时就来国都劫掠一番。
按道理来说,身为一国之主,上位之后肯定是要收复疆土,重振雄风的,可周平王继承了周幽王的那种傻气,他第一个决定就是迁都,先跑到一个太平的地方躲起来,顺便将被犬戎攻占的国土送给了秦国。
一个连国土都不守的人,又如何能赢得诸侯们的敬畏?
这一迁都看似成功,其实是一个失败无比的举动,直接导致诸侯们看扁了周平王,所以周平王陷入一种‘无臣可用’的困境,他的堂弟郑庄公,就成了支撑起周朝的一根顶梁柱。
可郑国也不是风平浪静,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一直在想着怎么谋反,所以郑庄公离开了周朝国都洛阳,回到了郑国国都荥阳,处理自己弟弟去了。
这时间一长,周平王就不是很开心了。
你身居高位,拿着国家的俸禄,却借着处理家事不来上朝,这不是白嫖国库的银子吗?
于是周平王想把郑庄公给撤职了,好将相国之位让给一个能干事的人,让给谁呢,正好这时虢石父的儿子来了,虢石父就是当初献出‘烽火戏诸侯’这个计策的人,这一点也充分暴露了周平王继承的基因,可虢石父的儿子不一样。
虢石父的儿子一听这馊主意,吓的当夜跑出了洛阳城。
为什么呢,郑国如今国力强大,郑庄公也不是一般人,他一个小小爵位抢人家位置不是找死吗,再说周朝现在是什么光景,完全没必要搭上自己。
可偏偏这话就传到了郑庄公耳中,郑庄公急忙跑到洛阳,周平王还以为这是来责怪自己的,结果道歉的话还没出口,郑庄公就先说出了辞职,这一下把周平王给整蒙了。
周平王心想:
“我才是国王,我辞退你那是天经地义,你凭什么把我辞了?谁给你的胆子?你辞职了谁来帮我处理国家大事?”
周平王一脑子问号,一边拒绝一边道歉,在其他诸侯都不怎么搭理他的时候,他实在损失不起这个堂弟,而且也不接受被辞职这种羞辱。
怎么办呢,作为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又出了一个馊主意:“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让太子去郑国做人质,你看怎么样?”
这会轮到郑庄公傻眼了,第一反应就是不行,第二反应是坚决不行。
质子交换是诸侯国之间的把戏,而且现在都已经不流行了,自己怎么能将下一位天下共主当做人质呢,而且这是人质吗?这是请回去一位祖宗!
郑庄公表示自己不辞职了,但是这太子是坚决不能送到郑国。
谁能想到,被拒绝的周平王心里很不爽,坚决要将太子送到郑国,还夸郑庄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让太子去郑国是为了学习!
可能天子就是这么任性,我可以辞退你,但是你不能辞退我,我可以拒绝你,但是你不能拒绝我,如果你非要硬来,那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要将你办了。
郑庄公就这么留了下来,可周平王赚了吗?
他亏大了!
周朝本来是天下共主,即便诸侯国不再对周朝那么敬畏,但天子还是天子,可你来一手质子交换,就相当于把自己降低了一个等级,和诸侯国平起平坐了,原本就不怎么看得起你,现在诸侯们看周平王的眼光,更是带着一种蔑视。
郑庄公也是悔不当初。
早就知道周平王脑子不好使,跟他计较干什么呢,现在不仅没辞职成功,还把儿子搭进去了,又接了个祖宗到郑国,正是亏得不能再亏了。
如果你是郑庄公或者周平王,你会怎么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本文声明: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以上文字均为作者原创,抄袭将追究责任,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