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以“平王东迁”为标志,分割为西周和东周两段历史,西周天子吊打诸侯,东周天子被诸侯吊打。
西周的都城镐京,即后来的长安,东周的都城雒邑,即后来的洛阳。北魏迁都,让它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大明迁都,奠定了三百年江山基础,周平王迁都,怎么就把周王朝带进坑了呢?他为何要迁都呢?
公元前772年,周朝发生了一件大事,申侯勾结鄫国和犬戎,突袭并攻破镐京,周幽王在骊山脚下战死。这段故事,在史书上被演义成了“童话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其实真相是申国导演的一场叛乱。
申国为何背叛宗主国周朝?因为周幽王为了立宠妾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废掉了嫡出太子姬宜臼。
废嫡立庶引发的政治动荡,几千年都不曾间断,因为太子不光是个体,而是政治利益的代表人,每一次废立,都是王(皇权)与既得利益集团的掰手腕,失败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
申国就是太子姬宜臼背后的利益集团代表人,申侯是太子的外公。
申侯赢得个人的胜利,姬宜臼顺利接班,是为周平王,但周王室却成了大输家。犬戎是雇佣军,人家出兵是有条件,按照协议,战后犬戎对镐京地区大肆劫掠,把一个花花世界变成了现代“巴格达”。
“挟洋自重”的下场,自古有之,今人不可不鉴!
周平王配合外公杀鸡取卵,最后的烂摊子没法收拾了。总不能让堂堂的周天子,当重建家园的劳模吧?好在周朝疆域宽广,咱搬家,搬到东都雒邑去。
早在周公姬旦执政时期,就意识到随着疆域的扩张,必须营建东都,以方便统治东夷诸国。于是周公兴建雒邑,并亲自驻守此地,从那时候开始,周朝就存在东西两京。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周平王喜滋滋地抛弃镐京,于公元前770年,迁都雒邑。
雒邑既然是周王室经营多年的政治中心,为何周平王迁都,却落得被诸侯吊打呢?其实周天子被吊打,跟迁都没多大关系,早晚会有这一天,周平王顶多是换了个“苦主”而已。
我们梳理一下西周的历史,就能看出这个必然性。
西周第一阶段:武成康三的顶峰期从周武王灭商,到成康之治,新生的周王朝,依靠军事实力和周公建立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在疆域扩张、政治联盟和经济等几方面,都迅猛发展,百余年间达到了历史顶峰。
西周第二阶段:昭穆共三王的衰退期昭穆共三王统治期间,井田制、分封制遭受挑战,周王朝出现了明显的衰弱迹象。周共王在位期间,为了弥补财政危机,开始压缩军队开支,并逐步开始放开土地私有化,井田制开始松动。
不过,这段时间周王室的军事实力依旧很强大,相对于诸侯三军的上限,他们拥有14师。昭王和穆王多次依仗军事实力,不断南征东伐,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王朝衰弱的实质。
西周第三阶段:懿孝夷历四王的坠落期庞大的军费开支,和不断分封,以及诸侯有意识地躲避义务,导致周王室经济趋于崩溃。受此影响,军队数量和质量都锐减。
于是第一个危机爆发:诸戎入侵带来的生存威胁!
西周初年,关中一直遭遇戎族的袭扰,但是基于周朝军事实力的强大,诸戎也只能在周边打草谷。但到了周懿王时期,形势逆转,周朝军队战斗力锐减,对付戎族有点力不从心了。
倒霉蛋周懿王,被写入《诗经》讽刺,其实他只是祖上的背锅侠。期间周朝四次兵败,诸戎一直打到镐京周边,严重摧残了王朝的生存安全。
在外族入侵的同时,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立国之初,诸侯国与天子血缘关系近,王室军事实力强,诸侯们既有意愿,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尽义务。
但随着王室这两大武器的丢失,诸侯们开始轻慢天子,想方设法躲避义务。税能少交就少交,朝觐能不去就不去,贡品找个借口就赖掉。
于是第二个危机爆发:王室与诸侯之间关系的倾覆!
周夷王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听信纪炀公的谗言,把前来朝觐的齐哀公,扔进大鼎活活烹杀!
周夷王本想杀鸡骇猴,震一震诸侯王们躁动的心。可他忘了一件事,刀悬在头上才有威胁,落下来后,往往遭遇反抗。周王室已经不具备对诸侯国的军事碾压实力,这种虚张声势,带来的必然是诸侯们赤裸裸的对抗。
从周夷王开始,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外部危机迭起,内部也不安宁,王畿以内,各派政治势力与周天子之间的矛盾,也开始频频爆发。
于是第三个危机爆发:政治势力逐步架空了王权!
周朝的中央政权,自周成王以来就实行周召二公辅政的模式。辅政的周召二公家族,政治势力往往压过天子,他们与王权之间必然展开最高权力的搏杀。
历史上第二个“童话”——周厉王失国,本质就是周厉王,在王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失败了,被迫流亡。
以周召二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已经掏空了王室的经济基础,周厉王决定发动一系列改革,强力打压贵族势力,企图振兴王权。
可惜周王朝已经积重难返,周厉王败了,胜利者把他描绘成一个昏聩无能的家伙,其实真相根本不是如此。
外族入侵、诸侯离心、权臣秉政,到了这一部,周王朝已经不可避免进入堕落的轨迹。然而,老天又来插一脚,给了周王朝当头一棒。
于是第四个危机爆发:自然灾害频发加速王朝奔溃!
周懿王时期遭遇寒潮袭击,连嘉陵江和汉水都封冻,人畜冻死无数。周懿王认为遭到天谴,一度向西迁都到槐里。
周宣王和周幽王期间,关中遭遇严重干旱,洛水、泾水、渭水同时干涸,后又遇持续地震,河床整整干枯了十年之久,关中经济遭遇致命打击。
这四大危机,事实上已经把周王室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西周第四阶段:宣幽二王的崩溃期
周宣帝在位期间,虽然出现短暂的所谓“中兴”,现在看起来无非是回光返照,周宣王无力从根子上解决以上危机,甚至到了晚年,他自己也堕落为昏君。
昏庸的周幽王在位只有十年,即便他是武王再世,恐怕也无力回天了!废嫡立庶,无非就是点燃炸毁腐朽王朝的最后一个仪式而已。
梳理了西周王朝的历程,就不难看出,周平王迁不迁都,命运都一样,周王室早就风雨飘摇,吹弹可破!
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到周平王东迁,历经276年,不偏不倚落入“三百年魔咒”!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当时的政治体制、生产力水平,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注定周王朝已经走向了“年老体衰”,下一步就是分崩离析。
唯一不同的是,迁都,他们遭遇关东诸侯国的吊打,不迁都,将遭遇诸戎和关中诸侯的吊打!
猜一下,当今世界,下一个被吊打的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