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王朝的兴衰,周平王东迁后东周开始,东周为何分为春秋和战国?

周王朝的兴衰,周平王东迁后东周开始,东周为何分为春秋和战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4258 更新时间:2024/2/7 19:02:23

《历史朝代歌》中有一段是:夏商西周和东周,东周前期为春秋。后期战国七雄起,秦朝统一列国休。东周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史学家对一个朝代不同时期的一个划分,春秋和战国时期长达550余年之久,在这段较长的时间中,当时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不同,春秋和战国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加上春秋战国也并非是朝代的名称,最终史学家为了方便区别,用《春秋》和《战国策》两部史书对这两个时期命名,后史称为“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包括了东周,但东周时期却并不完全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在战国后期秦国还未吞灭六国,统一天下前,东周已经被秦国灭亡。在秦国覆灭周王朝前,周天子已经是名存实亡,空有一个天子的名头,在公元前367年,此时处于战国后期,赵国和韩国两大诸侯国逼迫当时的周天子姬扁进行分封姬根(周烈王姬喜之弟),周显王被迫将周王朝仅存的王畿之地封给周公子根,姬根建立东周国,成为始封君,是为东周惠公。

在东周公国建立之前,在公元前440年,周贞定王姬介的第三子姬嵬就通过弑兄篡位,成为周天子,是为周考王。周考王怕弟弟也弑兄篡位,重现前事,周考王即位后,便将四弟姬揭封于周王城洛阳,姬揭开始建立西周公国,形成一个小诸侯国,是为西周桓公。此时加上公元前367周天子被迫分封的东周公国,周王朝的王畿之地已经被分裂为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公国,东周此时形成了三周,即周王室、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而周天子仅剩下周王宫,是寄居于东周国。

东周到了周显王时期,周王朝在战国后期已经到了衰败成“可有可无”的角色了,此时秦国的君主是秦献公和秦孝公时期,周显王去世后,周周慎靓王姬定即位周天子,在位六年后于公元前315年病逝,之后东周的最后一任周天子,也是周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周赧王姬延登上战国后期的舞台,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朝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周赧王手下所统治的辖地以及人口已经几乎很少很少了,周王朝在周赧王爷爷时期已经,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已经各自为政,连周赧王自己也不得不依附周王朝所分封的西周公国来生存。

周赧王姬延原本是生活在东周公国的封地,居住在西周王朝的京师成周(现今河南洛阳),西周王朝的京师成周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后,将成周改名为洛邑,此时西周正式结束了(西周因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被犬戎和申侯杀死而结束),此后的周王朝到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的折断时间称为东周。从公元前770年的平王东迁,春秋战国这段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以来的分裂局面,战国时代宣布结束,而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间的这段时间,随着东周被秦昭襄王攻灭周国,同年周赧王姬延死后,周王朝覆灭。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开始走下坡路,只有“天下共主”的名义,并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周王室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管制。东周自此也开始了春秋战国时期,而春秋战国时期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战国是东周的后半期阶段。春秋之名主要是源于孔子修订过的年体史书《春秋》而来,当时鲁国的史官将各国的重大事件,以年、季、月、日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而一年又分春夏秋冬四季来记录,就将这部史书名为《春秋》。

《春秋》这部史书记录了东周时期,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前后一共242年的各种大事。这个时间段和历史上认定的东周前半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时间大致吻合,因此,就将东周前半期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不过鲁国史官编订的编年史《春秋》主要记载的还是鲁国自身,其它诸侯国的历史虽有涉及,但并不完善,主要原因还是这部史书经过孔子编篡修订。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从汉代将儒学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候,孔子是儒学宗师,孔子修订国过的史书也就具有了相当高的地位,加上鲁国有一个特殊地位,鲁国负责掌管“周礼”,是执掌周王朝的礼法、礼仪的,而“周礼”是周王朝时期,当时各诸侯国的最好准则,各国都必须尊崇。最后在古人的时间概念中,春季是萌发的季节,为褒义,而秋季是衰败的季节,因此,以“春秋”来命名这个时期,也是比较合适的。

春期的开始时间可以确实是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开始,不过春秋的结束时间存在多种说法,春秋这段时期的结束时间处于公元前476年(战国前夕)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之间,春秋末期和战国前期混杂在了一起,没有一个完全确定的说法。其中风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晋国三氏族灭掉智氏,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为标志。也有东周君主周敬王在位44年,于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的说法,因周敬王的去世时间恰好处于春秋、战国混合时期,所以公元前476年也是春秋、战国的一个分界点。

还有是一说是公元前403年,因为在这一年之前,晋国基本已经被赵、韩、魏三家瓜分,晋国的公室可谓是名存实亡,在公元前403年,晋国的韩氏韩虔(韩国始封君韩景侯)、赵氏赵籍(赵国始封君赵烈侯)、魏氏魏斯(魏国始封君魏文侯)被东周君主周威烈王姬午(东周第20代君主)正式封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韩景侯韩虔、赵烈侯赵籍、魏文侯魏斯完全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同年晋国最后一任君主晋静公姬俱酒被废成为庶民,晋国彻底灭亡。姬俱酒被韩王韩王派人刺杀后,晋国公室易姓为唐。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开始时间于公元前475年,结束时间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建立大一统秦朝为止。东周后期到秦国统一中原大地之前,当时各国处于混战不休,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是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各国开了长达几百年的争霸战争,在春秋时期,周王朝境内的国家数量就开始大大减少,西周时期又千百余个国家,包括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附属国,泛诸侯国等等形式的国家,到了春秋初年的时候,还剩下170多个国家,在战国之初,经过混战只剩几十个了国家。

战国开始,各国为了在互相武力征伐下生存下去,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和改,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等,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奠定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格局。齐、楚、燕、韩、赵、魏、秦齐国连年发动战争,各国混战不休,当时人们便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战国七雄都有战国的称呼。

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后,代表周王室已经衰落,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正式到来,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的田氏推翻齐国公室后,周王朝的礼制彻底崩溃,礼法成为了过去式,武力成为了王道,战国的思想逐渐出现。赵国马服君赵奢(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就提到:“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据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意思为周王朝当年的“万国”已经被战国七雄兼并,现今战争轻易就能汇聚十万大军来征战,时间也会很长。在刘向(西汉文学家)的《战国策》中描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而这句话也就成了战国的由来。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主要原因是两个时代有着明显的区别,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是大国之间的争霸,如“春秋五霸”,而战国的主旋律是以灭国战争为主,如赵国灭了中山国、秦国灭六国。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也是因为这段时间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比一些王朝存在的时间都久,长达550余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当时的社会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区别,史家为了区分的方便,用《春秋》和《战国策》来为这两个时期命名。而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也并不是朝代名称,只是平王东迁后,东周到秦国一统天下的时期,这段时间社会制度、结构、生产、组织等方面有了重大的转变,最终在后世,我们将整个东周时期分割成了春秋和战国。

周王朝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武王灭商后,便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规模的对王族、宗亲、有功之臣进行分封,直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需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需要定期朝贡、提供军服和力役,本意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安全和使周王室不断强大,诸侯需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也要在周王室有难之时,随时进行支援作战,如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诸侯在最开始便马不停蹄地赶来“救援”周幽王。相应的诸侯在封地内也享有世袭统治权。

周王朝在经历了“成康之治”的巩固时期,到了周懿王姬囏(jian,西周第七位君主)时期,周王朝的国势便不断衰落,在西戎侵犯下,周懿王被迫迁都。最终到了周幽王姬宫湦(西周第十二任君主)时期,因为周幽王只为美人一笑(褒姒,周幽王王后),而烽火戏诸侯,最终遭遇了犬戎之祸,周幽王也被犬戎杀死,西周于公元前771年灭亡。之后周幽王的子嗣姬宜臼被诸侯拥立为周平王,东周自此开始。

东周开始后,周王朝国势大衰,东周王室管辖的范围大大缩小,还不如大一点的诸侯国大,周天子此时只有“天下共主”的名号,而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发生互相攻伐、兼并的局面,不能担负天下共主的责任,而自身还要向诸侯国寻求保护,而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便自居霸主,如秦国秦穆公、齐国齐桓公等,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变法图强,秦国在秦孝公时期,推行商鞅变法,使得秦国逐渐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相反东周是逐渐势衰,在周考王时期被迫分为东周国、西周国,形成了“三周”(加上东周王室)的局面。

东周到了最后一任周天子周赧王时期,周赧王还被秦国驱逐出洛邑王宫,强行迁到西周公国的王城,周赧王之后巴结秦国,但最终听信了楚考烈王的建议,以天子名义召集东方六国合纵出兵伐秦,最终六国合纵失败,秦昭襄王因此大怒,便攻打参与合纵的西周公国,西周君向秦国投降,将治下的36座城邑和3万人口尽数献给了秦国,西周君也被秦昭襄王贬为平民,而同年东周的最后一任君主周赧王姬延郁愤而终,秦国将代表周王朝至高无上王权的九鼎收取,传承八百余年的周王朝走向了终结,七年后,秦昭襄王灭掉东周公国,东周灭亡,周王朝的祭祀也从此断绝。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秦王,22岁举行冠礼亲政之后,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官员,以此打乱六国合纵等部署,之后出兵东进,通过多年的征战,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结束,秦始皇先后攻灭了东方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五百余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秦国统一了中原大地,秦始皇史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大家对周王朝的兴衰怎么看?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举如何看?对东周的春秋和战国时期有何看法?下方留言交流。

参考文献:《史记》、《春秋》、《战国策》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周平王春秋东周周王朝战国诸侯国

更多文章

  • 周平王东迁的真相:皇位来路不正,周王室开始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周平王,周王室,周王朝,周幽王,王朝

    导语周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里面最独特的一个,因为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封建王朝很少有存在超过500年的,这不仅仅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增强,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使得封建王朝的秩序很难维持稳定,但有一个王朝却显得格外独特,它延续了整整800年,这个独特的王朝就是周王朝。纵观整个周王朝的历史,我

  • 从古代周幽王和周平王的兄弟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12缸大师标签:王和,皇位,先秦,周朝,周平王,周幽王,兄弟之战

    从古代周幽王和周平王的兄弟之战足以看出古人对皇权荣耀的渴望虽现代没有皇位争夺这一说但在汽车行业“兄弟之争”层出不穷比如上汽大众推出的新途岳(参数丨图片)才刚上市就与自家哥哥探岳开始比较虽然探岳深受不少人的喜爱与好评但入门仅需15.86万的新途岳也同样不虚话说回来,新途岳与探岳的兄弟之争到底还是刚上市

  • 古代王朝迁都乃是常事,为何周平王迁都,会搞得天下共主地位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酸奶别加热标签:周平王,周王室,周幽王,分封,周天子

    其实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在西周武王之后几代就开始衰弱了,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三代之后就没有什么亲情了。中国古代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不外乎周朝、汉朝和明朝,暂且不说周朝,先说汉朝和明朝,刘邦实行分封制的时候清一色的刘姓宗亲,结果到汉景帝时就发生了七国之乱。朱元璋还没有大举分封,只不过把自己的儿子分封

  • 周平王宜臼,五十年看尽世间沧桑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诸侯,天子,周平王,周王室,周幽王,王宜臼,周平(1968年)

    周幽王死后,申侯和各诸侯拥立其子宜臼为王,是为平王。从被废、即位、到死去,他的一生可以用懦弱、悲哀来形容,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周平王的一生。公元前777年,周幽王5年,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为后,太子宜臼逃到姥姥家申国,从此离开王都在申国生活。公元前771年,幽王11年,申、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死,宜

  • 周平王分封功臣,秦开始成为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秦国,分封,先秦,周朝,周平王,周天子,周王室,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东迁,去往洛邑。几路诸侯一路护送。关注我,可以看看前几回的文章。诸侯把周平王送到洛邑后,就赖着不走了。诸侯千里迢迢而来,赶走犬戎,护送平王,手下弟兄们这么一大帮人,这活儿可不能白干。送你周天子到洛邑了,总要点赏赐吧!可见,周天子此时真的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周平王清楚手里能给他们的只有土地与爵位

  • 从周幽王之死到西周灭亡入手,浅析周平王的东迁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老刘讲的好啊标签:东迁,先秦,周朝,周平王,周幽王,周王朝,周王室,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从周幽王之死到西周灭亡入手,浅析周平王的东迁之举引言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姬宫湦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即使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周王朝之覆灭也有些奇怪。怎么说灭就灭了呢?当年周武王灭商,尚且要“孟津大会八百国”,“甲子昧爽会牧野”,“血流漂杆脂如泉”,可谓艰辛。而周王

  • 《大秦赋》:当年周平王给秦国的空头支票,却成就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周平王,秦国,大秦赋,周王室,周王朝,周赧王

    最近《大秦赋》正在热播之中,而大秦赋前面几集可以说分外精彩,其中周赧王可以说是非常凄惨,名义上顶着周天子的名号,实际上战国七雄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到了最后关头还把他拿挡箭牌使。周天子的行为最终惹怒了秦庄襄王,至此八百年周王朝至此覆灭,周赧王面对这情况也只能大呼:“嬴秦,你这个养马的家奴。”然而除了怒

  • 郑国在周平王政权中最早、最强,掌权时间也最长,矛盾积累导致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郑国,周平王,周平,周王室,诸侯国

    从东西周剧烈变动时期而言,西申国才是第一个公开挑战周天子的诸侯国。西申国联合犬戎灭了西周,这一后果可远远高于郑国挑战周王室的繻葛之战。然而,即便是在春秋,繻葛之战也算不上是春秋时期第一次对周王室的挑战。西周覆灭前后,西申国与鄫国拥立五六岁的姬宜臼为王;而周幽王死后,中原诸侯在虢公翰主导之下,立周幽王

  • 郑庄公想离职,周平王出了一个损招,结果两人都吃了大亏!

    历史解密编辑:小人物故事标签:周平王,郑庄公,周幽王,诸侯国,秦国,郑国

    读一段历史,品一段人生。右边点击关注,带你看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损人害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东周开始的时候,那时周朝刚刚经历过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丢掉了西边的两块疆土,周平王无奈迁移了国都,也就是后世称呼的东周。那时节,周平王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什么呢,因为周朝本来是天下的共主

  • 周平王迁都,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吗?周天子的权威实际上早已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小鸣收藏馆标签:分封,先秦,周平王,周王室,周天子,诸侯国,周宣王,烽火戏诸侯,周朝君主列表

    周平王迁都,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在周平王迁都前,周王室已经处于衰败局势,原先所在的都城常年受西戎侵扰,因西周时的连战征战,此时周王室已经衰落到无力自保,周平王的迁都是迫不得已。迁都后的周王室从此失去了关中之地的领导权,实力更不如从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召,强大的诸侯更是自居霸主。周天子“天下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