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烽火戏诸侯”事件中,褒姒微微一笑,就该背祸国殃民的黑锅?

“烽火戏诸侯”事件中,褒姒微微一笑,就该背祸国殃民的黑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4236 更新时间:2024/2/14 6:02:06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西周幽王昏庸失德,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点燃骊山烽火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貌美惑君的女子称作是红颜祸水,若是一不小心再亡了国,"红颜祸水"就不得不背这祸国殃民的黑锅。

细细想来,古人尊崇男尊女卑,区区一介女流怎就能够左右妖惑当朝君主?诚如美人褒姒微微一笑,偌大西周说亡就亡?褒姒真的该为西周灭亡负责、就该背祸国殃民的黑锅吗?这未免有些夸张,因此"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显然也有待考证。

褒姒究竟有多大能耐亡了西周?

纵观历史,商纣王独宠妖妃妲己亡了殷商,吴王夫差偏爱美人西施败于吴越之争,唐明皇溺于杨玉环的温柔乡从此君王不早朝,自古以来多少口口相传的亡国实例,让人们对倾国倾城之姿的美人充满了偏见。

美人褒姒也难逃被文人墨客口诛笔伐的厄运,那么褒姒究竟所谓何人,又是拥有怎样通天的本事能够将周幽王迷得失了心智?换句话说,对于褒姒亡了西周的言论,我们究竟该如何考证呢?串联历史,不难发现,褒姒亡了西周的言论充满着疑点。

褒姒身份年龄成疑

最早将亡国之罪加诸于褒姒之身的史料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中一句"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寥寥数语,便把西周亡国的所有责任推到了一个女人身上。

再有《吕氏春秋》中记载,幽王伐褒,褒国借机献出了美女褒姒以免除战争之苦,褒姒并非真名,其姓名年龄均不详,此美人不过是褒国人士,族姓姒,故被称作褒姒,只知幽王独宠褒姒,为她废除了原皇后和太子,力排众臣非议重立褒姒为后。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褒姒的出身做了详尽描述,甚至可以根据年代推断褒姒的年岁,尽管神话色彩浓厚,但"史家之绝唱"还是为后世当作权威来引用。

《史记》中记载夏朝时有神龙落于,自称为褒国两代君主,因而其龙涎被当作圣物收集起来,周代厉王执政时期,宫中一七岁幼女接触了龙涎,在十五岁时诞下一女童,这就是褒姒。

我们只知晓褒姒出生在宫中,但究竟是谁的子嗣,我们不得而知。根据《史记》来推敲褒姒出生的年份,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周、召二公各执一端。

此为共和元年,十四年时厉王薨,宣王即位时褒姒已然六岁,而周宣王在位46年,后为幽王执政三年褒姒,按照《史记》中年份的推算,正值青壮年的幽王遇到了55岁年老色衰的褒姒,与一老太太坠入爱河,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在先秦文学中多有提到褒姒此人,毋庸置疑褒姒这个人物存在的历史真实性,但《史记》里略显妖魔化的论述只平添几分阅读的趣味性,却经不起深层次推演。

烽火戏诸侯一事成疑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象征着战争求救信号的烽火,首先不说是否真的有在戏弄诸侯,只谈这"烽火"一物,此为汉代普遍使用的一种传递敌情抵御匈奴袭击的方法,而西周先于汉代甚远,是否有烽火狼烟这一说法尚且成疑。

《史记》中提到的"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仅为一家之说,除去《史记》,再无其他史料记载周代是否存在烽火狼烟预警。

以战国时期的《墨子》为例,时代在发展,方式在进步,在战国时期城池防守的种种手段中尚且没有烽火狼烟的相关记载,那么《史记》里周幽王为褒姒燃起的烽火戏弄诸侯显然只是为周王室的灭亡寻找借口。

其次再谈"戏诸侯"一事,诸侯国相去甚远,以西周时期的人力和物力,军队从准备就绪出发上路到披星戴月赶往镐京,少说也要数十天,而一夕之间就兵临城下显然过分夸大。

按照旧例,如果京都附近并无敌情,诸侯国的军队则需驻扎在京都附近两晚方可折返,临近京都的诸侯先来,稍远的次之,来回往返自是无法同步,因而"诸侯悉至"显然只是文学手法。

西周灭亡的原因成疑

西周为了一个女人亡国,这样的借口显然并不令人信服,在"红颜祸水"的背后,有客观气候的"天要亡周",也有政治权利的暗潮涌动。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考察到西周时期我国进入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夷王七年冬季下冰雹,孝王七年山河俱冻,幽王四年六月郧霜。

再到西周后期,寒冷再加上干旱,连续五年的大旱,原本就脆弱的小农经济难以为继,西周王室考虑过扩张南迁,由此加大军需开支加速了西周的衰颓,而北方游牧民族也要考虑生存问题,大幅度向泾渭流域迁移,生存所需,战争一触即发。

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外部原因,而真正的内部原因在于周王室内部的动乱。

《竹书纪年》有载,周幽王为了摆脱国丈申侯专权,废除了当时的申后以及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此举引得诸侯不满,周朝内部发生动乱,所谓"祸起萧墙",申侯势力强劲,联合北方戎狄部落大败西周取而代之,周幽王被刺死于骊山下,褒姒则被犬戎掳走。

由此见得,曾强盛一时的西周怎会因一个女人就此灭亡?褒姒亡西周不过是后人为统治阶级开脱而寻找的替罪羊,无证可考的"烽火戏诸侯"亦是后人为王朝覆灭捏造的借口。

"烽火戏诸侯"的背后是史官认知的局限

历朝历代的修史官们,迫于统治者的淫威,亦有着自身认知的局限。在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女性被物化为权力的附属品,美人一如供男人玩乐的工具,沉迷于美色等同于玩物丧志。

尽管我们不能够忽略女性在古代王朝的兴衰里起着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但既然是男权社会,自是以男人为主,男人掌权,女人附属,男人自有研判,那为何要把历史兴替的责任归咎到女人头上?

以"烽火戏诸侯"为例,一个无证可考的史料,缘何要搬进流传千古的史书混淆视听?在修史官的有限认知中,君主大过天,形容伟岸的历代君主怎会犯下低级错误,都是地位低下尚不安分的卑贱女人祸乱宫闱!神武君王怎会决策失误,都是美色诱惑色令智昏!

总之,君主犯错,美人背锅。古代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也被史官们拿来大做文章,正因人微言轻才更适合作历史的替罪羊,才更能够让历史从面子上真正过得去。

史官也是男人,自然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来修史,编纂的故事无不凸显男人之伟岸,女人之依附,歧视色彩浓厚,从文学角度看来的确造诣颇深,但从历史考证角度看来,就显得满目稗官野史良莠不齐。

幽王才是西周灭亡的始作俑者

在褒姒祸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周幽王的昏无能与偏信则暗,纵观整个华夏文明,周幽王是享乐主义的奉行者,在吃喝玩乐领域绝对的榜上有名。歌舞升平,酒池肉林,宠幸奸佞,滥杀无辜…...绝对算得上是无恶不作。

这样的昏君主持朝政,难以想象不会祸乱朝纲,如今人们常说的"不作不死",周幽王大概就是史上少有的"作精",正是因为周幽王的"作",使得西周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境地。

"烽火戏诸侯"最初乃是奸臣虢石虎的提议,但若没有周幽王的首肯,怎会冒着灭国的代价来取悦美人?尽管"烽火戏诸侯"无从考证,但正是从类似于"烽火戏诸侯"的相关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君主无能,小人得志,民不聊生。

固然王朝覆灭,迷惑君心的褒姒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但西周的覆灭显而易见,周幽王是始作俑者。正如鲁迅曾说的,他并不相信昭君出塞就可以安汉,木兰从军就能够保隋,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对不会拥有这样大的力量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王朝兴替的责任推到女人身上的男人是最无用的。

结语:

尽管"烽火戏诸侯"一说无从考证,但这并不是我们探讨的根本,褒姒也绝不是那个动辄亡国的祸水,不该为西周的灭亡负全责。

所以与其将"烽火戏诸侯"当做一则历史性事件来探究,不如将其当做一个普遍性的现象来考量,烽火戏诸侯,戏弄的不仅仅是诸侯,更是将天下的民心狠狠践踏。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无信不立,周幽王失信于诸侯遭天下背弃,无异于那个对着众人高呼"狼来了"的孩子,夜路走多了自然会撞鬼,谎话编多了自然没人信,西周的政权绝不是褒姒一介女子可以撼动,而能够撼动的也只有周幽王自己。

更多文章

  • “千金一笑”,拿晴雯比褒姒,作者对晴雯的批判,尤其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褒姒,晴雯,千金一笑,周幽王,宝玉

    晴雯撕扇是红楼中的名场面,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美。首先是晴雯长得美,然后她撕扇时的娇俏有一种风情美。对于这种美,作者却用“千金一笑”来形容,这是用春秋笔法对晴雯进行深刻地批判:把晴雯比作褒姒,“擅风情,秉月貌,是败家的根本”。“千金一笑”的典故“千金一笑”的典故是国人所熟知的,说的是周幽王为搏美人褒

  • 佳人一笑烽火戏诸侯-颠覆西周王朝的美女褒姒到底有多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王见,宣王,幽王

    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褒姒“倾国倾城”的美貌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西周末年的著名妖姬褒姒,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烽火戏诸侯”的主人公。那么褒姒真的是灭周的祸害吗,还是她也只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呢?周朝经历千百年的沧桑巨变,传到周宣王姬静时,周朝已经衰落。姜戎抗命,宣王率

  • 孔甲养了两条龙,雌龙死了,雄龙的涎沫传至周厉王时生褒姒而亡夏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孔甲,周厉王,褒姒,竹书纪年,雌龙

    孔甲姓姒,是夏朝的第十四任君主。历史上对于孔甲的差评较多,史籍里似乎没有对他的正面记载,比如《国语·卷三·周语下》中说“孔甲乱夏,四世而殒”;《竹书纪年》记载:“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史记·夏本记》中也说他“好方鬼神,事淫乱”。不过也有人认为“祖甲贤明,并非乱君”,但这种说法

  • 褒姒的人生:世人只知美人误国,却不知背后也是顶级宫斗!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褒姒,周幽王,周宣王,申侯,犬戎

    周幽王名叫姬宫湦,是周宣王之子,为人刻薄,喜怒无常。周宣王还在位的时候姬宫湦还有所收敛,但是自己登基之后便开始无所顾忌,贪婪腐败。刚坐上国君的位置,就开始学着自己的父亲为自己建立威信,四处征战。这一日就打到了褒国的门前,褒国的老大叫褒珦,曾经因为耿直,直言进谏而得罪了周幽王,周幽王想要立威,便决定首

  • 周王宠妃褒姒为何不笑?不是不爱笑,而是因为私生子身份而压抑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褒姒,骊姬,周王,宠妃,先秦,周幽王,周天子,烽火戏诸侯,周朝君主列表

    笑,是人的面部对其当下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和描述,原是人的生理本能,是人都会笑,即便最不爱笑的人,一生也会笑上无数次。所以一般情况下,笑对人来说极其平常,算不得大事。一个人的笑对社会,对国家,更平常,更算不得大事。西周末年的大美女褒姒却不然,她的笑,竟然密切关乎着王朝的存亡和时代的更替,以至古今史书有

  • 烽火戏诸侯,褒姒灭周真实存在吗?探究西周灭亡与褒姒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褒姒,周幽王,周王室,烽火戏诸侯,褒国,诸侯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家国自有兴亡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 罗隐古语有言“红颜祸水”,尤其是在先秦时期,不少朝代都流传着美人误国的传说,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等。国家可能仅因一个人就灭亡吗?从

  • 烽火戏诸侯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褒姒是无辜的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爱妃,烽火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古代史》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一代君王为博她一笑,以点燃烽火为戏,招致诸侯唾弃。世人道她红颜祸水,毁了一个国家。谁曾想过,她只是一个女人,肩无挑水之能,手无缚鸡之力。作为周幽王的宠姬,她也许并不快乐,只因她的身份,一个战败国献出的乞降物。

  • 褒姒的出生之谜:像极了恐怖片桥段,却又被视为正史

    历史解密编辑:孤影潇湘标签:褒姒,周幽王,妲己,宫女,商朝,周宣王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数不尽的王侯将相的故事流传至今,伴随着这些伟大人物的则是一些祸国妖妃的传说,比如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相比起妲己,褒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得那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周幽王为她烽火戏诸侯,陌生的是,似乎除了这件事之外,褒姒就没有其他的故事流传下来了。实际上褒姒自打一出生就

  • 此女被誉为“朝鲜三大妖女”之首,其行径堪比中国的妲己、褒姒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君的投食日记标签:褒姒,妲己,朝鲜,妖女,周朝,先秦,商朝,张绿水,燕山君

    被誉为朝鲜三大妖女之首的张绿水,本是朝鲜燕山君李隆叔父齐安大君家的一名女婢,此前张绿水还曾被齐安大君玷污,被其当做泄欲工具蓄养了起来。齐安大君从未打算将张绿水纳为小妾,在他眼中张绿水只是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发泄工具罢了。齐安大君宴请同僚时,时常会让张绿水作陪,任由其他好色的宾客对张绿水上下其手,以此

  • 西周第一美人褒姒是从哪里来的?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褒姒,周幽王,申侯,幽王,犬戎

    褒姒是从哪里来的?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褒姒是西周第一美女,周幽王对她无限宠爱,曾为了博她一笑,竟然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导致西周灭亡。褒姒生于褒地乡僻之村,父名姒大,取名为褒姒。褒姒到14岁就已经出落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肌肤胜雪,容貌胜花,是一个人间少有的绝色女子。只是因为居住在乡村野僻,少有人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