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三 郑庄公假命伐宋

十三 郑庄公假命伐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背阴里的李子 访问量:2587 更新时间:2024/1/16 12:04:06

十三郑庄公假命伐宋

再创五千年文明2022-07-0718:16北京关注

郑庄公,名寤生,春秋三小霸之一。上回说到郑庄公看五国联军的围兵撤退,就打算派人去打探一下长葛的公子冯的消息。忽然有人报告:公子冯从长葛逃回,现在朝门外侯见。庄公就把公子冯叫来问明情况。原来长葛已经被宋军攻破,冯逃命至此,乞求庄公保护。庄公安慰一番,让公子冯住下,住处和供奉也更加的优待。后来听说州吁已经被杀,卫国也已经拥立新君,庄公说,州吁伐郑之事跟新君无关,主张伐郑的其实是宋国,我准备先伐宋国。诏群臣问伐宋之计。祭足上前说:之前五国联合伐郑,如果现在我们讨伐宋国,其余四国肯定害怕,或许会合兵救宋,那我们的胜算就小了。如今我们应该派人跟陈国,鲁国求和,如果陈国鲁国跟我们讲和,不去救宋,宋国势单力孤,就能增加我们的胜算。庄公就派使臣到陈国讲和。但是陈桓公不同意。公子佗对陈侯说:“与邻居亲善,与邻国友好,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郑国前来讲和,我们就应该跟郑国修好。”陈侯说:“郑伯狡诈,难以捉摸,哪能轻信。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没有听说他们去讲和,怎么先跟我国讲和,这是郑伯的离间计啊!况且我们曾经跟宋国一起伐郑,如果我们跟郑国讲和,宋国必然震怒,跟郑国讲和就势必会失去宋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就不接见郑国的使者。庄公见陈国不跟郑国讲和,生气的说:“陈国敢这样对我们,依仗的就是宋国和卫国,卫国刚刚平定内乱,自己国内都还没有完全安定,哪有功夫帮助其他的国家。等我先结交鲁国之后,凭借郑国,鲁国,齐国的大兵,先报宋仇,再打陈国,定能势如破竹,陈国哪能招架。”祭足说:“这样不好,现在郑国强大,陈国弱小,我们找陈国讲和,陈国一定会觉得这是离间计,所以不从。如果我们命令边境的士兵,趁陈国没有防备,杀入陈国境内,一定大有所获。再派能言善辩之人出使陈国,归还我们所俘获陈国的东西,已表明我们的诚意,陈国一定会跟我们讲和。稳定了陈国之后,再慢慢的商议伐宋的办法。”庄公称善,就派了两个边境的官员,领五千步兵假装打猎,偷偷地进入陈国境内,抢劫了大量的物资,俘获了不少的百姓。陈国边境的官员把郑国入侵之事报告给陈侯,桓公大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报告:郑国使者颍考叔在宫门外,带着郑国国书求见,要归还俘获的百姓和物资。陈桓公就问公子佗,郑国使者前来我们要怎么处理呢。公子佗说,郑国求和的美意,我们不能再拒绝了。桓公招颍考叔进见。颍考叔参拜陈侯,把国书呈上。桓公看了国书,郑伯寤生也是非常的谦虚,承认了边境入侵的过错,并把所获的人口,辎重尽数归还,派颍考叔前来谢罪,也表达了郑国愿与陈国通好之意。陈侯看了之后,才知道郑伯的求和与修好都是出于诚意,于是优待了颍考叔,并派公子佗出使郑国,以示陈郑友好。陈国的问题已经解决,伐宋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庄公问祭足。祭足说:“宋国是公爵,爵位高,国家又大,主公应该暂且礼待宋国,不要轻言讨伐。最好先入周室,朝见周王,然后就说奉王命,召集齐国、鲁国,合兵攻宋。师出有名,将战必克攻必胜。郑庄公大喜。就命世子忽监国,自与祭足到洛阳,朝见周王。当时正是冬季十一月初一,正是周朝元旦之日,群臣朝贺。(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但是正月初一的算法,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就是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开始,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所以郑庄公到洛阳,朝见周天子的日子,正是周朝的元旦。周公黑肩劝周王要礼待郑国,以鼓励列国。周桓王向来都不喜欢郑国,又想起了郑国割麦盗禾之事,怒气冲冲。对庄公说:爱卿今年国家的收成怎么样啊?庄公说:托大王洪福,今年郑国风调雨顺。桓王说,幸好是这样,温地的麦子,成周的稻子我可以留着自己吃了。

庄公见桓王言语逼人,也就不再说话,告辞退出。桓王也不挽留,也不设宴款待,也不赠送礼物,只是派人给了庄公十车黍子,以备荒年之用。庄公对此次朝见周天子非常后悔,白白的被周王嘲讽,甚至侮辱,对祭足说:“你劝我来朝见天子,你看看这天子对我如此傲慢,口出怨言,还送黍子来嘲笑我。我准备拒绝接受,你看我应该怎么回复。”祭足说:“诸侯敬重主公的原因,因为主公两代为卿士,陪在大王左右,权倾朝野。大王的赏赐,无论厚薄,都是上天的恩宠,主公如果不接受,分明是我说明我郑国跟周王室已经有裂痕了。如果我们失去了周王室的庇护,还怎么能取得诸侯的尊重。”君臣正在商议的时候,有人报周公黑肩来访,黑肩以私人交情赠给庄公两车绢帛。言谈间也是极为客气,谈了很久黑肩才辞别而去。庄公问祭足周公的来意。祭足说:周王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姬沱,次子叫姬克。周王宠爱次子姬克,让周公使辅佐他,将来姬克一定会有夺嫡之事。所以周公今日先结好我国,以为外援。周公所赠的绢帛,正有用处。庄公问有什么用?祭足说:“主公来朝见周天子,各路诸侯都知道。现在就把周公所赠的彩帛,分别装在十量车上,外面用华丽的包袱包裹,出国都的时候,就说这是周王所赐。再加上朱漆的弓箭,就说,宋国长久以来都没有给天子朝贡,郑伯接受天子之命,要率兵征讨。并以此来号召列国,都要出兵跟随,有不从者,就是违抗王命。这么重大的事情,诸侯必然相信并且跟随,宋国虽然是大国,也抵挡不了这么多国家的联合部队。”庄公大喜,拍着祭足的肩膀说:爱卿是真的是太有才了。你所说的,我一一照准执行。庄公出了周朝的国境,一路宣扬王命,传播宋公不守臣节的罪行,听到的都以为是真的。这话也传到了宋国,宋殇公听到后,心中害怕,派人秘密的告诉了卫宣公。卫宣公就联合了齐僖公,准备给宋国和郑国讲和。约定了具体时间,在瓦屋之地相会,歃血结盟,以解释之前的误会。瓦屋会盟本来是一次诸侯之间的盟会,这在春秋时期是很平常的,但不平常的是会盟之地的选择,瓦屋会盟的地点是温地,就是现在的河南温县。温地是周天子的的领地。作为臣子,会盟开到了周天子的领地,这就有着不一样的意味了。也展现了他们对周天子的不尊敬,但是周天子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宋殇公又派人贿赂卫国,约定先见上一面,商讨郑国的事情,然后一起去瓦屋。齐僖公也如期而至。只有郑庄公不到。齐僖公说,郑伯不来,合议也就失败了,就准备驾车回国。宋公坚持要让齐僖公留下与宋卫结盟。齐侯表面上虽然答应下来,实际上也是在观望。这时周桓王准备罢黜郑伯的执政权,交给虢公忌父。周公黑肩力谏制止,所以桓王仍用忌父为右卿士,但是可以辅佐国政;郑伯为左卿士,只是个虚名而已。庄公听说了,笑着说,我看周王也不能剥夺我的爵位。后来听说齐国和宋国会盟,就向祭足问计,祭足说,齐宋原本没有深交,都是卫侯居间撮合,虽然同盟,但并非本心。现在主公就以周王命令告知齐国鲁国,让鲁国联合齐国,一起攻打宋国。鲁国跟齐国土地接壤,世代联姻,鲁侯约齐侯一起发兵,齐国必然同意。蔡国、卫国、郕cheng国、许国等国,也应该发檄文让他们响应,才能显得是因为国事征讨宋国。如果有国家胆敢不来,马上就发兵征伐他。庄公同意,派使者到鲁国,约定发兵之日,侵占的宋国土地,全都交给鲁国管理。鲁国的大夫公子翚是贪婪残暴的人,欣然答应。跟鲁侯汇报了之后,又约了齐侯,与郑国在现在山东临沂的中丘聚齐。齐侯派他弟弟夷仲年为将,出车三百乘。鲁侯派公子翚为将,出车二百乘,前来相助郑国。郑庄公亲率领着着公子吕、高渠弥、颍考叔、公孙阏等一班将士,自己带领中军。建一面大旗,上书四个大字“奉天讨罪”,把红油漆的弓箭也挂在车上。齐国的夷仲年统领左军,鲁国的公子翚统领右军,耀武扬威,杀奔宋国。公子翚先到老桃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山东汶上县东北的桃城村,守将出兵迎战,被公子翚奋勇当先,杀得宋兵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被俘的有250多人。公子翚把捷报飞报给郑伯,庄公大喜,命令休息两天后,命颍考叔跟公子翚领兵攻打郜城,郜城就在现在的山东成武县郜鼎集村,公子吕接应。命公孙阏就是子都同齐将夷仲年领兵攻打防城,防城就是现在的山东费县方城镇古城里村,由高渠弥接应。将大营安扎在老桃,专听报捷。

宋殇公听说郑鲁齐三国之兵已入境,吓得面如土色,急召司马孔父嘉问计。孔父嘉说:“我曾派人到王城打听,周王并没有伐宋的命令。郑伯假传王命,齐侯,鲁侯都被郑伯骗了。但是三国已经联合,他们的势力很强大,我们不要跟他们正面交锋。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能让郑国不战而退。”殇公说,郑国已经得了好处,还会退兵吗?孔父嘉说:“郑伯假传王命,号令诸侯。现在跟随郑国的只有鲁国宋国而已,郑国的东门之战,宋蔡陈鲁都是郑国的敌人,现在鲁国陈国与郑国结盟,但是蔡国,卫国没有,郑伯亲自领兵来攻打我国,一定带有倾国之兵,其国内必然空虚。主公还得多备宝物,派人向卫国求援,使卫国联合蔡国,轻装简从,偷袭郑国。郑伯如果听说国内遭袭,一定领兵回国救援。郑国的军队都退了,鲁国齐国的并将还能不退吗?”宋殇公就派孔父嘉带领200乘的兵车和步卒,携带黄金、碧玉、彩缎等礼物,连夜来到卫国,求卫国君主发兵袭郑。卫宣公受了礼物,就派右宰丑领兵,跟孔父嘉一起从小路出其不意,直逼荥阳。世子忽同祭足急忙传令守城,但是却被宋国卫国的兵士在城外大肆抢劫一番,抢去人员牲畜辎重粮草无数。右宰丑还想攻城,孔父嘉说:我们是来偷袭郑国的,不过是趁着他们没有准备,得到点好处就行了。如果整顿兵马准备攻城,京城荥阳的城池还是很坚固的,如果郑伯再发来救兵,我们必定腹背受敌,首尾不得兼顾了。不如取道戴地,全军回兵,戴地就是现在的今河南民权县东。估计我军离开郑国的时候,郑伯应该也离开宋国了。右宰丑也认同孔父嘉的说法,就派人跟戴国借道通过。戴国国军怀疑有人来攻打自己的国家,关上城门,派兵登上城墙,坚守城池。孔父嘉大怒,离戴城十里的地方,同右宰丑分作前后两寨,准备攻城。戴国人固守城池,屡次出城交战,互有胜负。孔父嘉派人到蔡国搬请救兵。这时颍考叔等已打破郜城,公子阏等亦打破防城,都派人跟郑伯报喜。刚好这时候世子忽的告急文书也送了过来。不知道这郑伯会如何处置,咱们下回再说。

标签: 齐国郑国宋国鲁国陈国

更多文章

  • 左传与诗经故事一:郑庄公,是真的孝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先祖,姜氏,先秦,周朝,郑庄公,共叔段,左传与诗经故事

    《左传》是讲述春秋时期各国政治故事,《诗经》是各国民风所及的诗歌。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在《左传》中有《诗经》故事,《诗经》也反应对照《左传》的政治事件。今天,开始讲第一个故事,关于春秋第一位小霸王郑庄公的故事。据《左传》载,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嫡子,其母亲是申国的姜氏。姜氏生有两个儿子,大儿

  • 政治家郑庄公自编自导,纵容弟弟,就是为了一招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郑庄公,寤生,庄公,国君,君主

    春秋时期郑武公夫人姜夫人生子两人,长子寤生,次子段,生寤生难产,由此姜夫人非常不待见自己的这个儿子,后生小儿子一表人才人见人爱,姜夫人更是偏爱次子,还屡次向武公吹枕头风说小儿子如何如何贤德宜立为世子,还好武公坚定:长幼有序,长子无过不可废长而立幼。武公死,寤生即位是为庄公,庄公执政期间,政治上攘外安

  • 齐僖公看重郑庄公将文姜嫁给公子忽,公子忽却以“齐大非偶”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齐国,国君,文姜,周朝,郑庄公,诸侯国,周王室,周平王,齐僖公,公子忽,郑昭公,烽火戏诸侯

    “齐大非偶”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个辞婚的理由,即认为自己与对方在身世、地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不愿意高攀对方。但倘若对这个成语的出处有所了解,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有所了解,就会明白,这个“齐大非偶”根本就不是高攀不起的意思。“齐大非偶”这个事件的相关人员有:郑庄公、郑公子忽、齐僖公、文姜

  • 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为什么被称为“春秋三小霸”?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郑庄公,齐襄公,楚武王,齐国,国君

    多位影响巨大的春秋君主被后世合称为“春秋五霸”。鲜为人知的是,“春秋五霸”之前有“春秋三小霸”。而且如同“春秋五霸”不止五个人一样,“春秋三小霸”也有四位(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三小霸”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其治下的郑国一度是天下

  • 合纵与连横第一次对决:卫国篡位者首创合纵,郑庄公应之以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合纵,连横,秦国,宋国,齐国

    合纵与连横,是战国时代列国的外交主流思想。可对于“合纵”与“连横”,自古以来就存在多种解释。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所以南北联合即为“合纵”,东西相结即为“连横”。以此而言,合纵即联合从南到北的楚、魏、韩、赵、齐、燕等等六国,连横即秦国与韩、赵、魏、齐等等崤山以东诸国结盟。以战

  • 郑庄公不畏王权,大胆向东周“借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阔儿看世界标签:郑庄公,周平王,周幽王,王权,郑国

    东周天王周桓王时期的某天,郑庄公派能臣祭足带着人马到了天王属地温邑。他对温大夫说:“我国正闹严重饥荒,民不聊生,想跟您借点粮食救急。”温大夫说:“请把周桓王的批复拿来吧,我可不敢擅自做主。”祭足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老百姓正陷于水火之中,等不了天王批复了啦!现在正是麦子成熟季节,我们就勉为其难,自已

  • 春秋第一个霸主郑庄公—虽然是小霸,对付兄弟的手段就知道他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郑庄公,祭仲,许国,周平王,郑国,国君

    东周分成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两篇。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根据这两份表,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年代。 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期,有名的五霸,不管到底指哪五个,最早的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位的时候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前六四三年,他即位时已在平王东迁之后八十多年

  • 曲沃代翼晋武隐霸、齐僖小霸、楚武称王,郑庄公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曲沃,齐国,代翼,秦国,楚武,武公,郑国,周朝,先秦,郑庄公,齐僖公,历史故事

    ——春秋第二个五十年笔者上一篇拙作《《春秋》没有记载的春秋明君,闲看晋文勤王郑武扩张秦文据周》一文中提到,春秋第一个五十年,其实可以用齐庄公姜购(前795~前731年在位)为时间主线。春秋第二个五十年内,古有春秋三小霸的提法,分别是齐僖公、楚武王、楚庄公。但以地缘格局看,楚国崛起后,春秋时代就有四个

  • 从中医视角看,寤生的含义是难产,还是寤寐而生,小谈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阔乐影视评标签:郑庄公,寤生,杜预,难产,左传,史记

    郑庄公是一位知名度颇高的东周人物。郑庄公在当今社会的知名度应该与高考有关,因为很多年以来,关于郑庄公的郑伯克段、考叔说鸮、掘地见母等典故,以及“多行不义必自毙”、“黄泉之誓”等成语几乎都是语文高考的必背篇目。虽然如今的考试大纲对郑庄公的一系列活动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这种固定答案的方式并不有利于

  • 东周各诸侯相安无事,为何郑庄公偏要挑头闹事,引发春秋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郑庄公,周平王,周王室,周幽王,周宣王,郑国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共计790年,不过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至从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后,整个西周开始江河日下,周幽王整日贪图享乐,为了博褒姒一笑,竟弄出烽火戏诸侯的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兵所杀,镐京(今西安)被焚烧为一片废墟,在诸侯的主张之下,拥立姬宜臼为周平王,迁都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