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 郑庄公割麦盗禾

十 郑庄公割麦盗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 访问量:4602 更新时间:2024/1/28 19:39:59

郑庄公割麦盗禾

再创五千年明2022-07-0521:01北京关注

自从周郑交质之后,郑伯留在周朝辅政,一直也没有什么事。平在位五十一年而死。郑伯与周公黑肩共同执掌朝政,让世子忽回归郑国,迎回太子狐来周即位。太子狐因为悲痛父亲之死,还没有来得及在堂前尽孝父亲就死了,太子狐过度悲伤,回到周朝后就死了。太子狐的儿子姬林即位,就是周桓王,众诸侯都来奔丧,并拜见新的天子。虢公忌父先到,举止动作都合乎礼数,人人都很尊重他。周桓王因为父亲到郑国做人质以致身死而感到悲伤,又看到郑伯长久专权,心中怀疑恐惧,私下里跟周公黑肩商量,说,“郑伯曾经以先太子到郑国为质,现在我即王位,郑伯一定看不起我。君臣之间,恐怕要有矛盾了。虢公做事公正,我准备委虢公以政事,卿以为如何?”周公黑肩上奏说:“郑伯为人严酷,不近人情,不是忠心顺从的大臣。但我朝东迁洛邑,晋、郑功劳最大,如果要夺郑伯的执政权交给别人,郑伯生气,一定会有狂妄跋扈的行为,大王也不能不考虑呀。”桓王说,我不能以周王之位而受郑伯牵制,我意已决。第二天,桓王早朝,对郑伯曰:“卿乃先王之重臣,朕不敢让你屈居在朝臣之列,爱卿你那么有本事,就自谋安乐吧。”庄公一听,索性就说:臣早就该辞去执政之位,从今天即刻辞职!于是愤怒的出了朝门。对人说:新任的天子辜负了我的忠心,不值得辅佐了。随后几天,就驾车回国。郑世子姬忽率领众官员出城迎接,问庄公回国的原因。庄公说了桓王不想用庄公的话,郑国众官员都有忿忿不平之意。郑国大夫高渠弥说:“主公两代辅佐周王,功劳巨大,况且周朝先太子姬狐在我国为人质,我们礼敬有加,未有失礼之处,现在周王不用主公而用虢公,如此不合道义的行为,不如我们兴兵伐周,废了不义的桓王,另选贤能者为周王。天下诸侯谁不害怕我们,主公的霸业可成呀。”颍考叔说:“万万不可,君臣的关系,就像母子一样,主公都不忍心记恨母亲,怎么会记恨他的君主呢。主公只要隐忍一年,再入朝觐见周天子,周王必有悔过之心。主公不要因为一时的气愤,而毁掉两代郑公的忠义之志呀。”大夫祭足说:“以臣愚见,两位所说都有道理,我们应该把两人所说结合起来使用。臣愿意领兵直抵周朝边境,就说今年我国收成不好,就要在温洛之间寻找粮食。如果周王派人责备我们,我也有话对答;如果周王没有责备我们,主公再入朝面君也不晚。”庄公同意。祭足就领了一枝车马到温邑边上,温邑就在现在的河南温县西南,是周朝的北部边境。说郑国今年遇到灾荒粮食减产没有吃的,要向温地的大夫借粮千钟。按春秋的单位,一钟大概是180斤,千钟就是18万斤左右。说千钟,其实就是祭足以借用很多粮食来刁难温地大夫。温大夫以没有接到周王的命令,不同意。祭足说:如今大麦小麦正是成熟,都可以拿来以解我国缺粮之困,我们可以自己动手,不劳你们费心。于是命令兵士各备镰刀,尽割田中之麦,满载而回。祭足领兵前来接应。在周朝和郑国的边界处驻兵三个多月,也巡视到成周别的地方。当时是秋七月的中旬,正是早稻成熟的时候,祭足又吩咐士兵假扮成商人模样潜入田中,三更开始偷粮,五更收兵。结果成周郊外,稻禾被偷抢一空。等到守将发现,点兵出城,郑军早已远去。桓王知道郑兵割麦盗禾之事,大为恼火,就准备兴兵问罪。周公黑肩劝着说:郑国祭足割麦盗禾的行为,都是边庭的小事,况且郑伯也未必知道,不要因为一时的气愤而得罪这么重要的大臣。如果郑伯果真不知道割麦盗禾的事情,必然会因此感到愧疚,一定会来王庭谢罪修好,您再等等看郑伯如何动向。桓王准奏,但是命令沿途各地加强防范,不能让他国之兵入境,郑国割麦盗禾之事,并没有追究。郑伯见周王完全没有责备之意,果然心怀不安,就决定入朝去看看。正要起身的时候,齐国有使臣来见,原来是奉了齐僖公之命,约郑庄公石门相会。两位国君相见,歃血为名,约为兄弟,有事互相帮助。席间,齐侯问庄公,世子忽可曾娶亲。庄公说没有。僖公说,我有一个爱女,虽然还未曾成年,但是颇有才学。如果庄公不嫌弃,等她成年之后,愿与世子忽为妻,你看如何。庄公连连称谢。返回国中,对世子忽说了此事,世子忽说:现在郑国小而齐国大,大小并不对等。孩儿我不敢高攀呀。庄公说,联姻是僖公的意思,如果能跟齐国结为姻亲,以后有事也可以有个依仗,你何必推辞呢。姬忽又说:大丈夫应该自立,怎么可以依仗婚姻而立。庄公也赞赏姬忽有志向,也就不再勉强。后来齐国使者到郑国,听说郑国世子不同意这门亲事,回国告诉了齐僖公,僖公感叹到:郑世子是太谦虚了,我女儿还年轻,等以后再说吧。郑庄公要去朝见周王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咱们下回再说。

标签: 郑庄公齐国郑国周王祭足

更多文章

  • 十三 郑庄公假命伐宋

    历史解密编辑:背阴里的李子标签:齐国,郑国,宋国,鲁国,陈国

    十三郑庄公假命伐宋再创五千年文明2022-07-0718:16北京关注郑庄公,名寤生,春秋三小霸之一。上回说到郑庄公看五国联军的围兵撤退,就打算派人去打探一下长葛的公子冯的消息。忽然有人报告:公子冯从长葛逃回,现在朝门外侯见。庄公就把公子冯叫来问明情况。原来长葛已经被宋军攻破,冯逃命至此,乞求庄公保

  • 左传与诗经故事一:郑庄公,是真的孝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先祖,姜氏,先秦,周朝,郑庄公,共叔段,左传与诗经故事

    《左传》是讲述春秋时期各国政治故事,《诗经》是各国民风所及的诗歌。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在《左传》中有《诗经》故事,《诗经》也反应对照《左传》的政治事件。今天,开始讲第一个故事,关于春秋第一位小霸王郑庄公的故事。据《左传》载,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嫡子,其母亲是申国的姜氏。姜氏生有两个儿子,大儿

  • 政治家郑庄公自编自导,纵容弟弟,就是为了一招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郑庄公,寤生,庄公,国君,君主

    春秋时期郑武公夫人姜夫人生子两人,长子寤生,次子段,生寤生难产,由此姜夫人非常不待见自己的这个儿子,后生小儿子一表人才人见人爱,姜夫人更是偏爱次子,还屡次向武公吹枕头风说小儿子如何如何贤德宜立为世子,还好武公坚定:长幼有序,长子无过不可废长而立幼。武公死,寤生即位是为庄公,庄公执政期间,政治上攘外安

  • 齐僖公看重郑庄公将文姜嫁给公子忽,公子忽却以“齐大非偶”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齐国,国君,文姜,周朝,郑庄公,诸侯国,周王室,周平王,齐僖公,公子忽,郑昭公,烽火戏诸侯

    “齐大非偶”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个辞婚的理由,即认为自己与对方在身世、地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不愿意高攀对方。但倘若对这个成语的出处有所了解,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有所了解,就会明白,这个“齐大非偶”根本就不是高攀不起的意思。“齐大非偶”这个事件的相关人员有:郑庄公、郑公子忽、齐僖公、文姜

  • 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为什么被称为“春秋三小霸”?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郑庄公,齐襄公,楚武王,齐国,国君

    多位影响巨大的春秋君主被后世合称为“春秋五霸”。鲜为人知的是,“春秋五霸”之前有“春秋三小霸”。而且如同“春秋五霸”不止五个人一样,“春秋三小霸”也有四位(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三小霸”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其治下的郑国一度是天下

  • 合纵与连横第一次对决:卫国篡位者首创合纵,郑庄公应之以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合纵,连横,秦国,宋国,齐国

    合纵与连横,是战国时代列国的外交主流思想。可对于“合纵”与“连横”,自古以来就存在多种解释。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所以南北联合即为“合纵”,东西相结即为“连横”。以此而言,合纵即联合从南到北的楚、魏、韩、赵、齐、燕等等六国,连横即秦国与韩、赵、魏、齐等等崤山以东诸国结盟。以战

  • 郑庄公不畏王权,大胆向东周“借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阔儿看世界标签:郑庄公,周平王,周幽王,王权,郑国

    东周天王周桓王时期的某天,郑庄公派能臣祭足带着人马到了天王属地温邑。他对温大夫说:“我国正闹严重饥荒,民不聊生,想跟您借点粮食救急。”温大夫说:“请把周桓王的批复拿来吧,我可不敢擅自做主。”祭足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老百姓正陷于水火之中,等不了天王批复了啦!现在正是麦子成熟季节,我们就勉为其难,自已

  • 春秋第一个霸主郑庄公—虽然是小霸,对付兄弟的手段就知道他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郑庄公,祭仲,许国,周平王,郑国,国君

    东周分成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两篇。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根据这两份表,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年代。 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期,有名的五霸,不管到底指哪五个,最早的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位的时候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前六四三年,他即位时已在平王东迁之后八十多年

  • 曲沃代翼晋武隐霸、齐僖小霸、楚武称王,郑庄公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曲沃,齐国,代翼,秦国,楚武,武公,郑国,周朝,先秦,郑庄公,齐僖公,历史故事

    ——春秋第二个五十年笔者上一篇拙作《《春秋》没有记载的春秋明君,闲看晋文勤王郑武扩张秦文据周》一文中提到,春秋第一个五十年,其实可以用齐庄公姜购(前795~前731年在位)为时间主线。春秋第二个五十年内,古有春秋三小霸的提法,分别是齐僖公、楚武王、楚庄公。但以地缘格局看,楚国崛起后,春秋时代就有四个

  • 从中医视角看,寤生的含义是难产,还是寤寐而生,小谈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阔乐影视评标签:郑庄公,寤生,杜预,难产,左传,史记

    郑庄公是一位知名度颇高的东周人物。郑庄公在当今社会的知名度应该与高考有关,因为很多年以来,关于郑庄公的郑伯克段、考叔说鸮、掘地见母等典故,以及“多行不义必自毙”、“黄泉之誓”等成语几乎都是语文高考的必背篇目。虽然如今的考试大纲对郑庄公的一系列活动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这种固定答案的方式并不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