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传与诗经故事一:郑庄公,是真的孝子吗?

左传与诗经故事一:郑庄公,是真的孝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418 更新时间:2024/1/3 8:54:06

《左传》是讲述春秋时期各国政治故事,《诗经》是各国民风所及的诗歌。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在《左传》中有《诗经》故事,《诗经》也反应对照《左传》的政治事件。

今天,开始讲第一个故事,关于春秋第一位小霸郑庄公的故事。

据《左传》载,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嫡子,其母亲是申国的姜氏。姜氏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寤生,二儿子取名共叔段。寤生就是后来的郑庄公。

由于庄公是在母亲姜氏睡梦中所生,因而姜氏不喜欢,而二儿子共叔段生的高大威猛,更得母亲的喜爱。

为此,姜氏没有少在郑武公面前要求让共叔段继承郑国的王位,只是郑武公不准而已。

等到郑庄公即位,姜氏还在为共叔段谋划,希望里应外合,夺取王位。但郑庄公非等闲之辈,早就有筹划。面对母亲姜氏对共叔段的请求封地等事一再满足,这让共叔段更为膨胀。

筹划一段时间,共叔段觉得时机成熟,就准备叛变。谁想郑庄公及大臣早已准备就绪,乘其外出之际,占领其封地,最终迫使共叔段自刎而死。

郑庄公搜罗到母亲姜氏和共叔段密谋的书信,将其放逐在颍城这个地方,并公开宣称与其断绝母子关系,表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但不久,郑庄公后悔这样的恩断义绝,苦于没有计策。还好大臣颍考叔其献计,“君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意思就是在有泉水的地方挖个地下室,然后相见,这不就不违反自己的誓言了。

对于这个政治事件,《左传》是如此评价: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这里,《左传》作者引述的《诗经》内容,来自《诗经·大雅·既醉》。

《诗经·大雅·既醉》内容是: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室家之壸。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孙子

在《诗经》的这首颂词里,表达了君子想要万年,子孙长久的方法是做孝子。而做孝子所需做到的是要用正式的仪式祭奠先祖。尊敬先祖,才有好的名声,朋友也才会来帮助,才能娶到好的女子,最终使得子孙受惠。

而郑庄公的行为,尊重先祖是做到了,尊重母亲也做到了。只是一时的情绪失控,让他暂时忘了人伦,不过很快就觉醒了。

因此,不管郑庄公是作秀表演,还是真的觉得要补偿母亲的丧子之痛,行为上是做到了一贯以之。故得出的结论:郑庄公是孝子,一如舜面对父母及弟弟的欺辱,不改其初心。

更多文章

  • 政治家郑庄公自编自导,纵容弟弟,就是为了一招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郑庄公,寤生,庄公,国君,君主

    春秋时期郑武公夫人姜夫人生子两人,长子寤生,次子段,生寤生难产,由此姜夫人非常不待见自己的这个儿子,后生小儿子一表人才人见人爱,姜夫人更是偏爱次子,还屡次向武公吹枕头风说小儿子如何如何贤德宜立为世子,还好武公坚定:长幼有序,长子无过不可废长而立幼。武公死,寤生即位是为庄公,庄公执政期间,政治上攘外安

  • 齐僖公看重郑庄公将文姜嫁给公子忽,公子忽却以“齐大非偶”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齐国,国君,文姜,周朝,郑庄公,诸侯国,周王室,周平王,齐僖公,公子忽,郑昭公,烽火戏诸侯

    “齐大非偶”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个辞婚的理由,即认为自己与对方在身世、地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不愿意高攀对方。但倘若对这个成语的出处有所了解,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有所了解,就会明白,这个“齐大非偶”根本就不是高攀不起的意思。“齐大非偶”这个事件的相关人员有:郑庄公、郑公子忽、齐僖公、文姜

  • 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为什么被称为“春秋三小霸”?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郑庄公,齐襄公,楚武王,齐国,国君

    多位影响巨大的春秋君主被后世合称为“春秋五霸”。鲜为人知的是,“春秋五霸”之前有“春秋三小霸”。而且如同“春秋五霸”不止五个人一样,“春秋三小霸”也有四位(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三小霸”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其治下的郑国一度是天下

  • 合纵与连横第一次对决:卫国篡位者首创合纵,郑庄公应之以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合纵,连横,秦国,宋国,齐国

    合纵与连横,是战国时代列国的外交主流思想。可对于“合纵”与“连横”,自古以来就存在多种解释。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所以南北联合即为“合纵”,东西相结即为“连横”。以此而言,合纵即联合从南到北的楚、魏、韩、赵、齐、燕等等六国,连横即秦国与韩、赵、魏、齐等等崤山以东诸国结盟。以战

  • 郑庄公不畏王权,大胆向东周“借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阔儿看世界标签:郑庄公,周平王,周幽王,王权,郑国

    东周天王周桓王时期的某天,郑庄公派能臣祭足带着人马到了天王属地温邑。他对温大夫说:“我国正闹严重饥荒,民不聊生,想跟您借点粮食救急。”温大夫说:“请把周桓王的批复拿来吧,我可不敢擅自做主。”祭足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老百姓正陷于水火之中,等不了天王批复了啦!现在正是麦子成熟季节,我们就勉为其难,自已

  • 春秋第一个霸主郑庄公—虽然是小霸,对付兄弟的手段就知道他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郑庄公,祭仲,许国,周平王,郑国,国君

    东周分成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两篇。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根据这两份表,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年代。 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期,有名的五霸,不管到底指哪五个,最早的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位的时候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前六四三年,他即位时已在平王东迁之后八十多年

  • 曲沃代翼晋武隐霸、齐僖小霸、楚武称王,郑庄公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曲沃,齐国,代翼,秦国,楚武,武公,郑国,周朝,先秦,郑庄公,齐僖公,历史故事

    ——春秋第二个五十年笔者上一篇拙作《《春秋》没有记载的春秋明君,闲看晋文勤王郑武扩张秦文据周》一文中提到,春秋第一个五十年,其实可以用齐庄公姜购(前795~前731年在位)为时间主线。春秋第二个五十年内,古有春秋三小霸的提法,分别是齐僖公、楚武王、楚庄公。但以地缘格局看,楚国崛起后,春秋时代就有四个

  • 从中医视角看,寤生的含义是难产,还是寤寐而生,小谈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阔乐影视评标签:郑庄公,寤生,杜预,难产,左传,史记

    郑庄公是一位知名度颇高的东周人物。郑庄公在当今社会的知名度应该与高考有关,因为很多年以来,关于郑庄公的郑伯克段、考叔说鸮、掘地见母等典故,以及“多行不义必自毙”、“黄泉之誓”等成语几乎都是语文高考的必背篇目。虽然如今的考试大纲对郑庄公的一系列活动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这种固定答案的方式并不有利于

  • 东周各诸侯相安无事,为何郑庄公偏要挑头闹事,引发春秋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郑庄公,周平王,周王室,周幽王,周宣王,郑国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共计790年,不过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至从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后,整个西周开始江河日下,周幽王整日贪图享乐,为了博褒姒一笑,竟弄出烽火戏诸侯的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兵所杀,镐京(今西安)被焚烧为一片废墟,在诸侯的主张之下,拥立姬宜臼为周平王,迁都洛邑(

  • 匪议东周(五)祭足是春秋第一权臣,郑庄公死后他开启郑国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郑庄公,郑国,权臣,齐国,国君,祭足

    春秋时期,齐、鲁、晋、宋等各国都出现一批"权臣",这些权臣独霸朝政,废立国君,成为了春秋时期东周乱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顺序看,祭仲可谓是春秋"第一权臣",他执掌郑国朝政数十余年,废立了郑国三位君主,开启了郑国朝政数十年的混乱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中原小霸王郑国由盛而衰,齐国趁机崛起,春秋争霸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