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遇到强大对手怎么办?13岁的郑庄公,忍辱负重22年,一举击垮!

遇到强大对手怎么办?13岁的郑庄公,忍辱负重22年,一举击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告诉航海家 访问量:3216 更新时间:2024/2/6 8:08:35

13岁登位的郑庄公一辈子做了两件很牛掰的事:一是忍辱负重22年,清除了弟弟、母亲一伙的分裂势力;第二件事就是一箭射伤周天子,彻底扒下了天子的遮羞布。连周天子都敢打的郑庄公,之前一再放纵自己的弟弟,说明那只是一种欲擒故纵的策略,通俗的说就是:要想消灭他,先让他疯狂!

郑庄公被迫将京城封给弟弟

郑庄公登位时年仅13岁,现在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差不多,母亲姜氏把持大权。

姜氏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因为在他出生时难产,差点儿连命都丢了,相反对小儿子段很疼爱。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在位时,姜氏就吹过好几次枕边风,希望立段为太子,郑武公不同意,姜氏也没办法。

现在儿子才13岁,姜氏大权独揽,就对郑庄公说,要他把虎牢关所在的制地封给弟弟段,庄公连忙反对,为什么呢?因为制地地势险要,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再说了,如果把制地给他的话,一旦他造起反来,还真拿他没办法。

姜氏一听儿子胆敢拒绝自己的请求,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黑着脸说,那就把京城封给他吧,庄公不敢拒绝,就答应她。

京城是什么地方?京城是郑国的富裕之地,城墙高大,人口众多。按理说,封给弟弟如此大的地方是不合礼制的,大臣祭仲听到后马上就找郑庄公,反对他这种做法。郑庄公也是满肚子的苦水,就说是姜氏的主意,自己也是被迫的,然后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祭仲似乎明白了什么,就走了。

太叔段得寸进尺,不断挑战郑庄公的底线

太叔段到达京城后,在母亲的怂恿下,觉得哥哥也不会拿他怎么办,慢慢就开始无法无天起来,吃喝玩乐够了,就将手伸了其他地方。

先是无理要求北方、西方的百姓听自己的话,这样一来,这里的百姓就要既听庄公的,还要听他段叔的。大臣公子吕很着急,就对郑庄公说,这样可不行啊,国人都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你要么就废了他,要么就把国君之位让给他,很明显这是气话。庄公就说了,别着急,他会自食其果的。

郑庄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首先还是自己实力不够,不敢贸然出手;其次以段叔的性格,早晚会弄得天怒人怨的;最后,段叔贪得无厌,自己和他都下命令,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百姓自会做出选择。

又过了一段时间,段叔觉得自己的封地还是太小了,就强收另外两块土地作自己的封邑。公子吕再次劝说郑庄公动手,要不然就来不及了。庄公微笑着说,没事,他的这些行为只会招致更多人的反感,不义之事做得多了,崩溃的反而越快(《左传》原话:不义不昵,厚将崩)。

段叔越放纵,郑庄公就越开心,为什么呢?一方面就像他说的,不义不昵,厚将崩;另一方面,只有他足够的坏,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才有足够的理由收拾他!

这一等就是22年!

姜氏、太叔段准备谋反,郑庄公一举荡平叛乱

公元前722年,太叔段加固城墙,积蓄粮草,补充武器,加强士兵补给,准备和姜氏里外联手,做掉郑庄公。

郑庄公觉得时机到了,先是控制住了姜氏,然后派公子吕率大军攻击太叔段。正像郑庄公设想的那样,太叔段这些年胡作非为,百姓一点也不拥护他,他率领的那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不得已逃到鄢陵,之后被迫流亡共国。

郑庄公能够快速取胜,原因在于:

1、太叔段不得民心,支持他的人少;

2、郑庄公在姜氏、太叔段身边有埋伏;

3、大臣早就不爽太叔段,憋了一股劲儿;

4、最重要的是,郑庄公在慢慢积累力量,经过20来年的努力,实力已经远超对方。

郑庄公先是将姜氏迁到城颖,并说了一句十分绝情的话“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后来在大臣颍考叔的建议下,重新接回了姜氏。

总结:面对强大的敌人怎么办?郑庄公的办法值得揣摩:实力不济时,先慢慢纵容他,让他狂妄、让他失去支持者;暗中密切关注他的动向,慢慢发展自己的实力,最后一举取胜!

标签: 郑庄公周天子姜氏庄公叔段国君先秦周朝

更多文章

  • 如果对当前形势不理解,可以听听郑庄公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郑庄公,左传,毛主席,庄公,共叔段

    天下大势,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这几天有人颓丧,有人欣喜,也有人不解。实际上,看问题需要一双慧眼,拨开云雾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那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慧眼呢?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就来听听郑庄公的故事吧。毛主席曾经说过,郑庄公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天下最佩服的,莫过于他了。那这个郑庄公究竟是什么

  • 郑庄公平叛:兄弟相残凭什么怪我?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公子,封地,国君,郑庄公,郑武公,嫡长子

    在郑武公去世后的二十年,那时后郑庄公打败带领造反叛乱的弟弟公子段,并将自己的弟弟赶到了一个偏僻到不行的共国,明明是一母同袍却走上了反目成仇的对立面,这一切还要从郑庄公幼时被偏心的母亲武姜不待见开始。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在生产时遇到了难产,在古代顺生是指头先出来,而郑庄公则是屁股先出来,自此后武姜对自己差

  • 秦襄公征伐犬戎,开疆拓土,秦成大国,郑国内讧,郑庄公掘地见母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郑国,秦国,世子,犬戎,先秦,周朝,秦襄公,郑庄公,周王室,周平王

    周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随驾保护,平王为谢秦襄公,加封秦伯,将秦国从附庸小国升为诸侯国,平王对秦伯曰:"今岐丰之地,半被犬戎侵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以赐卿,少酬扈从之劳。永作西藩,岂不美哉?"并鼓励秦襄公讨伐犬戎,承诺将秦国从犬戎手中夺得的土地尽归秦国。秦襄公整军备战,率着秦国将士与犬戎大战三年,

  • 石碏大义灭亲除国贼,郑庄公入周朝见周恒王,假受王命讨伐宋国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王命,宋国,周王,卫国,石碏,先秦,周朝,郑庄公,周恒王

    州吁弑兄篡位,为压制国内有关他弑兄篡位的议论压力,兴兵伐郑。州吁成功打了一场小胜仗,政治目的达到,怕国内出动乱,班师回卫国。州吁为了获得臣民的肯定,请老臣大夫石碏出山,石碏以生病为由推辞。石碏向州吁献计,要想国内稳定,卫新君若能得周王赐予黻冕(官袍)车服,得王命为君,必得国民肯定。建议州吁可通过陈侯

  • 郑庄公:将周天子拉下神坛的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王室,齐国,郑国

    我们都知道进入东周以来,整个天下就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时代,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来自于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攻破镐京致使王室实力大减,从而降低了王室对于一众诸侯乃至整个天下的掌控。但无论怎么样,哪怕众诸侯心知周天子的实力大不如从前,但只要周天子仍然高坐于王位之上,诸侯就应该至少维持着表面上对天子的尊敬,

  • 春秋战国(2)本是同根生,弟弟想篡位,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郑庄公,周王室,寤生,周平王,周幽王,郑国

    郑庄公你知道春秋最早的小霸主是谁吗? 著名伟大领袖毛泽东称赞他:“此人很厉害,对国内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话说周幽王时期,镐京被犬戎攻破,大肆烧杀抢掠之后,周平王不堪西戎骚扰,将都城镐京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东迁因郑国世子掘突护国有功,成为王室重臣,并受封了大片土地,继承父业,是为“郑武公”

  • 郑庄公身边最阴险的谋臣:除了高渠弥,还会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齐国,祭仲,郑国,先秦,周朝,郑庄公,周天子,高渠弥,历史故事

    郑庄公身边的谋臣其实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祭仲和高渠弥。这两位都不简单。祭仲先是忠于郑庄公,其后又忠于郑昭公,基本上也还算是个有始有终的谋臣。虽然后来郑昭公死于非命,但是也不算祭仲的错误。而高渠弥,隐藏得就足够深了。高渠弥年轻的时候就跟着郑庄公南征北战,战场之上高渠弥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当年共叔

  • 纵横江湖22年,服宋国、弱卫国、败周王,为何郑庄公却无法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宋国,齐国,卫国,周王室,周王

    公元前757年,郑庄公出生;公元前744年,父亲郑武公去世,年幼的郑庄公继承了郑国君位。郑庄公继位后的头二十二年,比起父亲郑武公时,在江湖上还是低调了不少。这不是郑庄公不想作为,而是别有它因:一是因为年纪小,不通世事;二却是因为母亲与弟弟一直对国君之位虎视眈眈,让他不敢轻易离开国都半步。公元前722

  • 郑庄公一出生,母亲就恶狠狠地说:“我恨不得掐死你!”

    历史解密编辑:六六文史馆标签:寤生,分封,郑国,武姜,先秦,周朝,郑庄公,周平王

    只因这件事,郑庄公一出生母亲就恶狠狠地说:“我恨不得掐死你!”。他即位后给弟弟封地时说的一句话,被人们奉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郑庄公的父亲姓姬名掘突,是周平王的卿士、袭父位成为郑国的第二任君主。他在平定犬戎之乱中表现突出,申国国君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便将女儿武姜嫁给了他。当时掘突刚二十三岁,身强力壮

  • 阮玲玉因畏人言而死,郑庄公因人言可畏养弟成患,人言有多可畏?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阮玲玉,郑庄公,养弟成,祭仲,寤生,武姜

    1935年3月8日,民国著名影星阮玲玉吞食大量安眠药自杀。她为什么会自杀?当时人议论纷纷,一封写有“人言可畏”的可疑遗书,却把当时小报记者的无耻报道推上了风口浪尖。不管阮玲玉“人言可畏”的遗言是否为真,鲁迅的评价却客观地道出了事实:“她的自杀,和新闻记者有关,也是真的。”阮玲玉以人类文明的发展看,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