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2)本是同根生,弟弟想篡位,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

春秋战国(2)本是同根生,弟弟想篡位,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3040 更新时间:2023/12/11 19:02:07

郑庄公

你知道春秋最早的小霸主是谁吗? 著名伟大领袖毛泽东称赞他:“此人很厉害,对国内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话说周幽时期,镐京被犬戎攻破,大肆烧杀抢掠之后,周平王不堪西戎骚扰,将都城镐京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平王东迁

郑国世子掘突护国有功,成为王室重臣,并受封了大片土地,继承父业,是为“郑武公”。

郑武公趁着周室衰弱,先后灭掉了东虢国和郐国,然后横扫了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迁都于郐,谓之新郑,以荥阳为京城,设关于制邑。由于临近王城洛邑,频繁往来,独霸朝政,郑国逐渐发展成为东周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郑武公 掘突

却说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和小儿子叫段

关于大儿子为何叫寤生,目前有两种主流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姜氏在临分娩之时,在睡梦中醒来后,产下一婴,大惊,遂取名叫寤生;

另外一种说法是:姜夫人难产,先出来脚后出来头,姜夫人因此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惊吓,于是取名叫寤生。

寤生即逆生之意,姜夫人始终认为有大逆不道的征兆,对寤生也是颇有忌讳.

寤生和段

转眼间,两个子都已长大成人。寤生生得闷头闷脑,质朴敦厚;而小儿子段,则显得聪明伶俐,多力善射,武艺高强。

由于姜夫人自小就溺爱公子段,始终认为公子段方方面面都比寤生强,因此时常在郑武公耳边吹风,称道公子段之贤,应立贤为嗣。

郑武公思虑再三,叹道: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况寤生无过,岂可废长立幼乎?

最终,郑武公立寤生为世子,只把小小的共城封给了公子段,号曰“共叔”。

郑武公死后,寤生继承父位,是为郑庄公,仍代父为周朝卿士。

姜氏见小儿子共叔段无权无地,心中很不高兴,就找到庄公为段请地,说道:“你继承父位,享地数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尔,于心何忍!何不以制邑封之!”

庄公说道:制邑乃险要之地,先王遗命,不许分封。除了制邑,无不奉命。

注:制邑又称虎牢关,乃郑国的险要之地,如果说新郑是郑国的心脏,那么制邑就是郑国的咽喉,制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是连接华北平原和东周王室的重要通道,遏住制邑,郑庄公才能维持对周王室的影响力,才能将先父郑武公“独秉周政”的局面延续下去。

注:制邑又称虎牢关,乃郑国的咽喉险要之地,连接着华北平原和东周王室

姜后见制邑不成,便请要京称。京城是郑武公护送平王东迁后郑国的国都,大概有5、6年的时间,后来灭了郐国后,迁都到了郐国,改名新郑。如果说新郑是郑国的新中心,那么京城就是郑国的老中心。

庄公默然无语。

姜后见庄公不吱声,再三逼问,庄公只得答应了母亲的请求。

大夫祭足听说庄公把京城封给了段,急忙前来劝谏:“万万不可,天无二日,人无二君。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广民众,与荥阳相等。况且共叔乃夫人之爱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恐有后患。先王曾有制度,大城不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不过国都的九分之一”。

祭足

庄公是个孝子,认为母命难违,也不想招母亲不开心,最终还是将京城封给了段。自此,国人改口称段为“京城太叔”

自此太叔段更加肆无忌惮,先后又用威逼恐吓的手段,攻取了鄢及癝延等郑国几个属地。举国上下都知道了段的所作所为,都认为庄公应该拿段问罪。然而庄公却微笑着说:段乃母亲之爱子,寡人之爱弟,寡人宁可失地,也不愿意伤及兄弟手足之情,违背国母之意愿。由此国人皆知庄公尊母爱弟。

姜氏认为段虽然被封京城,但并非出自庄公本意,而是自己为段请成的,始终认为庄公不念手足之情,对弟弟不够好,于是,就有了密谋段里应外合,夺取君位的想法。

姜后和太叔段密谋叛乱

这天姜后就同段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段提前做好准备,扩充车马,听自己的消息,伺机而动。而段认为,扩充车马,操练士卒,非一日之功,不如削弱庄公兵力,更为快捷。

于是姜氏又主动找到庄公,要求庄公调拨兵车400乘为段戍守京城。(400乘什么概念,整个郑国上上下下,总共不超过1000乘兵车,如果调走400乘,几乎去掉了一半兵力)。

庄公思考了一会,答应了母亲的请求,秘令自己的心腹带领兵车400乘去辅佐太叔段。说是辅佐,其实就是监视太叔段的一举一动。

却说太叔段认为训练兵马来的太慢,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于是就派出刺客刺杀庄公,刺客进入庄公房间时被庄公发现,两人打斗起来,郑庄公的堂弟子都闻讯赶来,协助庄公擒住了刺客。欲要斩之,庄公早知其意,令子都放了刺客。子都愤愤不平,不理解庄公的做法,认为庄公仁义太过,气冲冲的离开了…

刺杀庄公

庄公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没想到弟弟段对自己却是如此这般,越想越来气,随口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都自从放了刺客之后,屡次劝说庄公要捉拿太叔段问罪,没想到庄公一直不许。这天遇到祭足,把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细说了一番,哪知祭足早看穿了庄公的心思,子都这才放心。

却说庄公察觉到母亲姜氏一直在监视自己时,便将计就计,假传一令,让大夫祭足监国,子都随同自己去往洛阳面君辅政。姜氏得知此消息以后,把庄公去洛阳辅政的消息告诉了太叔段。两人相约五月初一为期,立白旗帜一面与城楼之上,作为里应外合的暗号。

太叔段约定日期偷袭郑庄公

却说到了五月初一这天,太叔段领兵来到郑城下,却迟迟不见白旗为号。着急万分,忽然探马来报,说京称已经被庄公的兵马占领。

原来,庄公早已经想到母亲会送信给弟弟,于是就派人埋伏在要路口,擒获并斩杀了送信之人,随后伪装成母亲字体,重新写了一封书信给弟弟,把日期五月初五改成了五月初一行事。并秘令子都悄悄埋伏于京城两侧,待太叔段领兵出城,城内空虚之时,悄悄攻取京城。一面使人各地散步信息,细说庄公仁孝,太叔段忘恩负义之事,搞的满城皆知,大家都一致同情庄公,说太叔的不是。

却说太叔段闻知京城失守,心下慌张,打算随后夜袭新郑。没想到还未开战,士兵跑了一大半,只剩下一帮老弱残兵,太叔又怒又惊。

原来庄公料知太叔段久后必反,就令心腹大将带领400乘兵车去辅佐太叔段,说是为辅佐,其实就是为了监视段的一举一动,待太叔段出兵的时候,见机行事。颍考叔便趁着太叔段在攻城之前,散布出太叔段忘恩负义的舆论,士卒们听说后,都说太叔不仁不义,庄公厚道。最后郑庄公便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兵车都给调走了。

至此,庄公可谓是把三十六计之中的欲擒故纵、抛砖引玉、瞒天过海、调虎离山、暗度陈仓、反间计等运用的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郑庄公可谓是老谋深算,技高一筹。

伟人毛泽东

伟人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庄公: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对国内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可见,郑庄公不愧是春秋初期的首位小霸主。

却说太叔段兵败后逃回鄢地,不曾想到,随后庄公大军又一鼓作气攻破鄢地。

太叔段看到大势已去,想到过往与庄公的手足之情,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百般宠爱,想到自己对哥哥的所作所为,顿时觉得羞愧难当,又有何脸面再见家人。

于是,灰溜溜的逃亡卫国去了。

更多文章

  • 郑庄公身边最阴险的谋臣:除了高渠弥,还会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齐国,祭仲,郑国,先秦,周朝,郑庄公,周天子,高渠弥,历史故事

    郑庄公身边的谋臣其实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祭仲和高渠弥。这两位都不简单。祭仲先是忠于郑庄公,其后又忠于郑昭公,基本上也还算是个有始有终的谋臣。虽然后来郑昭公死于非命,但是也不算祭仲的错误。而高渠弥,隐藏得就足够深了。高渠弥年轻的时候就跟着郑庄公南征北战,战场之上高渠弥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当年共叔

  • 纵横江湖22年,服宋国、弱卫国、败周王,为何郑庄公却无法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宋国,齐国,卫国,周王室,周王

    公元前757年,郑庄公出生;公元前744年,父亲郑武公去世,年幼的郑庄公继承了郑国君位。郑庄公继位后的头二十二年,比起父亲郑武公时,在江湖上还是低调了不少。这不是郑庄公不想作为,而是别有它因:一是因为年纪小,不通世事;二却是因为母亲与弟弟一直对国君之位虎视眈眈,让他不敢轻易离开国都半步。公元前722

  • 郑庄公一出生,母亲就恶狠狠地说:“我恨不得掐死你!”

    历史解密编辑:六六文史馆标签:寤生,分封,郑国,武姜,先秦,周朝,郑庄公,周平王

    只因这件事,郑庄公一出生母亲就恶狠狠地说:“我恨不得掐死你!”。他即位后给弟弟封地时说的一句话,被人们奉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郑庄公的父亲姓姬名掘突,是周平王的卿士、袭父位成为郑国的第二任君主。他在平定犬戎之乱中表现突出,申国国君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便将女儿武姜嫁给了他。当时掘突刚二十三岁,身强力壮

  • 阮玲玉因畏人言而死,郑庄公因人言可畏养弟成患,人言有多可畏?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阮玲玉,郑庄公,养弟成,祭仲,寤生,武姜

    1935年3月8日,民国著名影星阮玲玉吞食大量安眠药自杀。她为什么会自杀?当时人议论纷纷,一封写有“人言可畏”的可疑遗书,却把当时小报记者的无耻报道推上了风口浪尖。不管阮玲玉“人言可畏”的遗言是否为真,鲁迅的评价却客观地道出了事实:“她的自杀,和新闻记者有关,也是真的。”阮玲玉以人类文明的发展看,阮

  • 郑庄公对母亲做下后悔之事,不知如何是好,颍考叔轻松解决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郑庄公,寤生,孔子,如何是好,武姜,郑国

    公元前721年,颍考叔寻了新奇的东西献给郑庄公,郑庄公很是喜欢,就赐了颍考叔一桌食物,不过让郑庄公感到奇怪的是,颍考叔在吃的时候,把肉留了下来。郑庄公纳闷,就问了一句为什么,颍考叔就说:“我家中有老母,我吃的东西她也都尝过,但没有尝过君王赐下来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给母亲吃。”颍考叔这话自然不会为了在

  • 被母亲厌恶,被弟弟迫害,最后被迫还击的郑庄公为何反而被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郑庄公,寤生,刘恒,卫国,武姜,郑国,周朝,先秦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第一个故事,情节可谓跌宕起伏,饱满盈实。它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故事,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细节的故事。毕竟此前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都非常简略,完全没有故事的曲折婉转。那么,中国历史上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总结下来,讲的就是一个家庭内部母亲与儿子、兄长与幼弟之间的矛盾纠

  • 郑庄公何以能成为开启春秋时代历史大幕的一方小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郑庄公,周王室,周平王,周幽王,齐国,郑国

    严格意义上郑庄公并非是像楚庄王那样一鸣惊人的典型,事实上郑庄公得以成为春秋时代早期的小霸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祖父郑桓公、父亲郑武公两代人的积累。郑庄公的祖父郑桓公是一个极其有眼光的人,他早就看出幽王和诸侯之间的矛盾已发展到临界点,于是作为周幽王的叔父和周王室的司徒的他早早为自己思考起退路来。一日郑桓公

  • 郑庄公为何要掘地见母?一场家庭纠纷为何被视为标志性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郑庄公,周王室,寤生,左传,郑国,郑武公

    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

  • 春秋战国(4)繻葛之战,郑庄公一箭射落周天子,用拳头打服周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王,周王室,葛之战,周平王

    毛泽东一生精通历史,博览群书,对历朝历代帝王将相,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让人意外的是,他眼里最厉害的帝王不是秦皇汉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春秋时期一箭射落周天子,让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的郑国国君——郑庄公。东方伟人毛泽东话说周平王在位期间,采用了“周郑交质”的方式,使得周郑关系十分融洽,周平王在位51

  • 堪比康熙的郑庄公,十四岁平定叛乱,逆境中成为国君的人都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寤生,重耳,周朝,先秦,郑庄公,周幽王,康熙帝,金庸笔下角色

    前言如果说春秋五霸是春秋这部交响乐的高潮,那么郑庄公的故事绝对是这部交响乐精彩的开章,就好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那样动人心魄。很多人讲故事都说要从头开始,但郑庄公的故事的开始,却是真真正正从头开始的。郑庄公掘地见母郑庄公的往事上篇讲过的郑桓公选完宅基地位置之后,就跟着周幽王一同被犬戎杀害在骊山下,算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