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春秋最早的小霸主是谁吗? 著名伟大领袖毛泽东称赞他:“此人很厉害,对国内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话说周幽王时期,镐京被犬戎攻破,大肆烧杀抢掠之后,周平王不堪西戎骚扰,将都城镐京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平王东迁
因郑国世子掘突护国有功,成为王室重臣,并受封了大片土地,继承父业,是为“郑武公”。
郑武公趁着周室衰弱,先后灭掉了东虢国和郐国,然后横扫了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迁都于郐,谓之新郑,以荥阳为京城,设关于制邑。由于临近王城洛邑,频繁往来,独霸朝政,郑国逐渐发展成为东周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郑武公 掘突
却说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和小儿子叫段
关于大儿子为何叫寤生,目前有两种主流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姜氏在临分娩之时,在睡梦中醒来后,产下一婴,大惊,遂取名叫寤生;
另外一种说法是:姜夫人难产,先出来脚后出来头,姜夫人因此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惊吓,于是取名叫寤生。
寤生即逆生之意,姜夫人始终认为有大逆不道的征兆,对寤生也是颇有忌讳.
寤生和段
转眼间,两个子都已长大成人。寤生生得闷头闷脑,质朴敦厚;而小儿子段,则显得聪明伶俐,多力善射,武艺高强。
由于姜夫人自小就溺爱公子段,始终认为公子段方方面面都比寤生强,因此时常在郑武公耳边吹风,称道公子段之贤,应立贤为嗣。
郑武公思虑再三,叹道: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况寤生无过,岂可废长立幼乎?
最终,郑武公立寤生为世子,只把小小的共城封给了公子段,号曰“共叔”。
郑武公死后,寤生继承父位,是为郑庄公,仍代父为周朝卿士。
姜氏见小儿子共叔段无权无地,心中很不高兴,就找到庄公为段请地,说道:“你继承父位,享地数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尔,于心何忍!何不以制邑封之!”
庄公说道:制邑乃险要之地,先王遗命,不许分封。除了制邑,无不奉命。
注:制邑又称虎牢关,乃郑国的险要之地,如果说新郑是郑国的心脏,那么制邑就是郑国的咽喉,制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是连接华北平原和东周王室的重要通道,遏住制邑,郑庄公才能维持对周王室的影响力,才能将先父郑武公“独秉周政”的局面延续下去。
注:制邑又称虎牢关,乃郑国的咽喉险要之地,连接着华北平原和东周王室
姜后见制邑不成,便请要京称。京城是郑武公护送平王东迁后郑国的国都,大概有5、6年的时间,后来灭了郐国后,迁都到了郐国,改名新郑。如果说新郑是郑国的新中心,那么京城就是郑国的老中心。
庄公默然无语。
姜后见庄公不吱声,再三逼问,庄公只得答应了母亲的请求。
大夫祭足听说庄公把京城封给了段,急忙前来劝谏:“万万不可,天无二日,人无二君。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广民众,与荥阳相等。况且共叔乃夫人之爱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恐有后患。先王曾有制度,大城不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不过国都的九分之一”。
祭足
庄公是个孝子,认为母命难违,也不想招母亲不开心,最终还是将京城封给了段。自此,国人改口称段为“京城太叔”
自此太叔段更加肆无忌惮,先后又用威逼恐吓的手段,攻取了鄢及癝延等郑国几个属地。举国上下都知道了段的所作所为,都认为庄公应该拿段问罪。然而庄公却微笑着说:段乃母亲之爱子,寡人之爱弟,寡人宁可失地,也不愿意伤及兄弟手足之情,违背国母之意愿。由此国人皆知庄公尊母爱弟。
姜氏认为段虽然被封京城,但并非出自庄公本意,而是自己为段请成的,始终认为庄公不念手足之情,对弟弟不够好,于是,就有了密谋段里应外合,夺取君位的想法。
姜后和太叔段密谋叛乱
这天姜后就同段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段提前做好准备,扩充车马,听自己的消息,伺机而动。而段认为,扩充车马,操练士卒,非一日之功,不如削弱庄公兵力,更为快捷。
于是姜氏又主动找到庄公,要求庄公调拨兵车400乘为段戍守京城。(400乘什么概念,整个郑国上上下下,总共不超过1000乘兵车,如果调走400乘,几乎去掉了一半兵力)。
庄公思考了一会,答应了母亲的请求,秘令自己的心腹带领兵车400乘去辅佐太叔段。说是辅佐,其实就是监视太叔段的一举一动。
却说太叔段认为训练兵马来的太慢,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于是就派出刺客刺杀庄公,刺客进入庄公房间时被庄公发现,两人打斗起来,郑庄公的堂弟子都闻讯赶来,协助庄公擒住了刺客。欲要斩之,庄公早知其意,令子都放了刺客。子都愤愤不平,不理解庄公的做法,认为庄公仁义太过,气冲冲的离开了…
刺杀庄公
庄公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没想到弟弟段对自己却是如此这般,越想越来气,随口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都自从放了刺客之后,屡次劝说庄公要捉拿太叔段问罪,没想到庄公一直不许。这天遇到祭足,把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细说了一番,哪知祭足早看穿了庄公的心思,子都这才放心。
却说庄公察觉到母亲姜氏一直在监视自己时,便将计就计,假传一令,让大夫祭足监国,子都随同自己去往洛阳面君辅政。姜氏得知此消息以后,把庄公去洛阳辅政的消息告诉了太叔段。两人相约五月初一为期,立白旗帜一面与城楼之上,作为里应外合的暗号。
太叔段约定日期偷袭郑庄公
却说到了五月初一这天,太叔段领兵来到郑城下,却迟迟不见白旗为号。着急万分,忽然探马来报,说京称已经被庄公的兵马占领。
原来,庄公早已经想到母亲会送信给弟弟,于是就派人埋伏在要路口,擒获并斩杀了送信之人,随后伪装成母亲字体,重新写了一封书信给弟弟,把日期五月初五改成了五月初一行事。并秘令子都悄悄埋伏于京城两侧,待太叔段领兵出城,城内空虚之时,悄悄攻取京城。一面使人各地散步信息,细说庄公仁孝,太叔段忘恩负义之事,搞的满城皆知,大家都一致同情庄公,说太叔的不是。
却说太叔段闻知京城失守,心下慌张,打算随后夜袭新郑。没想到还未开战,士兵跑了一大半,只剩下一帮老弱残兵,太叔又怒又惊。
原来庄公料知太叔段久后必反,就令心腹大将带领400乘兵车去辅佐太叔段,说是为辅佐,其实就是为了监视段的一举一动,待太叔段出兵的时候,见机行事。颍考叔便趁着太叔段在攻城之前,散布出太叔段忘恩负义的舆论,士卒们听说后,都说太叔不仁不义,庄公厚道。最后郑庄公便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兵车都给调走了。
至此,庄公可谓是把三十六计之中的欲擒故纵、抛砖引玉、瞒天过海、调虎离山、暗度陈仓、反间计等运用的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郑庄公可谓是老谋深算,技高一筹。
伟人毛泽东
伟人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庄公: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对国内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可见,郑庄公不愧是春秋初期的首位小霸主。
却说太叔段兵败后逃回鄢地,不曾想到,随后庄公大军又一鼓作气攻破鄢地。
太叔段看到大势已去,想到过往与庄公的手足之情,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百般宠爱,想到自己对哥哥的所作所为,顿时觉得羞愧难当,又有何脸面再见家人。
于是,灰溜溜的逃亡卫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