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碏大义灭亲除国贼,郑庄公入周朝见周恒王,假受王命讨伐宋国

石碏大义灭亲除国贼,郑庄公入周朝见周恒王,假受王命讨伐宋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还文楼主 访问量:4082 更新时间:2023/12/8 23:50:14

州吁弑兄篡位,为压制国内有关他弑兄篡位的议论压力,兴兵伐郑。州吁成功打了一场小胜仗,政治目的达到,怕国内出动乱,班师回卫国。州吁为了获得臣民的肯定,请老臣大夫石碏出山,石碏以生病为由推辞。石碏州吁献计,要想国内稳定,卫新君若能得周赐予黻冕(官袍)车服,得王命为君,必得国民肯定。建议州吁可通过陈侯引荐,朝拜周王,州吁大喜,与石厚一起往陈国见陈侯。石碏修书一封与陈侯,言明亲子石厚与州吁的谋逆事,请陈侯诛杀两人。陈侯将石厚与州吁擒拿,因石厚是石碏亲子,差人问石碏心意再决定诛杀。石碏召集百官,共议此事,百官让石碏作主,石碏令两位将军前往陈国,诛杀石厚与州吁,并迎公子晋为陈侯,史称卫宣公。宣公尊石碏为国老,世代为卿。陈、卫两国关系越好。

石碏为何设计诛杀州吁与石厚?

  • 石碏热爱卫国,忠于皇室。老臣石碏热爱卫国,忠于皇室,早在卫庄公宠爱小儿州吁,谏劝卫庄公,如想让州吁继位,可立为世子,如不想,勿溺爱州吁,以防国变。卫庄公不听谏劝,以致卫国兄弟争位内讧。石碏见州吁弑兄篡位,国民不服,议论纷纷,暗中早想诛杀州吁。
  • 石碏为人正直无私,大义灭亲,以国家大事为重。石碏的独子石厚为人聪慧过人,素有谋略,不学好,常与州吁玩在一起,两人违法扰民,石碏曾教训儿子。石厚不服管教,仍与州吁狼狈为奸,弑杀卫侯。石碏为除国贼,大义灭亲,设计让石厚与州吁前往陈国,请陈侯帮助朝拜周王,以获得王室认可其君位。石碏让陈侯擒拿二人,并派人诛杀二人。
  • 州吁暴戾好武,不是好君王。州吁为人凶残暴戾好武,喜谈兵用兵,不是一位仁君,必然会给卫国人民带来战祸灾难。石厚为卫国百姓,必除州吁。

陈侯为何帮助石碏除国贼?

  1. 陈侯归属大周,以大周律法礼法作为行事参考。大周治国,虽是分封制,由诸侯管理地方百姓。但是大周律法是不允许弑君篡位。弑君篡位在春秋时期是被国人唾骂,为众诸侯所耻。弑君篡位的谋逆之举会破坏诸侯正常的世袭继承制。
  2. 陈侯为人务实公正。陈侯为人务实,当看过石厚的书信后,问大臣子针的看法,子针直言,卫之恶,犹陈之恶。陈国大臣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3. 陈国助卫,可得回报。陈国擒拿州吁与石厚,助卫国铲除国贼,卫国欠陈国一个大人情,他日陈国有难,卫国必相助,两国关系将更加友好。春秋时期,周室势微,诸侯林立,相互攻伐,能得一国相助,对国家的国防是非常重要。

郑庄公见长葛城被宋兵攻破,公子冯逃脱回来,欲起兵讨伐宋国。祭足担心前次五国伐郑,现在郑国伐宋国,其他四国会恐惧,相助宋国。他建议庄公结盟陈国。陈侯认为这是郑庄公离间陈国与宋国的计谋,不同意结盟。祭足看见陈侯的担忧,向郑庄公建议令边城守将率步兵入陈国边境,大掠男女财物约百余车。又让颍考叔出使陈国,将所掠夺的人与财物归还,以示善意,郑庄公按祭足计谋行事,顺利与陈国和好。

郑国大夫祭足是郑庄公的重要谋士,此人才高八斗,智计百出,对事物的分析头头是道,并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是郑庄公的左臂右膀。

祭足又让郑庄公入周朝,然后假称得王命,号召齐、鲁、合兵伐宋。郑庄公朝见周恒公,周恒公讽刺郑庄公上次盗割大周麦稻,激得郑庄公辞退,又送十车黍米嘲讽他。郑庄公想不接受黍米,祭足建议庄公接受。周公黑肩因想结好庄公私下暗送二车彩缯。祭足建议将周公所赠的礼物假称是周王所赠,并宣言周王因宋国久未上贡,周王令郑庄公率兵讨伐;并让郑庄公以假王命号召列国,责以从兵,如有不应者,是抗王命。郑庄公大喜,称赞祭足真智士也。

周恒公为何嘲讽郑庄公?

周恒公不喜郑庄公。周恒公的父亲前大周太子狐质于郑国,周平王逝世,太子狐回国伤心过度,不到一周逝世,周恒公怀疑其父的死与郑庄公有关。周恒王因忌惮郑庄公权霸朝纲,为收回朝中大权,辞退郑庄公。

郑庄公为报复周恒王的辞退,它令祭足率军偷割大周的小麦与稻米,以因立威,试探周恒王的反应,周恒王在周公黑臂的劝说下,没有对郑国动兵。这次郑庄公朝见周恒王,周恒王才嘲讽他。

郑庄公接爱象征讽刺意味的黍米的原因。

不想让列国认为郑国与周王室关系不好。大周王室势微,天下诸侯虽没以前那样看重周王室,特别是大诸侯看轻周室,周室也无能力讨伐。但大周仍然是国家的正统皇族,统治天下,诸侯们敬重郑国,除了郑国兵强马壮,很大原因是郑国二代主君任职大周卿士,执掌大周朝纲多年,为了继续立威天下诸侯。郑庄公还想以大局为重,压制自己的怒火,接收周恒王所赠的讽刺黍米。

郑庄公利用周公私赠的礼物,假称是周恒王所赠,并假称受王命讨伐宋国,并号令天下诸侯,一起讨伐宋国。这一手阴谋,使郑国讨伐宋国变得名正言顺,还可以借用其他诸侯的兵力为己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古史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

更多文章

  • 郑庄公:将周天子拉下神坛的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王室,齐国,郑国

    我们都知道进入东周以来,整个天下就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时代,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来自于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攻破镐京致使王室实力大减,从而降低了王室对于一众诸侯乃至整个天下的掌控。但无论怎么样,哪怕众诸侯心知周天子的实力大不如从前,但只要周天子仍然高坐于王位之上,诸侯就应该至少维持着表面上对天子的尊敬,

  • 春秋战国(2)本是同根生,弟弟想篡位,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郑庄公,周王室,寤生,周平王,周幽王,郑国

    郑庄公你知道春秋最早的小霸主是谁吗? 著名伟大领袖毛泽东称赞他:“此人很厉害,对国内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话说周幽王时期,镐京被犬戎攻破,大肆烧杀抢掠之后,周平王不堪西戎骚扰,将都城镐京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东迁因郑国世子掘突护国有功,成为王室重臣,并受封了大片土地,继承父业,是为“郑武公”

  • 郑庄公身边最阴险的谋臣:除了高渠弥,还会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齐国,祭仲,郑国,先秦,周朝,郑庄公,周天子,高渠弥,历史故事

    郑庄公身边的谋臣其实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祭仲和高渠弥。这两位都不简单。祭仲先是忠于郑庄公,其后又忠于郑昭公,基本上也还算是个有始有终的谋臣。虽然后来郑昭公死于非命,但是也不算祭仲的错误。而高渠弥,隐藏得就足够深了。高渠弥年轻的时候就跟着郑庄公南征北战,战场之上高渠弥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当年共叔

  • 纵横江湖22年,服宋国、弱卫国、败周王,为何郑庄公却无法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宋国,齐国,卫国,周王室,周王

    公元前757年,郑庄公出生;公元前744年,父亲郑武公去世,年幼的郑庄公继承了郑国君位。郑庄公继位后的头二十二年,比起父亲郑武公时,在江湖上还是低调了不少。这不是郑庄公不想作为,而是别有它因:一是因为年纪小,不通世事;二却是因为母亲与弟弟一直对国君之位虎视眈眈,让他不敢轻易离开国都半步。公元前722

  • 郑庄公一出生,母亲就恶狠狠地说:“我恨不得掐死你!”

    历史解密编辑:六六文史馆标签:寤生,分封,郑国,武姜,先秦,周朝,郑庄公,周平王

    只因这件事,郑庄公一出生母亲就恶狠狠地说:“我恨不得掐死你!”。他即位后给弟弟封地时说的一句话,被人们奉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郑庄公的父亲姓姬名掘突,是周平王的卿士、袭父位成为郑国的第二任君主。他在平定犬戎之乱中表现突出,申国国君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便将女儿武姜嫁给了他。当时掘突刚二十三岁,身强力壮

  • 阮玲玉因畏人言而死,郑庄公因人言可畏养弟成患,人言有多可畏?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阮玲玉,郑庄公,养弟成,祭仲,寤生,武姜

    1935年3月8日,民国著名影星阮玲玉吞食大量安眠药自杀。她为什么会自杀?当时人议论纷纷,一封写有“人言可畏”的可疑遗书,却把当时小报记者的无耻报道推上了风口浪尖。不管阮玲玉“人言可畏”的遗言是否为真,鲁迅的评价却客观地道出了事实:“她的自杀,和新闻记者有关,也是真的。”阮玲玉以人类文明的发展看,阮

  • 郑庄公对母亲做下后悔之事,不知如何是好,颍考叔轻松解决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郑庄公,寤生,孔子,如何是好,武姜,郑国

    公元前721年,颍考叔寻了新奇的东西献给郑庄公,郑庄公很是喜欢,就赐了颍考叔一桌食物,不过让郑庄公感到奇怪的是,颍考叔在吃的时候,把肉留了下来。郑庄公纳闷,就问了一句为什么,颍考叔就说:“我家中有老母,我吃的东西她也都尝过,但没有尝过君王赐下来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给母亲吃。”颍考叔这话自然不会为了在

  • 被母亲厌恶,被弟弟迫害,最后被迫还击的郑庄公为何反而被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郑庄公,寤生,刘恒,卫国,武姜,郑国,周朝,先秦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第一个故事,情节可谓跌宕起伏,饱满盈实。它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故事,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细节的故事。毕竟此前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都非常简略,完全没有故事的曲折婉转。那么,中国历史上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总结下来,讲的就是一个家庭内部母亲与儿子、兄长与幼弟之间的矛盾纠

  • 郑庄公何以能成为开启春秋时代历史大幕的一方小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郑庄公,周王室,周平王,周幽王,齐国,郑国

    严格意义上郑庄公并非是像楚庄王那样一鸣惊人的典型,事实上郑庄公得以成为春秋时代早期的小霸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祖父郑桓公、父亲郑武公两代人的积累。郑庄公的祖父郑桓公是一个极其有眼光的人,他早就看出幽王和诸侯之间的矛盾已发展到临界点,于是作为周幽王的叔父和周王室的司徒的他早早为自己思考起退路来。一日郑桓公

  • 郑庄公为何要掘地见母?一场家庭纠纷为何被视为标志性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郑庄公,周王室,寤生,左传,郑国,郑武公

    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