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吁弑兄篡位,为压制国内有关他弑兄篡位的议论压力,兴兵伐郑。州吁成功打了一场小胜仗,政治目的达到,怕国内出动乱,班师回卫国。州吁为了获得臣民的肯定,请老臣大夫石碏出山,石碏以生病为由推辞。石碏向州吁献计,要想国内稳定,卫新君若能得周王赐予黻冕(官袍)车服,得王命为君,必得国民肯定。建议州吁可通过陈侯引荐,朝拜周王,州吁大喜,与石厚一起往陈国见陈侯。石碏修书一封与陈侯,言明亲子石厚与州吁的谋逆事,请陈侯诛杀两人。陈侯将石厚与州吁擒拿,因石厚是石碏亲子,差人问石碏心意再决定诛杀。石碏召集百官,共议此事,百官让石碏作主,石碏令两位将军前往陈国,诛杀石厚与州吁,并迎公子晋为陈侯,史称卫宣公。宣公尊石碏为国老,世代为卿。陈、卫两国关系越好。
石碏为何设计诛杀州吁与石厚?
- 石碏热爱卫国,忠于皇室。老臣石碏热爱卫国,忠于皇室,早在卫庄公宠爱小儿州吁,谏劝卫庄公,如想让州吁继位,可立为世子,如不想,勿溺爱州吁,以防国变。卫庄公不听谏劝,以致卫国兄弟争位内讧。石碏见州吁弑兄篡位,国民不服,议论纷纷,暗中早想诛杀州吁。
- 石碏为人正直无私,大义灭亲,以国家大事为重。石碏的独子石厚为人聪慧过人,素有谋略,不学好,常与州吁玩在一起,两人违法扰民,石碏曾教训儿子。石厚不服管教,仍与州吁狼狈为奸,弑杀卫侯。石碏为除国贼,大义灭亲,设计让石厚与州吁前往陈国,请陈侯帮助朝拜周王,以获得王室认可其君位。石碏让陈侯擒拿二人,并派人诛杀二人。
- 州吁暴戾好武,不是好君王。州吁为人凶残暴戾好武,喜谈兵用兵,不是一位仁君,必然会给卫国人民带来战祸灾难。石厚为卫国百姓,必除州吁。
陈侯为何帮助石碏除国贼?
- 陈侯归属大周,以大周律法礼法作为行事参考。大周治国,虽是分封制,由诸侯管理地方百姓。但是大周律法是不允许弑君篡位。弑君篡位在春秋时期是被国人唾骂,为众诸侯所耻。弑君篡位的谋逆之举会破坏诸侯正常的世袭继承制。
- 陈侯为人务实公正。陈侯为人务实,当看过石厚的书信后,问大臣子针的看法,子针直言,卫之恶,犹陈之恶。陈国大臣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 陈国助卫,可得回报。陈国擒拿州吁与石厚,助卫国铲除国贼,卫国欠陈国一个大人情,他日陈国有难,卫国必相助,两国关系将更加友好。春秋时期,周室势微,诸侯林立,相互攻伐,能得一国相助,对国家的国防是非常重要。
郑庄公见长葛城被宋兵攻破,公子冯逃脱回来,欲起兵讨伐宋国。祭足担心前次五国伐郑,现在郑国伐宋国,其他四国会恐惧,相助宋国。他建议庄公结盟陈国。陈侯认为这是郑庄公离间陈国与宋国的计谋,不同意结盟。祭足看见陈侯的担忧,向郑庄公建议令边城守将率步兵入陈国边境,大掠男女财物约百余车。又让颍考叔出使陈国,将所掠夺的人与财物归还,以示善意,郑庄公按祭足计谋行事,顺利与陈国和好。
郑国大夫祭足是郑庄公的重要谋士,此人才高八斗,智计百出,对事物的分析头头是道,并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是郑庄公的左臂右膀。
祭足又让郑庄公入周朝,然后假称得王命,号召齐、鲁、合兵伐宋。郑庄公朝见周恒公,周恒公讽刺郑庄公上次盗割大周麦稻,激得郑庄公辞退,又送十车黍米嘲讽他。郑庄公想不接受黍米,祭足建议庄公接受。周公黑肩因想结好庄公私下暗送二车彩缯。祭足建议将周公所赠的礼物假称是周王所赠,并宣言周王因宋国久未上贡,周王令郑庄公率兵讨伐;并让郑庄公以假王命号召列国,责以从兵,如有不应者,是抗王命。郑庄公大喜,称赞祭足真智士也。
周恒公为何嘲讽郑庄公?
周恒公不喜郑庄公。周恒公的父亲前大周太子狐质于郑国,周平王逝世,太子狐回国伤心过度,不到一周逝世,周恒公怀疑其父的死与郑庄公有关。周恒王因忌惮郑庄公权霸朝纲,为收回朝中大权,辞退郑庄公。
郑庄公为报复周恒王的辞退,它令祭足率军偷割大周的小麦与稻米,以因立威,试探周恒王的反应,周恒王在周公黑臂的劝说下,没有对郑国动兵。这次郑庄公朝见周恒王,周恒王才嘲讽他。
郑庄公接爱象征讽刺意味的黍米的原因。
不想让列国认为郑国与周王室关系不好。大周王室势微,天下诸侯虽没以前那样看重周王室,特别是大诸侯看轻周室,周室也无能力讨伐。但大周仍然是国家的正统皇族,统治天下,诸侯们敬重郑国,除了郑国兵强马壮,很大原因是郑国二代主君任职大周卿士,执掌大周朝纲多年,为了继续立威天下诸侯。郑庄公还想以大局为重,压制自己的怒火,接收周恒王所赠的讽刺黍米。
郑庄公利用周公私赠的礼物,假称是周恒王所赠,并假称受王命讨伐宋国,并号令天下诸侯,一起讨伐宋国。这一手阴谋,使郑国讨伐宋国变得名正言顺,还可以借用其他诸侯的兵力为己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古史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文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