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 访问量:4210 更新时间:2024/1/20 2:24:19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严格信守自己的使命、职责,顺人心,尽人事,以免亏污过去、辜负未来。

但为数不少的执政者,却难以做到,致使政权易人,后悔莫及。

战国时期,齐景公拥有了智能之士晏子。齐国在丞相晏子的治理下,国势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为此,齐景公愈加倚重晏子。

一天,晏子陪齐景公外出游玩,登上一座高山。齐景公站在山峰上,只见远处重峦叠嶂,一带碧水绕山流转,人们正在辽阔的田地上辛勤劳作。

齐景公顿觉心旷神怡,并不无自得地感叹道:真是大好河山!现在为我所有,只是不知以后又会是谁的天下。

齐景公的本意是,不知自己的子孙后代中,有谁会幸运地继承自己所缔造的丰功伟业。同时,也希望晏子能赞誉一下自己的伟大。

不料,晏子却说:我想可能是田氏。

齐景公听了甚是失望,而且也大为吃惊,继而恼怒地说道:简直是一派胡言。我是一国之君,承继我的事业的应该是我的后代,他田成氏有什么资格继我之后统治齐国?

再说,田氏能有什么过人之处?你凭什么认为他会成为齐国的君主?

晏子看了看满脸不高兴的齐景公,然后不紧不慢地说:请大息怒,听我慢慢跟您解释。我认为,“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田成氏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他乐善好施,能够吸纳贤士。田氏不惜把自己的俸禄赏给臣仆,救济贫穷的民众。田氏大笔大笔地外借出钱财,别人还的时候,他只收取很少的一部分。

而且,田氏认为他的这些钱财本来就是取之于民的,现在用之于民理所当然,绝对不会贪恋、舍不得。齐国的民众都为他的慷慨大方而非常感激他、爱戴他。相比之下,您在这些方面跟他有一定差距。

齐景公听了不屑地说:不就是这些吗?我觉得田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相信他能得天下。

晏子皱了皱眉头,深沉委婉地继续对齐景公说:可是,人心是非常重要的。田氏的慷慨和仁慈,把齐国有才能的人都集聚在了自己的门下,使得他拥有了无穷无尽的能量。

田氏每次杀牛后,他只取其中的一份,其的都分给了他的士兵。因此,他的士兵们都心甘情愿赴汤蹈火、效命疆场。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静一想,不由得悲从中来:按照你的说法,本应由我的子孙后代继承的齐国大业,将被田氏夺取。如果那样的话,我不是太悲哀了吗?难道我命该如此吗?

晏子安见齐景公又变得如此消极、悲愤,就安慰他道:您不必要有过多的担忧。您如果能像田氏那样,降尊纡贵地亲近贤人,抚恤老弱病残者,对军中将士适时施以恩惠,自然会大得人心。

那么,您所看到的齐国的大好的局面,就能继续保持下去,而且完全可以由您的子孙后代延续下去,就算是有十个田氏也不能夺取您的天下。

但是,当时以为晏子说得很对的齐景公,过后并没有把晏子的话真正放在心上,更没有按照晏子说的那样去做,只是继续自我欣赏着、自我陶醉着、自以为是着。

齐景公去世后,田氏逐渐掌控了齐国的朝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进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

公元前386年,田和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随之姜姓齐国的祭祀活动断绝了。于是,田和仍以“齐”为国号,毫无阻力地建立了田姓齐国,史称“田齐”。

不知姜太公知悉他创建的齐国的结局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对于齐国的潜在危机、隐患,晏子已为齐景公明确指出。但是,齐景公却不以为然,只知享受眼前的“心旷神怡”,却不能针对现实中的不足、纰漏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予以补纠,使现有的良好的局面维持、发展下去,因而使得姜姓齐国,后来变成了田姓齐国。

主要参考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更多文章

  • 《晏子春秋》10句名言,言简意赅,句句警醒世人!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晏子春秋,晏婴,齐国,禽兽,贤能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历史典籍,内容由历史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晏婴,后人尊称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是齐国大夫晏弱的儿子。一、贵不凌贱,富不傲贫。——《晏子春秋.卷三》点评:身份高贵的人,不应该欺凌地位卑贱的人;腰缠万贯的人,不应该对穷人傲慢无

  •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的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附允历史观标签:晏子,齐国,丞相,国君,先秦,周朝,齐景公,历史故事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严格信守自己的使命、职责,顺人心,尽人事,以免亏污过去、辜负未来。但为数不少的执政者,却难以做到,致使政权易人,后悔莫及。战国时期,齐景公拥有了智能之士晏子。齐国在丞相晏子

  • 身为国君却很孩子气,晏子的上司齐景公,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晏子,齐景公,齐国,崔杼,晏婴,景公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这一时期发生了不少带有时代特征的传奇故事,也产生了不少性格独特的奇人逸士,比如晏子就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今天我们不谈晏子,来聊聊他背后其中一位国君——齐景公。齐景公也是个“有趣”的角色,据说他长得很帅,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想要治国

  • “曾向青齐采邑过、借君此日为廉吏”诗颂晏子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晏子,晏婴,孔子,齐国,吴国,墨子

    中国古代圣贤画像——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不仅对齐地勤俭节约风俗影响大,更是“廉政”思想提出第一人,对后世影响极大,201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中,作者中央纪委监察部贺清龙法学博士将“晏子”列为中国历史

  • 晏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字言字语标签:晏子,晏婴,齐国,齐王

    晏婴,子平仲平,春秋齐景公时为相国,因德高望重,世人享称为晏子。晏子有一个赶车的人,史书不记他的姓名,只称呼他为御者。御者有一个贤德的妻子。晏子为了辅佐齐景公治理好国家,非常注重招纳贤士。御者自幼聪敏,善读好学,颇有才华。他听说相国重用人材,便投到晏子门下,一心想做一番富国强民的事业,谁承想,晏子却

  • 民间故事,齐灵公背后的男人,人丑志坚的晏子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晏子,齐国,管仲,崔杼,晏婴,先秦,周朝,齐灵公,民间故事,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春秋时期,齐国上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灵王有意羞辱,便在宴会结束之后,接见晏子之时故意出言不逊:“齐国是不是很缺人才啊,为什么要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我们国家的呢?”晏子不慌不忙答道:“您实在是错了,齐国人才济济,每人淌一滴汗就可以挥汗如雨,每人呼出去一口气,就可以翻云覆雨,只是我们有一个

  • 晏子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能像管仲一样,让齐国再次称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晏子,管仲,齐国,晏婴,崔杼,庆封

    大家都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就是晏婴。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晏子是一个身材短小,但是却智慧过人、口才一流的人。春秋时期,齐国能力最出众、名气最大的两个大臣,就是管仲和晏婴。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让齐国称霸天下。那么,为什么晏婴这么厉害,就不能让齐国再次称霸天下呢?首先,国君更替较为频繁。晏婴任职时

  • 宠妾想看马夫驾驶16匹马拉的马车,国君:等晏子卧病在床的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晏子,马夫,齐国,马车,宠妾,齐景公

    齐景公是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齐前庄公的国君。齐前庄公在位64年,在位期间,正是西周末期到春秋初期,他没什么大的作为,但因为在位时间极长,让齐国得以在稳定的局势下慢慢恢复了元气,为后期齐僖公小霸打下了基础。而齐景公在位58年,在位期间,正是春秋末期,周天子势微,卿族势大,诸侯难以完全掌握国政。齐景

  • 楚王羞辱晏子就是羞辱齐国,他为啥不离开硬要留下接受3次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晏子,齐国,崔杼,庆封,齐景公,楚灵王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是孔子对于晏子的评价,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拯救黎民百姓却不自夸,言行弥补三位君主的过失而不居功自傲,晏子果然是真的君子啊。“君子”,才德兼具方能称其为君子,君子论其本心论其行迹而不论容貌,君子胸怀大义行事光明磊落,这位被孔夫子称为君子的齐国大夫势必气

  • “两桃杀三士”:齐相晏子兵不血刃除掉三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晏子,齐国,晏婴,宰相,齐景公,景公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斗争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阴谋诡计的大争斗。阴谋诡计并不是奸臣贼子的专利,很多忠臣对此也用的极为纯熟。他们所共同奉行的游戏规则是:“不管阳谋还是阴谋,只要能胜就是好谋。”晏婴(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年),字仲,即后世所说的晏子,齐国夷维(今山东莱州)人,出身齐大夫之家,为春秋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