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晏子春秋》10句名言,言简意赅,句句警醒世人!

《晏子春秋》10句名言,言简意赅,句句警醒世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国学杂谈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3/12/8 21:44:01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历史典籍,内容由历史史料民间传说汇编而成。晏婴,后人尊称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是齐国大夫晏弱的儿子。

一、贵不凌贱,富不傲贫。——《晏子春秋.卷三》

点评:身份高贵的人,不应该欺凌地位卑贱的人;腰缠万的人,不应该对穷人傲慢无礼。否则的话,他的荣华富贵就很难持久了。

二、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晏子春秋.卷四》

点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越是富贵,越是不能骄傲;越是贫穷,越要坚守志。虽然尊敬贤能的人,但也不能贬斥那些愚笨不肖的人。

三、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晏子春秋.卷三》

点评:虽然身份卑微,但却能不失道义;虽然生活贫穷,但却能廉洁自守。

四、进不失廉,退不失行。——《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点评:即使官场得意,步步高升,也要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即使退位之后,也要坚守节操,有始有终。

五、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点评:在上位的人如果不骄傲自大,下面的人就不会阿谀奉承。上梁不正下梁歪,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团体、单位,处于上位的人,德行非重要。

六、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点评:会用人的人,光看别人的长处,而不看人的短处,因为你要用的是他的长处,又不是他的短处,必抓住人家的短处不放呢?

七、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点评:赏罚要公平公正,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因为自己高兴,就给予更多的奖赏;也不能因为自己正在气头上,就随意给人施加重罚。

八、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点评: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人懂得礼节、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义廉耻,肆意妄为,那就是禽兽不如了。

九、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点评:现在的人有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什么都是竞争来的。古人告诉我们,争权夺利,争来的不是权和利,而是灾祸;谦恭礼让,不但不会有损失,还有得到福气。

十、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点评:这句话就是俗语“挂羊头卖狗肉”的由来。门口挂的是牛头,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比喻一个人做事不老实,喜欢弄虚作假,坑蒙拐骗。

标签: 晏子春秋晏婴齐国禽兽贤能

更多文章

  •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的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附允历史观标签:晏子,齐国,丞相,国君,先秦,周朝,齐景公,历史故事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严格信守自己的使命、职责,顺人心,尽人事,以免亏污过去、辜负未来。但为数不少的执政者,却难以做到,致使政权易人,后悔莫及。战国时期,齐景公拥有了智能之士晏子。齐国在丞相晏子

  • 身为国君却很孩子气,晏子的上司齐景公,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晏子,齐景公,齐国,崔杼,晏婴,景公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这一时期发生了不少带有时代特征的传奇故事,也产生了不少性格独特的奇人逸士,比如晏子就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今天我们不谈晏子,来聊聊他背后其中一位国君——齐景公。齐景公也是个“有趣”的角色,据说他长得很帅,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想要治国

  • “曾向青齐采邑过、借君此日为廉吏”诗颂晏子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晏子,晏婴,孔子,齐国,吴国,墨子

    中国古代圣贤画像——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不仅对齐地勤俭节约风俗影响大,更是“廉政”思想提出第一人,对后世影响极大,201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中,作者中央纪委监察部贺清龙法学博士将“晏子”列为中国历史

  • 晏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字言字语标签:晏子,晏婴,齐国,齐王

    晏婴,子平仲平,春秋齐景公时为相国,因德高望重,世人享称为晏子。晏子有一个赶车的人,史书不记他的姓名,只称呼他为御者。御者有一个贤德的妻子。晏子为了辅佐齐景公治理好国家,非常注重招纳贤士。御者自幼聪敏,善读好学,颇有才华。他听说相国重用人材,便投到晏子门下,一心想做一番富国强民的事业,谁承想,晏子却

  • 民间故事,齐灵公背后的男人,人丑志坚的晏子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晏子,齐国,管仲,崔杼,晏婴,先秦,周朝,齐灵公,民间故事,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春秋时期,齐国上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灵王有意羞辱,便在宴会结束之后,接见晏子之时故意出言不逊:“齐国是不是很缺人才啊,为什么要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我们国家的呢?”晏子不慌不忙答道:“您实在是错了,齐国人才济济,每人淌一滴汗就可以挥汗如雨,每人呼出去一口气,就可以翻云覆雨,只是我们有一个

  • 晏子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能像管仲一样,让齐国再次称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晏子,管仲,齐国,晏婴,崔杼,庆封

    大家都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就是晏婴。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晏子是一个身材短小,但是却智慧过人、口才一流的人。春秋时期,齐国能力最出众、名气最大的两个大臣,就是管仲和晏婴。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让齐国称霸天下。那么,为什么晏婴这么厉害,就不能让齐国再次称霸天下呢?首先,国君更替较为频繁。晏婴任职时

  • 宠妾想看马夫驾驶16匹马拉的马车,国君:等晏子卧病在床的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晏子,马夫,齐国,马车,宠妾,齐景公

    齐景公是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齐前庄公的国君。齐前庄公在位64年,在位期间,正是西周末期到春秋初期,他没什么大的作为,但因为在位时间极长,让齐国得以在稳定的局势下慢慢恢复了元气,为后期齐僖公小霸打下了基础。而齐景公在位58年,在位期间,正是春秋末期,周天子势微,卿族势大,诸侯难以完全掌握国政。齐景

  • 楚王羞辱晏子就是羞辱齐国,他为啥不离开硬要留下接受3次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晏子,齐国,崔杼,庆封,齐景公,楚灵王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是孔子对于晏子的评价,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拯救黎民百姓却不自夸,言行弥补三位君主的过失而不居功自傲,晏子果然是真的君子啊。“君子”,才德兼具方能称其为君子,君子论其本心论其行迹而不论容貌,君子胸怀大义行事光明磊落,这位被孔夫子称为君子的齐国大夫势必气

  • “两桃杀三士”:齐相晏子兵不血刃除掉三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晏子,齐国,晏婴,宰相,齐景公,景公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斗争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阴谋诡计的大争斗。阴谋诡计并不是奸臣贼子的专利,很多忠臣对此也用的极为纯熟。他们所共同奉行的游戏规则是:“不管阳谋还是阴谋,只要能胜就是好谋。”晏婴(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年),字仲,即后世所说的晏子,齐国夷维(今山东莱州)人,出身齐大夫之家,为春秋战国时

  • 历经三朝而不倒,晏子的处世智慧有多高明?搞定领导的学问啊

    历史解密编辑:子霄读史标签:晏子,崔杼,齐国,丞相,国君,历史故事

    做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到了这种高位的人,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是能方能圆。用一句大俗话来说就是: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公事公办。这样的人,既能坚持方,也能适当变通,变方为圆。有方有圆,百事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这样一个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晏子是齐国的一代名相,我们学过《晏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