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选择继承人、接班人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也就是说,从众多的儿子们中选择政权、事业的继承者时,要选择正妻所生的儿子,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不管他贤能与否;要选择地位尊贵的儿子,不能按照所有儿子的年龄大小来排序选择。
这是规定,是政府的规定,是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宗法制度。既然是制度,就应该遵守、照办,不能随心所欲地篡改它。更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随便舍弃它。
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做的。因而引发了不少这样那样的或阳刚正面、或惨烈负面的事件。
一、姑布子卿相中赵毋恤,赵简子动了废嫡立庶之心。
春秋末期,执掌晋国朝政的赵简子(赵鞅),为了选择合适的接班人,就没有落实“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继承原则。
那么,他是怎样做的呢?
他是请人看相,通过给儿子们相面来决定的。
赵简子时代,社会上有一位著名的相面大师,叫姑布子卿。他是“奇形即圣人”相术一派的开山鼻祖。
《韩诗外传》说,他曾给孔子看过相,说孔子的脸型体现着四位圣人的面相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红,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
对孔子面相的这种说法,事实上,可能是后来尊崇姑布子卿的人附会而成的。
赵简子为了确立最优秀的接班人,就请姑布子卿相看自己的儿子们,以放心地托付身后大事。
姑布子卿煞有介事、仔细认真地阅示了赵简子的儿子们后,断然说道,你在场的这些儿子们都算不上优秀的接班人。
赵简子听闻后,深感震惊,然后惨然地说道,难道赵氏要绝灭了吗?
姑布子卿见赵简子如此绝望,就又说道,我来贵府时,看见路边有一个男孩,大概是你的儿子吧?
赵简子问清了那男孩的长相后,说道,那个男孩是我的儿子赵毋恤(赵襄子)。
于是,姑布子卿就让赵简子把那个男孩找来。那个男孩来了后,姑布子卿立即起身,由衷地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真正的接班人!
赵简子见姑布子卿如此激动,急忙解释道,可是,他的母亲是翟人的婢女,地位是很低的。怎么能给她所生的儿子以高贵的地位?
姑布子卿慨然应道:天所授,虽贱必贵!就是说,他的权位是上天要授予的,就算他出身低贱,也肯定会拥有尊贵的地位!
二、常山寻符标中赵毋恤,赵简子颠覆嫡长子继承制。
赵简子听了姑布子卿的话后,开始看顾、重视赵毋恤。
但是,废嫡立庶关乎宗法制度,关乎赵简子的社会地位、声望。他不能草率行事,必须慎之又慎!
一天,赵简子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在常山上藏了宝符,谁先找到就赏给谁。符是调兵的凭证,拥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兵权。
于是,他的儿子们就都急忙跑到常山上去找,但都没有找到父亲所说的宝符。
赵毋恤回来后,却说他已经得到了宝符。赵简子心中一惊,然后就让他把情况说明一下。
赵毋恤说,从常山上可以看到代国,我们可以攻取代国。
赵简子听后非常高兴,因为赵毋恤的说法,暗合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个梦:赵氏将会拥有代国的土地。
于是,赵简子认为,赵毋恤与他的心灵是相通的。随之,赵简子废除了嫡长子伯鲁的宗子之位,改立赵毋恤为宗子!
赵简子按照贤能与否的标准废嫡立庶,是对周朝嫡长子继承制的否定,是对血统继承论的否定。
从而体现出了赵简子的一大思想认知:一个人的贤德与否和血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由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使不少的无德无能者高高在上,同样让很多的德才兼备者屈居下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无法稳定。
有人说,春秋战国的动荡不安,跟平民百姓关系不大,主要是由贵族内部的利益冲突造成的。有才能但出身低贱的贵族成员,不甘心自己被一些徒有其表的所谓“高贵”的人驱使、辖制,自然而然地就想谋取血统继承论所不允许的利益。
从而,引发争斗,乃至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