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逝世,郑庄公与周公黑肩周摄朝政,使人迎太子狐来周继承皇位。太子狐哀痛过度,不到一周逝世,其子林嗣继位,史称周桓王。桓王辞退郑庄公的卿士之位。庄公怒回郑国,与众臣商议,诸臣愤怒不平,大夫高渠弥建言,率军攻入周城,废了今王,另立贤王。颍考叔反对道:"君臣之伦,比于母子,主公不忍仇其母,何忍仇其君?"他建议庄公隐忍一年,入周朝拜时,周王必有悔心。庄公最后采用大夫祭足计策,令他率兵到周边境,借口国内闹饥荒,大周温、洛两城索取粮食。温城大夫未奉王命不同意,祭足令军士分头将田中小麦收获,满载而归。温大夫知郑军强盛,不敢追袭。祭足巡至成周地方,见田中水稻成熟,令军士假扮商人,半夜将稻穗割走,守将察觉时,郑军已走远。周恒王得知此消息,欲起大军伐郑,周公建议恒王勿动兵,说祭足盗割麦禾,郑伯未必知情,郑伯如果知此事,必亲来谢罪。郑庄公见周王无责备之意,心中不安,想入朝解释。这时,齐国使臣来,齐僖公约郑庄公石门相会,歃血为盟,约为兄弟。齐侯想联姻郑国,郑世子以大丈夫志在自立不同意联姻。庄公表扬其志。
周恒王为何要辞退郑庄公的卿士之位?
- 恒王父亲太子忽质于郑国,回来就亡,恒王害怕。周平王为取信郑庄公,听从群臣建言,双方互质亲子,彼此信任。大周太子狐质于郑国,平王驾崩后,太子狐哀伤过度,不到一周病逝。太子狐的儿子林嗣继位,他看自己的父亲在郑国居住多年,一回来,就病逝了,他对郑庄公非常恐惧,怀疑父亲的死与郑庄公有关,对郑庄公非常忌惮提防。
- 郑庄公执掌大周朝纲多年,权威盛,恒王怕压制不了。郑侯父子处理大周政务多年,执掌朝纲,门生故吏多,权威强盛,恒王怕压制不了郑庄公。
- 周恒王怕郑庄公轻视自己。恒王知道自己的父亲太子狐作为质子在郑国生活多年,虽然郑国礼待太子狐。作为质子前往他国居住,是不光彩无奈的事。质子作为两国彼此取信的人质,特别身为大周太子还要前往臣国为质是耻辱的。恒王因此怕郑庄公看轻自己。
- 恒王想夺回朝政大权,不想受制于人。周恒王想夺回朝政大权,不想受郑庄公所制约,想任用自己信任的大臣来作卿士处理朝政,使自己的行政意志得以在大周实行。
郑庄公为何采取文武两种方式对待恒王的无礼辞退?
以武讨伐周室另立贤王,太过强硬,必遭天下诸侯讨伐。郑庄公面对恒王无礼的辞退,忿怒而归国。他与众臣商议对策,勇将高渠弥主张动武,以武力攻入周城,另立贤王。颍考叔反对,郑庄公也觉得过于大逆不道,此行为必遭天下诸侯讨伐,也不得人心。
以隐忍的文礼方法对待恒王的辞退,坐等恒王回心转意。郑庄公觉得太过示弱,会被诸侯与恒王看轻,使郑国国威受损。
郑庄公采取祭足的建议,文武方式并用,令祭足率兵至周边境,以饥荒为由,盗取粮食,以试看周恒王的反应。如果周恒领军来讨伐郑国,郑国有理出兵,打败周军,另立新王。周恒王听从周公建言,坐等庄公来谢罪。郑庄公见恒王无责备意思,此事反而变成郑国无礼,心中不安,想入朝向周恒王解释。
齐僖公为何与郑庄公结盟?
扩大齐国的政治影响。齐僖公是雄才伟略之主,齐国地处东海之滨,远离大周王室权力中心,他主张与强大的郑国结盟,扩大齐国的政治影响力。
强强联合,相互帮助。齐国是大国,地广人多,富甲一方,兵强马壮。齐国与郑国两大国结盟,是强强联合,双方相互帮助,各取所需。
一日,郑庄公接到卫恒公讣告,问卫使得知,公子州吁弑君篡位。庄公让诸将做好卫军侵境的准备。
郑庄公如何预料到卫军犯境?
公子州吁素好用兵,现弑君篡位,必兴兵转移国内矛盾。卫侯的儿子州吁性格暴戾好武,喜欢谈兵用兵,卫庄公溺爱州吁,任其所为,不加于管教,终酿成弑兄篡位的悲剧。因州吁靠弑兄得来的侯位不正当,人民不拥戴,民意议论纷纷。州吁欲立威邻国,转移国内的议论压力,威逼国民服从。
卫国因公孙滑与郑国交战,卫国对外作战,必选郑国。卫庄公因听信段的儿子公孙滑的谎言,起兵相助公孙滑伐郑复仇,结怨于郑国。郑国率军攻伐卫国,卫庄公服罪求免,卫国引以为耻。州吁用兵,必选郑国。
这件事,说明郑庄公懂军事谋略,通过一个人的性情与所作所为及国内矛盾,判断出卫侯用兵必选郑国。郑庄公料事如神,料敌机先的军事能力,是他常打胜仗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古史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文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