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桓王继位,辞退郑庄公,双方结怨,齐僖公与郑庄公歃血为盟

周桓王继位,辞退郑庄公,双方结怨,齐僖公与郑庄公歃血为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还文楼主 访问量:3562 更新时间:2024/1/11 6:10:33

周平逝世,郑庄公周公黑肩周摄朝政,使人迎太子狐来周继承皇位。太子狐哀痛过度,不到一周逝世,其子林嗣继位,史称周桓王。桓王辞退郑庄公的卿士之位。庄公怒回郑国,与众臣商议,诸臣愤怒不平,大夫高渠弥建言,率军攻入周城,废了今王,另立贤王。颍考叔反对道:"君臣之伦,比于母子,主公不忍仇其母,何忍仇其君?"他建议庄公隐忍一年,入周朝拜时,周王必有悔心。庄公最后采用大夫祭足计策,令他率兵到周边境,借口国内闹饥荒,大周温、洛两城索取粮食。温城大夫未奉王命不同意,祭足令军士分头将田中小麦收获,满载而归。温大夫知郑军强盛,不敢追袭。祭足巡至成周地方,见田中水稻成熟,令军士假扮商人,半夜将稻穗割走,守将察觉时,郑军已走远。周恒王得知此消息,欲起大军伐郑,周公建议恒王勿动兵,说祭足盗割麦禾,郑伯未必知情,郑伯如果知此事,必亲来谢罪。郑庄公见周王无责备之意,心中不安,想入朝解释。这时,齐国使臣来,齐僖公约郑庄公石门相会,歃血为盟,约为兄弟。齐侯想联姻郑国,郑世子以大丈夫志在自立不同意联姻。庄公表扬其志。

周恒王为何要辞退郑庄公的卿士之位?

  • 恒王父亲太子忽质于郑国,回来就亡,恒王害怕。周平王为取信郑庄公,听从群臣建言,双方互质亲子,彼此信任。大周太子狐质于郑国,平王驾崩后,太子狐哀伤过度,不到一周病逝。太子狐的儿子林嗣继位,他看自己的父亲在郑国居住多年,一回来,就病逝了,他对郑庄公非常恐惧,怀疑父亲的死与郑庄公有关,对郑庄公非常忌惮提防。
  • 郑庄公执掌大周朝纲多年,权威盛,恒王怕压制不了。郑侯父子处理大周政务多年,执掌朝纲,门生故吏多,权威强盛,恒王怕压制不了郑庄公。
  • 周恒王怕郑庄公轻视自己。恒王知道自己的父亲太子狐作为质子在郑国生活多年,虽然郑国礼待太子狐。作为质子前往他国居住,是不光彩无奈的事。质子作为两国彼此取信的人质,特别身为大周太子还要前往臣国为质是耻辱的。恒王因此怕郑庄公看轻自己。
  • 恒王想夺回朝政大权,不想受制于人。周恒王想夺回朝政大权,不想受郑庄公所制约,想任用自己信任的大臣来作卿士处理朝政,使自己的行政意志得以在大周实行。

郑庄公为何采取文武两种方式对待恒王的无礼辞退?

以武讨伐周室另立贤王,太过强硬,必遭天下诸侯讨伐。郑庄公面对恒王无礼的辞退,忿怒而归国。他与众臣商议对策,勇将高渠弥主张动武,以武力攻入周城,另立贤王。颍考叔反对,郑庄公也觉得过于大逆不道,此行为必遭天下诸侯讨伐,也不得人心。

以隐忍的文礼方法对待恒王的辞退,坐等恒王回心转意。郑庄公觉得太过示弱,会被诸侯与恒王看轻,使郑国国威受损。

郑庄公采取祭足的建议,文武方式并用,令祭足率兵至周边境,以饥荒为由,盗取粮食,以试看周恒王的反应。如果周恒领军来讨伐郑国,郑国有理出兵,打败周军,另立新王。周恒王听从周公建言,坐等庄公来谢罪。郑庄公见恒王无责备意思,此事反而变成郑国无礼,心中不安,想入朝向周恒王解释。

齐僖公为何与郑庄公结盟?

扩大齐国的政治影响。齐僖公是雄才伟略之主,齐国地处东海之滨,远离大周王室权力中心,他主张与强大的郑国结盟,扩大齐国的政治影响力。

强强联合,相互帮助。齐国是大国,地广人多,富甲一方,兵强马壮。齐国与郑国两大国结盟,是强强联合,双方相互帮助,各取所需。

一日,郑庄公接到卫恒公讣告,问卫使得知,公子州吁弑君篡位。庄公让诸将做好卫军侵境的准备。

郑庄公如何预料到卫军犯境?

公子州吁素好用兵,现弑君篡位,必兴兵转移国内矛盾。卫侯的儿子州吁性格暴戾好武,喜欢谈兵用兵,卫庄公溺爱州吁,任其所为,不加于管教,终酿成弑兄篡位的悲剧。因州吁靠弑兄得来的侯位不正当,人民不拥戴,民意议论纷纷。州吁欲立威邻国,转移国内的议论压力,威逼国民服从。

卫国因公孙滑与郑国交战,卫国对外作战,必选郑国。卫庄公因听信段的儿子公孙滑的谎言,起兵相助公孙滑伐郑复仇,结怨于郑国。郑国率军攻伐卫国,卫庄公服罪求免,卫国引以为耻。州吁用兵,必选郑国。

这件事,说明郑庄公懂军事谋略,通过一个人的性情与所作所为及国内矛盾,判断出卫侯用兵必选郑国。郑庄公料事如神,料敌机先的军事能力,是他常打胜仗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古史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文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

更多文章

  • 评周桓王的两大自残之举:“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周桓王,周桓,周王室,周平王,郑国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由于太子早死,太子儿子姫林继承了王位,是为周桓王。周平王东迁过程中,晋文侯有拥戴之功,郑武公则“正东方之诸侯”,晋国和郑国携手,力助平王政权最终战胜了携王政权。然而,周桓王上台后,在对待这两大“功臣国”时,却称得上是“自残”——不但让周王室失去了两条支撑“大腿”,更让周王

  • 东周王朝第二任周桓王-姬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桓,周王朝,齐国,周天子,郑国,东周王朝,周桓王,姬林,先秦,周朝

    姬林,中国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二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首任周平王姬宜臼,其父是东周第一任太子姬洩父,其叔为东周第二任太子姬狐。周平王五十一年(辛酉,公元前720年)三月二十四日,在位51年的周平王姬宜臼卒,其孙姬林被郑庄公、周公黑肩扶上王位,是为周桓王。因为郑庄公扶立有功,遂将位于黄河北岸、泌水之南

  • 东周王朝第三任周庄王-姬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庄王,齐国,周王朝,管仲,齐桓公,齐襄公

    姬佗,中国诸侯争霸时代、春秋时期东周王朝第三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太子姬洩父(未继位过世),其父是东周王朝第二任周桓王姬林。周桓王二十三年(甲申,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卒,其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周桓王生前疼爱少子姬克,病重时召周公黑肩入宫嘱咐:“如果长子寿终,定要执行兄终弟及的祖

  • 孔子之师苌弘故里在四川资中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孔子,庄子,华阳国志,乐经,韩愈,苌弘

    资中一中艺术墙上的孔子问乐苌弘图。资中县城苌弘大道花园中央的苌弘塑像。苌弘洞文物保护石碑。苌弘青年时的读书处——“苌弘洞”。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而孔子的老师苌弘的故

  • 苌弘.问道资中

    历史解密编辑:光祥财经标签:孔子,书生,音律,贤士,仁义,苌弘,纵横家,问道资中

    美文品鉴:苌弘.问道资中文/祥子纵使孔子拜你为师纵使通晓天文地理 音律医术即便如你这般的智慧却也参不透人性你 终究敌不过一封伪造的书信权谋之人不懂音乐千古奇冤啊赤胆忠心也只能血化为碧故国三千里历史的尘埃淹没故事与传奇今天 你躬身而坐将精神的雕像化为亭台楼阁正道直行 匡救时世你以一个贤士的风骨诠释仁义

  • 【文史英华】孔子之师苌弘——苌弘故里考‖宋国英

    历史解密编辑:方志四川标签:孔子,宋国英,庄子,比干,史记,苌弘

    孔子之师苌弘——苌弘故里考宋国英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教育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孔子思想学说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世界各地祭孔的庙宇达1300余座。美、日、韩和马

  • 苌弘李获国家植物新品种认定,快去高洞村摘果子啦!

    历史解密编辑:资阳发布标签:高洞村,弘李,李子,种植,村主任

    6月雁江区丰裕镇高洞村的苌弘李进入了采摘季简直让不少吃货欲罢不能!更让人欣喜滴是6月11日苌弘李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认定新闻发布会在高洞村举办喜获国家级认定就问你们,高端不?苌弘李以其脆甜可口的风味受到大家喜爱当天苌弘李也正式开园供游客采摘不少游客一早便来到李子园等待采摘据悉,苌弘李是由高洞村当地早甜

  • 东周王朝第十二任周景王-姬贵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周景,齐国,晏婴,周王朝,齐景公,东周王朝,周景王,姬贵,周朝,先秦

    姬贵,中国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第十二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第十任周简王姬夷,其父是东周王朝第十一任周灵王姬泄心。周灵王二十七年(丙辰,公元前545年),在位27年的周灵王姬泄心卒,其子姬贵继位,是为周景王。这段时期的周王朝财政窘困,就连器皿用具都得向各诸侯国讨要。一次,周景王姬贵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

  • 东周王朝第十七任周威烈王-姬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威烈,周王朝,魏文侯,三家分晋,周天子,国君

    姬午,中国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第十七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第十五任周贞定王姬介,其父是东周王朝第十六任周考王姬嵬。周考王十五年(乙卯,公元前426年),在位15年的周考王姬嵬卒,其子姬午继位,是为周威烈王。同年,卫公子亹杀卫昭公卫纠,嗣位,是为卫怀公。周威烈王元年(丙辰,公元前425年),秦大臣围国

  • 东周王朝第十五任周贞王-姬介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周贞,赵襄子,周王朝,越王,定王,晋国

    姬介,中国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第十五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第十三任周敬王姬匄,其父是东周王朝十四任周元王姬仁。周元王八年(壬申,公元前469年)冬,在位8年的周元王姬仁卒,其子姬介继位,是为周贞王。清朝学者黄式三在其《周季编略》记载,周王介的谥号‘贞定王’是个错误,并且指出:《史记·周本纪》中周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