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小博大,周公是如何开创周朝的八百年基业

以小博大,周公是如何开创周朝的八百年基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4773 更新时间:2024/1/21 2:32:57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只用一天时间就在商郊牧野战胜了商国大军。牧野之上没有血流成河,迎着夕阳,是一支又一支不战而降的部队。商国首领纣王自焚而死,属于周的时代到了。

为了这一天,周人足足等了三代。从季历到文王,又到武王,三代人的努力在夕阳下的牧野得以实现。牧野一战由此载入史册。周本是商朝治下的一个小邦,地处偏远蛮荒,干的是给商国守卫边疆的脏活累活。周击败商,妥妥的小国征服大国。

从牧野之战那一天算起,到周赧王去世东周灭亡,周国延续了近八百年。周不但给上古三代收了尾,还给后世开了个好头。对很多人来说,中华文明的源头就在这里,盛世大同就出现在这八百年中。面对上古三代浩如烟海的故事,孔子都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凭空而来。牧野之战后不久,武王病逝,周公旦成为实际领导人。八百年基业靠的是周公旦基础打得好。周公旦为了稳定局势,开拓进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举措。我们可以把周公旦的政治举措归结为三点:兴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

上图_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兴灭继绝

克劳莱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国与国之间的征战,源头在政治,仗打完了,军事上分出了高下,终点还是要回归到政治。牧野一战,武王克商,问题才刚开始。想稳定,人心最重要。为了稳人心,周公的办法是“兴灭继绝”。

《礼记》中说,武王克商后,封黄帝之后于蓟,帝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夏后氏之后于杞,殷之后于宋,还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式商容之闾。孔子说,这叫“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国家不能亡、香火不能断、待遇不能没。

封殷之后于宋,就是“兴灭国”。千错万错,都是纣王的错,现在商国亡了,还要给商遗民重新开始的机会。宋就是在周国授意下建立的流亡国家。允许商遗民重新立国,人心就稳了。

上图_纣王的荒淫无度

封黄帝、帝尧、帝舜、夏氏之后就是“继绝世”。这些人都是圣人后代,商无道,圣人后代成了困难户。现在把这些人请出来共襄盛举,大家能不拍手称快么?

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式商容之闾,说的是平反冤假错案,旧贵族待遇依旧保留。这是“举逸民”。曾经被欺负的,被无视的,享有贵族待遇的,大家各得其所,承担责任的只有死了的纣王。

兴灭继绝,稳定人心,保证了商周政权平稳过渡。但是周公的目光远远比商纣王远,他想要的,是实现大一统。我们知道,只有科技进步才能促进社会进步。上古社会没有造纸术,不能冶铁,道路也不畅通。没有足够的士族阶级组建控制国家的官僚系统、原始的道路无法让政治文书及时传递,中央政府就没能力控制地方。没有科技支撑,政治大一统实现不了。退而求其次,通过封建亲戚,周公实现了文化大一统。

上图_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封建亲戚

封建亲戚就是分封诸侯。在当时,“亲”是同姓族人,“戚”是通婚异姓。鲁、燕、晋、卫,这都是中原宝地,分给了姬姓“亲”,齐稍次,分封给了姜姓“戚”。周初封建一共两次,武王克商后一次,周公东征后一次。两次一共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55国。

诸侯在封国有绝对权威,来到封国后,诸侯也效仿周天子,把封国分给下面的大夫。这些得到封地的诸侯实际上就是殖民官,承担着传达教化统一风俗的重任。同时边疆封国还需要为天子抵御蛮夷。

兴灭继绝、封建亲戚保证了内部稳定。但是受封的贵族、随贵族迁往封地的遗民,怎样和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和平共处?化外之地的蛮夷会不会趁机进攻掠夺?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成本太高,单纯依靠军事防御来抵挡入侵太被动,周公只能想办法安抚。

上图_“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柔远能迩

“柔远能迩”四字最早出现于西周金文,后来的《诗》、《书》中也有。柔远就是怀柔远人,能迩就是亲近近邻。现在有个词叫睦邻和善,可见时代虽然在变化,但是政治手段还是老一套,没有新花样。

周天子分封诸侯后,受封的诸侯带着自己的人民迁往封地。这就造成一块土地上三个族群共处的局面。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受封的诸侯,实际上就是殖民者;其后是随诸侯一同迁居的移民;然后是当地原住民。这三个族群生活在一起难免因争夺资源发生冲突。为了搞好关系,诸侯和移民同原住民大规模通婚,通婚之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摩擦就少了。随着时间流逝,三股劲拧成了一股绳。

上图_周朝版图

在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外,还生存着更加蒙昧野蛮的蛮夷戎狄,蛮夷戎狄都是蔑称,代指不同区域的蛮族。具体来说,南方的叫蛮,北方的叫狄,西边的是戎,东边的是夷。对这些蛮族,来硬的只会两败俱伤。现在周的实力有目共睹,周公却礼贤下士,将蛮夷请来聚会结盟。

结盟就要有盟主,自然是周天子。盟誓最后总要达成协议,战场上打不来的会场上也争不来,但话说清了就不用打仗。最后大家杀牛宰羊、许誓发愿、歃血为盟,这就是化敌为友。

上图_商周甲骨文

兴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这三条政治政策面对的分别是旧贵族、新贵族和周边民族。这三条措施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大规模移民。西周初年的移民工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次移民范围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上古两代。地处当今甘肃的秦、赵两国,就是从山东移民来的,位于东部的齐鲁两国,也是从西部迁来的。

树挪死,人挪活,东边的人往西边去,西边的人往东边来。现代人想传播文化技术,只要几本书,几堂课就够了。周代的技术文化只靠口、手相传,人在哪技术就在哪,想传播,只能靠移民。不断的通婚繁衍,让中华文明远播四海,给进一步的政治大一统打下坚实基础。

文:刘不成

参考资料:《茫茫禹迹》 李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分封周公旦纣王诸侯国周公周天子

更多文章

  • 周公圣水取水仪式在中国·周原(周公庙)景区圆满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大天地标签:周原,岐山,泰山,宗庙,圣水,周公庙

    五岳和鸣·圣水传递周公圣水取水仪式圆满举办(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专家智库委员会主席、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沈德福推荐)2023年5月15日,由世界大健康运动联盟发起的首届“五岳和鸣圣水传递”活动在宝鸡岐山中国·周原(周公庙)景区顺利举行。此次活动也是为迎接于2023年9月12日—

  • 西周—周公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周公,周公旦,周成王,周王室,姬发,商朝

    周公摄政周武王伐商灭纣后,不到两年后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新兴的西周政权,以及年幼的长子姬诵,在周公、太公、召公等众臣的拥戴下,姬诵继承了周武王的王位,即历史上的周成王。周公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姬诵年幼,无法亲自治理国家,更不能控制复杂的局势,为了西周的基业着

  • 一口气看懂周公辅政!周公到底干了什么?为啥能成为孔子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法兰喜多事标签:孔子,姬发,商朝,周国,先秦,乐器,周文王,周成王,周公旦,齐特琴,周公辅政,烽火戏诸侯

    对于周公这个名字,绝大多数现代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他会解梦。而历史上那位真实的周公,会不会解梦,恐怕还真不好说。但是他能力很强,一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很多人都说,如果古代中国人,只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周公了。就连孔子他老人家,都得排到周公的后面去。而且,

  • 傻子系列(18):姜子牙都不高兴,周公也太过分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子国学标签:姬发,武王,分封,朝歌,先秦,商朝,周朝,姜子牙,周成王,太公望,周公旦,烽火戏诸侯

    华夏文明的进程,就是一个道的流失过程。越往后面去,道流失得越多。唐代以前是吃道的红利,宋代以后,大道尽失,所以走向衰落。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作者的话上回说到:周人殷勤款待前来助祭的贵客微子。一场熙熙暖暖的大周的和风熏风,正在逐渐揭开

  • 为什么古代夫妻同房被称之为行“周公之礼”呢?这周公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关说生活记标签:周公,周王朝,孔子,周礼,礼乐

    都是知道是什么意思,它还有一些别的代称,什么云雨之欢,颠鸾倒凤,周公之礼等等,其中最为庄重的叫法就是周公之礼了。到这可能就会有人问道:周公跟结婚,跟洞房花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将古代夫妻同房说成是行周公之礼呢?婚义七礼这就要先从周公此人说起,周公名周叔旦,跟我们常说的周公解梦的周公是同一个人,也是孔

  •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是谁?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孔子,姬发,同房,夫妻,周朝,先秦,周王朝,周成王,周公旦,周公之礼

    导语:中国是一个拥有了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厚重又深远的历史文明让我们把“礼仪”刻在了骨子里。古代的礼仪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文明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有一些繁琐的礼仪也被迫的简化了,而且我们的思想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所以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于婚前性行为是比较开放的。但是,在古代这种

  • 陈晨捷:“周公摄政”史实探原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周公,伊尹,武王,周公旦,先王,陈晨捷,周公摄政,先秦,周朝

    [提要] 作为“经学一大疑”,“周公摄政”的真相历来众说纷纭。“揆诸前贤高论,学者们大多围绕”摄政“、”称王“各呈其见,然而《周书》只是明确传述周公与召公、太公、管叔、蔡叔乃至成王之间的矛盾与龃龉,至于是否摄天子位或称王则疑义重重。事实上,“摄政”之“摄”有“兼摄”之义,“摄政”疑指周公居太宰之位以

  • 我军在缅北击毙匪军师长,周公惋惜:要是活捉回来就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罗清泉,蒋军,残军,便衣队,缅军

    1961年11月22日凌晨,13军39师副师长阎守庆率领突击队8连隐蔽进入缅甸后,一路奔袭,在缅甸踏板卖击毙蒋军残军1军2师师长蒙宝业,副师长刘继禹,在入缅22支突击队中,战果最显眼。残军总部对联: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1964年,总理接见原八连连长郝明智时,赞扬8连打得好,同时略带惋惜地说

  • 清水洗历史:周公旦,周公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姬发,分封,先秦,周朝,周公旦,周平王,周王朝,周文王,清水洗,周公烈

    清水洗历史,樱桃小果上桌:周公旦,周公烈作者:伊君“周公吐噗,天下归心”,说的是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辅政的是周成王,也就是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旦的侄子,周文王的孙子。属于叔叔的级别。同样和周公旦类似的,在历史上的周朝,还有一个周公烈。周公烈是周平王的少子,辅助的也是自己的侄子,

  • 周公宅水库全景录,移民遗址,小桥流水无人家

    历史解密编辑:颖之星语标签:周公宅,水库,沿溪,乌坑,直岙

    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四明山区域内的周公宅水库和皎口水库,呈梯级调度模式,是宁波人民的两个大水缸。周公宅水库,由两条溪流相汇而成,主流发源于余姚市四明山镇唐田村一带,源远流长,汇聚诸多溪流,水量较大,当地人称为大溪。另一条支流发源于海曙区、奉化区、余姚市交界的商量岗、黄泥浆岗一带,自南而来,通常称为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