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昔孟母,择邻处

昔孟母,择邻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现代出版社 访问量:458 更新时间:2023/12/17 0:16:18

孟公宜和仉氏给儿子起名叫孟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小孟轲四岁了,经常到外面去玩。由于孟家附近不远处有一个墓葬区,总有下葬和祭祀时的喇叭吹得震天响,还有笙箫铜钹之类的乐器嗡儿哇嗡儿哇的,加之小孩子爱看热闹的天性,所以小孟轲总喜欢到那里去玩。

由于三四岁时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候,小孟轲每次看祭祀或下葬的仪式后,回家总是模仿孝子孝女哭泣亡父亡母的举动,并学得有模有样。仉氏见此状,觉得孩子总是去看祭祀仪式肯定不行,而且也觉得不吉利。

不过,祭祀的喇叭声音实在太大,场面也太热闹,所以没有办法让孩子不去。于是,仉氏跟丈夫孟公宜商量一番,决定暂时先到别处去居住,并由自己先带儿子搬过去。对此,孟公宜毫无微词,随妻子的意见去做就好。

那时候,地广人稀,于是仉氏很快选了个新的地方住下。这个新地方离一个较大的市场不远,生活很方便。但是不久,仉氏就发现这个新地方虽然生活方便,但儿子小孟轲却开始学习小商贩的行为,如拿到东西就说“多少钱一个”,推小车就喊“卖货!卖货!减价啦!便宜了!快来买啊”。

仉氏一看觉得这样更不行,如果时间长了,儿子便会整天想着做买卖成为小商贩了。于是,为了培养儿子的习性,仉氏下决心要再搬一次家。不过,仉氏这次没有立即就搬家,而是先考察一番周围的环境再决定搬到哪里。经过一番考察,仉氏发现在邹邑的北郊有一个学堂,匾额是“子思学堂”,规模不小,有几位教书先生教着几十个小孩儿在那里读书。虽然小孟轲还没有到入学的年龄,但附近的氛围非常好,于是仉氏便在附近找房子住了下来。

不久,小孟轲去外面玩耍回来后,便摇头晃脑地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类。小孟轲虽然不明白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但觉得朗朗上口特别好玩。仉氏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自己这次搬家很值得。

有一次,仉氏正在忙家务,忽然东院传来猪嚎叫的声音,小孟轲便问道:“娘,这是什么声音?”仉氏顺口说:“是东院杀猪呢!”孟轲问道:“杀猪干什么啊?”仉氏依旧顺口就答道:“让你有猪肉吃。”

小孟轲听了非常高兴,因为他吃过猪肉,知道猪肉真的又香又好吃。不过,仉氏说完便有些后悔了,因为她并没有想要买猪肉,但既然答应儿子了就不能失信,毕竟培养儿子诚信的品格是最关键的。于是,仉氏便花钱买了二斤肉。此事虽小,但不可低估其作用,这便是从孩子记事开始就一定要注意培养其诚信的品格。对于父母来说,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否则就不要答应,绝对不可以欺骗孩子。这是非常关键的家庭教育原则。

据《韩诗外传》记载,仉氏第二次搬家的新地方附近的学堂规模不小,教书先生多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基本上都是儒家学者。这里离曲阜只有几十里,孔子以及弟子讲学的流风余韵尚在,因此这里的学风很浓,而且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对于儿童的教育,三至六岁是关键时期,因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便会终身受益。儿童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开始染上什么底色便会对终身的走向产生影响,如“杨朱见歧路而哭”“墨子见染丝而泣”都是由于最初的选择所影响。

因此,仉氏的两次搬家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英明的举措。如果连同孟家当初居住的地方,就等于先后住过了三个地方,所以便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在蒙教材《三字经》里便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话,更使这一故事流传极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孟母三迁”的故事和买肉之事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和西汉初年韩婴的《韩诗外传》,但后世有人对此提出许多疑点。不过,不管这两个故事的本真是如何的,但它之于家庭教育的精神和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话说孟公宜把家里和田里的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很宽裕,并时常来看妻子和儿子。一天,仉氏和丈夫孟公宜商量道:“我感觉这里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德行要比咱们家那里好,所以我想把原来的房宅全部卖掉全家都搬过来,然后在这附近买一块地方重新建造一所宅院。你看如何?”

“行!这样也好,也省得我还要两头跑了。我只管落实和干活,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干!”孟公宜憨厚诚朴地说。

于是,仉氏张罗着把原来的房宅卖掉后在附近建造了一所新的宅院,大小与原来的差不多。这样,小孟轲以后上学堂就非常方便了。

本文选自《孟子传》

更多文章

  • 除了“孟母三迁”,我们还应知道的三件事:知学、守礼、行义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孟子,诗经,孟轲,行义,知学,守礼,孟母三迁,儒家思想

    邹孟轲母,是邹国人孟轲的母亲,号称孟母。孟轲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孟母一个人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双手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用之人。首先,她要为儿子选择一个合适的住所,良好的居住环境,是让孩子茁壮成长的第一步。开始她居住的地方是在一个靠近坟墓的地方,孟子小的时候,就经常在墓地里嬉戏游玩,爱做一些筑墓埋棺的事

  • 旧城百家姓(之四)——贫困李家女主虽不能学孟母但勤勉终脱贫

    历史解密编辑:告诉航海家标签:脱贫,凤姨,煤油灯,大杂院

    大杂院的李家也是个多子女家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家家都有五六个子女,那时就业机会少,生活依然过得艰难。但李家却没有像孙家那样随意去借贷度日,而是咬紧牙关勉强度日,即使万不得已借了钱物,下月总是及时归到。李家女主人凤姨到处求人找手工活和儿女一起做来补贴家用。他们夫妻俩在民办工厂上班,单位经常发不出

  • 来喽来喽~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系列讲座即将开讲!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讲座,孟子,家庭教育,母教

    2022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系列讲座第一讲主讲题目《孟母为什么要三迁?》主讲人殷延禄(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孟子书院执行院长)主持人朱翠翠(孟子研究院孟母教子与家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时间7月17日(日)19:30-20:30腾讯会议号310 9783 2658活动简介为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

  • 孟院活动 | “孟母大讲堂”公益活动成功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孟子,论语,讲座,家庭教育,公益活动,传统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孟子研究院“孟母大讲堂”的平台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孟子研究院找准契机,在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时节,组织开展了以“读经典 润童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一唐王湖畔,相约春日。孟子研究院特邀九三学社社员、家庭教育指导

  • 幼儿教育,如何摆脱孟母困境,看看加拿大一幼儿园给出的解决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孟子,加拿大一幼儿园,困境,三字经,孟母三迁,读书

    幼儿教育,如何摆脱孟母困境,看看加拿大一幼儿园给出的解决之道“昔孟母,择邻处”,两千多年前,孟子母亲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读书教育环境,曾三次搬家,留下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当时所面临的家长困境,对两千年多年后,依然存在。对如今的家长而言,“孟母困境”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日趋严重。 在孟子小时候,孟子

  • 孟院预告 | 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系列讲座第十一讲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讲座,孟子,家庭教育,孟母,母教

    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系列讲座(2022)主讲题目《孟母教子与现代母亲》主讲人张丽(高中教师、邹城市政德干部教育兼职讲师)主持人朱翠翠(孟子研究院孟母教子与家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讲座时间2022年10月30日(周日)19:30-20:30腾讯会议号897 1357 7277讲座简介:对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 古代,孟母是如何处理儿子孟子奇葩的离婚理由的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孟子,礼记,支床,离婚,孟子奇

    孟子有一天回到家里,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家,岔开两条腿单手支床坐着,姿势很是不雅!孟子瞬间觉得脸上无光,便找到母亲说:“我要休掉妻子,因为她太不讲究礼仪了''!孟母并未听儿子的片面之词,而是问道:“她如何不讲礼仪了''?孟子愤怒地说:“她岔开双腿单手支床坐着,这难道还不是不讲礼仪么”!孟母问道:“你是怎

  • 孟母文化研学基地人才诚聘 ▍晋中招聘

    历史解密编辑:现实观察标签:招聘,晋中,经验者,孟母文化研学基地

    孟母文化研学基地诚聘以下人才:1.讲师助教5名:要求热爱教育事业,性格开朗大方,有幼师及导游从业经验者优先。2.市场营销2名:要求有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思路清晰,懂得基本营销礼仪。3.宣传企划1名:要求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者,会运作微信公众,兼职亦可。4.财务助理1名,要求如下:有三年以上从业经验

  • 1907年的山东邹县,一个外国学者镜头下百年前的孟庙和孟母林

    历史解密编辑:欢子生活录标签:孟母林,孟庙,邹城,曲阜,孟子,山东

    这是一组由法国学者爱德华·沙畹拍摄的关于山东邹县的老照片。爱德华·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被誉为“欧洲汉学泰斗”。 爱德华·沙畹多次来华进行社会考察,1907年,他第二次来华,历时十个月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考察文物古迹,拍摄了大批照片。本组老照片就是爱德华·沙畹在

  • 孟母三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盐焗小星球PLUS标签:孟子,孟母三迁,周礼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年幼的孟子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倪氏是个勤劳且贤惠有思想的的女人,她日夜操劳,纺纱织布,供孟子读书,一心一意想要把孟子培养成才。孟母为了使小孟轲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好几次家。起初,他们的家是住在离坟场很近的地方,送葬的人群经常路过他们家